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龙铺地区位于秦岭纬向构造北亚带东段,祁吕贺山字型构造前弧东翼与新华夏系第三隆起带复合部位。该区矿产丰富,五十年代以来,在其西南部找到著名的金堆城钼矿床,北部有华阳川铀铌铅稀土矿床,区内还有石家湾钼矿床,大石沟钼(铼)多金属矿床及桃园钼矿床等。该区现已成为小秦岭地区一个以钼为主的多金属矿产基地。  相似文献   

2.
辽宁西丰地区钼成矿远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乾友 《地质与资源》2015,24(6):560-563
辽宁西丰地区在区域上位于吉黑褶皱系南部、布列亚-张广才岭巨型花岗岩带南缘,成矿区带属吉林省福安堡-大黑山钼成矿带的南延部分.区内印支期及燕山期岩浆活动频繁,北东向、北西向构造发育,钼矿(床)点分布广泛.在详细论述该区地质、地球化学及典型钼矿(床)点特征的基础上,对该区钼成矿远景进行了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钼矿床的分布规律和找矿特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通过对河南省钼矿床的分布规律和找矿特征的分析,总结出如下规律:1)河南省钼矿床属东秦岭—大别山钼成矿带的一部分;2)在地槽活动带的边缘区的构造-岩浆岩带是钼矿床产出的有利场所;3)成矿母岩是主要控矿因素,也是最重要的找矿标志;4)区域巨大的燕山期花岗岩基是成钼小岩体的母岩,而成钼小岩体又是钼矿床的成矿母岩,三者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4.
陕西小秦岭是我国重要的钼矿成矿远景区之一,区内分布着一系列花岗岩类小岩体。这些小岩体与该区的钼、铁等矿产的生成有密切的关系。深入研究它们的特征及成因,对认识该区的成矿规律,更好地开展普查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该区花岗岩类小岩体的稀土元素分布模式,对其成因进行探讨,有错之处,望批评指正。一、区域地质概况陕西小秦岭位于华北地台的南缘,区内分布着太古代至寒武纪地层。构造线主要呈东西向和北东向展布。早期以褶皱构造为主,轴向东西。燕山期构造运动以断裂为主,早期主要为东西向断裂,晚期主要为北东向断裂。燕山晚期花岗岩类分布广泛(图1)。重要的矿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钼矿床的分布规律及其控矿地质因素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河南省钼矿床的分布规律和控矿地质因素的分析,总结出如下认识:(1)河南省钼矿床属东秦岭—大别山钼成矿带的一部分;(2)在地槽活动带的边缘区的构造-岩浆岩带是钼矿床产出的有利场所;(3)成矿母岩是主要控矿因素,同时也是最重要的找矿标志;(4)区域上巨大的燕山期花岗岩基是成钼小岩体的母岩,而成钼小岩体又是钼矿床的成矿母岩,三者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6.
汝阳县南部铅锌钼多金属矿床成矿规律及找矿标志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汝阳南部是河南省重要的铅锌钼多金属成矿基地之一,到目前为止,探明中型以上铅锌矿床3处,大-中型钼矿床2处,小型铜矿床3处,还有多个钼、铅、锌、铜矿点.铅锌铜矿床均赋存于熊耳群安山岩体内近东西向构造破碎带中或与之相交的北东向构造破碎带中,钼矿床赋存于花岗岩体侵入形成的斑岩体周边,成矿作用受一定的地层、构造、岩浆岩控制,不同时期的构造活动控制着矿床规模、矿床类型及成矿元素组合,通过对该区成矿地质条件及环境的分析,为进一步在该区找矿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7.
金堆城—南泥湖东西向钼成矿带位于华北成矿区南侧,钼矿床多,矿床类型齐全,金属组合多,储量丰富,是我国重要的钼成矿带。它受金堆城—南泥湖构造—岩浆岩带的控制。钼矿床主要与燕山期花岗岩类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深入地研究该区燕山期花岗岩类的成因类型及其与成矿的关系,有一定的意义。一、区域地质概况该区位于华北地台(板块)南缘,北秦岭地槽褶皱系与太行山隆起带的交汇部位。区域地壳厚达40—45km,可分盖层和基底。盖层可达25km,为元古界浅中变质岩,以及寒武系、中新生界碳酸盐岩和碎屑岩。基底可见太古界,为一套中深变质的片麻岩、混合岩、大理岩及斜长角闪岩等。  相似文献   

8.
杨木沟钼矿床位于秦岭印支造山带北部,四海平-丰北河角鹿岔北东向岩浆带与东西向岩浆断裂构造带的复合部位,迷魂阵杂岩体的东南侧,是秦岭地区北东向构造岩浆带中近年来重要的矿产勘查成果之一.工业矿体产于迷魂阵杂岩中印支期二长花岗岩中,矿体集中分布于构造蚀变带f1与f2之间及上下盘附近,宽约140 m、长约1 000 m范围内,矿体产状280°~320°∠50°~75°,矿体产状与节理构造密集带基本一致,反映了节理构造密集带对矿体的控制.  相似文献   

