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Argo浮标温盐剖面观测资料的质量控制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Argo浮标可用来监测全球大洋从海表到2000 m深层的变化,鉴于Argo浮标的剖面观测数据存在位置错误、可疑剖面、异常数据以及盐度漂移等诸多问题,必须对Argo浮标资料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本文基于Argo观测剖面资料与法国海洋开发研究院(IFREMER)提供的可靠历史观测数据集,提出了一种Argo资料质量控制的新途径.该方法通过寻找Argo浮标不同剖面位置与其"最佳匹配"历史剖面资料对比判别的途径,可以有效地识别Argo观测误差,特别是能够将由于Argo位置环境变化引起和由Argo浮标自身漂移引起的两类Argo浮标盐度偏移现象进行有效甄别,减少了对Argo浮标盐度剖面偏移的误判,有效节约了Argo浮标质量控制时间.本文还提出基于"三倍标准差"的异常数据检测方法,并将其与传统异常数据检测法相结合进行剖面异常数据剔除,有效实现了对异常数据的剔除.基于本文提出的Argo资料质量控制方法,对中国Argo实时资料中心网站提供的全球Argo浮标剖面进行了质量控制再分析,进一步剔除和订正了其中的一些数据误差,生成了经新的质量再控制后的全球Argo浮标剖面资料集.通过将质量再控制处理前后的数据与Ishii资料进行比较发现,处理后的数据比处理前的数据误差减小,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2.
地震观测数据质量控制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观测的数据质量直接影响地震学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因此需要进行观测数据的质量分析及控制研究.本文详细调研了国内外地震观测发展以及观测数据质量控制的历史,分别从观测技术、数据中心以及数据用户反馈三个角度介绍了地震观测数据质量控制的方法、发展和思路,同时结合国内地震观测实际情况以及作者的亲身实践对数据质量控制过程中的一些技术细节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利用河北地球物理台网ORACLE数据库中的观测数据为软件数据源,通过河北地震流体数据质量在线监控与评价软件,对日、周、月、年不同时间尺度的观测数据及跟踪分析进行准确、高效在线质量监控与评价.结果 显示:该软件及时、准确实现质量监控、评比评价、跟踪分析汇总等功能,实现了河北地震流体学科观测数据质量监控与评价需求.  相似文献   

4.
卫星遥感能够提供(准)实时地面信息,在地震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MODIS是搭载在Terra和Aqua两颗卫星上的重要的“图谱合一”光学遥感观测仪器.由于MODIS数据具有多频段、高分辨率、高时效性、应用广泛等特点,使得MODIS数据对地球科学的综合研究和对陆表、生物圈、固态地球、大气和海洋的长期观测有着重要意义,在自然灾害的监测和分析研究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徐行 《华南地震》2021,41(2):1-12
海洋地球物理场是一个四维的动态复杂变化系统,涉及多物理场、多界面和多尺度问题,受内外因素的共同制约.基于海洋地球物理场特征,海洋地球物理探测是揭示地球内部构造与性质的重要技术手段.通过回顾国内外海洋科学研究历史以及海洋地球物理探测技术的发展历程,对我国海洋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发展进行了分析,现今的技术发展受科技进步驱动,反映国家与时代发展的需求.探讨了技术发展与需求之间的关系,依据各种地球物理探测手段及其探测平台的特点,提出了以下技术展望:优化传统的海洋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加速并完善多样式探测平台的建设和科学载荷的研究;构建"空-天-海-潜"海洋地球物理立体探测体系;海洋地球物理探测技术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地震地下流体台网概况、日常数据质量监控的流程与方法,总结了地震地下流体台网2017—2019年日常质量监控效果,以及在数据预处理、观测日志填写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对典型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旨在为监测人员的数据预处理和观测日志记录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四川前兆钻孔应变观测数据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钻孔应变观测的目的是为地震预测及地震科学研究提供高质量的观测数据,台站钻孔应变观测受到不同外界因素干扰时,观测数据的完整率和观测数据内精度也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对各种干扰因素的认识、分析、排除,是提高观测数据质量最好、也是最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简要介绍了山西临汾中心地震台大地电场观测系统,并对2009年以来更换电极后,观测数据质量进行了分析评价,表明,临汾台大地电场观测数据能够反映出地电场强度的时空变化,数据质量符合规范要求,可以为地震前兆研究提供相应信息。  相似文献   

9.
地磁观测中干扰抑制方法的发展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磁观测数据不仅具有学术研究意义,也是不可或缺的国家基础战略资源.但是,目前我国地磁台网中近1/3地磁台站正日益受到由外界人工电磁干扰源的干扰,产出的地磁观测数据质量下降.如何选用合适的技术方法对干扰进行辨识是目前地磁台网运行中数据处理的热点和难点.基于此本文从地磁观测数据中分析及抑制方法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入手,对现代信号处理技术在地磁数据分析及干扰抑制方面的应用进行归纳总结,作为现代信号处理的演化的新方向,介绍了智能信息处理理论中数据融合、数据挖掘等技术在地磁数据分析方法的发展及展望中谈及.研究发现,智能信息处理是地磁数据中干扰辨识及抑制领域有效技术和今后发展趋势,也是地磁观测数据综合处理中值得借鉴和学习的有效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10.
COSMIC大气掩星开环数据反演方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COSMIC星座GPS无线电掩星探测利用GPS开环接收技术提高低层大气观测数据的质量和对上升掩星事件的跟踪能力.开环掩星观测数据受到GPS导航数据调制的影响,在其数据后处理中必须消除该影响以获得高质量的科学反演结果.利用GPS导航数据调制码数据和利用开环数据本身内在的关系等两种方法可以消除该影响.将上述方法应用于COSMIC的掩星事件个例反演,获得了修复的大气附加相位数据;并利用几何光学近似反演方法和全谱反演方法,获得了射线弯曲角. 全谱反演方法获得的弯曲角及其温度反演结果与COSMIC数据中心的结果一致,说明我们的算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地震前兆台网的运行直接影响产出的观测数据质量。观测数据平均连续率和平均数据完整率可以反映地震前兆台网的运行质量。对中国地震背景场探测项目试行期间(2014年)及正式启动后2015年度的观测数据质量,从以上2个指标进行分析,并对比原有仪器运行质量,可知背景场项目试运行期间,各学科台网投入仪器运行稳定,观测数据符合相关要求,总体质量良好,观测仪器可以投入正式运行。  相似文献   

