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酸化压裂是保持油田高产、稳产的有效措施之一,是对油气层的一种增产技术。根据多年地热井的施工经验,酸化压裂技术完全可以应用于碳酸盐基岩裂隙地热井,作为一项有效的增产技术手段。介绍了酸化压裂技术在WR95地热井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李臣  王坤  刘春兰  方志斌  陈敏 《新疆地质》2004,22(2):216-218
在稀油油藏开发中,由于注水开发受储层自身条件和长期注水的影响,油井产能无法有效发挥,采用酸化改造储层措施,能够恢复、提高渗透能力.然而目前酸化改造储层措施的前期论证,一般仅依靠压力恢复资料和历史生产数据对比,进行定性评价,根据经验判断,选井带有盲目性,为此,笔就“压汞曲线在低渗储层酸化改造中的应用”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土壤酸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环境酸化是全球变化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土壤酸化是环境酸化的一个重要方面。综述了土壤酸化研究的进展,主要有土壤酸化的概念、表示方法、研究方法、土壤酸化敏感性、土壤酸化与元素淋失的关系等方面。最后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酸雨成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潘秀丽 《水文》2001,21(1):47-49
根据福建省酸雨的特性,从能源、气候等方面对降水酸化的原因及变化规律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中酸化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实验将厌氧折流板反应器控制在水解酸化阶段,以比INT脱氢酶活性来表征反应器中各室内的酸化菌活性。探讨了各格室酸化菌活性的变化规律,并对影响各室酸化菌活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有机负荷2.4 kgCOD/(m3·d) 条件下,反应器中各室酸化率与酸化菌比INT脱氢酶活性成相关性,一室、二室的酸化率占总酸化率的73%;同一格室内比INT脱氢酶活性中部高于底部。  相似文献   

6.
徐云鹏 《探矿工程》2015,42(11):31-33
酸化增产技术是提高油田产量的有效措施,是开发油气层的重要手段。HD-39B地热井完井后,试水效果不理想,通过分析其测井综合成果,并结合地层情况,采用了酸化增产工艺,最终成功扩大裂隙,有效沟通了热储通道,出水量由5.4 m3 /h增加到80.83 m3 /h,井口水温由50 ℃增加到72 ℃,成为一口优质合格井。HD-39B地热井的应用实践证明,油田上使用的酸化增产技术同样适用于碳酸盐基岩裂隙地热井,可根据地热井实况及岩性特征,在类似地热施工中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7.
坡缕石粘土的酸化机理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酸化生产活性坡缕石粘土,对于提高其品位和高效利用有重要意义。坡缕石粘土酸化机理及影响因素研究对其高效利用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综述了酸化坡缕石粘土矿物组分、矿物学、比表面和孔道变化的特征以及酸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等,并就坡缕石粘土酸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研究方向做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8.
酸化液压技术在地热增产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酸化液压技术在天津地热增产中的应用和经验。应用该技术应重视对基础地质资料和酸化前抽水试验资料的分析,弄清酸化液压技术应用的条件。  相似文献   

9.
湖南洞庭湖地区土壤酸化特征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湖南省洞庭湖地区是中国酸雨沉降和土壤酸化严重的地区之一,酸雨沉降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域性差异,酸雨沉降与土壤酸化具有较好的空间对应性,但土壤酸化的程度还取决于土壤中盐基离子的含量。在土壤酸化较严重的地区,垂向上,土壤酸化深度已达50cm左右,土壤酸化伴随着大量的可溶性铝的溶出。在土壤pH值与盐基离子、氮和硫含量的关系曲线上,存在着pH值突变的临界点(临界点pH值为8),在碱性范围内,硅酸盐和铝硅酸盐矿物的水解使大量盐基离子溶出,中和了因SO42-和NO3-的输入而造成的土壤酸化,但当pH值下降到小于7·25的中酸性范围时,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组成的土壤缓冲体系失去缓冲作用,酸性物质略有增加,就会导致土壤迅速酸化。  相似文献   

10.
安徽淮北平原农田土壤酸碱度特征及酸化趋势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在安徽淮北平原系统采集农田耕层土壤和深层土壤样品,分析土壤pH值及相关指标,研究该区不同成土母质、土壤类型的土壤酸碱度及空间分布特征。将研究区耕层土壤的pH值分别与深层土壤的pH值、20世纪80年代安徽省第二次土壤普查耕层土壤的pH值进行对比,从空间和时间上分析土壤酸碱度特征及酸化趋势。结果表明:研究区耕层土壤酸化趋势明显,酸性土壤占全区土壤总面积的63.38%; 晚更新世黄土性古河湖相沉积物耕层土壤酸化明显,土壤以酸性为主; 全新世近代黄泛冲积物耕层土壤酸化不明显,土壤以碱性为主。相对于深层土壤,66.51%的耕层土壤呈酸化; 相对于20世纪80年代耕层土壤,62.55%的耕层土壤呈酸化。土壤酸化程度主要与地质背景及长期大量使用化肥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