9.
苏永江  刘琼 《矿产与地质》2011,25(5):392-395
小秦岭地区是著名的多金属成矿区,其形成与酸性浅成—超浅成花岗斑岩体有关,钼矿床直接产于岩体内外接触带及其附近,有的斑岩体即为钼矿体;通过对斑岩的性质分析,阐述了含钼斑岩的成因、形成环境、构造机制及其与钼矿床的成因关系.  相似文献   

10.
秦岭某钼矿床辉钼矿多型及标型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辉钼矿及其多型是钼矿石中最主要的工业矿物。它们所县有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的差异,必然反映其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本文论述了本矿床中辉钼矿及其多型的标型特征和成因意义。一、矿床地质概况秦岭某钼矿床位于新华夏太行隆起带与北秦岭东西构造带北亚带的交接部位。矿区内出露地层为震旦亚界长城系熊耳群。岩性主要为玄武—安山—英安岩组成,夹有板岩、火山角砾岩及大理岩。以东西向和北北东—北东向构造为主,形成以东西向构造为基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流体包襄体资料探讨华北地台与秦岭地槽的构造关系,取得了一些新的微观信息。1.华北地台与秦岭地槽之间不同构造带流体包裹体各有特色;2.不同构造带以断裂为界,不仅断裂两侧流体包裹体不同,而且断裂带本身的流体包裹体也有其特殊性;3.流体包裹体特征表明,以黑沟—铁炉子断裂作为华北地台与秦岭地槽的分界线最为恰当;4.运用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流体包裹体资料可从一个侧面论证华北地台与秦岭地槽间的构造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12.
陕西秦岭东部地区中生代钼、铜矿床成矿类型齐全,有斑岩型、斑岩-矽卡岩型、矽卡岩型、石英脉型和碳酸岩脉型。钼矿床主要分布在小秦岭地区,有向西秦岭过渡和向南秦岭延伸的趋势;铜矿床主要分布在南秦岭地区。除碳酸岩脉型钼矿床外,这些钼、铜矿床多与花岗质小岩体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不受容矿地层的限制,成矿时代主要集中在晚三叠世—早侏罗世和晚侏罗世2个阶段,与共生岩体的成岩时代多数相同,个别相差在10 Ma内。赋矿岩体多受近EW向与NE向或NW向断裂构造交汇部位的控制,与钼矿床有关的成矿岩体显示高硅(w(Si O2)71%)、高钾(K2O/Na2O1)、中铁(w(TFe)=0.13%~2.45%)特征,而与铜矿床有关的岩体相对低硅(70%w(Si O2)62%)、中钾(K2O/Na2O0.88)、高铁(w(TFe)=1.9%~4.8%)。矿石、岩体和地层的S、Pb、Sr、Nd同位素组成显示,除晚三叠世碳酸岩脉型和石英脉型钼矿的成矿物质来源于Ⅰ型富集地幔外,早侏罗世—晚白垩世斑岩-矽卡岩型及石英脉型钼、铜矿成矿物质以壳幔混源为主,但铜矿比钼矿具有更多的幔源物质。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指示,南秦岭和北秦岭地区有形成斑岩型铜、钼矿床的有利条件,也有不利因素,不利因素导致南秦岭和北秦岭地区浅部不易形成大型斑岩铜、钼矿床,但形成小-中型铜、钼矿床的潜力大。  相似文献   

13.
汉南—米仓山区叠加东西向隆坳的北东向推覆构造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汉南-米仓山存在印支晚期和燕山期形成的东西向构造及喜马拉雅期形成的北东向构造。前者与秦岭造山带有关,以隆起坳陷为主,但向西向龙门山区同类构造联合成弧形。后者为斜交东西向构造的断裂、隆坳和褶皱,并与四川盆地西部和荣经地区的北东向构造相连,构成龙门山推覆构造外缘带。其深部形态可依据现今不同地段的不同层位出露的构造形成予以恢复。  相似文献   

14.
张小强  黄凯平  袁来  申娴达  郑懋荣 《贵州地质》2017,34(4):237-243,295
白马洞铀汞钼多金属矿床位于黔北隆起区之凤冈南北向隔槽式褶皱变形区西南部部断裂构造与热点复合部位。东西向白马洞深大断裂带控制黔中地区热液铀多金属矿分布。白马洞断裂上盘发育多层次层间构造滑脱体系。铀多金属矿带分布在北东向犀牛洞断裂与东西向白马洞断裂斜接复合部位。铀汞钼矿体赋存于寒武系高台组页岩上下盘层间构造破碎带中。矿床内热液活动明显,蚀变强烈,蚀变种类多,以硅化、黑色蚀变为主,矿物成分复杂。预测深部震旦系灯影组底部与顶部及南沱组与清水江组之间发育层间构造破碎带,可能有铀、汞、钼多金属矿体赋存与富集。  相似文献   

