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通过岩石学、沉积学和储层地质学分析认为天井山平驿铺组主要发育灰白色中-厚层石英砂岩、石英砂岩夹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和泥岩。从平驿铺组油砂储层中识别出临滨亚相,并进一步划分为上临滨、中临滨和下临滨3个微相;得出了平驿铺期龙门山地区持续沉降并接受自西向东方向的古特提斯洋的海侵的初步认识。海侵带来的大量陆源碎屑物质堆积在沉降区,形成了北东向展布、北西—南东分带、北西厚而南东薄的平驿铺组的陆缘碎屑滨岸沉积。储层的物性受沉积相的控制,上临滨微相的储层物性最好,中临滨微相次之,下临滨微相较差。  相似文献   

2.
龙门山北段唐王寨-仰天窝地区伸展构造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唐王寨—仰天窝地区的构造解析,提出了组成唐王寨—仰天窝向斜的志留、泥盆系中发育有印支晚期逆冲推覆构造形成之前的伸展构造,主要表现为志留、泥盆系之间的剥离断层以及褶叠层等构造样式。通过对区域构造背景及辉绿岩脉形成时间的分析,探讨了伸展构造形成的机制,认为本区的伸展构造主要形成于晚二叠世。  相似文献   

3.
川西北天井山构造泥盆系油砂成矿条件与资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四川盆地油砂资源的全面调查与评价,首次在川西北地区天井山构造下泥盆统平驿铺组的石英砂岩中发现了油砂矿体。根据石油地质及成矿理论对该矿点的成矿条件进行了分析,认为该油砂矿形成过程中可能的烃源岩为早寒武世和早志留世的黑色泥页岩;当进入印支期,烃源岩开始大规模生成液态烃,液态烃通过该期运动形成的逆断层运移至下泥盆统平驿铺组圈闭富集成藏;进入喜山运动,早先形成的油藏抬升暴露、剥蚀而最终形成了目前的油砂矿体。天井山构造泥盆系埋深500 m以上的油砂资源量为5 356.4×104 t。  相似文献   

4.
四川龙门山泥盆系北川桂溪—沙窝子剖面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正> 龙门山区涪江支流平通河两岸的北川桂溪—沙窝子村之间(图1)泥盆系剖面出露良好,全长约13km,厚度达4700m,地层连续,层序清楚,化石分带明显而稳定,是我国泥盆系重要标准剖面之一。该剖面研究历史悠久。解放后,为适应矿产普查和地质填图进行了大规模研究。1956年乐森(王寻)从生物地层观点将龙门山泥盆系自下而上划分为:下泥盆统平驿铺石英砂岩、甘溪组;中泥盆统养马坝组、观雾山石灰岩;上泥盆统沙窝子白云岩、茅坝组。大部分地层单元名称取自该剖面。  相似文献   

5.
兴梅煤田滑脱构造包括滑覆构造、推覆构造两大类。属脆—韧性变形。前者为多层次顺层滑覆,其中以龙潭组与文笔山组间滑脱面(F_3)为主滑面,后者由震旦系浅变质岩系为主体组成四个大型推覆体,推覆在上古生界和中生界之上。区内各种滑脱构造可分为南北向构造、弧形构造及拉铺构造三种组合型式,皆属薄皮构造,该区今后找煤的重点应在推覆体下。  相似文献   

6.
五台山东部吕梁期逆冲推覆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台山东部石咀—口泉一带,发育着一系列北东—南西向的韧—脆性逆冲推覆构造,将五台山花岗绿岩带分隔成叠瓦状的构造片体。断裂破碎带岩石在先存的五台期角闪岩相交质岩之上,叠加了绿片岩相动力退变质作用,普遍出现绿泥石、直闪石、绢云母、堇青石等新生的变质矿物。许多运动学指向标志指示上盘由北西向南东方向逆冲推覆,从而使滹沱群形成一系列北东向次级倒转向斜,并在大甘河以西与滹沱复向斜贯通。该逆冲推覆构造出现于吕梁运动的晚期,记录着五台山东部早前寒武纪结晶基底的最后一次构造热事件。  相似文献   

