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桂北摩天岭岩体是雪峰期花岗岩,属于华南含铀花岗岩成矿省。摩天岭岩体分布有众多的铀矿床和矿点、矿化点,是我国最老的产铀花岗岩体之一,是华南地区最老的产铀花岗岩体。在摩天岭岩体中产有两个中型铀矿床,分别是新村铀矿床和达亮铀矿床。这两个铀矿床尽管都产在摩天岭岩体中,但矿床特征有很大的不同。笔  相似文献   

2.
新疆一些铀矿成矿时代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新疆幅员辽阔,地质情况复杂,有各种有利于矿产(包括铀矿)赋存的地质环境。多年来,已找到了许多铀矿床、矿点、异常带。新疆是我国今后寻找铀矿资源的重要基地之一。近几年,作者于天山南北及其邻区的一些铀矿床、矿点内采取了数十个同位素地质年龄测定样品,通过铀-铅法测定,获得了一批铀矿形成年代数据,并综合了前人已有的一些资料。按照铀矿赋存主岩的不同,将已有年代资料的一些铀矿床、矿点划分为三大类型:即花岗岩型、火山岩型、盆地沉积岩型。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江西省相山火山岩盆地盖层的主体岩性为早白垩世的流纹英安岩和碎斑熔岩,并伴随一部分侵入岩(图1)。这两套火山岩是主要的含矿岩石,与铀多金属矿化有关的垂向蚀变幅度达千米(张万良,2012)。在相山火山岩盆地中已探明铀矿床有24个,其中大型矿床3个,中型矿床7个,小型矿床14个,还发现矿点18个、矿化点21个和一大批矿化异常点(带、晕),该地区素有"中国铀都"之称。该火山岩盆地为我国第一大、世界第三大火山岩型铀矿区(Michel,C.,2014),其研究历史超过60年,总  相似文献   

4.
张龙  陈振宇  汪方跃 《岩石学报》2021,37(9):2657-2676
花岗岩型铀矿床是我国最重要的铀矿床类型之一,且主要分布在华南地区。本文在简要介绍华南花岗岩型铀矿床主要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重点总结了华南花岗岩型铀矿床的产铀花岗岩、成矿时代、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来源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华南花岗岩型铀矿床主要分布在华夏地块,以桃山-诸广铀成矿带最为重要。矿床以中小型(300~3000t U)和中低品位(0.05%~0.2%U)为主。产铀花岗岩主要形成于三叠纪(240~205Ma)和侏罗纪(165~150Ma)两个时期,属于S型花岗岩,源区以泥质沉积岩为主。三叠纪过铝质淡色花岗岩是有利的铀源岩,其中铀主要赋存于晶质铀矿。黑云母、晶质铀矿、磷灰石和锆石成分特征是评价花岗岩产铀潜力的有效工具。华南大多数花岗岩型铀矿床形成于白垩纪-古近纪(110~50Ma),以后生热液成因为主,其形成主要与区域白垩纪-古近纪岩石圈伸展作用和幔源基性岩浆活动有关。成矿流体以大气降水为主,成矿温度集中在120~260℃、盐度一般小于10%NaCleqv,铀在流体中主要以铀酰碳酸络合物和铀酰氟化物形式迁移,物理化学条件变化和CO_2去气导致铀在有利部位沉淀。文章指出应加强花岗岩中铀活化机制、铀成矿时代、以及下庄铀矿田侏罗纪(175~145Ma)铀成矿作用研究。  相似文献   

