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繁峙县是山西省泥石流较发育的县市之一,五台山北麓泥石流发育特征比较典型,该泥石流沟位于五台山景区内,严重威胁当地人民生命及财产安全。本文对伯强沟进行了详细的野外调查,获取了研究区泥石流沟的基础数据资料,分析了伯强沟泥石流基本特性,通过对流域物源来源、补给长度、堵塞程度的计算,得出了该泥石流沟的发展阶段及易发程度,结合野外资料采用多因子评价公式,对伯强沟泥石流沟做出了险情等级及危险性评估,得出该泥石流沟处于形成期(青年期)—发展期(壮年期),危险性发生几率大,成灾可能性大的结论,并且针对该泥石流沟的发育特征的认识及数据分析,提出泥石流综合治理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
低频泥石流特征及其预测初步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同高频泥石流相比,低频泥石流更具有潜在危害性。近年来,低频泥石流的暴发给我国山区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以及山区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对低频泥石流沟实地考察以及对近年来我国暴发的约30例典型低频泥石流资料进行搜集整理,从其隐蔽性、活动性、规模和破坏性以及灾情等方面探讨了低频泥石流的特征;以茶园沟为例,采用灰色灾变预测方法,建立灰色灾变预测模型对其进行预测,经检验预测结果与实际发生年份一致,并且预测出2042年或2043年前后以及2095年或2096年前后茶园沟发生大规模泥石流的可能性较大;最后,针对低频泥石流的特征,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3.
李彩侠  马煜 《地质与资源》2019,28(3):298-304
在汶川地震影响下,截至2011年龙溪河流域共计有45条泥石流沟暴发泥石流,造成重大经济财产损失.在龙溪河流域泥石流灾害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形成泥石流的地形、降水、物源成因进行了研究,认为物源和降水是激发龙溪河流域泥石流的主要原因.龙溪河流域泥石流具有群发性和小流域暴发性特征,构造带耦合特征,破坏性大和灾害链作用特征.采用MFCAM模型对龙溪河流域泥石流沟进行危险性评价,结果显示有1条沟危险性大,14条危险性中等,30条危险性小.  相似文献   

4.
李彩侠  马煜 《地质与资源》1992,28(3):298-304
在汶川地震影响下,截至2011年龙溪河流域共计有45条泥石流沟暴发泥石流,造成重大经济财产损失.在龙溪河流域泥石流灾害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形成泥石流的地形、降水、物源成因进行了研究,认为物源和降水是激发龙溪河流域泥石流的主要原因.龙溪河流域泥石流具有群发性和小流域暴发性特征,构造带耦合特征,破坏性大和灾害链作用特征.采用MFCAM模型对龙溪河流域泥石流沟进行危险性评价,结果显示有1条沟危险性大,14条危险性中等,30条危险性小.  相似文献   

5.
机载LiDAR是一种主动扫描式遥感技术,其激光脉冲信号能部分穿过多层植被的间隙直达地表,快速获得剥离植被层后的地表高精度三维数据与影像,从而实现真实刻画地貌轮廓和精细揭示地表特征。低频泥石流沟发生间歇期长,地表植被较茂盛,常用的光学影像、InSAR等遥感技术对其解译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盐田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采用机载LiDAR技术,提取了0.2 m分辨率的地表DEM数据,生成了精细的山体阴影图像,初步建立了泥石流机载LiDAR图像遥感解译标志,在此基础上对17条沟谷进行了判释,最终确定了4条低频泥石流沟,再结合机载LiDAR的DEM影像详细调查了泥石流沟的形态特征、物源分布,初步分析了泥石流沟的现今活动性。实践证明,在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机载LiDAR图像的可解译性明显好于传统的光学遥感,适用于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的早期识别与后续调查。  相似文献   

