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刘厚堂  张志刚 《气象》2007,33(3):119-123
2006年12月,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偏少或接近常年同期,西北地区东南部出现明显降水过程,旱情有所缓解,但东北大部、江南北部、华南西部以及新疆中南部、云南南部、西藏南部等地降水偏少,干旱维持或发展;全国大部地区月平均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中东部地区大雾天气比较频繁。  相似文献   

2.
王东生 《气象》2003,29(2):58-61
11月,全国大部地区降水量偏少或接近常年,降水主要集中在江南、华南以及云南南部等地.华北、黄淮、江淮北部、西北东部部分地区有不同程度旱情;除东北地区气温偏低外,全国其余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大部地区月日照时数接近常年.  相似文献   

3.
南方高温酷热台风活动频繁——2001年7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震坤 《气象》2001,27(10):58-61
7月份,全国大部气温偏高或接近常年,南方大部出现持续高温酷热天气.月内有6个热带气旋活动,5个在华南沿海登陆.全国大部降水偏少或接近常年.中、下旬,北方旱区出现较明显降雨,大部旱情得到缓解;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及四川盆地、重庆等地降水偏少,部分地区伏旱严重,华南大部及西南南部降水明显偏多,部分地区出现暴雨洪涝灾害.  相似文献   

4.
许映龙 《气象》2003,29(1):58-61
10月份,东北大部、华南大部、江南西南部、四川西部、北疆西部等地降水偏多,广东、江西等省局地出现暴雨洪涝;其余大部地区降水正常或偏少,山东南部、河南东北部等地仍有旱情存在;月内,冷空气活动频繁,东北大部、华北北部、青藏高原东部等地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其余地区接近常年或偏高.  相似文献   

5.
王东生 《气象》2005,31(4):90-93
1月份,全国大部地区降水接近常年同期或偏少,其中华南东部部分地区降水较常年偏少8成以上;长江以南出现大范围雨雪天气;月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但地区分布差异显著,江南以及华南等地出现较为严重的冰(霜)冻灾害。  相似文献   

6.
11月 ,全国大部地区降水量偏少或接近常年 ,华北、黄淮、江淮北部、西北东部的部分地区有不同程度旱情 ;北方部分地区气温偏低 ,全国其余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 ;月内 ,中东部地区出现大范围大雾天气 ;江南、华南等地出现阴雨天气 ;内蒙古、青海部分牧区发生不同程度的白灾。1 全国大部地区降水偏少或接近常年 ,黄淮等地干旱维持月降水量 ,江南大部、华南中部和东部及云南南部等地一般有 50~ 1 0 0mm ,其中湖南东北部、江西中部、浙江南部、福建北部和云南南部等地达 1 0 0mm以上 ;我国其余大部地区降水量一般不足 50mm ,…  相似文献   

7.
赵瑞 《气象》2006,32(4):121-125
2006年1月,全国平均降水量略多于常年同期,除华北东部外,北方大部降水偏多,南方大部偏少。全国大部地区气温偏高或接近常年同期,但地区分布差异显著;我国中南部出现大范围雨雪天气,部分地区铁路、公路、航空等交通运输受到严重影响;新疆、内蒙古部分地区发生雪灾;我国中东部地区多大雾天气;华南南部干旱持续。  相似文献   

8.
高荣 《气象》2007,33(7):124-125
4月,全国平均气温为11.1℃,比常年同期偏高0.912。月内气温起伏变化较大,上旬,我国中东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或接近常年;中旬,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下旬,南方和西北中东部地区气温偏低,北方大部分地区气温偏高或接近常年同期。全国平均月降水量为41.2mm,较常年同期略偏少。与常年同期相比,华北大部、黄淮、西北东部及南疆等地月降水量偏少,西北中北部及云南、西藏大部等地降水偏多。  相似文献   

