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6 毫秒
1.
张文同 《地下水》2009,31(2):89-91
通过对原平市入河排污口的调查,从排污口的地理位置、排放方式、废污水性质、废污水量等进行了计算统计。采用等标污染负荷法和污染物浓度超标倍数法对排污口的污染程度进行了分析。指出原平市重点入河排污口的具体位置。  相似文献   

2.
新疆头屯河流域入河排污口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入河排污口调查是开展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的基础,是《水法》赋予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水资源保护职能。为加强入河排污口管理,维持河流健康生命,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首先要了解入河排污口基本情况,通过对入河排污口的登记和调查,全面掌握入河排污口的数量、位置、排污量、排污口的水质、排污单位等基本情况,从而实现对入河排污口的有效管理和监督,以保护水资源。  相似文献   

3.
《地下水》2021,(1)
以承德市为例,为研究承德市水污染现状,对承德市入河排污口排污量进行调查,并从水系划分方面对承德市入河排污口污染物排放量和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可知:承德市入河排污口20个,有13个排污口污染物排放超标,超标率为65.0%; 2012-2018年各水系监测入河污水总量为11 391.3万t/a,入河COD总量2854.4t/a,入河氨氮总量225.3 t/a;针对水污染现状,应通过采取加强水资源保护的宣传教育、建立健全配套法规、建立入河排污口常规监测制度以及积极开展污水治理等措施改善承德市水污染状况,促进区域水生态环境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入河排污口是造成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做好入河排污口的调查与分析,对入河排污口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阐述了廊坊市多年来入河排污口调查监测工作成果,从污水和污染物入河量的角度出发,并结合排入水功能区水质目标,分析入河排污口调查与监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对应措施建议,为更好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守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于焕民 《地下水》2005,27(6):429-432
本文在调查、分析了漳河上游入河排污口分布、度污水入河量及污染物入河量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入河排污口的治理措施及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6.
水环境质量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大局。通过对邢台市主要河流干、支流上的排污口水质调查、监测数据,采用《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污水分析和采样方法"对邢台市区内主要入河排污口进行分析评价,对污染源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和建议,为邢台市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及水...  相似文献   

7.
郭金巨  张武云 《水文》2006,26(2):64-67
鉴于目前入河排污口流量测验手段不足,尝试采用测试电导率方法进行排污口流量测量,并与常规流量测验方法容量法进行比对,试验证实本方法简便易行,适应性强,可以在实际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寇利卿  寇利敏  刘刚 《地下水》2012,34(6):99-100
水环境质量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大局。通过对保定市主要河流干、支流上的排污口水质调查、监测数据,采用《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污水分析和采样方法"对保定市区内主要入河排污口进行分析评价,对污染源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和建议,为保定市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及水环境保护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韩燕 《地下水》2019,(3):54-55
衡水市位于河北省的东南部,选取2016-2017年全市的六处重点水功能区混合入河排污口的核查和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得出:衡水市近年随着排污整治力度的加大和污水处理厂的启动,大部分排污口已改排或汇入污水收集管网,但仍有少量污水超标排入沟渠、河道、洼地,造成了水质恶化和环境污染。并针对入河排污存在的水污染问题提出了具体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李青山 《水文》1997,(2):61-63
发挥流域中心作用开拓水环境监测工作新局面李青山(松辽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1加强水环境监测工作,为水资源管理提供高效服务水环境监测中心的基本任务是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对江河、湖库水质状况例行监测,对入河排污口进行监督性监测,对水环境质量和污染源作出科学评...  相似文献   

11.
李俊文 《地下水》2007,29(5):93-94
辽河铁岭段河水受污染,其污染主要来源于铁岭市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的排放.其中入河排污口有:铁岭南排、铁岭北排、铁岭东排、铁岭结核医院、铁岭电厂;支流入河口有:清河、柴河、亮子河、小清河、东辽河、招苏台河.辽河水质现状符合农业及部分工业用水标准.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2008年4、6、8、10月北海市工业园西排污口及邻近海域水环境质量的监测资料,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对该排污口及邻近海域水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排污口水质中COD在4、6、8、10月4个航次的监测中都超标,BOD5和磷酸盐在其中3个航次均超标;排污口邻近海域主要污染因子是石油类、磷酸盐、无机氮,相应监测项目污染指数大体符合排污口〉邻近海域〉对照站的特点,显现出邻近海域污染物含量与陆源污染物排放有关。  相似文献   

