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非均質透明矿物在偏光显微镜鑑定过程中,对晶面(或晶稜),双晶与解理的消光角的测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借此消光常数,不仅容易区分开某些特征近似的矿物群(如辉石与角闪石类等),而且对于识别类質同象混合晶(如斜长石类等)更有着持殊的鑑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使用显微镜测定矿物光性的一些常数时,过去都用高倍油浸镜头油滴在物镜上,但是由于这种专用镜头油价格昂贵且不易买到,我们在日常测定中,试以甘油代替,效果良好。实践表明。甘油愈纯、稠,镜下的矿物光性图象愈清楚。使用甘油的优点是:①甘油价廉易  相似文献   

3.
本文系统叙述了垂直入射光下,非均质吸收性矿物光学性质的理论,推导出了下列光性的计算公式:①非均质旋转角Arβ;②非均质视旋转角Ar;③椭圆率2θ;④正交反射率R_ 。这些公式是解释反光显微镜下所发生的光学现象及定量测定的理论基础。最后以赤铁矿为例,计算了它的各种光性数据,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完全符合。非均质透明矿物可看作吸收性矿物的特例,令公式中吸收率k=O,即可得到非均质透明矿物各种光性公式。  相似文献   

4.
王曙 《地质科学》1979,14(1):63-71
用矿相显微镜观察时,在单偏光镜下矿物反射光强与入射光强之比为“反射率”,用R表示。对于处于任意位的非均质矿物,则用Rψ示。在正交偏光镜下,相应光强之比为“正交反射率”,用R+表示。分析镜已推入,但它的方向与起偏镜(前偏光镜)严格平行时,相应的光强之比为“平行反射率”,用符号R表示。早在卅年代,贝瑞克(M.Berek)就已提出平行反射率的概念,并推导出了它与物台旋转角ψ及矿物折射率N、吸收系数K关系的公式。  相似文献   

5.
光电倍增管显微镜光度仪是鉴定和研究矿物(特别是金属矿物)的必备仪器。由于光电倍增管具有高灵敏度及光电流强度与光照度正比关系良好等特点,因此,光电倍增管法是目前精确测定矿物多种光学性质常数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6.
前言在我国一般对透明矿物的鉴定(除造岩矿物常用薄片在显微镜研究外)多采用油浸法,辅以微量化学的分析。然通常用的油液折光率最高只能达到1.794(将纯硫溶于二碘代甲烷(Methylene iodide)中,油液折光率可高至1.780,如我  相似文献   

7.
傅德彬 《地质论评》1979,25(1):59-59
为了能在同一岩矿切片上,同一台矿相显微镜下,用来自垂直照明器的同一光源,观察研究不透明与透明矿物及二者间的成因结构关系,半个世纪来国内外一些岩矿工作者先后做过不少探索。基于当前矿床学的发展要求研究不透明与透明矿物间的结构关系,以解决矿石成因和成矿规律等问题,笔者不嫌其陋,在总结以往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一个简便易行而行之有效的新方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董仁溥 《地质论评》1965,23(4):318-326
弗德洛夫法是研究矿物岩石的利器,一般偏光显微镜所测出的光性常数只能称为近似值,只有弗氏旋转台上测定的才是精确的光性常数(例如精密测定矿物最主要光性常数——折光率),因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潭柘寺地区叶蜡石成因,利用偏光显微镜、X射线衍射分析(XRD)、红外光谱(IR)分析、扫描电镜分析、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等技术对京西潭柘寺地区红庙岭组叶蜡石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叶蜡石高度有序,偏光镜下呈鳞片状集合体;共生矿物有硬水铝石、硬绿泥石、高岭石、伊/蒙间层矿物和钠云母,形成温度在300℃左右,为极低级变质作用产物,推断其成因可能是由富铝黏土岩在埋藏压力及构造应力下经热液作用蚀变形成。  相似文献   

10.
光电倍增管显微镜光度仪是鉴定和研究矿物(特别是金属矿物)的必备仪器。由于光电倍增管具有高灵敏度及光电流强度与光照度正比关系良好等特点,因此,光电倍增管法是目前精确测定矿物多种光学性质常数的最佳方法。 光电倍增管显微镜光度仪在国外有多种商品出售,国内也有单位改装和组装此仪器。 作者于178年采用晶体管线路,将光源稳压、直流高压稳压、光电倍增管直流放大组装成一件成型仪器,连接ortholux—Ⅱpol  相似文献   