5.
我国火山岩型铀矿床中铀-多金属组合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火山岩型铀矿床是我国四大工业类型铀矿床之一,在部分铀矿床中存在铀矿与多金属矿共生或伴生组合关系。文章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以我国几个典型火山岩型铀矿床为例,综合分析铀-多金属组合的时空关系、成矿规律、矿化分带等特征,结果显示:(1)铀与多金属在区域成矿带上共存,在单个矿床中存在垂向矿化分带现象。(2)在矿床范围内,多金属矿化晕比铀矿化晕范围更大。铀多金属组合特征研究对铀-多金属矿联合勘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论华南含铀沉积建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华南含铀沉积建造的形成和分类,阐述该区内铀成矿前地质分布和铀成矿背景,提出在华南存在三类含铀沉积建造,即震旦-寒武纪地槽型陆源碎屑-火山沉积含铀建造(I)、上古生界地台型陆源碎属沉积含铀建造(Ⅱ)和中、新生界地台型陆源碎屑-火山沉积含铀建造(Ⅲ),它们制约了华南绝大部分铀矿床的空间分布。最后,本文概括了华南含铀沉积建造的主要特征及与区内各类铀矿床的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7.
张振强 《辽宁地质》2000,17(4):263-266
与我国相毗邻的蒙古、俄罗斯超大型火山岩型铀矿床的发现促进了我国对额尔古纳-满洲里地区中生代火山岩铀成矿条件的研究。在野外调研、样品分析及资料综合整理基础上,本文从火山岩的火山喷发旋回与演化、岩性组合、岩石铀含量、岩石化学及火山岩形成环境方面分析了该区中生代火山岩的铀成矿地质条件,认为该区与国内外产铀火山岩特征相似,成矿地质条件超优越,是我国超大型火山岩型铀矿床极具远景的地区。  相似文献   

8.
华南地区中生代以来存在大规模的岩石圈伸展作用,与伸展作用相对应,形成了大量花岗岩型、火山岩型和碳硅泥岩型铀矿床。文章详细总结了华南中生代以来岩石圈伸展作用和铀成矿作用的研究进展。通过系统分析,认为要深刻揭示岩石圈伸展与区域铀成矿的关系,至少尚有两大重要科学问题未解决:其一是华南白垩纪—第三纪岩石圈伸展和铀成矿的准确期次及其空间迁移规律;其二为岩石圈伸展期铀成矿的必然性或铀为什么会集中在岩石圈伸展期成矿。要解决第一个问题,需要对铀矿床和岩石圈伸展期形成的基性脉岩开展系统的高精度定年工作;要解决第二个问题,则需要系统研究成矿流体中CO2等气体组分在铀成矿中的作用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9.
黄梅尖地区位于安徽省庐枞火山岩盆地东南缘,是安徽省铀矿找矿最具潜力的地区,以往工作发现了丁家山铀矿床、徐村铀矿床和众多的铀矿点,控制的铀金属资源量达到中型规模。文章较详细地阐述了黄梅尖地区铀成矿地质特征,探讨了成矿控制因素,提出了后续勘查工作的建议。研究认为,主要铀矿床(点)控制因素受燕山晚期石英正长岩体、侏罗系有利含矿岩性、近东西向构造和蚀变等联合控制,特别是岩体与近东西向构造夹持地带岩体产状变异部位的侏罗系罗岭组(J2l)和磨山组(J1m)砂岩是铀矿化有利部位,铀矿化类型为与碱性岩有关的岩浆热液型。建议丁家山铀矿床西侧和黄梅尖岩体南缘周潭-田埠地带应作为下一步找矿工作的首选地段。  相似文献   

