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福建顺昌地震塌陷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顺昌2007年3月13日发生ML4.9级地震,数日后,震区元坑镇福峰村出现地面塌陷。通过现场勘察和访问,查明了震后地面塌陷形态特征和规模,了解到其附近曾发生过多起地面塌陷现象。在分析地面塌陷的分布特征和地貌地质条件基础上,研究震后地面塌陷的成因机制,认为震后地面塌陷是地震诱发岩溶塌陷引起的,数十年来出现的地面塌陷均属岩溶塌陷,岩溶塌陷受北东向断裂构造控制,呈北东向带状分布在盆地内或低洼缓坡地带,上覆较厚的第四纪覆盖层。  相似文献   

2.
以五沟煤矿地面塌陷为案例,将现场调查法与资料归纳法相结合,对煤矿区现状地面塌陷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在重点开展地面塌陷的形态特征研究基础上,查明地面塌陷主要类型和分布规律,全面掌握淮北市煤矿区地面塌陷的影响因素及地面塌陷特点,运用概率积分法预测分析了煤炭矿区地面塌陷的发展趋势,为重点治理煤矿区地面塌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岩溶塌陷空间指数等密图的编制及意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桂林市岩溶塌陷研究为基础,提出了岩溶塌陷空间指数等密图的编制方法和原则。岩溶塌陷空间指数等密图不但能直观、定量地反映岩溶塌陷在平面上的分布强度和密度,面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诸影响因素对岩溶塌陷的控制作用,在岩溶塌陷风险评价和预测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贵州省岩溶塌陷类型及形成分布规律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凯栋 《贵州地质》1990,7(3):204-215,228
岩溶塌陷是一种地质现象,尤其是近期人为作用所引起的塌陷,给国民经济建设带来严重的影响,成为地质灾害之一。贵州省岩溶广布,岩溶塌陷常有发生,特别是抽水引起的塌陷。本文在阐述了岩溶塌陷类型后,着重对省内塌陷形成机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总结出岩溶塌陷分布特点及其规律,进而对全省岩溶塌陷进行了预测分区,并提出了防治措施。为省国民经济建设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5.
在对浏阳市永和镇既有岩溶塌陷进行详细勘查的基础上,选取了岩溶发育程度(钻孔溶蚀率)、与区内断层的距离、上覆土层厚度、岩溶水特征、与人工抽水漏斗中心的距离以及地面塌陷现状(地面塌陷密度)等6个岩溶塌陷易发性评价因子,提出了赋值条件及赋值范围,并根据既有塌陷的评价因子评分状况,采用熵值法获取了评价因子的权重,基于正态云模型对研究区岩溶塌陷灾害的易发性进行了评价。正态云模型评价结果中既有岩溶塌陷均分布在岩溶塌陷高易发区,而层次分析法评价结果中3个既有塌陷分布在岩溶塌陷中易发区,说明正态云模型在处理类似岩溶塌陷易发性评价等模糊性及随机性问题时比层次分析法更精准。  相似文献   

6.
岩溶矿区地表塌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岩溶地区的地表塌陷主要分布在岩溶特别发育的地段,或岩溶化断裂带切割构成的地下水集中径流带上。岩溶大泉实际上是地下水集中径流带在排泄区的天然露头。为预测这类塌陷,本文对径流带产生的基础与识别标志,塌陷形成的作用力及水动力条件、产生地表塌陷的必要条件,以及塌陷与重塌陷的防治方法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7.
广州市地面塌陷分布特征与人为致灾因子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广州市地面塌陷频繁发生,近10年来呈波动式上升趋势。其塌陷类型分为岩溶塌陷和工程地面塌陷两种,岩溶塌陷主要分布在广花盆地的花都区、白云区,工程地面塌陷主要分布在主城区。地面塌陷孕灾环境复杂、致灾因子多样,承灾体脆弱,灾害后果严重,人为因素是地面塌陷的主要诱发因素。岩溶塌陷主要是由于过量抽取地下水或矿山疏干排水、地下采空、暴雨触发所致;工程塌陷主要是人类工程行为所致,其主要致灾因子包括排水疏干与突水(突泥)作用、人工加载、人工振动、人工开挖桩基、地表渗水、地铁等地下工程盾构掘进等。  相似文献   

