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7 毫秒
1.
我县位于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地区,水土流失比较严重,旱地多,水地少,春寒时间长,雨量变化大,春季自然灾害主要是干旱和霜冻。根据资料分析,历史上春旱年份较多,平均约十年发生一次大旱,3—5年出现一般春旱。春季(3—5月)平均降水量136.2毫米,占全年22.7%。1962年仅占全年9.2%。大风日数多,占全  相似文献   

2.
我县位于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地区,水土流失比较严重,旱地多、水地少,坡地多、平地少,春寒时间长,春季自然灾害主要是干旱和霜冻。根据气象资料分析:历史上春旱年份较多,平均约十年发生一次大旱,3—5年出现一般春旱。春季(3—5月)平均降水量134.1毫米,占全年的22.4%。1982年仅占全年的8.6%,大风日数多,占全年的37.7%。我县春季的气候特点:冬春季降水  相似文献   

3.
阿勒泰地区位于欧亚大陆腹地,除其南缘准噶尔盆地的戈壁沙漠为干旱区外,其他大部属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由盆地向阿尔泰山中山区逐渐递增,盆地北缘的平原丘陵至沿山年降水量约100-200mm。由于冬季漫长加之地理地形因素,雪量在这不多的降水中占有相当的比重。其中山前丘陵至中山区雪量占年降水量的40-50%。积雪厚的年份沿山可达80-100cm,山区2-3m。冬雪虽然对本地农牧业生产提供水源,但是积雪过厚也往往造成灾害,特别是暴雪天气过程,不仅由于雪强猛烈能见度极差和积雪厚度突增使交通阻塞,灾难于路人,围困山区畜群,直接影响或限制人们正常生产、  相似文献   

4.
山东半岛每年从6月底开始,降水明显增多,从6月下旬到8月底,两个多月时间的降水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53%,绝大多数大—暴雨都发生在这段时期  相似文献   

5.
辽宁雨季和多雨季标准的划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遵循针对性、可靠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对1951—2005年降水量和副热带高压脊线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降水量作为雨季划分标准,以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作为多雨季划分标准,可得出辽宁各地雨季、多雨季常年起止时间,历年最早、最晚起止时间,从而使雨季、多雨季得以定时、定量预报,进而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气象依据。同时得出,辽宁平均雨季降水量占全年平均降水量的60.8%,95%的区域性暴雨(暴雨站数大于等于3)出现在雨季时段内,雨季日数与雨季期间暴雨次数相关系数为0.97,与雨季期间总降水量相关系数为0.98;较强降水过程、重大洪涝灾害集中在多雨季,多雨季时段内辽宁大范围区域性暴雨(暴雨站数大于等于10)次数占全年总次数的70%。多雨季日数的长短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大范围区域性暴雨的次数,同时决定了多雨季期间的总降水量。  相似文献   

6.
卫星观测的OLR对夏季青藏高原月雨量及凝结潜热的估算   总被引:9,自引:7,他引:9  
徐国昌  蒋尚城 《高原气象》1990,9(3):256-264
本文用美国NOAA1974年6月—1984年5月(其中1978年3—12月缺测)2.5×2.5经纬度网格月平均OLR资料,以及同期青藏高原上83个站的月总降水量资料,分析发现在夏季(6—9月)两者在空间和年际变化上都有密切的负相关,而地面测站数量和高山积雪对上述相关系数的影响较小。分区求得的回归方程,可以较好地估算高原雨季的平均降水量及相应的总潜热。  相似文献   

7.
暴雨是我县主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根据武义县气象站1964—83的廿年资料统计,共有暴雨49次,其中汛期(指五月至七月上旬)暴雨占26次,为全年暴雨的53%。从降水量而言,汛期降水量是全年总量的38%,而汛期暴雨降水量之和又占汛期总降水量的16%,可见汛期暴雨对汛期以至全年的降水量都具有较大的贡献。本文将对这一期间暴雨的气候规律及特征作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石河子地区位于不同海拔高度的3个观测站的降水资料,结果表明,石河子地区各地降水量分布不均,石河子年降水量最多,其次是炮台,最少是莫索湾。3站季节变化一致,均以春夏季降水量居多,约占全年63%,冬季降水量最少,约占全年的13%。降水量年际变化一致,70年代降水量偏少,80年代以后降水量偏多。出现丰水年和干旱年的降水趋势一致,且出现丰水或干旱时大面积发生的机率较大。  相似文献   

9.
赵琳 《气象知识》2019,(1):28-31
提起夏季,最常想到的两个字,除了“热”应该就是“雨”了。受东亚夏季风的影响,我国夏季盛行偏南风,将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输送至中国大陆腹地,带来丰沛降水,雨季就多发生在这个时期。2018年,我国平均降水量673.8毫米,较常年偏多7%,其中夏季(6-8月)降水量为356. 4毫米,占全年总量的一半以上,较常年同期偏多10%,是1999年以来降水量最多的年份。  相似文献   

10.
一、降水与麦田土壤水分关系1.各生育期降水分配据统计,北道区年降水量为315.2-738.7毫米,平均为507.6毫米,从社棠良种场旱地小麦亩产250—300公斤耗水量来看,小麦一年耗水量约400—500毫米,有80%的年份降水量可满足小麦上述产量对水分的要求。但由于降水量分布不均,大约61%的降水量分布在小麦播种以前的6月底至10月初,播种到生长期间仅占39%。特别是小麦返青至成熟的降水量平均有175.4毫米,同小麦此期间  相似文献   