10.
地质{{,L 002八6 ,1 2 no八O1220破火山口铀矿田的构造特征及其成矿构造条件分析震旦一寒武纪地层中的铀矿化及其特征205砾岩型铀矿床控矿因素探讨沉积铀矿床中的有机质及其研究方法矿物光轴角ZV二及擦痕倾状角诺漠图赣杭构造火山岩带推复体构造特征及对铀矿化的控制火山岩铀矿床包裹体研究陈肇博、谢佑新、王灿 林、刘学斌、孔祥礼秀洪芳、钱法荣肖鼎钦弓匕淑芬金玉书王传文、万国良陈安福、陈先、蒋桂 玉、苏守田、徐国庆张待时谭友铁101107 三一O矿床沉积岩中铀的分布和富集 华南上古生界若干碳酸盐岩型铀矿床成矿特点及分布规律的初步…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我国华南地区铀矿床成矿背景的基础上,根据前人提出的铀成矿模式,对该地区花岗岩型和火山岩型铀矿床的铀源、成矿时间以及铀矿床与白垩纪―第三纪红盆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关系进行了综合研究,认为:华南地区花岗岩型和火山岩型铀矿床的铀源主要来自于地壳表层,在白垩纪―第三纪干热、强氧化的环境下,富铀地质体遭受风化剥蚀,铀元素受到氧化作用价态升高,并在地表水的作用下发生迁移,含铀流体沿白垩纪-第三纪地壳伸展背景下形成的断裂下渗,在有利于铀还原沉淀的部位成矿。华南地区已知的热液型铀矿床大部分分布在红盆的周边,白垩纪―第三纪红盆基底中分布的隐伏花岗岩、火山岩具有与红盆周边已知铀矿床相同的成矿地质条件,具有找到大型铀矿的潜力。  相似文献   

12.
正相山铀矿田位于江西省乐安县的相山火山塌陷盆地之中,处于扬子板块和华南板块两个构造单元的交接部位(余心起等,2006)。该区地质发展历史复杂,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频繁,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大规模的火山活动,形成了赣杭火山岩带。白垩纪火山活动减弱并向东迁移,发生了高强度、大规模的铀成矿作用(李子颖等,2014),形成了以相山火山盆地铀矿床为代表的数十个铀矿床(邵飞等,2012)。最近深部钻探工程揭示在相山西部地  相似文献   

13.
华南铀矿类型、特点及其空间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万良 《矿产与地质》2011,25(4):265-272
华南是我国重要产铀区,铀矿类型包括花岗岩型、斑岩型、火山岩型、碳硅泥岩型和砂岩型,文章认为,花岗岩型是指与花岗岩体有关的一类热液铀矿床的代称,斑岩型是指与各类斑岩体有关的一类热液铀矿床的代称,碳硅泥岩型是指与碳硅泥岩层有关的层控铀矿床的代称,砂岩型是指与中新界砂岩层有关的层控铀矿床的代称.总体看,从华南西部向东部,铀矿...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简述赣杭构造火山岩铀成矿带区域地球物理场分布特征的基础上,着重讨论了区域地球物理场与铀矿化的空间分布关系,代表性铀矿床(田)的区域地球物理场特征及其组合类型,指出了“多位一体”的地球物理场组合是铀成矿的最佳组合。根据组合类型,对全带矿床、矿点进行分类排队,并为全带远景评价提供了依据,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华东南中生代火山岩中的铀矿床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产在中生代火山岩中的热液铀矿床是我国重要的工业铀矿床类型之一。迄今国外(除苏联和东欧外)铀矿资源主要来自前寒武纪古老变质岩(含金铀砾岩型和不整合脉型等)和中新生代陆相沉积岩(砂岩型),但近年来不少西方铀矿地质学家已逐步认识到显生宙中酸性火山岩有相当大的含铀远景,一些国家已积极开展火山岩中铀矿的找矿勘探工作。我国铀矿地质工作者自五十年代末期即已发现火山岩中的工业铀矿。通过二十多年  相似文献   

