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地震勘探基础——找油的地震方法》(Seismic Exploration Fundamentals——Seismic techniques for finding oil)一书,由科芬(J.A.Coffeen)著,由美国俄克拉何马州塔尔萨的佩恩韦尔出版公司(Penn Well Publishing Company)于1986年再版。大32开,约350页。这是一本简要介绍石油及天然气的主要勘  相似文献   

2.
《地震孕育和地震前兆的大尺度模拟》()一书,由苏联科学院大地物理研究所·A.和A.B.编著,苏联科学出版社(莫斯科)1988年出版。全书共分七章:(一)测量仪器和方法;(二)花岗岩块的研究;(三)玄武岩块的研究;(四)混凝土块  相似文献   

3.
1981年7月国际地球物理和太阳—地球数据中心的 Robert A.Ganse 和 John B.Nelson编辑的、包含地震破坏情况和受害者数目在内的、公元前2000年到1979年的重要地震目录公开出版。(注:公元前2000年的地震是苏联土库曼阿什哈巴德附近的一次强地震,它是用  相似文献   

4.
1980年美国全国地球物理日地资料中心(NGSTDC)和固体地球物理世界资料中心(WDC)出版了由纳尔逊(J.B.Nelson)等编制的1900—1979重要地震图。此图是根据69份参考文献和报告编制的。所谓“重要”地震系指那些对人类造成重大损害的地震,或者虽然没有造成损害但震级 M≥7.5的大震。图中表示  相似文献   

5.
最近出版了一种取代长期以来地震研究人员惯用的杰弗里斯—布伦或赫林走时表的新走时表。这个由国际地震学及地球内部物理学协会(IASPEI)1991年出版的走时表是以肯尼特(B.Kennett)为核心的 IASPEI 地震算法委员会编制的,由肯尼特本人编辑,并整理成纸皮(182毫米×257毫米)的形式。该表不仅收罗了主要的体波、核反射波、核震相的走时,还包括作为其计算根据的速度结构和椭球校正  相似文献   

6.
本书的原文书名是,由苏联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地壳研究所的 H.B.素洛年科和 A.B.索洛年科共同编著,由西伯利亚分院科学出版社(新西伯利亚城,1987)出版。本书两位作者曾用较长时间从事贝加尔裂谷带地震活动性的分析研究工作。他们在掌握了丰富的第一手观测资料,取得了一些科研成果并发表了不少有关论文和  相似文献   

7.
由美国塔尔萨大学(University of Tulsa)著名地球物理学教授鲁宾逊(Endors A.Rob-inson)著的《地震速度分析及褶积模式》(Sei-smic Velocity Analysis and the Convolutio-nal Model)一书,由里德尔出版公司(D.Rei-del Publishing Company)于1983年出版。这是一本介绍地震勘探方法中速度分析和褶积模式的专著。地震勘探方法是目前能源(首先是石油、天然气和煤)勘探的主要方法,而在地震勘探方法中,速度分析和褶积模式又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本书的特点在于:1.重  相似文献   

8.
由广东省地震局主办正式出版的地区性地震科技刊物《华南地震》(季刊)为华南地区地震科技人员的主要学术交流园地之一,从这个刊物可以概略地看出本地区地震科技工作的某些动向。 《华南地震》所发表的科技文献,按其内容可以分为七类,也可以说是七个栏目,它们是地震监测(代号A),地震分析预报研究(B),地震地质(C),地震工程开发(D),  相似文献   

9.
白超英 《内陆地震》1989,3(4):308-313
本文将新疆境内分成六个地震活动区,以马氏模型为基础,论述了Ms≥6.0级地震的区域迁移概率分布,所得结果表明,由1900—1988年资料所得模型的内符精度较高,合格率为85.7%,但由1900—1979年资料所得模型外推1980—1988年状态出现的概率分布时,符合程度有所降低。结合Ms≥6.0级地震年发生概率分布,则Ms≥6.0级地震的区域迁移概率分布可作为中期预报方法应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门源—祁连地区强震后青海及邻区6级地震迁移特征,得出以下认识:(1)有2种基本模式:逆时针轨迹和顺时针轨迹。门源—祁连地区地震后强震以顺时针迁移模式为主,震级为6级;(2)从迁移范围看,第一次迁移约1 000 km,第三次迁移约为800 km,迁移范围有变小的趋势;(3)2016年门源6.4级地震后的5年时间左右,下一个6级地震很可能会迁移至其西南方向的唐古拉地区。2016年10月17日位于青海省唐古拉地区的杂多(32.81°N,94.93°E)发生Ms6.2级地震,表明门源—祁连地区地震后强震迁移模式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地震和工程抗震文献题录》(1986—1990)将于1992年4月由地震出版社正式出版(ISBN7-5028-0560-5/P·372)。自我国地震和抗震防灾第一部大型回溯性文献检索工具书——《中国地震科技文献题录大全》(1900—1985)出版以来(江苏省地震局编纂,1988年地震出版社),受到广大地震和抗震防灾部门和科技工作者的普遍重视,并得到广泛应用。为满足国内科技工作者对地震  相似文献   