7.
<正> 近几年,在苏南张家港市塘桥—妙桥地区进行勘探,发现长兴组石灰岩(简称长兴灰岩)厚度变化极大、岩性差异悬殊,在小范围内变化如此之大,实属罕见(图1、2)。勘探区由塘桥背斜及其两侧的鹿苑向斜、妙桥向斜构成主要构造格架,走向北东50—60°。长兴灰岩分布于背斜两翼及向斜核部,背斜轴部已被剥蚀。上覆地层为青龙群,下伏地层为龙  相似文献   

8.
包头—呼和浩特北部地区逆冲推覆构造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系统总结了区内逆冲推覆构造的形成时代、空间展布格局、构造形迹组合等特征,认为区内推覆构造至少有3期晚二叠世-中三叠世推覆构造切割的最新地质体为脑包沟组(P2n),推覆界面被231Ma的花岗岩侵入,局部被五当沟组及大青山组不整合;中侏罗世末-晚侏罗世推覆构造使太古宙地质体推覆于五当沟组(J1-2w)以及大青山组(J2d)之上,推覆断层被李三沟组(K1l)不整合覆盖,且被早白垩世花岗岩(119Ma)侵入;早白垩世晚期推覆构造,太古宙及古元古代地质体推覆于李三沟组之上,推覆断层被上新世(N2)红层覆盖.第二期逆冲推覆事件在区内表现最为强烈,时间发育上西早东晚,强度、规模西弱东强,以东经111°为界,西部基本以营盘湾-庙沟中下侏罗统煤系地层为中心南北对冲;东部则表现为由南向北单向逆冲.  相似文献   

9.
湘东太湖逆冲推覆构造基本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地表地质调查和钻探资料,厘定了湘东太湖逆冲推覆构造.推覆构造总体呈北东走向,自北西往南东依次由前缘逆断裂(螺丝桥断裂)、推覆体前带和上部滑脱构造、下断坡(铁铺坳-龙凤桥隐伏断裂)及推覆体后带、反冲断裂(中湾断裂)、后缘向斜等组成.在前缘断裂北西面发育青洞倒转向斜.后缘向斜呈向NW凸出的弧形,其中段发育丫江桥穹状隆起和印支期丫江桥花岗岩体.青洞向斜走向中分点、后缘向斜弧形前凸部位及丫江桥岩体(穹状隆起)中心组成NW向直线,并与丫江桥岩体长轴重合.基于以上特征,分析提出太湖逆冲推覆构造及丫江桥穹状隆起和丫江桥岩体形成的动力机制:印支运动中在区域NW(W)向挤压下,发生深部和浅部滑脱以及沿下断坡的逆冲,形成太湖逆冲推覆构造.太湖推覆体向北西运动过程中存在自青洞向斜至丫江桥岩体的具有更强的挤压和更大距离滑移的中轴带,使丫江桥地区形成穹状隆起,并使后缘向斜轴迹因后拽牵引而组成-向北西凸出的弧形构造.丫江桥穹状隆起区由于更强的挤压剪切作用及更大幅度的地壳增厚,深部地壳发生更大幅度的升温,在强挤压过后应力松弛环境下减压熔融、岩浆上侵而形成丫江桥花岗岩体.太湖逆冲推覆构造为华南中生代构造演化提供了一定程度的制约.  相似文献   

10.
云南施甸铺门前组灰岩的微相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志澄 《地层学杂志》1993,17(3):194-201,T002
<正> 保山地块位于怒江和澜沧江断裂带之间,西为西缅地块及怒江—龙陵—瑞丽缝合带,东为昌宁—双江缝合带,海进自泥盆纪开始,早石炭世发生海退,下石炭统香山组及铺门前组碳酸盐沉积仅局限分布于由保山—施甸呈袋形向南延伸的区域内(图1)。沉积间断发生于早石炭世末、晚石炭世初之间。而后,海进扩大,上石炭统丁家寨组覆于铺门前组灰岩之上。  相似文献   