9.
东北发生百年一遇严重干旱湘鄂川等局地遭受暴雨洪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艳玲 《气象》2004,30(9):62-63
6月份,全国大部地区降水接近常年同期或偏少,东北西部及内蒙古东部发生严重干旱,下半月,东北地区出现几次降水过程,部分地区旱情缓和或缓解;湖南、湖北等局地出现暴雨洪涝,灾情较重.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月内,我国东部大部地区出现了高温天气.河北、浙江、广东等省局地遭受风雹或雷暴袭击.  相似文献   

10.
南方高温酷热 台风活动频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7月份 ,全国大部气温偏高或接近常年 ,南方大部出现持续高温酷热天气。月内有 6个热带气旋活动 ,5个在华南沿海登陆。全国大部降水偏少或接近常年。中、下旬 ,北方旱区出现较明显降雨 ,大部旱情得到缓解 ;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及四川盆地、重庆等地降水偏少 ,部分地区伏旱严重 ,华南大部及西南南部降水明显偏多 ,部分地区出现暴雨洪涝灾害。1 天气概况1 1 降水7月份 ,与常年同期相比 ,除华南大部、新疆西部、吉林东部等地偏多 5成至 2倍不等外 ,全国其余大部地区偏少或接近常年 ,新疆、青海、山西、河北、内蒙古、吉林、四川、重庆、湖北、…  相似文献   

11.
张明 《气象》2002,28(4):58-61
1月份 ,由于入侵我国的冷空气次数少 ,强度弱 ,致使我国大部地区的气温明显偏高 ;本月降水分布不均 ,上半月全国大部地区以晴暖天气为主 ;下半月 ,暖湿气流比较活跃 ,南方大部持续雨雪天气 ,局地还出现了在隆冬时节十分少见的雷暴、冰雹等强对流天气。1 天气概况本月 ,降水主要集中在我国南方和东北大部地区 ,北方大部仍以少雨 (雪 )为主。月降水量 ,东北东部、江淮、江南、华南、西南大部一般在 1 0mm以上 ,其中江南大部及福建大部、广西东部、广东北部有 50~ 1 1 0mm ;全国其余大部地区在 1 0mm以下 ,其中华北中部和北部几乎无降…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东、西部夏季水汽输送特征及其差异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黄荣辉  陈际龙 《大气科学》2010,34(6):1035-1045
本文利用ERA-40再分析每日资料分析了我国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夏季1971~2000年气候平均的水汽输送特征及其差异, 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夏季气候平均的水汽输送特征有明显的差异。由于亚洲夏季风从孟加拉湾、 南海和热带西太平洋输送大量水汽到我国东部季风区, 故在东部季风区夏季经向水汽输送通量比纬向水汽输送通量大。而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受中纬度西风带的影响, 夏季纬向水汽输送通量比经向水汽输送通量大, 且此区域夏季无论纬向或者经向水汽输送通量均比东部季风区的水汽输送通量小一量级。并且, 分析结果还表明: 我国东部季风区由于湿度大, 故夏季水汽输送通量的散度不仅依赖于湿度平流, 而且依赖于风场的辐合、 辐散, 而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夏季水汽输送通量的散度主要依赖于湿度平流。此外, 分析结果还表明了我国东部季风区的水分平衡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水分平衡也有明显的不同。  相似文献   