16.
中蒙边境及邻区位于西伯利亚板块、塔里木板块和华北克拉通的结合部位,是全球范围内重要的铀多金属成矿带之一。受多期次构造岩浆活动影响,该区前侏罗纪变质岩块体和中新生代火山-沉积岩分布广泛,深大断裂纵横交错,各类铀矿床(矿化区)星罗棋布。根据围岩类型,结构构造及成矿过程可将该区铀矿床划分为6种类型:(1)火山岩型;(2)砂岩型;(3)岩脉型;(4)褐煤型;(5)交代岩型;(6)磷灰盐型。其中火山岩型和砂岩型铀矿床具有重要经济意义。区域矿产地质研究表明,中蒙边境产出的大部分铀矿床(矿化区)与前侏罗纪变质岩块体具有密切时空分布关系。前侏罗纪变质块体可划分为2部分:(1)前寒武纪高级变质岩;(2)古生代中、低级变质岩。铀的亲石元素特性致使其在壳-幔物质发生分异时富集于地壳的硅铝层。鉴于在地壳长期演化历史中,古老变质岩已具备有较高的铀含量,那么它们在显生宙构造-岩浆活动中就为铀的富集成矿提供有利的物质条件。显生宙构造运动的形式除了断裂活化外,也包括陆相沉积盆地的上隆和下陷。铀在地壳硅铝层中的富集是通过2种方式实现的:(1)陆壳的深熔和岩浆的分异作用;(2)富铀岩体(层)的风化剥蚀和再沉积活动。研究结果表明,铀的富集过程十分缓慢,其中火山岩型铀矿床的形成作用就是长英质岩浆活动的组成部分。火山型铀矿床主要出现在中蒙边境最东端蒙古国境内,它们是中蒙古—额尔古纳地块伸展构造环境(裂陷槽为大量高钾长英质火山岩所充填)中构造-岩浆作用及相关流体活动的产物。长英质火山杂岩体内产出的若干处大型铀矿床(区)和铅-锌-银-铀矿床即是很好的佐证。一般来讲,具有强烈分异特点的富碱性火山岩及相关铀矿床大都在侏罗纪—白垩纪构造-岩浆作用对前侏罗纪岩体(层)发生强烈叠加改造部位产出,其形成作用可能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构造-岩浆活动有关。同位素年代学(铀矿床铀-铅同位素测年)研究结果表明,铀矿体的形成时间为153~136 Ma,该时间段与其所在的多尔诺德组安山-玄武岩和流纹岩的形成时间基本一致,同时,与俄罗斯远东地区斯特尔特苏维卡(Streltsovsk)超大型铀矿床的形成时代(136~134 Ma)相吻合。矿区范围内富钾流纹岩铀含量较高(300×10~(-6)左右),暗示了这套火山岩可能为铀矿床的矿源层。另外,流纹岩中熔融包裹体铀含量(14~25)×10~(-6)进一步印证了上述推论的可靠性。与富钾长英质岩浆作用有关的热液活动对早期含铀岩体(层)的叠加改造可导致铀的进一步富集,进而形成大规模和高品位铀矿体。大量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和白铁矿等硫化物的存在暗示了成矿作用是在还原条件下形成的。大多数砂岩型铀矿床分布在中新生代断陷盆地内,这些盆地一般为各类沉积岩(物)所充填,其中河流相、三角洲相和浅海沉积相(物)为铀矿床的容矿围岩。在所有上述沉积岩(物)中,辫状河流相沉积岩(物)是最重要的含矿层位。砂岩型铀矿床大都是断陷和凹陷带构造运动最后阶段构造-沉积联合作用的产物。盆地周缘前侏罗纪富铀岩体(层)的风化剥蚀,为砂岩型铀矿床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早期构造运动(176~156 Ma)为古潜水面氧化提供了有利条件并且形成了低品位铀矿化区。在晚白垩世(96 Ma)到渐新世(35Ma)时期,古陆块体抬升与沉降活动期间为氧化作用的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并且为主要砂岩型铀矿床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中蒙边境火山型和砂岩型铀矿床独特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受到国内外地质学家的广泛关注。对于这些矿床的地质环境,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其容矿围岩的系统研究将极大地提高人们对于铀矿床成矿作用的理解。与此同时,对这些铀矿床的成因类型和勘查标志的研究也将在中蒙边境及其邻区开展隐伏铀矿床的综合评价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华南地区的铀和其它金属矿产在我国和世界上都具有重要意义。本区尤以不同时代花岗岩广泛出露为特征。据湘、赣、粤、桂四省不完全统计,花岗岩体面积占地表面积的18.6%。闽粤两省甚至占35%以上。与此有关的花岗岩型铀矿床、火山岩型铀矿床及中新生代盆地砂岩型铀矿床和碳硅泥岩型铀矿床在华南广泛分布。无论是在矿床个数上还是储量上在我国都占有重要地位,也是世界上八大铀矿成矿区(带)之一。我们认为,铀矿与其它金属矿产比较起来,既有它的特殊性,又有它们之间众多的相似性。铀矿是地质发展一定历史阶段的产  相似文献   