11.
柯坪塔格推覆构造几何学、运动学及其构造演化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大量野外构造地质调查和深部构造解释表明柯坪塔格推覆构造由多组倒转复式背斜、复式箱状背斜构成的推覆体及其前缘逆冲断裂组成 ,由寒武系—第四系组成的推覆体由北向南逆—斜冲 ,平面上构成向南凸出的弧形推覆构造 ;普昌断裂由各不相连的逆冲斜冲断裂段组成 ,而不是完整的一条走滑断层 ,各推覆体前缘逆冲断裂与各推覆体的普昌断裂段共同构成统一的前缘逆冲斜冲逆冲断裂和推覆构造系统 ;普昌断裂段以西的推覆体具有向东抬升、向西倾覆的鼻状构造特征 ,普昌断裂段以东的推覆体具有向西抬升、向东倾覆的鼻状构造特征 ,普昌基底隆起带是巴楚隆起隐伏在柯坪塔格推覆构造之下的部分。各推覆体前缘断裂在深部均归并于统一的寒武系底部的滑脱面 ,其南浅北深 ,东浅西深 (普昌隆起带以西 )或西浅东深 (普昌隆起带以东 ) (6 10km ) ,埋深较大区发育多组滑脱面。柯坪塔格推覆构造的形成时期为晚第四纪 ,为现今活动的推覆构造系统。文中认为各推覆体向南西的倾覆端基底滑脱面和中新生界内部的滑脱面没有贯通 ,是未来 6级以上地震的发震构造部位。  相似文献   

12.
以四川巴中通江县寨槽平推滑坡式崩塌为案例,通过分析平推滑坡式危岩崩塌的形成条件、诱因机制,得出防治措施。形态上,基岩陡壁上方发育一组平行坡面走向、宽度为1 m、两侧封闭的张拉裂缝。强降雨时,地表水的汇集流入裂缝,除了本身具有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以外,还有瞬时高水头在裂缝中的劈楔作用,促进了裂缝的发展。坡体上部的砂岩层也会沿着软弱夹层向外推挤,当挤移产生临空面时,就会导致崩塌发生,该模式是先平推推移、崩塌、再推移、再崩塌的模式。为了彻底消除该类型崩塌体的灾害隐患,在治理崩塌的前提下,还必须考虑减轻水对该坡体的影响,并应考虑防止裂缝的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13.
通过综合研究相山铀矿田北部矿床勘探资料,加深了对赣中相山铀矿田逆冲推覆构造认识。相山铀矿田逆冲推覆构造总体呈EW向展布,推覆运动方向是从南往北。构造主滑脱面发生于震旦系基底变质岩层(Z)与上侏罗世打鼓顶组下段(J3d1)岩层之间,将震旦系基底变质岩逆掩于上侏罗统打鼓顶组下段砂岩、砂砾岩之上。推覆构造系统由前缘断层、反冲断层、主滑脱带(主干构造)、推覆体和构造窗组成。推覆移动距离达3~4.5 km。推覆构造主要形成时代为晚侏罗纪,即燕山晚期。  相似文献   

14.
秋里塔格构造带变形强烈且隆升过程复杂,其隆升过程直接影响上新统库车组铀成矿过程。文章以该带典型构造现象为对象,以地质调查和钻孔资料为依据,研究各类典型构造产出状态,分析其地质意义,进而进行构造隆升阶段划分,并浅析构造隆升过程与层间氧化过程的耦合关系。研究显示,该带东西分段且普遍发育箱状褶皱,东端东秋背斜为完整箱状背斜;东段东秋北侧、中段北秋北侧、南秋南侧相邻产出屉状向斜;日达里克南部见屉状向斜,沿走向向东变为不对称向斜及宽缓箕状构造。下更新统西域组削顶库车塔吾背斜、库车背斜、并推测削顶东秋背斜而不整合于库车组之上。上更新统新疆群为日达里克构造系分割而呈水平状,同标高产于其南、北侧,超覆于库车组之上。综合该带典型构造特征及区域资料,将其隆升过程划分为3个阶段:褶皱低隆阶段(上新统库车组沉积早期—下更新统西域组沉积早期)、推覆速隆阶段(下更新统西域组沉积中期—上更新统新疆群沉积晚期)、后生叠加阶段(全新世以来),并分别可与玉尔滚褐红色氧化岩系、日达里克褐红-褐黄色氧化岩系、日达里克及以东的灰白-浅黄色氧化岩系耦合,对该区带铀矿找矿工作具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叙述的是苏联萨亚克组矿床的情况。萨亚克组矿床赋存于同名的地堑—地向斜的东部和中部。后者由萨亚克系中石炭统海相沉积组成,不整合地产于中古生代,局部于前古生代基底之上,上述沉积层为一组不等粒的花岗质砂岩、复矿砂岩和钛磁铁矿砂岩、砾岩、凝灰—泥砂岩、火山凝灰岩和岩屑凝灰岩、灰岩以及灰质砂岩。在塔斯蒂库杜斯克系剖面中(据Γ.П.布尔杜科夫)灰岩与灰质砂岩组成明显的碳酸盐层,个别地段厚度达100—120米。萨亚克地堑—地向斜中之火山—沉积岩被花岗闪长岩、闪长岩及花岗岩成分的侵入体所切穿,其中以  相似文献   

