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选用1980-2004年呼伦贝尔市草原蝗虫数据资料和气象资料,通过对草原蝗虫的发生和气候因素关系的分析得出:气象环境条件是影响呼伦贝尔市草原蝗虫发生的主要因素,且温度和降水是影响蝗虫发生消长的敏感气象因子。利用蝗虫发生面积资料和气象因子的相关关系建立蝗虫虫害发生程度的短、中、长期预测预报方法,实现对草原蝗虫动态预测,为防治决策提供气象依据。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草原蝗虫发生发展气象适宜度指数构建方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通过对内蒙古草原蝗虫发生发展关键气象条件进行分析,选取蝗虫生长发育期关键生理气象影响因子,建立草原蝗虫发生发展气象适宜度指数,对内蒙古草原蝗虫发生发展气象等级进行预报,平均预报准确率达到68%以上。用草原蝗虫发生发展气象适宜度指数根据气象站点观测资料可对站点区域蝗虫发生发展气象等级进行预报,从而根据站点空间分布和区域气象条件对草原蝗虫发生发展气象条件的满足程度进行空间分析,具有直观、便捷、分析能力强等业务化应用特点。  相似文献   

3.
草原蝗虫的气象遥感监测预测服务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科技部公益研究专项“草原蝗虫的气象遥感监测预测服务系统”项目经过2年多的科学研究,建立了草原蝗虫大爆发与大尺度气候因子的相关关系,揭示了草原蝗虫大爆发的气候背景;研究了草原主要蝗虫发生、发育、世代与气象生态条件的关系;利用主要气象灾害(高温、干旱、洪涝等)的历史序列资料,结合草原蝗虫爆发的统计资料,建立气象灾害与蝗虫大发生的相关模型;建立了遥感数据反演的草原蝗虫发生期地面温度、  相似文献   

4.
文章利用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下文简称,达茂旗)1992—2013年草原蝗虫发生资料和同时段气象资料,对达茂旗草原蝗虫生长发育期关键气象条件进行分析,选取草原蝗虫发生发育期间相关气象影响因子,建立达茂旗草原蝗虫发生密度和面积的气象预报模型。通过模型分别对历史资料进行回代检验,密度回代检验结果,白云鄂博、满都拉和希拉穆仁3站较为准确;面积回代检验结果,白云鄂博、百灵庙和希拉穆仁的正确率较高,蝗虫发生等级预报基本正确。通过对2014年草原蝗虫发生的试报检验,白云鄂博与希拉穆仁预报结果较好。利用模型的预报结果可以为提前了解蝗虫的发生趋势、有效指导当地蝗虫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北方草原蝗虫气象监测预测服务系统推广应用”研究成果在北方草原蝗虫主要发生省、自治区气象部门推广应用,进行北方草原蝗虫气象监测预测。2008年度完成了任务书规定的各项工作。主要进展如下:  相似文献   

6.
新疆是我国主要的畜牧业基地之一,具有丰富的草原资源。但是近年来,南北疆草原蝗虫虫害周期性的频繁发生,对我区的草场资源和畜牧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已成为继水灾、旱灾之后的第三大自然灾害。以前对蝗虫灾害的研究主要偏重蝗虫本身的生理特点和所处的地理条件来进行,而事实上在蝗虫灾害的发生与前期的气象因素有着密切的因果关系。所以从气象角度来研究蝗灾的发展过程,采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对新疆草原蝗虫灾情动态进行监测和预测研究,将会大大提高治蝗工作的科技水平,使蝗灾防治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7.
抵御草原病虫害 内蒙古气象出新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解决日益猖厥的草原蝗灾危害,一套可提供草原蝗虫监测预测信息的服务系统———“草原蝗虫的气象遥感监测预测服务系统”日前通过了中国气象局组织的专家验收,草原蝗灾的监测预测乃至整个抵御草原病虫害工作有望得到实质性推动。近年来,蝗虫灾害在内蒙古草原持续爆发,不仅给生态环境造成重大影响,而且对国家正在实施的天然草原保护工程和环北京地区风沙源治理工程建设产生严重破坏。“草原蝗虫的气象遥感监测预测服务系统”是2004年由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主持,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参与、共同承担的国家科技部社会公益研究专项。此项目结…  相似文献   

