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末次冰期最盛时(LGM)以来 ,大约距今20ka时南极西部冰盖(WAIS)的基线已后退了近1300km ,那时罗斯海海湾的搁浅冰几乎延伸到了库尔曼岛。南极西部冰盖的完全崩塌可能会导致海平面上升5~6m。总质量平衡的不确定性和有关冰盖对海平面或气候变化的动力响应的不确定性阻碍了对冰盖现今稳定性进行评价。据判断 ,南极西部冰盖经过扰动之后可能需要10ka达到平衡状态 ,但由于现今冰盖的动力学是以冰川为主 ,因而难以对此做出精确估算。急流冰川快速排空了内陆冰 ,但是野外证据表明过去发生过冰川由急流到慢流的急剧变…  相似文献   

2.
极地冰盖的变化在未来几百年期间可能会极大地影响着全球海平面和地势低洼的海岸带地区,因此,人们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来进行冰川学研究,但是,我们尚缺乏将冰盖变化与未来海平面评价有机结合在一起的能力。对地球的冰盖演化进行预测需要正确的冰动力模式和对过去的冰川环境做出适当的解释,而这种模式和解释最需要的是要了解冰川地层的作用过程,但是,目前我们非常缺乏现代冰川之下和冰川底界的信息数据。  相似文献   

3.
宇宙成因同位素分析改变了我们对南极冰消的滨岸记录的认识。最近的研究表明南极冰盖的不同部分其冰消历史存在鲜明的对照。目前,似乎存在两种独特的模式。第一种模式,紧随冰后期升温初期,冰盖迅速发生撤退的地方,就已经达到了全新世早期冰盖边缘。第二种模式,冰后期升温后初始发生冰川消融的地方,经历几个百万年的逐渐减薄,并且从那时起一直持续到现在。而理解哪种模式应用于哪个地区最好,就显得非常重要。因为这能为我们提供很多关于冰盖撤退驱动机制的信息,同时有助于对冰盖变化进行预测的模拟研究。  相似文献   

4.
对南极西部古冰盖(WAIS)形状和动态的了解是建立冰川学模式所必需的,该模式能预测冰盖的未来影响和定量分析末次冰消期间南极冰盖对海平面升降的影响。横贯南极山脉的冰川流曾经受到罗斯海湾中厚的搁浅冰的拦阻,那里现在只有浮冰架出现。在麦克默多海峡区域,由罗斯?..  相似文献   

5.
加拿大科学家R.M.Koerner和D.Fisher,在北纬81°,西经73°的位置上采集了冰样。经过分析研究,查明了这个地区冰川沉积的酸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最近二十六年来沉积的冰盖的酸度比距今5000年前形成的冰盖要高得多。 火山资料表明,最近十几年内,任何一次火山喷发,都没有使地球大气中硫的浓度有实质性的增加,可见,冰盖含酸量增加的最大可能性,可以解释为工业的发展及其化学物质喷出量增多的结果。 除研究冰的酸度外,还测定了冰的导电  相似文献   

6.
冰川岩溶为冰川融水对于下伏灰岩地层侵蚀形成的岩溶地貌,具有重要的气候意义,国内少有深入的研究。在山东费县小泉庄一带灰岩面上发现河曲状岩溶槽与冰臼一起构成的岩溶系统。对岩溶通道水流路径进行恢复,发现岩溶通道水流起源于前端的冰臼,根据岩溶通道的叠加关系恢复了通道形成的先后次序,进一步发现了冰臼具有位移特征,位移量的大小显示出移动过程具有稳定期与快速期。根据河曲状岩溶通道的特征及其与冰臼的关系,与阿尔卑斯山冰川岩溶特征进行对比,两者具有特征上的一致性。综合分析认为小泉庄灰岩面上分布的河曲状岩溶通道为冰水成因,其壶穴为冰水下注冲蚀形成的冰臼,均属于冰川岩溶。小泉庄典型冰川岩溶在中国东部低山丘陵区的发现,佐证了中国东部曾经存在广布的冰盖及山谷冰川。  相似文献   

