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秦皇岛地下水水位年际、年内动态及地下水流场的变化规律进行统计分析,并根据秦皇岛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实际情况,确定地下水动态的类型:降水入渗—开采型,在此基础上分析地下水水位下降所引发的海水入侵等环境地质问题,提出应建立健全地下水监控系统、调整优化机井布局、寻找替代水源及建设节水型社会等措施保护地下水资源,以期实现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2.
海水入侵湛江市地下水的可能性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苏肇汉 《广东地质》1997,12(3):29-35
预防海水入侵,是沿海城市开发利用地下水必须重视和研究的重要问题。根据湛江市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规律,结合开采现状及近年来地下水动态监测资料,运用地下水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对海水入侵湛江市地下水的可能性进行了探讨。认为,海水入侵地下水有湛江内港海水垂直入侵和中、深层承压水咸淡水过渡带外围咸水的水平入侵两种可能的方式。在分析两种入侵方式发生和发展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合理开发水源、预防海水入  相似文献   

3.
苏肇汉 《广东地质》2004,19(4):8-14
通过对湛江市区地下水开采和监测现状的分析,指出了湛江市地下水现有监测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地下水(主要为中、深层承压水)区域降落漏斗的形态特征,提出了将地下水监测由控制区域降落漏斗发展调整到以预防海水入侵为重点的布局方案,以确保湛江市区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4.
河北省是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最突出的省份之一,由于长期超量开采地下水,造成了诸如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及地裂缝、岩溶塌陷、海水入侵、水质污染等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根据河北地下水资源现状以及超采地下水引发的主要地质灾害分析,对进一步开发将引发更加严重的地质环境问题进行了预测,并对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措施进行了探讨建议...  相似文献   

5.
烟台市位于山东半岛中部,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较高,特别是在平原区,地下水是主要供水水源,大量开采地下水引起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引发海水入侵等问题。通过对烟台市各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和实际开发利用情况进行分析,并对各区内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评价,结果可知:烟台市水资源供需矛盾主要集中在平原区,应通过节流开源的方式解决供需矛盾,采取因地制宜修建地表水蓄水工程,拦截入海水量,增加地表水的可利率。同时要增大地下水补给面积和增强地下水降水入渗强度,利用汛期等地下水补给充足时期,对海水入侵区地下水采取人工转换等方法,改善地下水生态环境,增加淡水区面积,保证烟台市平原区水资源采补平衡,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6.
雷州半岛防海水入侵最优地下水开采方案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梁池生  周训  陈明佑  沈晔  张华  严霞 《现代地质》2002,16(4):429-434
雷州半岛地表水资源缺乏 ,地下水资源较丰富 ,近年开采量剧增 ,局部已形成大面积降落漏斗 ,面临海水入侵的威胁。通过对研究区内地下水流的数值模拟 ,建立了一个以预防海水入侵为目的的地下水资源管理模型 ,并以管理区为单元给出了不同区域地下水资源的最优开采量。认为在防止海水入侵的前提下 ,区内地下水总体上尚有开采潜力 ,但要适当分散开采区域 ,滨岸地区基本维持现状 ,内陆可不同程度地增大开采量。  相似文献   

7.
徐征和  陈吉亭  刘健勇  樊向阳 《地下水》2006,28(3):78-80,104
胶东半岛滨海区由于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不合理,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形成区域性的下降漏斗,海水入侵严重,导致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产生.本文集成利用地下水回灌补源生态修复技术,通过自然或人工工程补源技术进行地下水储存,实现了区域地表水、地下水资源联合调度时空调配运用,取得了水资源利用经济、社会和环境等综合效益的高效统一.  相似文献   

8.
葫芦岛市滨海地区海水入侵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姜嘉礼 《水文》2002,22(2):27-31
葫芦岛市滨海的工农业密集区,超量开采地下水,严重破坏了地下水的咸淡水动态平衡,导致海水直接入侵淡水资源,加深了该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根据海水入侵的成因和规律,采取拦蓄补源,节约用水,调引客水等措施,可以有效防止海水入侵和缓解葫芦岛市缺水问题。  相似文献   

9.
杨绍南 《辽宁地质》2001,18(1):72-74
随着大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速度的日益加快,发展规模逐步加大,对城市建设、美化环境和人民生活等用水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由于大连市是一个缺水的城市,同时还存在着海水入侵等诸多地质环境问题,不允许对地下水资源无节制、无规划地滥采。为更好地利用有限的地下水资源,尽可能满足城建绿化、环境卫生以及其它用水需求不大的原则,本文针对开发区水文地质条件,提出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的有利地段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地下水》2021,(2)
我国沿海地区海水入侵现象频繁出现,海水入侵的相关研究对沿海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受地质条件的影响海水入侵方式呈多样性,主要包括层状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分布区的孔隙式层状入侵和构造裂隙发育分布区的脉状入侵形式。海水入侵监测在预测地下水水质条件及评价管理沿海地区含水层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构建科学的海水入侵动态监测系统是防治海水入侵的重要技术途径。本文通过对荣成市俚岛镇变质岩山丘区裂隙水海水入侵现状和监测中存在问题的进行分析,根据"点-面结合"、"直接-间接结合"的监测原则提出了地下水海水入侵监测系统的布局,为俚岛镇地下水的持续利用与保护提供基础信息和依据。  相似文献   