18.
华南白垩-第三纪地壳拉张与铀成矿的关系   总被引:65,自引:0,他引:65  
华南是中国最重要的铀矿产区之一。按赋矿围岩的不同 ,该区主要产出花岗岩型、火山岩型和碳硅泥岩型 3类铀矿床。铀矿区都分布有比铀成矿超前形成的富铀岩石 ;铀矿床成矿热液中的水主要为大气成因地下水 ,成矿温度约为 1 2 0~ 2 5 0℃ ,成矿热液的δ1 3 C值主要为 - 4‰~ - 8‰ ,表明幔源CO2 参与了成矿作用 ;矿床的N(3 He) /N(4He)为 0 .1 0~ 2 .0 2Ra,显示成矿热液中大量幔源He的存在。这些铀矿床的成矿时代与赋矿围岩的岩性和时代无关 ,都集中在该区地壳受到强烈拉张因而断陷盆地广泛发育并伴有幔源基性岩浆活动 (基性脉岩、玄武岩 )的白垩—第三纪。研究表明 ,白垩—第三纪导致了地幔与地壳表层沟通的地壳拉张 ,把该区 3大类型的铀矿床串联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1 )地壳拉张通过控制向大气成因的贫CO2 热液提供铀成矿必不可少的幔源CO2 ,而与铀成矿发生联系 ;(2 )同一机制形成的富CO2 热液浸取同一或不同铀源岩石中的铀并在不同围岩中成矿 ,形成了按赋矿围岩划分的各种矿床类型 (花岗岩型、火山岩型和碳硅泥岩型 )。  相似文献   

19.
<正>花岗岩型铀矿床是我国最重要的铀矿资源产出类型,铀矿体以热液脉的形式赋存在花岗岩体中。华南花岗岩众多,但花岗岩型铀矿床仅集中产出在为数并不多的几个花岗岩体中,这些含铀矿体的花岗岩一般被称为产铀花岗岩。产铀花岗岩往往含有非常高的铀含量(10×10-6),并且铀浸出率很高,能为后期热液矿化提供铀源。对华南这些具有成矿专属性的产铀花岗岩,其岩石成因以及铀在花岗岩中的富集机制受到人们的关注。寻找同类型的产铀花岗岩对于在华南进一步寻找花岗岩型铀矿床具有  相似文献   

20.
华南铀矿床研究若干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华南是我国主要铀矿产区之一。根据赋矿围岩的不同,通常将华南广泛分布的铀矿床划分为花岗岩型、火山岩型和碳硅泥岩型等三种主要类型。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近年华南铀矿研究取得的若干进展。例如,沥青铀矿微区原位定年研究不断深入,获得一批较精确的成矿年龄;通过精细矿物学研究,发现了零价铀和高铀酸钙[(Ca U~(6+)) O_4]等以往在自然界少见的铀矿物;揭示华南不同类型的铀矿床是受白垩-古近纪岩石圈伸展事件统一控制并具有密切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攻深找盲取得新突破,发现了新的成矿元素组合并预示了深部找矿的重要潜力。本专辑报道了近年华南铀矿研究的部分新进展,包括15篇文章,主要涉及这些铀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成矿时代、成矿过程、成矿动力学背景和找矿潜力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