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腾格里沙漠区盐湖物质成分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腾格里沙漠面积广阔 ,区内分布着数十个盐湖 ,盐湖面积大的为十余平方千米 ,小的仅为 0 .0 18km2 。盐湖卤水主要为湖表卤水 ,其矿化度较高 ,大部分盐湖卤水含盐量已达饱和 ,因而进入了自析盐阶段。盐湖卤水化学成分以 Na+ 、K+ 、Cl-、SO4 2 -、HCO3 -、CO3 2 -为主 ,占卤水总含盐量的 99% ,卤水中还有 B2 O3 、L i、I、Br等微量元素。盐湖盐类沉积有碳酸盐类、硫酸盐类和氯化物型盐类、主要盐类矿物为芒硝、钾芒硝、天然碱、泡碱、碳钾钠矾、石盐等。盐湖粘土矿物组合以蒙脱石的普遍存在为特征 ,含有少量的伊利石和水云母。  相似文献   

2.
林煦丹  朱竑  尹铎 《地理科学进展》2021,40(7):1235-1245
伴随着“文化转向”与“再物质化”思潮的出现,物质地理学已经成为西方社会文化地理研究中新兴且活跃的研究分支之一,而追踪物质(following the things)是物质地理学中重要的方法论视角,它强调人文地理学所重视的“流动性”,通过追踪特定物质在流动过程中物质性的变化以及能动性,揭示物质流动中的社会关系与文化意义。论文通过梳理和分析西方学界中物质地理学的相关文献,阐述了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同时指出现阶段在追踪物质视角下该领域的主要议题为:物质的象征研究、物质与认同研究、生产与消费研究以及权力博弈与协商研究等内容。最后,论文归纳总结了当下物质地理学存在的研究局限与空白,展望了未来中国物质地理学研究可进一步探索的话题与方向,以期打开未来中国与西方国家物质地理学的对话窗口。  相似文献   

3.
山地冰川物质平衡线与气候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总结前人确定山地冰川物质平衡线高度的各种方法基础上,对利用山地冰川物质平衡线进行古气候恢复的方法进行探讨。以我国乌鲁木齐河流域一号冰川为例,运用侧碛垄最大高度法确定了小冰期第二次冰进时冰川的平衡线高度,依靠1960年代以来该冰川所积累的大量观测资料,建立和完善现代冰川平衡线高度与气候统计关系公式,并通过变化应用到该冰川小冰期第二次冰进。给出了该次冰进时气候的半定量推算结果。  相似文献   

4.
颗粒物质中的崩塌现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肖文波  胡林  蔡绍洪 《中国沙漠》2004,24(6):798-801
沙丘发育和前移、泥石流、雪崩、地震等诸多自然现象和自然灾害都与颗粒物质的崩塌有着紧密的联系。Bak等提出的元胞自动机模型(简称BTW模型)、Kadanoff提出的广义LL模型(loca llimited model)、Manna提出的随机性自动元胞机模型(stochastic automaton)和Wiesenfeld等人提出的决定性元胞自动机模型(deterministic automaton)模拟沙堆崩塌现象, 各有成功之处,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颗粒崩塌的某些非线性特征, 然而, 都局限于一定的实验和模拟条件, 与实际结果尚有相当的差距。迄今并没有一个普适的理论概括颗粒物质的崩塌现象, 有待深入的实验和理论分析。笔者在调研和分析大量文献后, 对今后如何研究沙堆崩塌现象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5.
阿尔泰山砂金分布同阿尔泰山北西构造带、花岗岩体、含金矿化带、含金蚀变带和基岩等的分布密切相关;并与古风化壳分布一致.到目前为止,虽未发现原生金矿床,但含金地质体分布却较为普遍。由于经过地质时期的长期风化,特别是第三纪的化学风化作用,释放出大量的金元素与金粒,为阿尔泰山砂金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表明原生金矿并不是砂金物质的唯一来源。  相似文献   

6.
7.
过去44年乌鲁木齐河源一号冰川物质平衡结果及其过程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通过1997—2003年度天山乌鲁木齐河源一号冰川物质平衡的观测结果,分析比较了过去44年间一号冰川物质平衡、累积物质平衡的变化过程,以及反映气候一地形要素和冰川发育条件要素的平衡线高度和冰川积累区比率,认为一号冰川负平衡波动期随时间推移而递增,目前处于其观测历史上物质平衡亏损最为强烈的时期。  相似文献   