12.
数字化地震前兆台网观测数据质量评价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进一步提升我国地震前兆台网的管理水平,对数字化地震前兆台网观测数据质量进行快速而科学合理的评价,在现有各学科评比办法的基础上,开展了台网数据质量评价方法研究。通过研究获得了1套包含观测数据的完整性、噪声水平、固体潮汐效应、一致性等多方面的数据质量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上,采用规范化处理与加权平均等方法建立起台网数据质量评价方法。应用分析显示,评价结果基本能够反映台网的数据质量实际状况。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地磁观测台网台站配备多种高精度连续观测仪器,获得大量数字化观测数据。为有效监控仪器运行状态、台站观测环境及观测数据质量,地磁观测台网引入多个数据评价指标,参考背景噪声即为其中一个重要指标,分析该指标在国际地磁静、扰日以及不同时间段的分布特征,评估其有效性,并利用观测数据验证其合理性。该指标可有效监控数据质量,及时反映地磁台观测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作为评估地磁观测台网对地磁场活动最小分辨能力的指标,尚蕴藏其他变化特征。参考背景噪声指标在数据质量监控和数据分析中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现有前兆数据观测采集传输、存储的基础上,开发研制了前兆数据差错管理系统。该系统基于Windows平台上采用Access数据库,用ADO作为连接数据对象,使用Visual Basic6.0开发工具与数据库技术相结合,实现了数据文件检查、观测日志检查、差错情况管理等多种功能。保证了数据文件的连续、完整和准确,科学有效地对数据进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5.
山东地区地电场观测资料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山东地区7个地电场观测台的概况,选取各台2007~2011年的观测数据,从资料的完整性、内在质量(包括相关系数和归零差值)、数据变化及受干扰情况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各台地电场观测资料保持了较好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数据能够满足分析预报使用的要求。从数据质量来看,郯城、菏泽、陵阳和大山台的数据较好,其相关系数大于0.95,更换电极后归零差值控制在1mV/km左右,可为地震预测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资料。在数据变化形态方面,山东地区地电场变化形态多数属于潮汐型地电场,日常观测中,主要受到了地电暴、雷电及外线路故障等干扰。  相似文献   

16.
随着多种地球物理观测手段的应用和发展,不同观测手段采集的位场数据融合方法的研究越来越重要.根据观测维度、观测比例尺的不同,本文将重、磁力异常数据融合分维度(单维和多维)和尺度(单尺度和多尺度)进行讨论分析.针对多维多尺度重、磁位场数据观测位置、观测精度、数据基准的差异,采用空间域迭代法延拓、加权平均、回归分析等方法将不同观测手段获得的位场数据在同一标准下归算至同一平面或曲面,基于此提出了一套适用于多维多尺度重、磁位场数据融合方法;模型测试和实际资料处理结果显示,本文提出的融合方法在多维多尺度重、磁数据的融合中效果良好,计算误差小且符合位场数据的特点.本文所提出的多维多尺度重、磁位场数据融合方法适用于航空、地面和海洋观测的重、磁位场数据融合,具有良好的实用意义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针对投入式水位仪存在稳定性差、零漂大等缺点,研制浮子式JS-1数字水位仪,基于观测原理和仪器结构,在苏18井开展动水位观测实验,结果发现:JS-1数字水位仪在动水位观测中可行,产出数据质量优良,并且在对零漂控制、观测数据质量、观测精度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8.
地球科学是一门观测科学,地震观测是研究与应用的基础。地电阻率作为地震前兆观测手段之一,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而良好的观测系统是产出连续、可靠、高质量数据的前提。因此,对观测系统的数字化改造工作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本文对嘉山台地电阻率数字化改造工作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就一些技术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9.
海洋声层析应用与观测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述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上开展的主要海洋声层析观测实验.对它在海洋观测里的应用和取得的成果进行了系统总结和回顾,主要包括:(1)海洋中尺度现象观测;(2)海流,潮流,涡度的测量;(3)对流监测;(4)流量和热量输运测量;(5)气候声学测温;(6)内波观测;(7)沿海声学层析;(8)中国学者的工作.对海洋声层析的相关问题作了评述,指出了海洋声学层析研究的重大意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存在的难点,对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新的网络化数字观测模式下,国家地磁台网中心设计了"一审质疑—二审—月审年审"的质量评议思路,在此基础上自主开发了数据质量标注系统和质量信息发布系统,根据评议结果对数据质量进行逐条标注,有效监控了数据版本的更新、数据质量的状态及数据质量的改进提高过程,实现了对地磁台网数据管理和数据预处理工作的公开、公正、及时、有效的监控和指导,保证了观测数据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