16.
唐山—丰南推覆构造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位于开平向斜西翼的唐山—丰南推覆构造是印支—燕山运动期间华北板块向太平洋板块仰冲的产物,它由三条大致平行的逆冲断层构成,其中F_3上盘推覆体平移距离约2.5km。这些逆冲断层的存在对找煤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巢湖推覆构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巢湖推覆构造位于扬子陆块西北缘,大别造山带的前陆带上,由两个弧形推覆体组成。西南部属半汤推覆体,东北部属香泉推覆体,后者叠置在前者之上。主推覆断面下盘多为高家边组页岩,震旦—寒武纪的白云岩为测区的重要滑脱层;主推覆断面较平缓,略有起伏,总体向北西缓倾。其中香泉推覆体由三个次级片体组成,其相互叠置关系为后展式逆冲推覆。  相似文献   

18.
滇东北发现具工业价值的火山凝灰角砾岩层控型铜矿床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在滇东北鲁甸宣威一带,广泛发育二叠系峨眉山玄武滗岩组(P2β),厚度在1 000m以上,分4个喷发旋回.在不同喷发旋回之间有厚度不等的炭泥质沉积层出现,最上部玄武岩的古火山口出现大量气孔状熔岩、火山凝灰质沉积岩和角砾岩.玄武岩组下伏栖霞、茅口组灰岩夹白云质灰岩,上覆宣威组砂岩、硅质页岩(夹煤层)和砾岩.它们在区域上往往形成向斜褶皱(如鲁甸的小寨向斜、迤车汛向斜等),向斜构造轴向北东,相互之间平行排列构成北西向的复向斜带.  相似文献   

19.
八里塘煤矿位于淮南复向斜内的谢桥向斜南翼,由于受区域推覆构造的影响,矿区总体构造呈轴向近东西的不对称倒转褶皱形态,其两翼倾向倾角变化剧烈。煤矿深部构造为逆冲推覆构造区,上覆系统由阜凤逆冲断层及其分支断层的推覆构造断夹块组成,下伏系统由淮南复向斜次级褶皱谢桥向斜南翼原地系统组成。经估算位于F2断层(阜凤逆冲断层)下盘至-1200m水平的13-1、11-2、8-2、8-1煤层累计资源量约8000万t。  相似文献   

20.
华北板块南缘栾川群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栾川群出露于东秦岭北部。在栾川群分布区域,古华北板块不同时代的地层往南逆冲,构成北秦岭的太华推覆体。栾川群存在于该推覆体内部的特定逆冲岩席之中,沿这一逆冲岩席追索,确定古华北板块南缘的栾川群是连续沉积的,而受后期推覆构造的改造,栾川群在推覆体前缘的分布是断续相连的。根据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岩浆活动、沉积作用的研究,对栾川群的划分提出了新的看法,认为栾川群由三川组、南泥湖组、煤窑沟组及大红口组构成。栾川群形成于震旦纪晚期,由湖坪及潮下斜坡等滨浅海沉积物构成。栾川群的岩浆岩为具双众数特征的岩套,具典型的大陆裂谷岩浆岩特征。并认为中元古代以来,古华北板块南缘处于裂陷拉张环境。早期的裂陷形成了熊耳群、汝阳群、官道口群及竞坪群,晚期裂陷的过程形成了栾川群、陶湾群,其进一步发育导致以二郎坪群为代表的洋壳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