6.
低频泥石流特征及防治 --以四川汶川县茶园沟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频泥石流指30a以上发生1次的泥石流。尽管发生频率很低,但由于自身的特征及人们认识上的原因,其造l戒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却居各类泥石流之首。对低频泥石流的研究在预防和减轻泥石流灾害方面有着重要意义。文章以2003年8月9日发生在四川汶川县茶园沟的泥石流为蒯,采用形态调查法和称重法等方法确定了流量、流速及重度。分析了其物质来源及形成的自然和人为原因,探讨了低频泥石流的特征。针对低频泥石流的低频性、破坏性和隐蔽性特点,同时考虑到低频泥石流沟的防治受保护对象的重要程度及资金投入等因素的限制,提出了进行泥石流危险性分区、搞好小流域水土深持、普及泥石流防灾减灾知识及加强监测和预警预报等措施,这对减轻低频泥石流区的灾害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文章系统地总结和分析了当前比较常用的泥石流危险度评价的研究方法,指出现行泥石流危险度评价中评价因子的提取往往需要详细野外勘查,工作量大、费用高,不便于对众多泥石流沟的普查;并提出一种在现场踏勘基础上,基于泥石流规模、频率和承灾体特征的快速便捷的新方法——泥石流危险度野外快速评价,并结合其他方法进行了实例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泥石流危险度野外快速评价结果可靠,可作为快速评价泥石流危险性的新方法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蔡磊  邓英尔  肖冰峰  童憬 《地下水》2011,(1):138-141
对四川省平武县旋地泥石流沟流域进行了现场调查,分析了5·12地震后建地泥石流沟形成泥石流的基本条件(物源和水源条件).根据野外实地考察,确定旋地泥石流为稀性泥石流,重度为1.724t/m3.对泥石流沟动储量和易发条件进行评价,得出在暴雨、震动等不利工况下易暴发泥石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修建拦挡坝和排导槽等措施,以保护沟...  相似文献   

9.
《四川地质学报》2022,(Z1):109-112
为了更好服务皮山县防灾减灾,有必要对典型泥石流沟进行详细调查评价。通过野外调查,结合天地图实体勾绘,了解该泥石流沟地质环境、分区特征;对该泥石流沟15项影响因素、直接损害、潜在威胁对象调查统计以及相关数据收集和公式计算,定性-半定量评价该泥石流沟易发程度、危害性和危险性,了解该泥石流动力参数特征和演变特征。根据研究发现,该沟为标准泥石流沟,分区明显,形成区(流通区)-堆积区;该泥石流处于活跃期且易发,其规模等级为中型,危害等级为中型;潜在危险性等级为极高,活动性等级为高级。按50年一遇的频率计算,该泥石流沟最大流速为1.54 m/s;峰值流量为1917.43m3/s;一次泥石流总量为5.79×103/s;一次泥石流总量为5.79×104 m4 m3,固体物质总量为3.76×103,固体物质总量为3.76×104 m4 m3。  相似文献   

10.
5.12汶川8.0级地震后,引发了大规模的震后灾害,绵竹市清平乡芍药沟在地震影响下,先后发生了3次大规模的突发泥石流,对流域沟口处的二级电站厂房威胁较大,且相关人员的安全也受此影响.本文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利用单沟泥石流法对芍药沟泥石流进行研究分析,以确定泥石流的危险程度等级.研究发现:区内总物源量达16.84万m3,...  相似文献   

11.
《地下水》2016,(6)
八音沟牧场中心小学泥石流位于乌苏市区南部,该泥石流沟曾多次发生泥石流灾害。该沟内沟道纵比降大,且坡面松散固体物质丰富,在暴雨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下,会有较大规模泥石流发生的可能性,将对学生安全和学校基础设施带来不利影响。在对研究区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八音沟牧场中心小学泥石流的灾害类型、形成条件及其流域特征,并评价了该泥石流的易发性。通过对该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和流域特征的分析,可以对该泥石流的防治工程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四川省境内某泥石流沟为大渡河左岸的一级支流,活动明显,沟口公路和村庄都曾遭受其危害.采用单沟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方法,结合遥感图像解译及现场调查,对泥石流的形成条件、类型、危险性进行了分析.根据该沟泥石流发生的特点,对泥石流的工程效应进行了分析,发现该沟是低频的中等易发泥石流,对大渡河和上下水库的影响均不大.  相似文献   

13.
"5·12"汶川大地震引发了大量的次生地质灾害,致使北川县坝底乡小河沟有诱发泥石流的危险。对坝底乡小河沟泥石流发育条件、形成演化和运动特征进行分析,总结泥石流的主要特征并进行危险性分区,计算出泥石流的特征值,提出防治工程治理方案。达到建立一套分析泥石流形成、运动特征与防治工程措施之间行之有效的新思路,把野外调查、现场试验、分析评价和防治的方法推广至该类泥石流沟。  相似文献   

