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甘肃环县西部侏罗系下统延安组中赋存丰富的煤炭资源。通过探讨该区地层、构造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分析该区地质构造及其对煤层形成与赋存的控制作用,结果发现:本区煤系及煤层的分布规律受基底构造、同沉积构造及后期构造活动的改造等综合作用的控制与影响,该区煤系及煤层呈南北条带状分布于青龙山断褶带和沙井子断褶带的次级凹陷内,且分布范围和埋藏深度受断褶带内次级构造的控制,使煤系和煤层大致呈北部浅、南部深、东部浅、西部深的特点。因此,今后的找煤重点应放在沙井子、甜水堡、王洼和罗洼外围的青龙山断褶带和沙井子断褶带的次级凹陷内。   相似文献   

2.
云南剑川县铁腊曲铅锌矿矿体主要呈透镜状、似层状赋存于构造破碎带中,矿体形态及产状与构造破碎带产状基本一致。该矿床成因为构造破碎带控制热液型铅锌矿床,构造破碎带、硅化、褐铁矿化,以及Pb、Zn、Ag、Cu地球化学异常带均为该区重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3.
中国经向构造带的竖移运动提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经向构造带以往大多强调其挤压性与张性特征,近年发现其扭性出具普遍性。在中国西部,作者选取川滇经向构造带中的西昌一元谋断裂、南澜沧江断裂为例,综合该区广泛发育的旋扭构造、反多字型等派生构造,提出了该区经向构造带总体上呈右型扭动;在中国东部作者以山西陆台东西侧的SN向构造为例,依据其派生的多字型、旋扭构造,结合出现在东部平原区的实际现象,拽出其主要为左型扭动。作者将中国经向构造的东左西右扭动,名为  相似文献   

4.
中国大陆东部新构造期北西向断裂带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前人对中国大陆东部新构造期 (N—Q)活动的北东向断裂 (带 )已有很多研究。笔者根据地震构造、新构造和火山活动等资料并结合Pn波速结构研究结果 ,分析了该区新构造期的北西向活动断裂 ,初步得出 :北西向断裂具有成带性 ,可分 7条北西向断裂带 ;它们有鲜明的新生性 ;均为地壳构造带 ;与北东向断裂带呈共轭关系 ,是在先存构造基础上于新构造应力场作用下正在发育的一套地壳共轭剪切破裂系统。  相似文献   

5.
蒲开兴  石庆鹏  文星桥 《贵州地质》2011,28(3):200-205,234
通过对古邦金矿区控矿因素即地层、构造及岩相古地理研究,认为区内南华系长安组含金较高,为金成矿提供一定的物源;矿区金矿化类型为构造蚀变岩型、石英薄脉型金矿;区内南华系长安组为一套冰期—间冰期沉积,其地层岩性对区内金成矿具专属性;该区劈理密集带内发育有断裂构造的(构造蚀变带)明显地控制了金矿化体的展布;呈密集的陡倾斜压剪性...  相似文献   

6.
<正>韧性剪切带已成为现今构造地质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其对区域地质矿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金川铜镍矿区发现数条韧性剪切带,它们是阿拉善地块构造活动与演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反演区域构造演化有重要意义。金川铜镍矿床位于华北板块南缘阿拉善地块龙首山褶皱带中,其构造轮廓与构造演化受华北板块与华南板块汇聚演化历史控制。研究区内北西向构造线是该区的主体变形方向,区内韧性剪切带空间上呈北西向强应变带展布,宏观上表现为一系列糜棱岩带和强片理化带。  相似文献   