8.
南京市地面塌陷发生率逐年上升,已成为主要的地质灾害。南京市地面塌陷主要有岩溶塌陷、采空塌陷和工程塌陷3大类型,上世纪主要以岩溶塌陷和采空塌陷为主,近年来,随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扩建,工程塌陷的发生率和破坏性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9.
广州市地面塌陷频繁发生,近10年来呈波动式上升趋势。其塌陷类型分为岩溶塌陷和工程地面塌陷两种,岩溶塌陷主要分布在广花盆地的花都区、白云区,工程地面塌陷主要分布在主城区。地面塌陷孕灾环境复杂、致灾因子多样,承灾体脆弱,灾害后果严重,人为因素是地面塌陷的主要诱发因素。岩溶塌陷主要是由于过量抽取地下水或矿山疏干排水、地下采空、暴雨触发所致;工程塌陷主要是人类工程行为所致,其主要致灾因子包括排水疏干与突水(突泥)作用、人工加载、人工振动、人工开挖桩基、地表渗水、地铁等地下工程盾构掘进等。  相似文献   

10.
桂林市岩溶塌陷的基本特征和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建平 《矿产与地质》2007,21(2):200-204
桂林市岩溶塌陷的分布主要受地貌因素、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下水运动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其成因类型可分为自然塌陷和人为塌陷。人为塌陷主要是由抽取地下水、工业废水排放、加载或振动因素引起。在论述桂林市岩溶塌陷的基本特征基础上,提出了岩溶塌陷地质灾害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1.
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莱芜市泉河地区发生多起岩溶塌陷,而且岩溶塌陷的发生具有突发性、重复性。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现场调查,系统总结了莱芜市泉河地区岩溶塌陷特征,即岩溶塌陷的形成与分布在空间上具有方向性,在时间上具有阶段性与集中爆发期。岩溶塌陷发育情况、覆盖层条件和水文动态资料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莱芜市泉河地区岩溶塌陷是区内水动力条件的改变造成的。  相似文献   

12.
安庆市怀宁县马山口地区岩溶塌陷灾害是安徽省大型地质灾害点。在对该区地质环境条件及岩溶塌陷时空分布等分析的基础上,系统总结出了马山口地区岩溶塌陷的形成与分布特征:(1)马山口岩溶塌陷形成始于1987年,盛发于1988-1992年,该高发时段共产生塌陷坑39个,占全区塌陷总数的 43.8 %,特别是1992年,形成的塌陷坑达 24 个,而1993 年以后年均塌陷仅为2.6 个。(2)地貌上塌陷坑主要分布在地势低洼的河漫滩,其次为低丘山坡地貌;在地层岩性上,塌陷坑主要分布在三叠系下统南陵湖组、中统月山组灰岩、大理岩地层中;在水文地质上,塌陷坑主要分布于地下水的降落漏斗范围内,特别集中于地下水主要径流方向和水交替强烈的河谷及地表水与地下水联系密切地段。可溶岩地层的存在、松散覆盖层厚度小(一般在10 m以内)和地下水位频繁波动变化是马山口地区岩溶塌陷产生的必要条件,其中由于矿区疏干排水引起的地下水动力场急剧变化对岩溶塌陷的形成至关重要,是岩溶塌陷发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汶川地震后两年,成都平原多个县区出现地面塌陷。就地质环境而言,成都平原不具备自然地下空洞引发大型地面塌陷的地质条件。现有地面塌陷均为人为地下空洞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下引发。汶川地震缩短了产生地面塌陷的时间,致使成都平原在地震后两年内较高频率发生小规模地面塌陷。  相似文献   

14.
试论岩溶地面塌陷的类型划分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康彦仁 《中国岩溶》1984,3(2):146-155
<正> 岩溶地面塌陷,近年来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但有关岩溶地面塌陷的分类,论述不多,笔者据岩溶塌陷调查,写成本文以期抛砖引玉,文中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一、岩溶地面塌陷的概念岩溶地面塌陷(简称岩溶塌陷或塌陷),是岩溶地区常见的一种动力地质现象。可以出现于裸露型岩溶山区,在地下溶洞及岩溶管道发育时期,于溶洞顶部或岩溶管道上方形成一些陷落性的洼地、落水洞、竖井、漏斗等地表岩溶形态;也可于覆盖型或埋藏型岩溶区,被充填(或半充填)的溶洞、管道的充填物被掏空,上覆基岩或土层失稳后造成。塌陷的结果,是使岩溶作用向一个新的水平发展,或改变溶洞、地下管道的发育方向。目前,研究较多的,主要是覆盖型岩溶区的塌陷。塌陷在一个地区可以反复出现,后期塌陷可以继承早期塌陷而复生。   相似文献   