8.
鲁艳  李新荣  何明珠  冯丽  曾凡江 《中国沙漠》2012,32(6):1681-1690
以盐生草(Halogeton glomeratus)和骆驼蓬(Peganum harmala)幼苗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土壤中不同浓度(0、50、100、200、400 mg·kg-1)镍(Ni)、铜(Cu)处理对盐生草和骆驼蓬幼苗过氧化氢(H2O2)、抗坏血酸(ASA)、维生素E(VE)、谷胱甘肽(GSH)、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盐生草和骆驼蓬叶片及根部过氧化氢(H2O2)含量随介质中Ni和Cu浓度的增加而增加。Ni胁迫下盐生草叶片中GSH含量随Ni浓度增加呈增加趋势,根部VE含量在高浓度Ni(≥100 mg·kg-1)胁迫下显著积累;Cu胁迫下盐生草叶片和根部GSH、ASA和VE含量较对照显著积累,三者协同作用缓解Cu胁迫诱导的氧化损伤。Ni胁迫下骆驼蓬叶片GSH和ASA含量、根部ASA含量较对照显著增加;Cu胁迫下骆驼蓬叶片中GSH和ASA含量随Cu浓度增加呈上升趋势,根部ASA含量较对照显著增加,VE在100 mg·kg-1和200 mg·kg-1的Cu处理下较对照显著增加。Ni和Cu胁迫使得盐生草和骆驼蓬幼苗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较对照显著积累。  相似文献   

9.
研究南极冰盖的物质平衡状况是研究冰盖与全球海平面变化关系的基础性工作,也对重建冰芯古气候记录有重要意义。积累率是冰盖物质平衡计算中最重要的收入项。大空间尺度上的表面物质平衡信息只能通过遥感技术来获取。但因存在多源误差,仅靠遥感手段,冰盖物质平衡的信息难以准确获取,这是南极冰川学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因此实测数据不可或缺。表面物质平衡的实地测量有多种方法,如花杆、超声高度计(雪深仪)、雪层物理/化学层位法(比如雪坑、冰芯/雪芯积累率恢复,探冰雷达连续测量冰内等时层结构等)。本文对南极冰盖表面物质平衡的实地测量技术做一概述,对每种方法的特点进行了比较和讨论。  相似文献   

10.
沙漠化与土壤物质含量变化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在沙漠化的环境演变过程中,土壤物质含量显著改变。本文通过风蚀导致土壤物质损失的数量分析,研究沙漠化过程中土壤物质含量的变化规律,初步确定了沙漠化各发展阶段与土壤中所含物质之间的数量关系。  相似文献   

11.
选择老工业基地的核心代表——辽宁省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物质流账户指标,判断了1990~2008年辽宁省直接物质投入、生产过程排放及物质总需求3个账户指标的走向趋势;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分析物质流账户(MFA)主要指标的综合效率,明确了辽宁省物质减量化的急切任务,对辽宁省物质流减量化发展历程进行了检验研究。研究发现:(1)辽宁省经济增长的物质投入减量化趋势存在,物质投入对环境的破坏表现仍然比较突出。(2)辽宁省直接物质投入与生产过程排放各自的综合效率呈增长趋势,总体平均效率较低,即经济发展伴随着物质投入的相对饱和及废物排放对环境的破坏。(3)辽宁省物质减量化的反弹效应升高,表现为随直接物质投入的增加,环境压力将更加严峻;减量效应的波动变化影响了相应年份的物质投入与排放。(4)1990~2008年,辽宁省共减少直接物质投入22.88亿t、减少生产过程排放5.82亿t;潜在物质减量指数高于潜在废物减排指数,折射出由于直接物质投入的持续增长,将会导致废弃物的进一步过度排放;物质减量化总缺口与废物减排总缺口均大于0,说明辽宁省物质减量化和废物减排潜力得到一定程度实现,但是与理想状态还有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12.
准确地探明冰盖物质平衡状况,对于研究全球变暖背景下海平面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自IPCC AR4(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四次报告)以来,极地冰盖物质平衡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总结并对比了用卫星测高(雷达测高和激光测高)、物质收支测量和重力测量等方法得到的冰盖物质平衡评估结果,综述了冰盖数值模拟研究在预测冰盖未来的变化趋势以及由此对海平面造成的影响等方面取得的进展,并立足于中国当前的极地冰盖物质平衡研究现状,提出了该研究所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秦岭-黄淮平原交界带土壤物质迁移与积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横断秦岭-黄淮平原交界带中部的土壤断面为研究对象,应用土壤地球化学观点,讨论了交界带土壤物质迁移和积累规律。自西向东,随着海拔下降,土壤表层硅铝率逐渐增大,大部分土壤表层物质遵循迁移-积累-迁移-积累规律;“暖坡”地带是交界土壤地球化学活跃地段。并讨论了土壤物质迁移与土壤性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塔克拉玛干沙漠沙物质成分特征及其来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大范围对比了塔克拉玛干沙漠沙的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分析典型地区沙物质中角闪石的化学组成、石英氧同位素成分和表面微结构等特征,并结合该沙漠的地理环境探讨了不同区域的沙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15.
徐海龙  鲁爱华 《地理教学》2011,(8):38-43,37
人类所生存的地球表层,事实上是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交织渗透而成。各圈层内部、圈层之间无时无刻都在发生着物质的交换、能量的转换。高考的考查又往往以这些圈层物质运动现象及规律为切入点。  相似文献   