7.
何文刚  周建勋 《地球科学》2018,43(6):2133-2148
川东南地区是我国南方重要的天然气探区,气藏分布受与该区的褶皱带构造演化密切相关.该区褶皱带呈现马尾状平面构造样式,对于这种特殊褶皱样式的形成机制存在不同的观点.构造物理模拟是研究构造形成机制的有效手段.为此,笔者在对该区马尾状褶皱特征详细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5组模型,分别考虑边界几何形态、地层流变学结构、韧性层粘度和基底摩擦系数等4个因素,对该褶皱带的形成机制开展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该区马尾状褶皱带的形成与川东华蓥山断裂和齐岳山边界断裂形态关系密切;(2)脆/韧性地层厚度比和脆性层的厚度差对褶皱波长和样式具有重要控制作用;(3)适当的基底摩擦力是形成马尾状褶皱带的重要条件;(4)四川盆地内部、川东地区和湘鄂西地区基底流变学强度差异对该区马尾状褶皱带也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黄栗树地区位于张八岭超高压变质带东侧 ,该区变形构造可以划分为基底韧性变形带、韧脆性构造片岩带和流变褶皱带。流变褶皱构造发育于黄 (栗树 )—破 (凉亭 )断裂以东的震旦系和下古生界盖层岩系中 ,自北西向南东依次表现为翻转褶皱、平卧褶皱和倒转褶皱 ;流变褶皱与基底韧性—韧脆性变形呈渐变关系 ,并且与基底韧性—韧脆性变形具有一致的变形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 ,反映了扬子地块与华北地块碰撞造山期及折返过程的构造变形特点。  相似文献   

9.
他什店煤田地质构造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他什店煤田位于库尔勒市东北十八公里,焉耆中新生代沉积盆地西南缘.盆地南北两侧为东西向构造带所限,西南和东北两侧为北西西向构造带所截,形成一个轴向呈北西向延伸的菱形山间盆地.其中沉积了三叠系、侏罗系、第三系和第四系.新生界与侏罗系呈不整合接触.侏罗系主要出露于盆地西南侧,在哈满沟、他什店一带,元古界变质岩系直接掩覆其上.中生代以来,该区经过多期构造变动,不同期次的构造彼此迭加,相互干扰,构造较为复杂.该区经过几年的地质勘探工作,对煤田内出现几组不同期次、不同方向的构造形迹进行了研究,初步搞清构造分布规律,扩大了煤田范围,证实勘探区是一个大型煤田.  相似文献   

10.
湖南凤凰地区地质构造与汞铅锌矿成矿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汞铅锌矿是湖南凤凰地区的优势矿种。介绍了该区汞铅锌矿的地质特征及类型,结合实际地质资料,综合分析了该区构造控矿因素,初步提出了该区汞铅锌矿的构造控矿规律: 区内汞铅锌矿床成因类型主要有层控叠加(沉积改造)型矿床和断层破碎带低温热液充填型脉状矿床; 导矿构造为NNE向和NE向区域性大断裂——保靖—铜仁断裂; 控矿构造为NNE向和NE向背斜核部及两翼,以及背斜与向斜转折部位; 容矿构造为NW向小断裂、容矿层中节理裂隙、层间裂隙及破碎带。  相似文献   

11.
新疆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异常高压及其成藏效应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异常高压在新疆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是十分普遍的地质现象 ,它具有地层压力大、压力系数高、异常高压带上方广泛发育巨厚的塑性盐岩和膏泥岩封隔层以及异常高压体内的压力变化不规则的特征。克拉苏构造带的异常高压是由构造抬升和挤压引起的 ,明显具有压力封存箱的特征 ,对该地区油气藏的形成和保存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异常高压和断层的影响 ,在克拉苏构造带上形成了上第三系它源、开放的静水压力油藏和白垩系—下第三系它源、半封闭的异常高压气藏两种油气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2.
塔里木盆地是多构造体系复合的大型含油气区,盆内二级构造体系控制生油拗陷和油气富集带三、四级扭动构造控制油气田。多构造体系复合型盆地油气藏特征是多含油气系统、多油气藏类型、多成藏期和油气田(藏)县4个并存等。   相似文献   