14.
三眼峪特大泥石流沟流域分区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眼峪“8.8”特大泥石流属典型的沟谷型泥石流,整个沟域具有明显的形成区、流通区及堆积区。通过野外调查,竹塔沟-桥子沟以上的大、小眼峪上游沟脑为雨洪产流汇流区域,产流区与罐子坪-峪支沟一线之间为主要的固体物源区,大、小眼峪口至三眼峪口之间以过流为主,峪口至白龙江之间为堆积区。通过分析三眼峪流域分区特征和泥石流在不同分区的沿程冲淤变化,以期为建立三眼峪泥石流监测预警体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岷江上游汶川县佛堂坝沟泥石流特征及危险性分区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佛堂坝沟为岷江上游左岸一级支流,100a来多次发生过严重的泥石流灾害。该沟发育干青藏高原边缘的高山峡谷区,流域相对高差达2470.7m,又处于龙门山地震断裂带内,沟内松散固体物质丰富,激发泥石流的高强度局部暴雨时有发生,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充分;通过野外调查和取样试验分析确定,泥石流具有粘度低、固体物质颗粒粗大、重度高,活动频率低、规模大的特征。根据泥石流的特征进行了泥石流分类,对该沟下游和沟口地带按泥石流危险性大小,分出泥石流一级危险区、二级危险区和安全区三级共3个区,并提出减灾防灾措施。  相似文献   

16.
某低频泥石流沟堆积物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频泥石流是我国分布最广、数量最大、危害性极大的一类泥石流,因其特有的隐蔽性,它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均居各类泥石流之首。通过对新疆某水电站坝后一低频泥石流沟堆积物的研究,探讨了该类泥石流的发育特征和研究方法。由于低频泥石流形成周期较长,一般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从而后期的流水、暴雨有足够的时间通过侵蚀、置换作用,在各期泥石流堆积物的顶部形成一个显著的“粗化层”,这为判定泥石流活动的期次、规模、发展趋势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滇西怒江河谷潞江段泥石流灾害时空发育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艳  张绪教  叶培盛  高万里 《地质通报》2012,31(203):343-350
通过对怒江河谷潞江段21条泥石流重点沟道堆积物的沉积特征、形成基本条件的野外调查,结合室内泥石流沟汇水面积、纵比降的数理统计,运用光释光(OSL)测年技术对洪积物的年龄进行测定,揭示了研究区泥石流的发育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和分期性。结果表明以潞江为界,泥石流从西岸向东岸迁移;东岸泥石流的发育存在南北差异,具有从北向南发展的趋势而且期次明显,两岸泥石流发育分为3期。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怒江河谷潞江段21条泥石流重点沟道堆积物的沉积特征、形成基本条件的野外调查,结合室内泥石流沟汇水面积、纵比降的数理统计,运用光释光(OSL)测年技术对洪积物的年龄进行测定,揭示了研究区泥石流的发育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和分期性。结果表明以潞江为界,泥石流从西岸向东岸迁移;东岸泥石流的发育存在南北差异,具有从北向南发展的趋势而且期次明显,两岸泥石流发育分为3期。  相似文献   

19.
石荣沟区降雨量丰富,多暴雨。支沟纵坡陡,沟谷内分布的变质砂岩、泥页岩,由于受多组构造裂隙的共同作用,滑坡、崩塌发育,这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条件。文章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从地质、地貌、水文地质、气候和人为活动等条件入手,对石荣沟泥石流的发育条件、灾害特征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并初步预测其未来变化趋势,为流域的综合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药沟泥石流位于茂县县城东侧,"5.12"汶川特大地震的发生,使得该泥石流危险程度进一步增加。在震后调查基础上,论述了药沟泥石流的概况、动力特征及"5.12"地震的影响,通过对药沟泥石流防治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拦、排和生物工程相结合的防治建议,并建议通过与建筑规划、交通规划和旅游规划等重建的结合,实现泥石流防治同震后规划重建的全面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