16.
新物质主义是对消费地理研究中呼吁“重返物质”的补充和超越,论文旨在从新物质主义的视角审视消费地理的研究进展。首先,简要介绍行动者网络理论、拼装体理论、超越人类理论和非表征理论等新物质主义的相关理论基础,发现新物质主义强调物质的能动性、动态性及其对消费网络的影响能力,受此影响,消费地理研究对空间性、社会性、主体性和物质性的认识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然后,从去人类中心视角梳理了消费地理3个方面的研究议题,包括具身消费实践与消费主体性、消费空间与情感、活态商品与人—地—物关系的建构。最后,基于中国语境对消费地理研究进行了反思与展望。新物质主义为解决消费地理中的主体性和社会性提供了一个新的切入点,有助于在探讨人、地、物关系的反思中跳出人类中心论以及摆脱二元对立关系的长期束缚,对研究当下的消费模式转型与可持续消费发展、动植物商品与消费者情感以及网络、科技与消费空间重构等话题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绿洲沙物质粒度特征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钱亦兵  张希明 《中国沙漠》1995,15(2):131-135
运用沉积物的粒度分析方法,研究了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绿洲不同类型沙样的粒度参数、粒度频率分布、平均粒径对标准差特性图等粒度特征及其空间关系,为查明沙源物质的性质和风力作用状况,分析风沙运动及风沙地貌形成,建立绿洲防护体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物质能量传输是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重要模块,但在以往的教科书编写和教师教学过程中该视角一直以“隐性”的形式存在。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教科书增添了对该方面的描述,这表明在地理教学中需要增强对该视角的关注。文章论述了物质能量传输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从地球运动对物质能量传输的基础性作用、各圈层中的物质能量传输、物质能量传输是自然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的基础三个角度对人教版教科书的内容进行分析,并从这三个角度提出三点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9.
自然地理过程的本质是物质能量传输。基于物质能量传输视角,从输入、作用和输出来认识地理过程的发生序列,主要有三个关键环节:一是关注物质能量的输入基础,即地理过程的物质基础和动力条件;二是关注物质能量的作用细节,即地理过程的序列和特点;三是关注物质能量的输出表现,即地理过程的结果和影响。深化学科理解,基于物质能量“输入—作用—输出”序列认识地理过程时,相当于有了一个来自地理学科本体的思维地图:从动态到静态,以“镜头”方式横切地理过程;从感性到理性,以“序列”方式解构地理过程。  相似文献   

20.
城市物质空间更新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物质空间更新是城市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转型期的中国城市,物质空间更新的速度与范围正在逐渐加大,且深度作用于社会经济空间重构过程。本文首先全面总结了国内外城市物质空间更新的相关理论与研究成果,凝练了在城市物质空间更新背景、演替脉络、更新模式及策略方面的核心思想与评判方法,总结了城市物质空间更新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其次,从城市物质空间更新的空间判定与时空组织模式、建筑资产拆损、更新模式与综合评估、影响因素与机制定量研究方面对中国未来的城市物质空间更新研究进行了展望。最后,本文认为在新型城镇化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大背景下,有必要加强中国城市物质空间更新的系统研究、综合研究、动态研究和定量研究,进而为制定因地制宜的物质空间更新优化调控政策和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