13.
论中国含油气区的构造环境性质、分区及其成油气专属性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前中生代,形成了华北、扬子和塔里木等较大的海相及海陆交互相含油气区(盆地),构造格架呈南北分异。经海西-印支运动,形成统一的中国大陆板块,且整体构造格架演变为东西分异。根据盆地结构、构造变形样式、岩浆活动、地温场、壳幔结构及壳幔连通程度等方面的特征,论述了中、新生代中国含油气区的大地构造环境性质与含油气特征。据此划分出 4个具有不同构造环境性质的含油气区:①东部裂谷伸展区,其西带为华夏裂谷系,以产下第三系和白垩系原油为主,东带为大陆架裂谷系,以产下第三系煤型气为主;②中部克拉通构造稳定区,以产古生界天然气为主;③西北构造反转区,含油气层系较多,油气成因类型也多样;④特提斯碰撞-走滑区,构造变形复杂,部分地区具有较好的油气资源前景。进一步讨论了油气形成的"构造环境专属性"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为了促使油气普查勘探的深入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作者从我国中新生代陆相盆地基本特征,以及油气普查勘探的实践出发,提出构造-砂体复合油气藏的新类型,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供同志们讨论。一、构造-砂体复合油气藏类型的提出和含义油气藏的分类是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包括的范围比较广泛,这里所讨论的中新生代陆  相似文献   

15.
伊通地堑断层系统与构造样式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与走滑相关的盆地构造一般比较复杂,主要表现为断层系统较复杂和构造样式类型丰富。通过对三维地震资料进行系统的构造解析,结合区域地质和钻井资料的分析表明,伊通地堑的断层系统在平面上主要由近东西向的张性正断层和北东走向的张剪性断层组成,反映盆地具右旋走滑的应力体制;断层在演化序列上分为4个类型,与盆地的形成和演化之间存在良好的对应关系。地堑构造样式以"基底卷入型"为主,从盆地的动力学机制的角度,它属于"走滑—拉分型",进一步可将它概括为5种类型的构造样式,而且每一个断陷都以一种构造样式占主体,其展布具有明显的规律性。构造样式的差异是造成不同断陷具有独特油气分布规律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6.
提出地壳任一点静水压力部分是由重力所附加的静水压力和由构造作用力所附加的静水压力叠合而成的。处在挤压变形带、剪切变形带到引张变形带(及地域)中岩石所承受的构造附加静水压力有逐次变小的规律性。构造叠加致使同一地壳深度的水平面上静水压力值不相等,这种压力梯度是流体及油气长距离水平运移的主要原因。建立岩石矿床形成深度的构造校正测算方法,并提出构造物理化学成矿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17.
基于地质类比方法,综合运用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资料及盆地模拟技术恢复了西湖凹陷中部地区油气成藏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沉积充填和构造沉降具有幕式演化特征,并以始新世地层沉积厚度最大、沉积-沉降速率最高;烃源岩有机质热演化具有成熟时间短、生油窗窄、生气窗宽的特点;主力烃源岩平湖组进入成熟生烃门限的时间早,生排烃能力强,且生排烃过程发生在晚渐新世至早-中中新世期间;研究区油气运移和油气聚集主要受控于古构造面,保俶斜坡带和天屏断裂陡坡带以平行流为主,中央背斜带以汇聚流为主,存在多个有利油气聚集区,油气聚集作用主要发生在龙井运动(7 Ma)以来.   相似文献   

18.
CONTRAST STUDY OF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POTENTIAL FOR QIANGTANG, CHANGDOU AND WEST YUNNAN BASIN DURING JURASSIC  相似文献   

19.
准噶尔盆地南缘芦草沟组油页岩主要发育于博格达山北麓,位于准噶尔盆地和博格达山构造转换带.研究区内芦草沟组油页岩含油率和厚度分布差异性较大,有机质类型以腐泥-腐殖腐泥型为主,整体上可采性较好.大型开阔湖盆沉积环境有机质产量大,缺氧还原性水体环境是研究区油页岩矿主要控矿因素.博格达山隆升及大型逆冲推覆带和强烈褶皱有效抑制了油页岩有机质热演化进程,是本区油页岩成矿重要条件.综合油页岩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控制因素,认为在叠合盆地内,原陆内坳陷基础上发育的局部构造隆升带是油页岩发育有利前景区.  相似文献   

20.
康岚  罗胜富 《湖南地质》1990,9(1):19-27
本文采用大量实际资料,阐述了常德市的地质构造特征,从第四系及新构造运动的特点论述了常德市不同地段工程地质稳定性的差异,对该市灼规划建设布局和防震、防洪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