7.
北大西洋沉积物中的冰筏载事件提供了末次冰川作用期间劳伦泰德冰盖 (LIS)千年尺度不稳定性的证据。然而 ,尽管其与自然和人为的气候变化问题有关 ,但还是没有确定南极冰盖 (AIS)在这些时间尺度上的状态。大部分西南极冰盖 (WAIS)建立于海平面以下 ,因此可能易受海平面和气候的干扰 ,这种内在的不稳定性也是末次冰川作用期间劳伦泰德冰盖的特征 ,其建立于哈得孙海峡区域的海平面以下。在全冰川环境下 ,西南极冰盖大约比现今西南极冰盖大2/3 ,海平面低约120m ,南极洲周围边缘海的搁浅冰架更加广泛。因此 ,更新世南极冰盖历…  相似文献   

8.
南极冰盖和冰帽的过去范围和将来稳定性是理解气候变化后果的主要依据,因为南极大陆的99%被冰覆盖,冰下侵蚀和搬运为大量陆源沉积物输送到海底提供了唯一的手段,在以前的冰川地形中,无论在陆地上还是海洋中,带状地貌形态与先前的冰流平行非常普遍,并且可用于重建古冰流方向。这种地形形成于运动的冰流之下,由于它出现于大约21ka的末次冰期极盛时,无论是岸上和浅海冰盖的全球范围和厚度都比目前大。从那时起,在南极西部冰盖失去了2/3的质量。冰川后退引起了陆地上和海底之上这种大规模构造的出露,它们或多或少地被后来地质作用重塑…  相似文献   

9.
南极冰盖,尤其是西南极冰盖的稳定性是争论较多的一个话题,引发了理论大讨论。一些研究人员对西南极冰盖偶发崩裂的可能性进行了调查。饶有兴趣的是,这些文章的发表与北大西洋冰盖,尤其是劳伦泰德冰盖东区反复发生冰裂的证据作为一个重要的科学范例得到进一步充实几乎...  相似文献   

10.
尽管关于北美和欧亚大陆北极区冰川史的研究最近取得了长足进展 ,然而 ,北极第四纪冰川作用的型式和范围还远远没有搞清。末次冰川极盛期欧亚大陆北部冰川最小和最大体积之差超过2×106km3,比现今格陵兰冰盖的体积还大。对过去欧亚冰盖不了解阻碍了我们对于全球海平面变化和北极第四纪环境变化的认识。大量地质资料揭示 ,巴伦支和卡拉海南部低地反复被以陆架为中心的庞大冰盖侵占。然而 ,大范围冰川事件的年代尚不确定。多数作者将沿极圈的伯朝拉和西西伯利亚低地边缘冰成地形主带与末次主冰川推进相联系 ,认为其年代为Eemian…  相似文献   

11.
海洋专题制图标准是规范海洋专题图制作、建立读图者一致认知, 以及实现海洋信息共享的基础。随着我国海洋科 学调查的逐步深入及大量制图成果的涌现, 制图标准化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从定义与描述 、获取与处理 、检测与测 试 、成果与服务等 4 个方面梳理了国内外海洋制图标准的发展状况。结果表明: (1) 海洋专题地图的标准化尚待提高, 尤 其是与陆地基本比例尺地形图 、地质图 、航海图标准化相比, 发展较为缓慢; (2) 908 专项及全球变化与海气相互作用专 项在海洋制图标准方面的大力建设, 使得海洋专题要素分类 、表示方法 、图件类型和图面整饰等趋于成熟和一致; (3) 当 前海洋专题制图标准多以定义描述类的图式图例为主, 缺乏处理与分析、表达与管理、检查与评价、输出与共享等全链条的 标准支撑。今后, 除海洋调查、信息化之外海洋制图应加大其他领域如海洋生态、规划、灾害等海洋制图标准的编制, 注重 多要素、多维度、多时序海洋现象和规律的制图表达, 深化地图要素设计认知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海堤是海岸带地区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保护屏障。海岸侵蚀的加剧将导致海堤稳定性和安全性降低, 增加海岸带地 区遭受极端风暴洪水的风险, 进而影响到海岸带地区的安全。本文选择上海石化这一遭受海岸侵蚀较为严重的区域作为研究 区, 利用 GIS 分析了 1972—2020 年近岸海床侵蚀特征, 并基于 2000—2020 年-5 m 等深线变化评估了上海石化近岸海堤的 稳定性。结果表明: 1972—2020 年间上海石化前沿海床整体以侵蚀为主, 石化近岸东侧以及西侧局部的浅滩侵蚀明显, 城 市沙滩中段、第 6 次围堤处以及码头东岸海堤稳定性最低。基于上述研究结果, 考虑海堤稳定性薄弱段出现极端风暴洪水漫 堤或溃堤情景, 模拟并分析了上海石化 2010 年 、2030 年和2050 年遭受千年一遇极端风暴洪水的风险。结果显示: 在 2010 年基准年情景下, 受海岸侵蚀作用最明显的城市沙滩和第6 次围堤区域遭遇极端风暴洪水的风险最高, 到 2050 年, 当前稳 定性较好的海堤安全性也将大大降低, 与 2010 年相比, 上海石化近岸地区的直接经济损失将会增加近 3 倍。  相似文献   