8.
对锡林郭勒草原退化的研究表明,除了人为干扰因素外,气象灾害也是造成草原退化的重要因素,研究气象灾害及其发生规律与草原退化的关系,对遏制和御防草原生态系统退化,防灾减灾,恢复草原原生植被有着重要意义,利用1953—2005年气象资料和2002—2005年生态气候监测资料,采用气候相似分区计算和分析干旱发生规律及演变趋势;对沙尘暴的发生强度和分布规律也做了深入研究。由于气象灾害日趋加重,草地植被不断退化,气象灾害与草原退化相互间的影响越来越大,气象灾害加速了草原退化进程,而草原退化使自然灾害更加频繁,造成的损失更加严重。治理草原生态环境,御防和减少气象灾害,是草原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9.
东亚飞蝗发生程度与气象条件关系密切,该文使用1980-2008年的飞蝗资料和气象资料,选择了环渤海4种典型(沿海、水库、洼淀、内涝)蝗区,利用秩相关系数法筛选影响飞蝗发生程度的气象因子,确定了影响不同蝗区夏蝗发生程度的气象因子指标集。利用权重修正气象距离法,建立了气象距离指标预报模型;依据飞蝗自身生物学特性,建立了生物学预报模型。在此基础上,基于蝗虫生物学和气象条件影响的共同作用,建立了夏蝗发生程度的生物一气象集成长期预报模型。结果表明:在环渤海飞蝗区域,不同类型蝗区影响气象因子有一定差别,集成预报模型趋势预报准确率高于其他模型。  相似文献   

10.
依据国家草原火险等级划分标准,针对锡林郭勒盟的具体情况对指标体系进行逐月调整,运用多个气象因子和综合因子之间相关来确定草原火险天气等级标准,建立草原火险气象等级预报方程,并开发研制了草原火险气象等级预报服务系统,经过近1年的试运行,能够对草原火险天气进行很好的预报预测,同时指导草原火险的遥感监测业务.  相似文献   

11.
桂林电网日负荷与气象因素的关系及其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贤  唐伍斌  贝宇  李如琦  杨立成  廖慕科 《气象》2008,34(10):96-101
日负荷预测作为能量管理系统(EMS)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电力系统安全、经济运行的保证.为更好地了解气象因素对电网负荷的影响,利用桂林地区2005年和2006年逐日的负荷与气象资料分离出了气象负荷.通过研究气象负荷与各气象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表明:利用气象负荷可以更好地分析气象因素对日负荷的影响,从而为电力部门的负荷预测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最后采用一种基于相似日的方法计算气象负荷,进而预测整个电力负荷,通过实际的算例验证,取得了比较满意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1984一1991年草地型藏系绵羊产羔成活率与气象因子关系的基础上,揭示了在高寒牧区草原畜牧业中影响羔羊成活的关键气象因子是温度和降雪量;并运用气象资料外延法──距平相关,建立了用气象因子预报来年羔羊成活的丰欠年指标;论证了藏系绵羊在高寒区严酷生态环境中的最佳产羔期。  相似文献   