13.
任战  丁厚钢  张甲芳 《地下水》2010,32(4):63-65
根据淄博市丰、枯水期水质监测资料,按地下水分区,分析了地下水类型、矿化度、总硬度分布情况,进行了地下水质评价,阐明了地下水资源质量状况,并提出了加强水库与饮用水源地管理保护,严格执行排污许可和入河排污口监管制度,积极做好退水水质监督管理,实行水环境质量公布制度等六项加强地下水资源保护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于焕民 《地下水》2005,27(5):369-371
通过对长治市排污口、地下水监测数据分析,对长治市的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地下水水污染现状进行了评价,并对地下水污染成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地下水污染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5.
以临涣矿区固体废物、矿区污水排污口等污染源周边浅层地下水为研究对象,对临涣矿区地下水污染现状进行调查及取样分析,并运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浅层地下水污染情况。结果表明,污染源周边浅层地下水基本未受重金属元素污染,影响综合污染指数的主要指标是氨氮和亚硝酸盐。依据上述评价结果,提出临涣矿区地下水污染治理建议,为临涣矿区地下水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地下水》2017,(5)
澽河系黄河右岸的一级支流,发源于陕西省黄龙县黄龙山主脊冢字梁,自西北向东南流经黄龙、韩城两县(市),于韩城市芝川镇司马庙东汇入黄河,流域面积1 083 km~2。澽河入黄段因黄河洪水倒灌淤积,河床不断抬升,加之黄河主槽不断西移,导致澽河入黄口己上提2.50 km。通过对澽河入黄段河道输沙量进行计算,并对泥沙淤积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实际产沙进入澽河的流域面积为119 km~2,年平均进入澽河河口段的泥沙量为6.77万m~3。澽河入黄泥沙量较小,对河道淤积影响不大,澽河下游黄河洪水倒灌段受黄河高含沙洪水倒灌影响,淤积明显,倒灌段以上河段冲淤平衡。为该河段治理工程建设、防汛工作和黄河流域同类型河流泥沙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李克先 《水文》2012,32(6):11-13,79
排污口分布对于河道纳污能力有一定影响,设定的排放位置不同,纳污能力计算公式亦不同。针对中小型河道,从一维纳污能力模型的基本型式出发,通过分段推演得出均匀污染源入河设定下河道纳污能力计算的递推公式。该公式综合考虑了计算河段内沿程径流变化的稀释和自净作用,简洁实用,可以有效解决点、面均匀污染源和区间径流同时作用下的纳污能力计算问题。同时研究分析了递推公式中分段节点数n和区间径流q对纳污能力计算结果的影响,并建议n取值的一般原则。研究成果可作为现行一维纳污能力计算方法的补充或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溪市南芬区位于辽宁省东部山区,为该省地质灾害的主要多发区,地质灾害对该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运用地质分析法辅以定量及半定量分析法对该区两种主要地质灾害鸡冠砬子型崩塌及滚马岭型泥石流的致灾因素分析研究并进行评价,揭示了其成因及演化规律,并提出相应的防灾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地下水》2015,(5)
乌鲁木齐市地处西北内陆干旱地区,降水稀少,蒸发强烈,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为319 m3,属极度缺水城市。乌鲁木齐市的水源主要有冰川融水、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乌鲁木齐市同时面临着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问题。本文分析了乌鲁木齐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存在水体污染严重,污水处理能力低等问题及针对性的提出合理开发水资源,实行排污审查,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等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0.
蔡云标 《地下水》2018,(5):250-252
水环境污染可划分为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面污染源主要来自农牧区生活污水、垃圾,农牧区农药、化肥的使用、随地表径流进入水体的牲畜排泄物和来自灌区的农田排水。本文以哈密市为研究对象,参照《全国水资源保护规划技术大纲》要求,采用污染负荷当量法对该市各类面源污染现状进行调查,并对污染物入河量进行估算分析,结果可知:哈密市污染物入河量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氨氮,化学需氧量贡献最大,主要来源为化肥污染,占比达82.96%。应将化肥污染作为主要控制项目,通过推广节水灌溉和农田水分管理、推广平衡施肥技术和推广人工湿地技术等控制措施减少污染,保证哈密市经济发展与水生态环境保护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