11.
黄惠兰  常海亮  李芳  张春红  谭靖  周云 《矿床地质》2012,31(6):1171-1183
西华山钨矿床是一个产于燕山期花岗岩中的大脉型钨矿床。笔者利用红外显微镜、冷热台及其他相关设备对矿床中的透明矿物(石英、绿柱石和萤石)与不透明矿物(黑钨矿、黄铁矿)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共生透明矿物与不透明矿物之间,在包裹体均一温度等特征上既可基本相同又可出现很大差异。一般来说,黑钨矿能有效地保存原生流体包裹体(th=300~420℃;晶洞中为220~290℃),仅有少量次生包裹体(th=160~280℃),而与之共生的石英中原生包裹体则几乎被破坏殆尽,现在所见到的包裹体绝大多数是次生的或是在较晚结晶时捕获的(th=130~270℃)。只有未经后期应力作用和流体改造的晶洞水晶及与其共生的黑钨矿,二者获得的结果才相同或相似。绿柱石中通常有大量的次生包裹体和原生包裹体。黑钨矿与绿柱石中硅酸盐熔融包裹体的出现,表明西华山钨矿床的成矿作用始于岩浆-热液过渡阶段,其初始成矿流体是一种岩浆-热液过渡性流体,尔后才演变成单一的热水溶液。笔者认为,在进行金属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时,应强调共生透明矿物与不透明矿物的对比研究,在进行对比研究时,详尽的基础地质研究和包裹体岩相学观察必不可少;当单独利用透明矿物包裹体资料对金属矿床进行地质解释时,需慎之又慎。  相似文献   

12.
在祖国大规模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战线上,金属矿藏的勘测列为前哨的地位,因而,金属矿物的研究和鉴定亦就更为重要了。研究和鉴定矿物的方法很多,但金属矿物中大部分是不透明的,所以在研究方法方面就不能和透明矿物完全相同。自从偏光显微镜发明以后,矿物学家们就开始研究透明矿物的光学性质,其方法是将透明矿物切制成薄片,用透过光的方法研究的。最初,人们也曾试图从同样的方法去研究不透明矿物,但由于不透明矿物磨至极薄,亦不能透过光线,所以用透光的方法进行研究是不可能的了。  相似文献   

13.
显微镜的放大倍率等于物镜放大倍率与目镜放大倍率的乘积。但在设备简单的条件下能否测出显微镜的放大倍率仍然是个实际问题。岩矿显微镜都标有放大倍率,在特殊情况下亦需自己实测,以资验证。特别是在测定矿物颗粒大小时更显得需要;另外由于工作需要,调换使用了不同牌号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这时亦需自行实测。但在设备简单而又要测得较为准确,一时还找不到现成的资料可供参考,为此笔者在工作中摸索出一种简易可行而又准确的测定方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金刚石的晶格畸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金刚石是均质性矿物,但在偏光镜下常常显示非均质性。这给宝石鉴定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本利用偏光显微镜研究了24金刚石在正交偏光显微镜下的特性及其定向红外光谱,指出金刚石的非均质性与杂质元素如氮、硼和氢的分布不均匀有关,包裹体的存在是产生晶格畸变(塑性变形)的重要原因。这一结果与利用红外光谱、喇曼光谱和阴极发光研究的结论一致。  相似文献   

15.
玄武岩的鉴定通常采用显微镜镜下判定,鉴定结果容易受到鉴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主观因素、切片方位的影响,光性特征有差异,再者颗粒细小的矿物还受到光学显微镜本身放大倍数的限制也很难准确鉴定。当前的鉴定方法已由传统的显微镜向现代分析仪器(X射线衍射仪、电子探针、X射线荧光光谱仪等)综合研究方向发展。本文采用X射线粉晶衍射(XRD)和显微镜镜下观测相结合的方法,对安徽女山玄武岩(未经蚀变)和团山玄武岩(经过蚀变)进行鉴定,并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和电子探针对鉴定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女山玄武岩用显微镜鉴定主要由基质(74%,斜长石44%+辉石30%)和斑晶(13%)组成,还含有少量金属矿物(8%)及较大颗粒石英捕掳晶(5%);其中,基质部分的斜长石经XRD分析可进一步确定为拉长石,辉石主要为普通辉石(单斜辉石),少量金属矿物为钛铁矿。团山玄武岩用显微镜鉴定主要由基质(75%,斜长石50%+辉石25%)和斑晶(9%)组成,还含有少量绿泥石充填的杏仁体;其中,基质部分的斜长石经XRD分析可进一步确定为微斜长石,蚀变矿物为蒙脱石而非薄片鉴定中的绿泥石。综合XRD和相关技术鉴定结果可确定,女山玄武岩主要矿物为拉长石、辉石、钛铁矿;团山玄武岩主要矿物为微斜长石、辉石、蒙脱石。研究显示,单独的显微鉴定技术在含蚀变矿物的玄武岩鉴定中会产生较大偏差,而结合XRD等多种分析测定技术可以快速鉴定出矿物种类,尤其对颗粒较小的矿物鉴定的准确度更高。  相似文献   