15.
我国岩溶地面塌陷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罗小杰  沈建 《中国岩溶》2018,37(1):101-111
为了解我国岩溶地面塌陷理论和实践的状况,在讨论了岩溶地面塌陷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后,全面总结了岩溶地面塌陷在塌陷机理、预测、监测、防治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概述了近年来研究的新进展,提出了岩溶地面塌陷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仰步雨 《中国岩溶》1991,10(3):205-213
本文从分析塌陷机理出发,按照地下水位在疏干过程中的时空关系,把岩溶地面塌陷分为瞬发性和迟后性两种塌陷类型。论述了塌陷形成条件、特征与其土质性质、结构的关系。根据湖南169厂塌陷的形成条件,提出了一种迟后性塌陷综合防治途径和方法。通过该厂近五年的治理实践,证明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7.
涟源市七甲村受斗笠山煤矿抽水影响,成为岩溶塌陷重灾区,已严重影响到当地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本文通过分析研究区资料,结合现场调查,认为岩土体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岩溶发育程度、构造等因素是控制该区岩溶塌陷重要的地质背景条件。同时,基于塌陷坑调查资料,总结出研究区主要存在三种塌陷模式:(1)土洞塌陷;(2)岩洞塌陷;(3)落水洞塌陷。在三种塌陷模式中,地下水水位下降、岩溶管道填充物发生迁移及重新分配、土体自重及渗压效应起着重要作用,并将落水洞塌陷机理形象的概化为"沙漏模型"。最后,对研究区岩溶塌陷发展演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受斗笠山煤矿继续往深部开采的影响,研究区会产生一些零星的新塌陷坑,同时一部分老塌陷坑会复活。  相似文献   

18.
冯亚伟 《中国岩溶》2021,40(2):205-214
选取山东省岩溶塌陷作为中国北方岩溶塌陷的代表,在对其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岩溶塌陷成因机制.研究表明:山东省岩溶塌陷受岩溶发育程度、第四系覆盖层结构厚度、断裂构造及地表水系等多种自然因素制约,分布呈现出规律性;在人为因素方面,岩溶塌陷多发生在地下水位陡升陡降及在基岩顶板波动时期.从力学角度出发,岩溶塌陷成因机制...  相似文献   

19.
王有智  杨宁  于林弘  吕凌峰 《中国岩溶》2022,41(6):1007-1015
中桥灰岩分布区是胶东岩溶地貌的典型代表,近些年岩溶塌陷较为严重,给当地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文章以力学、构造地质学、水文地质学等理论为依据,宏观微观相结合,对岩溶塌陷发育特征和过程以及岩溶塌陷触发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塌陷诸多因素中,地层岩性是基本条件,地质构造为主导因素,而水动力条件是决定因素;从地貌角度看,距离河流300 m以内区域岩溶发育更强烈,岩溶塌陷均发生于河流与河流夹角V型区域内;从盖层及构造角度看,岩溶塌陷多发育于覆盖层厚度为10~15 m、断裂上盘1 km以内的岩溶区域,为岩溶塌陷脆弱区;在塌陷触发因素方面,在具备岩溶塌陷基本前提下,强降雨、过度采排地下水以及连续干旱,特别是水位在灰岩面上方0~2 m持续波动超过5 d以上更易触发塌陷。在岩溶塌陷防治方面首先要合理规划地下水采排方案,其次在区内建设地下水监测预警网络,在矿山周边建设止水帷幕工程。   相似文献   

20.
沙漏型岩溶地面塌陷物理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进一步研究覆盖型岩溶地面塌陷的发生条件和机理,在作者关于土体塌陷理论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了渗漏型地面塌陷的地质现象、地质模型、物理模型及其数学表达式。根据地质现象和砂性土中砂颗粒在塌陷过程中的运动学响应特征,建立沙漏型岩溶地面塌陷的地质模型。在此基础上,概化出物理模型,并根据物质守恒定律推演沙漏型塌陷的数学表达式。由此探讨了沙漏型塌陷规模与岩溶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关系,认为沙漏型塌陷历时与砂性土的摩擦系数的平方、水力坡降的平方根及可溶岩洞径的8/3次方根成反比,与塌陷坑深度的立方成正比。文章从地质现象→地质模型→物理模型→数学表达式来研究沙漏型岩溶地面塌陷,地质理论依据充分,物理过程可靠,数学逻辑严密,所推导出的数学表达式较好地反映了沙漏型地面塌陷的基本规律。经工程案例验证,该物理力学模型与实际情况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