13.
基于 2003-2018 年的遥感反演和再分析数据, 分别在时域和频域上分析了渤海海表面温度、光合有效辐射、气溶 胶厚度、风速与叶绿素 a 浓度之间的响应关系。通过傅里叶变换在频域上得到各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系数, 其显著高于直接在 时域上计算得到的相关性系数, 表明由于相位差的影响, 直接在时域进行相关性分析很可能会低估各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傅 里叶变换后的频谱图显示, 叶绿素 a 浓度存在一年、半年、4 个月与季节周期; 风速与气溶胶厚度存在明显的一年和半年周 期; 海表面温度和光合有效辐射具有明显的一年周期, 半年周期较其他几个因素不明显。交叉谱分析的结果表明: 叶绿素 a 浓度和所选的环境因子都在一年周期下具有最大的交叉振幅, 表明在此频率下响应最大; 风速、气溶胶厚度、光合有效辐射 分别超前于叶绿素 a 浓度约 5.0 个月、0.2 个月、0.2 个月, 海表面温度则滞后 1.9 个月。各环境因子之间相互关联, 共同影 响叶绿素 a 浓度的时间分布。  相似文献   

14.
投弃式温度剖面测量仪 (Expendable bathythermograph, xBT) 以 及 投 弃 式 温 盐 剖 面 测 量 仪 (Expendable Conductivity-Temperature-Depth profiler, xCTD)是观测海洋温深/温盐深剖面的重要仪器,由于其易于操作,成本较低且技 术成熟,因此被广泛地应用于海洋边界流、海洋热含量、气候变化和经向热输送研究。本文首先介绍国内外 xBT/xCTD 仪器 的发展及其现状,然后针对国际上 xBT/xCTD 仪器的误差来源以及数据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较为先进的数 据校正方案及其应用进行了方案调研和比对。最后,本文总结当前 xBT/xCTD 在国际合作项目中的应用现状,并对国内外相 关的数据处理方法进行总结归纳,对目前 xBT/xCTD 仪器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进一步的探讨,为国内投弃式 剖面测量仪的数据处理方法的进步和仪器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渤海湾内海岸的连续开发导致岸线 、海床发生较大变化, 同时影响着湾内的水沙通量。根据不同时期的遥感影像、 实测地形和水文泥沙资料, 统计分析了渤海湾岸线 、面积和海床冲淤变化, 构建了渤海潮流泥沙数学模型, 模拟了 1984 年、 2006 年和 2015 年三个时期的水沙分布, 探究了海岸连续开发对水沙分布和通量引起的累积效应。结果表明: 渤海湾岸线和 海湾面积变化主要发生于 2005 年后, 与 1984 年相比, 2020 年的岸线长度增长超过 185%,海湾面积减少近 19%;曹妃甸港 区南侧海域冲刷基本在 2 m 等深线以内, 而近岸和港池水域基本呈现淤积状态, 淤积幅度在 2 m 以内; 海湾的连续开发利用 使得湾内分潮波振幅增大 、传播速度减缓, 近岸海域的余流变化较为明显,南部较北部海域更甚;西北湾顶 0.2 kg/m3 悬沙 分布区域不断缩小, 西南近岸 0. 15 kg/m3 悬沙分布区域向中部海域推进; 悬沙通量变化与潮流通量并不完全一致, 呈外海增 加、近岸整体降低的变化特征, 湾内向外海输移泥沙的能力减弱。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 GIs 技术对 1977—2017 年芝罘连岛沙坝的岸线变化和海湾冲淤动态进行分析, 发现了连岛沙坝的变化情 况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 在此期间, 连岛沙坝东西两侧始终处于向海推进趋势; 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下导致沙坝附近的岸 线总体长度增加, 形状趋于复杂, 自然海岸消失, 人工海岸建设不断向海延伸; 通过等深线反映附近海域冲淤变化, 主要体 现在芝罘湾侧以人为干预为主, 近岸海域的港口 、码头等地侵蚀剧烈, 海湾中心呈严重片状淤积。本研究对明确人类活动、 流域水沙及水动力环境变化等对芝罘连岛坝地貌演变的影响, 以及本地区海岸带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用EOF展开和人工神经网络方法预测ENSO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利用EOF展开技术和人工神经网络方法进行了预测ENSO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二种方法的结合对预测ENSO有较好的效果,但预报效果依赖于预报时效,依赖于预报因子的合理选取。  相似文献   