13.
我国东北地区夏季暴雨的气候学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东部200个测站1961~2005年的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东北地区夏季暴雨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演变规律,以及各类暴雨与各种影响天气系统之间的气候统计关系。结果表明,在空间分布上,暴雨由东北地区的东南部向西北部递减的地域特征十分明显,绝大多数大范围和区域性暴雨一般都集中出现在东北地区的南部和中部,而局地暴雨的分布范围相对较广,地域差别也较小。在时间分布上,几十年来东北地区暴雨的阶段性变化特征十分明显,多暴雨和少暴雨的出现具有11~12年左右的低频变化周期。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暴雨日出现的年际变率有明显增加的趋势,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东北地区暴雨发生的次数虽然明显减少,但平均每个暴雨日的暴雨量却有所增加。在东北地区出现的局地暴雨中,以北方天气系统的影响贡献最大,而在区域性暴雨和大范围暴雨中,南方天气系统影响的比例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4.
西北地区东部夏季极端降水量非均匀性特征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极端降水量集中度和集中期讨论西北地区东部夏季极端降水量的非均匀性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西北地区东部夏季极端降水量集中度与集中期的空间差异并不大; 西北地区东部夏季极端降水量的季节内分配状况同夏季极端降水量存在较好的相关性, 极端降水量越集中、集中期越早, 则极端降水量越少, 反之亦然; 东亚夏季风同西北地区东部夏季极端降水量、极端降水量集中期存在负相关, 与极端降水量集中度存在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华北北部黑风暴的气候学特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刘景涛  郑明倩 《气象》1998,24(2):39-44
使用内蒙古中西部72个地面测站1957~1996年历史资料,分析研究了该地区黑风暴的气候学特征,包括黑风暴的地理分布、年代际变化、年际变化、年变化、旬变化、日变化等时间变化特征和强度变化;讨论了形成上述变化特征的气候成因。得到如下结论:内蒙古中西部是黑风暴的易发区和多发区,最大中心位于内蒙古中部的朱日和;黑风暴的时间变化特征显著;强度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6.
华北北部黑风暴的气候学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景涛  郑明倩 《气象》1998,24(2):39-44
使用内蒙古中西部72个地面测站1957~1996年历史资料,分析研究了该地区黑风暴的气候学特征,包括黑风暴的地理分布、年代际变化、年际变化、年变化、旬变化、日变化等时间变化特征和强度变化;讨论了形成上述变化特征的气候成因。得到如下结论:内蒙古中西部是黑风暴的易发区和多发区,最大中心位于内蒙古中部的朱日和;黑风暴的时间变化特征显著;强度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7.
东北地区初霜冻的天气气候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克明  陈秀凤  王东生  吴昊 《气象》1999,25(6):13-18
利用实测资料和历史天气图资料,对近31年我国东北地区初霜冻的天气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初霜冻出现前24小时的环流形势特征和天气演变过程,给出了初霜冻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对预报有用的一些判据。对实时预报业务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8.
薛建军 《气象》2000,26(2):58-61
11月 ,我国出现了两次较强冷空气过程 ,但大部地区偏暖态势不变。上旬 ,海南、广西出现暴雨天气 ,中、下旬 ,东北地区南部两度出现暴雪天气 ,但全国大部地区降水偏少 ;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等地出现大雾天气。月内有一个强热带风暴生成 ,对我国影响不大。1 天气概况  月内 ,冷空气活动比较频繁 ,出现了两次较大范围的降温天气 ,但降温后气温回升较快 ,致使全国大部地区偏暖态势不变。月平均气温与常年同期相比 (图 1 ) ,青藏高原大部、内蒙古中部以及新疆的部分地区偏高 2~3℃ ,其余大部地区接近常年或略偏高。上旬 ,影响我国的冷空气势…  相似文献   

19.
利用欧洲中期预报中心再分析数据(ERA- Interim)分析了2014年2月9日、2015年12月5日、2016年1月20日和2018年1月24日高空急流扰动动能对暴雪的影响。在暴雪发生的过程中,通常伴有高空急流的存在。高空急流一方面维持自身的存在,另一方面其引起的垂直运动有利于暴雪的发展。垂直运动的上升支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个是将低层暖湿空气输送到高层,为暴雪提供源源不断的水汽,另一个是将急流中的扰动动能向下输送到低层冷暖气流交汇区域,该区域也是水平风切变较大的区域,为该区域提供扰动动能,进一步促进暴雪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西北地区东部春季土壤湿度变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中国西北地区东部 (包括宁夏、内蒙古西部以及甘肃、陕西两省 35°N以北地区 )农业气象站近 2 0年固定地段旬土壤湿度资料 ,对该地区春季土壤湿度的变化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 ,中国西北地区东部土壤湿度的变化具有 3年左右的周期 ,而且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呈下降的趋势 ,这与该地区的降水和气温变化有关系 ;西北地区东部的土壤湿度变化对该地区群发性沙尘暴的爆发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