12.
张军龙  母若愚 《地震》2021,41(2):47-61
根据大空间尺度上存在特殊的地震迁移并具有规律性的现象, 在回顾2020年于田MS6.4地震的震前异常和1900年以来于田地区“始发地震—迁移地震”序列的基础上, 分析了于田MS6.4地震的发震构造和动力学背景, 讨论了于田地区 “始发地震—迁移地震”的时空分布及其趋势。 本文侧重于对近些年于田地区地震迁移现象(如迁移方向、 时间间隔)的统计, 统计结果显示地震迁移可以作为该区域中长期地震危险性分析的方法之一, 并尝试应用于未来地震迁移趋势分析。 地震迁移现象的成因及动力机制有待于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武汉-信阳地区现今构造应力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武汉—信阳地区1972~2001年50个MS≥2.8地震震源机制解的分析研究,将研究区现今构造应力场划分为四个区,即:江汉平原区(A区)、桐柏—大别—淮北区(B区)、鄂西区(C区)、鄂北区(D区)。A区主压应力P轴的优选方位为SE127°,低倾角,地震规模小,震源深度浅;B区的主压应力轴以NE33°为主,NW333°为辅,反映出与该区走滑断裂相关的应力分布形式。数值模拟分析表明,最大主应力和最大剪应力沿该区活动断层集中,地震主要由剪应力引起断层走滑错动而产生;A、B、C、D四区的应力作用机制是通过F6、F10、F11、F12等走滑活动断层进行分异和转换的。  相似文献   

14.
对于成都地区的地震烈度衰减关系,前人已作过不少研究.但是,在这些衰减关系中,相当一部分是大范围平均的结果.近些年来,真正影响较大、应用较为广泛的,是四川省地震局工程地震研究院的两组衰减关系式,即德阳市区地震小区划所使用的公式(1990年,以下简称公式A)和石棉一西昌地区地震区划公式(1992年,以下简称公式B).公式A系根据川滇地区24次地震69条等震线回归得出,公式B则根据西南地区37次地震的120条等震线用逐步回归法得出.  相似文献   

15.
震级的标度     
1935年Richthter提出了一种利用地震仪器标度地震强度的方法。那时期在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地区普遍设置了一种Wood-Anderson地震仪(以下简称“W—A仪”),Richter为了对该区的地震进行分类,使用了1932年1月的一个震群的仪器记录资料,作出logB—Δ(B为仪器记录振幅,Δ为震中距)曲线后,发现通过各个地震连成的曲线,基本上是平  相似文献   

16.
现用的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是由考纳尔(C. A. Cornell,1968)和洪华生(A. Der. Kiureghian and H-S Ang,1977)创立了基本思路的[1] [2],它被应用到现在已经十几年了。  相似文献   

17.
《地震观测台业务手册》(Manual ofSeismolgical Observatory Practice)系根据固体地球物理的世界资料中心 A 的报告 SE-20号,由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组织译出。该书有英文和法文版本,由著名的英国地震学家威尔莫(P.L.Willmore)负责编纂,原版于1979年9月出版。该书介绍了国际地震台观测系统的最新技术,在引论中介绍了国际地震台网的发展概况和作用。在地震台网的组成一章中介绍了地震  相似文献   

18.
经苏联乌兹别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科学院地学部和地震研究所学术委员会批准,由“苏联科学院分院”出版社(塔什干)出版的三本俄文版地震专著,介绍了乌兹别克斯坦地震研究的成果,以及塔什干大地震和两次加兹利地震的研究成果。现将主要内容简介如下:1.《乌兹别克斯坦的地震研究》此书于1979年出版,全书分为4章,即:①地震活动性和地震区划;②震源区研究;③震源参数特征;④观测仪器和方法。2.《1966年4月26日塔什干地震》此书于1971年出版,全书分为4个部分。第一部分含5章,即;①地震效应和地震显  相似文献   

19.
《元史》卷五一记载:至正七年三月,“东平路东阿、阳谷、平阴三县地震,河水摇动”.之后,明清时期山东20余种府、州、县地方志相继出现了有关至正七年三月的地震记载.《山东历史地震目录》给出这次地震基本参数为,1347年4月11日至5月10日济阳西南部(36.8°N,117.1° E)5级地震,震中烈度为Ⅵ度;《中国历史地震简目(B·C·780~A·D·1986,M≥4.7)》给出这次地震基本参数为1347年4月山东长清东(36.5°N,116.8° E)5级地震.而《中国历史强震目录(公元前23世纪-公元1911年)》等正式出版的地震目录都没有这次地震.  相似文献   

20.
应用最大似然谱分析技术,获得了上海余山台和崇明台1982年至1999年的地磁三分量之间的短周期谐波振幅比。经初步分析发现,在中强地震前后谐波振幅比的趋势性异常表现为下降—转折—恢复的过程,持续时间为1~3年。同时变化还具有由长周期(深部)向短周期(浅部)迁移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