18.
食物生产系统的碳排放占人类活动碳排放总量的 30%, 碳汇渔业是一种重要的面向人类社会高质量食物蛋白质供给 的低碳发展路径。本文基于常见的 11 种养殖贝类的固碳系数和蛋白质含量特性研究,系统评估了我国2019 年养殖牡蛎 、蛤 类、扇贝、贻贝和蚶类等在养殖周期内碳捕集特性以及对低碳发展的贡献。研究表明: (1) 11 种养殖贝类之间贝壳和软体 组织含碳量的差异并不明显,但干重比和出肉率差异显著。因此,贝类固碳量核算不能忽视种类差异。 (2)所选 11 种贝类 软体组织皆属于高蛋白食品,虾夷扇贝软体组织 (干重) 的蛋白质含量最高。针对单位质量贝类养殖,长牡蛎的碳封存贡献 度最大,而华贵栉孔扇贝提供的蛋白质最多,两者都是碳汇渔业的优势种。(3) 据估算,我国2019 年海水养殖贝类中牡蛎、蛤 类 、扇贝和蚶类总共吸收固定了约 117.98 万吨 C02,提供了 40.65 万吨蛋白质 。这些蛋白质相比于牛肉源蛋白质可减少 4 048.74 万吨 C02 当量的排放量。由于贝类固碳强度大,探索低碳可持续的贝类养殖是绿色渔业经济的重要引擎, 也是建立可持续高质量“蓝色粮仓”和生物固碳的重要路径, 将在我国低碳产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海运船舶尾气洗涤废水排放对多环芳烃 (PAHs) 类污染物的海洋富集行为的影响以及对 PAHs 控制的制约因 素和净化技术发展现状。PAHs 的海洋富集趋势与船舶的发动机尾气排放行为呈正相关性, 且船舶尾气洗涤废水排放加速了 PAHs 向海洋中富集。 国际海事组织 (IM0) 尚未对在PAHs 中占比大且毒性强的烷基化多环芳烃进行立法限制, 但单方面采 取措施禁止船舶尾气洗涤废水在其所属海域排放的国家和地区日益增多, 洗涤废水排放的PAHs 类污染物亟须净化处理。将 高级氧化光催化技术应用于洗涤废水排放的PAHs 净化具有发展前景。我国应抓住机遇, 大力开展针对海洋 PAHs 的排放限 制立法以及船舶尾气洗涤废水处理先进技术的研究, 这对于提升我国海事管理水平、增大国际话语权, 以及保护海洋生态安 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珠江口海域营养盐比及与浮游植物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2004-2006年珠江口海域的调查资料,对营养盐含量和比值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调查海域维持丰富的氮、磷、硅,其中氮、硅以东宝河口最高,磷以深圳湾最高;丰富的氮、磷、硅和较高的N:P均可能是形成调查海域多年来浮游植物群落以硅藻类占优势的主要原因;但是在深圳湾、桂山岛、万山列岛及横琴岛附近海域(主要是4月),营养盐含量及其之间的比例发生变化(深圳湾主要是 N:P,后三个岛屿附近海域主要是Si:N),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产生影响;并且近年来珠海高速发展的养殖业造成其海域赤潮的频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