15.
最近,在华北克拉通北缘,沿东西走向的西拉沐沦构造带两侧异军突起地出现了一个400多千米长、300千米宽的钼矿带,短短4年时间已经发现了10余个大型-中型钼矿床,显示了巨大的资源前景。钼矿床的空间分布受区域东西向、北东向及北西向断裂联合控制,钼矿床的形成与中生代的中酸性侵入体关系密切,矿床产于花岗岩体中、斑岩体内外接触带或附近,矿床类型以斑岩型、石英脉型、火山热液型及云英岩型为主。空间关系表明钼矿床的形成主要与中生代富硅、富钾酸性侵入岩有关。成矿年代学研究表明,西拉沐沦成矿带钼矿具有三期成矿作用:包括245Ma、150Ma和138Ma。其对应的成矿动力学背景为印支期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碰撞造山后伸展阶段和燕山期中国东部构造大转折期。其中,印支期的成矿作用和相应的岩浆活动在以往的工作中较少论及。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栾川县石瑶沟钼矿成矿地质条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江明 《华北地质》2010,33(1):19-27
在东秦岭钼成矿带最近探明的石窑沟大型钼矿床,位于近东西向马超营断裂带与北东向焦园断裂带的交汇部位,获得钼金属储量10余万吨,平均品位0.064%。矿区位于狮子庙金矿田上,钼矿外围有多个金及多金属矿床及矿点。笔者根据石瑶沟钼矿的赋矿地质条件和化探异常特征,阐述了钼矿的成矿地质条件,钼矿与外围金(银)矿之间的成因联系,提出本区成矿母岩为隐伏的小斑岩体,矿化富集部位为小岩体内外接触带,金银矿质来源主要为坡前街组地层,其成矿与岩浆活动关系密切。同时指出钼矿与金(银)矿床应属于同一成矿系统。据化探成果和钻探资料推测,在隐伏小岩体的周边还存在有类似石瑶沟隐伏岩体的小隐伏岩体,为该区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找矿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东秦岭(河南段)钼矿床类型可分为斑岩型、斑岩-矽卡岩型、斑岩-角砾岩型,以斑岩型钼矿床为主,近几年又相继发现石英脉型及剪切带型钼矿。通过对东秦岭(河南段)钼异常、矿床空间分布特征及成矿区带综合研究,并对东秦岭(河南段)钼成矿区带进行了划分,为该区进一步开展钼矿地质勘查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自河北昌黎、经山海关至辽宁北镇的山海关地穹西北部边缘均有钼矿床分布。矿床形成于燕山运动的中—晚期,系含钼热液充填于岩石中的构造裂隙、矿物粒间孔隙而成。本区自燕山运动以来,在大地构造单元上,既不同于地台区,也不同于地槽区,而是转化为地洼区后,形成了地洼构造层。钼矿床与受青龙—锦西—阜新基底断层和女儿河断层控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波浪镶嵌构造观点研究小秦岭地区发育着的许多大小不等的环形构造。它与区域北东向、东西向构造相互交织形成的网格构造相互套合,共同组成了该区的复杂构造形态。环形构造对矿产、尤其对同生金属矿产起着明显的控制作用,研究环形构造,将对矿产的普查勘探及成矿预测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钼矿床的时空分布及成矿背景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钼资源十分丰富,目前已发现钼矿床四百余个,它们具有成带分布的特点。本文在钼矿床地质特征基础上,系统总结了钼矿床和含钼矿床的成矿年代(依据辉钼矿Re-Os年龄),结果显示我国钼矿床空间上可分为东秦岭-大别、兴-蒙、长江中下游、华南、青藏和天山-北山六大钼成矿带;成矿时代上,钼成矿作用分为古元古代(1882~1804Ma)、早古生代(480~420Ma)、晚古生代(412~260Ma)、中生代印支期(251~209Ma)、中生代燕山期(194~77Ma)和新生代(65~13Ma)等六个阶段,主要集中于中生代和新生代。元古宙形成的钼矿床分布于东秦岭-大别钼成矿带,古生代钼矿床主要分布于天山-北山钼成矿带,中生代钼矿床在中国东部广泛分布,新生代钼矿床全都分布于青藏钼成矿带。我国古元古代钼矿床(1882~1804Ma)形成于古陆块之间俯冲碰撞背景下的岛弧环境(东秦岭-大别);早古生代钼矿床(480~420Ma)形成于不同构造单元由挤压向伸展转换的岛弧或陆缘弧环境(东秦岭-大别、兴-蒙和华南);晚古生代钼矿床(412~260Ma)形成于古亚洲洋壳俯冲的岛弧环境(兴-蒙);中生代印支期钼矿床(251~209Ma)形成于板块碰撞及后碰撞背景(东秦岭-大别、兴-蒙和天山-北山)或洋壳俯冲的背景(青藏);燕山期钼矿床形成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转向及其后伸展体制下岩石圈减薄拆沉环境(东秦岭-大别、兴-蒙、长江中下游和华南),燕山晚期钼矿床(85~77Ma)形成于碰撞后的伸展背景(青藏);新生代(65~13Ma)钼矿床形成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陆陆碰撞及其后的伸展背景(青藏)。我国钼成矿作用受到了环太平洋构造带(东秦岭-大别、兴-蒙、长江中下游和华南)、中亚造山带(天山-北山、兴-蒙)和特提斯构造带(青藏)三大构造体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