16.
郭承基 《地质科学》1959,2(1):13-16
矿物鉴定是矿物研究工作的第一步,在一般情况下是没有什么很大的困难的。但是在野外设备比较差的条件下,有时在矿物鉴定工作中就可能产生一定的困难,尤其在某些稀有元素矿物方面,这种困难可能会更多一些。一般鉴定矿物的顺序是由简而繁,即由观察或试验矿物的产状、简单物理性质(如晶形、颜色、条痕、光泽、解理、断口、硬度、发旋光性质、磁性、放射性及比重等)及化学性质(如溶解性及定性分析等)开始,进一步再测定矿物的物理常数(如光学常数、电学常数、热学性质、空间羣及品格常数等)和研究矿物的化学组成。  相似文献   

17.
日本电子公司生产的JCXA—733型电子探针仪,具有两种形式的样品台,一为测角台(单样品台),一次只能放一个样品座,工作效率低;另一为精密样品台(多用样品台),一次能放四个样品座,减少换样品的次数,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提高了测量精度。但多用样品台原来配的圆形样品座只能放光片,不能放薄片,如放薄片就需用一个大样品座而且只能放一个,这对于冶金或做不透明矿物是合适的。而我们做的地质样品,绝大部分是透明矿物,在分析过程中,要通过探针中的光学显微镜对矿物进行透射光观察,以便准确地确定  相似文献   

18.
流体包裹体是古地质流体的唯一直接记录,为反演地质过程涉及的物理化学条件等提供了最为重要的证据。流体包裹体是研究热液矿床成矿流体最有利手段,常规的测试对象为透明的脉石矿物,而矿石矿物中的流体包裹体更为直接、准确地记录了成矿流体信息。大多数矿石矿物在显微镜透射光下不透明,其捕获的流体包裹体研究需要使用配备有红外成像系统的显微镜进行。近20 年来,不透明矿物流体包裹体红外显微测温研究获得了长足的进展,但其中仍有一些问题尚未解决,制约了该方法的应用;同时,国内该研究领域正处在起步阶段,多个实验室已安装了红外测试仪器,但尚未开展系统的研究工作。因此,需要对该研究领域进行综述,探讨存在的问题,以促进该研究方法的发展。本文首先介绍了红外显微镜仪器工作原理及样品制备注意事项,阐述了影响不透明矿物红外透明度的因素,讨论了红外显微测温研究中的主要问题和难点,并针对测温过程中相变观察困难、红外光可能影响测温结果等问题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最后论述了红外显微测温系统在矿床学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脉石矿物中流体包裹体所提供的有关流体与成矿的物理化学条件不一定代表成矿时的实际流体和成矿条件,最好的办法是直接测定矿石矿物捕获的包裹体。红外显微镜的运用开拓了不透明矿物中流体包裹体研究的新领域。文章对红外显微镜工作的基本原理及设备做了简要的综述,重点介绍了不透明矿物中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以及成分分析研究,并举例说明了不透明矿物流体包裹体在W-Sn矿床以及其他矿床研究中的应用,最后指出了不透明矿物中流体包裹体研究尚且存在的问题、部分解决方法,并简单展望了其在中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岩石分类命名通常采用偏光显微镜鉴定确定。沉积岩中因某些粘土矿物的种类及含量不影响岩石定名而时常被忽视,利用X-射线粉晶衍射法加以辅助,可将显微镜下不易区分的长石种类、长英质矿物、碳酸盐矿物准确区分、还可检测出显微镜下难以鉴定出的蒙脱石、高岭石等隐晶质粘土矿物。结果表明偏光显微镜与X-射线粉晶衍射(XRD)法有效结合,综合鉴定,能提高对岩石定名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