11.
刘桂琴  孟庆楠 《气象》1984,10(12):16-18
大雪常造成恶劣能见度和积雪,是冬季预报服务不容忽视的灾害性天气。大连冬季降水的气候分布,具有年际变化大且主要集中在几次重大天气过程的特点。以1月份为例,1951—1980年中出现的12次大雪或特大降雪的降水量之和(170毫米),占30年该月总降水量的65%以上。因此,认清大雪的天气形势,不仅有助于短期天气预报分析和服务,而且对中长期预报和气候分析工作也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温凤歧 《气象》1983,9(12):49-50
今年4月28日夜间至30日上午,黑龙江省纳河县遭受了一场暴风雪的袭击。风力有7—8级,最大风力在9级以上,瞬时风速24米/秒以上。这次降水量达43.7毫米,地面平均积雪深度达23厘米,最深处达100厘米以上;出现了冻结雪。电线积冰平均最大直径60毫米,极端最大直径70毫米,最大厚  相似文献   

13.
一、天气概况1991年12月—92年2月,我省降水明显偏多,主要降水过程出现在1991年12月和92年1月上旬和2月底。降水的地域分布差异较大,黄河以北地区多为10—30毫米,其它地区多在40—70毫米之间。各地市季平均降水量:淄博、枣庄、威海、青岛、潍坊、临沂六地市在50毫米以上,淄博最多为65.4毫米;德州、聊城、惠民、济南四地市不足35毫米,聊城最少,为15.0毫米;其他地市在40—50毫米之间。全省平均降水量44.5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17.2毫米(偏多62%),较上年同期偏少17.1毫米(偏少28%)。  相似文献   

14.
1974年6月21—22日,福建中部沿海各县出现了一次特大暴雨。福清、平潭、莆田、仙游、长乐等站36小时内降水量达200—300毫米,福清县高山公社30小时降水量达758.1毫米,约相当前年平均降水量的2/3。在汛期,如此短时间内,降水量之大是沿海各县历史上罕见的(见图1)。 本文采用天气图、雷达回波资料、单站地面及高空资料,以及部分水文站的降水资料。对产生这次暴雨的天气形势,低空西南急流,以及一些中小尺度天  相似文献   

15.
南疆降水虽少,但雨量集中。例如1964年5月喀什一次降水过程,即达到平均年降水量的128%。为此,我们对南疆西部的春季降水做了一些分析。春季降水有三个特征。1.春季是南疆西部全年降水最多的季节。例如,喀什4、5月份降水量约占全年雨量的  相似文献   

16.
一、干旱区的分布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通常将年降水量<200(或250)毫米的地区划为干旱区,年降水量200(或250)—500毫米的地区划为半干旱区,年降水量500—600毫米的地区划为半湿润易旱区。用这种降水量指标衡量,干旱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世界大陆干旱、半干旱区的总面积约为4800万平方公里,占大陆面积的1/3,遍及世界各大洲50多个国家的地区。其主要分  相似文献   

17.
<正>一、1—3月青南地区雪灾严重1—3月,青南地区平均降水量为18.9mm,较历年偏多80%以上,平均降水日数为28.7天,较历年偏多9.9天,降水量及降水日数均创历史同期最多;最大积雪深度不大,但积雪持续时间长,积雪深度在2cm以上的平均积雪日数为28.2天,较历年偏多15.6天,与2008年并列为历史第二多,略少于1993年。由于降水偏多,大范围长时间的积雪,致使青南地区发生轻到重度雪灾,其中甘德、称多发生重度雪  相似文献   

18.
临夏地区有“伏里老山白,米年有夏早”的群众经验。这是指伏天高山积雪,表明伏里温度低,天气反常,第二年夏季将有干旱出现。我区从立夏到小暑这段时间,作物需水量最大。我们根据群众所反映的夏早年,结合气象资料进行分析,制定出夏早的标准为:立夏至小暑这段时期内≥10毫米的降水过程不超过4次,并有20天以上的无降水时段出现,则算为夏早年。在1943—1974年32年中,共出现夏旱11年,约占总年数的1/3。  相似文献   

19.
广西每年从3月份开始降水量逐渐增多,其中4—6月份的降水量约占全年总降水量的40%,并且在这时段内的大—暴雨过程较频繁,形成了第一个降水量高峰期,称为前汛期。但由于各年前汛期环流形势建立的早晚不同,造成前汛期雨季(简称前汛期、下同)开始早晚却不相同。因此,对前汛期早晚的环流形势分析,作好前汛期早晚的中长期预报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20.
汛期大一暴雨是我区主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我们以兴城县1961—1975年资料,通过分析各种要素相关,建立预报指标,并以“双指数综合法”作出大一暴雨的预报。一、大—暴雨的气候背景(一)兴城县年降水量594毫米,7—8月320毫米,占全年总降水量的54%。(二)1961—1974年大—暴雨共出现91次(大—暴雨标准以24小时内降水量≥25.0毫米,为一次大一暴雨过程,如连续数天达此标准,则按一次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