13.
在全面系统地对近20年内蒙古自治区森林、草原火灾历史资料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内蒙古自治区森林、草原火灾发生的时空分布、周期变化和影响因子。利用相关分析和概率统计的方法,建立了森林、草原火灾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同时依据历史资料对内蒙古森林、草原火灾进行区划,并建立相应的区划图形库和历史资料库。为火灾预测和火险等级预报打下坚实的基础,为防火工作提供笫一手的数据资料,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锡林郭勒盟春季沙尘暴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锡林郭勒地区沙尘暴高发季节15个气象站1961-2008年春季(3-5月)的气象资料为数据源,分析沙尘暴发生的时空分布规律及气象因子对锡盟春季沙尘暴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春季沙尘暴发生频次与大风、前期降水量等气象因子有关;另外,沙尘暴的发生与蒙古气旋这一特定的天气系统间存在一致的变化趋势。掌握沙尘暴分布规律及其与气象因素的关系,在预报和监测沙尘暴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城市火险等级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91~1996年的浙江省火灾资料和气象资料,分析火灾发生的规律、特点以及气象因素与火灾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进行火险等级的划分,并用多因子权重分析方法建立了火险等级预报模式,为公众提供火险等级预报服务.  相似文献   

16.
以商丘市19952005年的小麦白粉病发病面积、地面气象资料和大气环流特征量为依据,利用相关系数法进行因子普查,筛选出了影响商丘市小麦白粉病发生和流行的主要地面气象因子和大气环流特征因子及其关键时段,并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数学预测模型,模型历史拟合准确率为95.2%.利用该预测模式在2006年和2007年对商丘市白粉病发病面积进行预测,预报精度分别为93.1%和90.2%.  相似文献   

17.
利用赣州南部龙南县2011—2017年和北部宁都县2008—2017年的脐橙生育期观测资料与气象资料,采用相关普查的方法筛选影响脐橙采摘的关键气象因子,利用逐步回归方法构建模型,对赣南脐橙采摘期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积温、降水量、最低气温和日照是影响脐橙采摘期的主要气象因素,其中积温的影响最大;开花盛期至9月底的积温、7—9月日照时数和开花盛期至9月底的积温、7月平均最低气温,分别是影响赣州南部、北部脐橙采摘期的主要气象因子。南部和北部的模型预测的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2.8 d和4.4 d,试报误差为0—1 d。  相似文献   

18.
晚稻单产动态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杨霏云  王建林 《气象科技》2005,33(5):433-436
晚稻单产与气象条件关系分析表明:气象要素是影响相邻两年晚稻单产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尤其是气温和日照.根据业务服务的需要,提出利用晚稻主产省份的产量资料和代表站的旬平均气温、旬降水量和旬日照时数等气象资料,运用综合聚类原理,建立全国晚稻产量动态预报方法.此方法能够在晚稻播种一段时间后动态预测晚稻单产,具有简便、实用、准确率较高的特点,并且克服了常用回归方法在较短时间内筛选预测因子难的缺点,有一定的业务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呼伦贝尔市雷暴的时空分布特征及类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呼伦贝尔市地区8个气象观测站1971—2000年的雷暴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雷暴的时空分布特征并总结呼伦贝尔市雷暴的一般天气类型。结果显示:呼伦贝尔市雷暴日数的空间分布呈现出大兴安岭山地多、平原低地次之、草原地带较少的特点;各站的雷暴年际变化较大,有很强的季节性特点,集中出现在4—10月,夏季6—8月的雷暴次数占80%以上,发生雷暴的峰值时段在14—17时,雷暴日数具有较强年代际变化,呈明显的波动下降的特点;呼伦贝尔市雷暴天气有4种基本天气类型。  相似文献   

20.
根据阜康植保站2001—2011年逐年棉铃虫各主要危害代发生程度和同期气象资料,对棉铃虫发生程度和气象要素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阜康棉铃虫一年发生3代,危害较重的是2、3代;2月地面极端最高温度是影响棉铃虫发生长期趋势的主要因子;影响阜康2、3代棉铃虫发生发展的中短期主要因子为5月中旬、7月中旬、8月中旬平均气温和7月中旬降水量等。建立了2、3代棉铃虫发生等级的长期和中短期气象预测模型,经拟合检验和应用检验,2、3代棉铃虫发生长期趋势预测拟合率为77%和62%,中短期发生趋势拟合率为85%和9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