11.
海水入侵是困扰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资源、环境问题,严重影响沿海地区地下水资源。定量模拟、预测和可视化管理是对海水入侵进行有效监测和机理分析的重要手段。基于前期海水入侵模拟的理论研究及方法,提出了海水入侵模拟及预测模型VFT3D,该模型综合考虑地表水-地下水对海水入侵的协同控制作用,能够模拟变密度地下水流及复杂反应性迁移,实现模拟海水入侵的完整水文循环过程。文章介绍了VFT3D模型,利用VFT3D模型模拟了一个海水入侵案例,并与SEAWAT模型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VFT3D 模型模拟水头与SEAWAT模型模拟结果相差不大,但SEAWAT模型无法模拟海水入侵中复杂的化学反应过程。VFT3D 模型模拟发现,水文地球化学过程(阳离子吸附交换作用)对阳离子(Na+、K+、Mg2+和Ca2+)运移产生明显影响,同时引起过渡带中离子组分浓度发生变化,对海水入侵过程产生较大影响。因此,考虑变密度和复杂反应过程,才能更加准确地描述海水入侵,从而有利于地下咸水治理工程的科学实施。  相似文献   

12.
《地下水》2016,(6)
分析辽宁省地下水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与地下水超采区存在的地下水超采严重、地下水水体水质污染超标、部分地区海水入侵加剧等问题。对地下水超采区提出加大保护力度等对策与建议,同时也为全省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城市地下水开发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勇 《地下水》2009,31(6):134-136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地下水作为城市供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开采量逐年增长。同时,在地下水开发利用的过程中还产生了一系列的环境地质问题,如地表沉降、塌陷、裂缝,海水入侵,地下水水质下降等,这些问题严重威胁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及居民的正常生活。文章描述了我国地下水资源开发的现状,探讨了因地下水的过量开采所导致的环境地质问题,对地下水的开采量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解决这些环境地质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地下水》2021,(1)
地下水是山东省重要的供水水源,省域经济社会发展对地下水的依赖程度较高,但开发利用程度不够均匀。本文通过对山东省地下水开发利用情况进行分析,总结了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应对策略。分析结果显示:从近10年地下水位监测数据成果来看,山东省不同区域地下水水位升降不一,总体保持稳定,地下水超采诱发的地面沉降、海(咸)水入侵等环境地质问题有所缓解,但开发利用过程中仍然存在区域开发不合理不均衡、水资源配置不合理、监测手段和管理基础薄弱等问题。应在后续开发利用过程中加强地下水保护措施,提升监测精度,建立多部门统筹联动机制,科学、合理、有序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为山东省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5.
王新宇 《地下水》2013,(3):49-50
廉江市所在的雷州半岛地区,是广东省历史性干旱缺水最严重的两大区域之一,同时也是广东省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限于以往勘查评价范围和精度,雷州半岛地区存在地下水资源可采量不清、开发利用前景不明的问题,导致该地区可再生的地下水资源未得到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局部集中开采区因不合理开发引发了如岩溶塌陷、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环境地质问题。在系统分析整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本次勘查试验数据,计算评价地下水可开采量及开采潜力,提出开发利用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秦皇岛地区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地下水的开采日益加大,沿海地区由此产生的海水入侵现象较为普遍。海水入侵也是一种地质灾害,如何防止海水入侵是广大地质工作者和相关科技人员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分析了本地区海水入侵分布规律、发生原因及产生机理的基础上,提出科学管理地下水开采、引调客水补充地下水以及修建拦潮坝等多种举措防治海水入侵。借鉴国内外成熟的经验和方法,修建拦水坝拦潮蓄洪是治理海水入侵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指出,修建梯级多道拦水坝逐级提高河水位强化对地下水的补给是治理海水入侵的一种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17.
曹基富  易志红 《地下水》2006,28(2):11-13
硇洲岛过量开采地下水,引发了海水入侵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本文根据岛内现状,结合气象、水文、地质资料,对当地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进行了分析评价,并提出了今后岛内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地下水》2017,(3)
辽河三角洲处于陆地和海洋的结合部,蕴含丰富的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项目通过三年的时间,查明辽河三角洲地区主要的地质环境问题为:海水入侵、地下水超采、地面沉降、湿地退化及土壤盐渍化。针对海水入侵,提出建立、完善地下水动态监测网,实现地下水位和水质的实时监控的对策;针对地下水超采,注重水资源合理配置,适当减少新近系地下水资源的开采,充分利用地表水资源的对策。针对地面沉降问题,提出加强地面沉降监测工作,进行地面沉降机理研究的对策;针对湿地退化与土壤盐渍化问题,提出加强湿地环境监测,完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日照市沿海地区海水入侵现状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遥感解译研究了日照市海水入侵现状,从人为因素、地质原因、气候原因和地理环境因素等方面,对海水入侵原因进行了分析。在沿海地区,地下水的储备与人类的用水需求之间存在矛盾,人类过量开采地下淡水是产生海水入侵的主要原因。因此,兴建地下水库、减少地下水的开采和人工回灌等是防治海水入侵行之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范宏喜郭聪)记者日前从《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专题会议上获悉,未来3年,我国将新建(修复)地下水监测站点20135个,以形成完整统一的国家级地下水监测站网络,为国家层面水资源管理和地质环境保护提供支撑服务。这标志着由国土资源部和水利部联合开展的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建设正式启动。由于地下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引发了地面沉降、地裂缝、海水入侵、水质污染等一系列地质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