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几年我国石化产业发展迅速,文章以辽宁省为例,从城市人居环境安全角度出发,考虑滨海城市产业结构现状同时,客观分析了石化工业发展状况及石化工业主要污染物特征,初次尝试建立针对石化工业的人居环境安全评价指标,进而完善石化工业园区评价体系,并对沿海城市石化工业发展提出相应建议,提升滨海城市人居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海洋文化的角度出发研究大连城市人居环境的地域性特点。首先分析大连海洋文化的特征,并分别从人居环境主体和客体两个方面分析了这些特征对城市人居环境的影响。然后,在对海洋文化反思的基础上,针对大连城市人居环境建设提出了对滨海区域规划应该遵循合理性及整体性原则,以及营造人居环境海洋意象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对滨海城市环境特征和滨海宜居内涵的认识,结合国内宜居城市评价指标研究的成果,依据海陆统筹、以人为本、人类有序活动、稳定性和动态性、可操作性五条原则,分别从环境、生活、经济、社会文明、公共安全五个角度选取了具有滨海城市特色的宜居评价指标,构建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旅游水平、经济水平、社会发展、城市环境四方面建立了滨海旅游与城市发展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运用熵值法、耦合度模型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对辽宁沿海经济带滨海旅游与城市发展的耦合协调水平进行了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①从旅游发展水平来看,依次为:大连、丹东、锦州、盘锦、营口、葫芦岛,就城市发展水平来看,依次为:大连、盘锦、营口、锦州、丹东、葫芦岛;②大连、丹东属于城市化发展滞后型,锦州、盘锦、营口、葫芦岛为旅游发展滞后型;③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的城市有大连、丹东、锦州、盘锦,处于拮抗阶段的城市为营口,处于低水平耦合阶段的城市为葫芦岛;④处于高水平耦合协调阶段的为大连,较高水平耦合协调阶段的为丹东,低水平耦合协调阶段的有锦州、盘锦、营口,较低水平耦合协调阶段的为葫芦岛。  相似文献   

5.
狄乾斌  赵晓曼  王敏 《海洋通报》2020,39(2):160-168
旅游生态效率是反映旅游经济与旅游环境双向效应(bi-effect)的重要判断指标。本文基于非期望产出视角,采用超效率SBM模型,评价了我国东部沿海18个主要滨海旅游城市的旅游生态效率,并分析了其时空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东部沿海18市滨海旅游生态效率整体呈中等水平,平均值处于0.727~0.894,阶段特征明显,呈现前期平稳发展,中期下降,后期回升的发展趋势;(2)各城市滨海旅游生态效率水平差异显著,分为下行风险型,持续成长型,稳定型和波动型4种发展类型。平均效率值最高为天津,最低为三亚;(3)分解效率均值中纯技术效率较高,规模效率次之,技术进步是影响综合效率的主要因素;(4)投入冗余和非期望产出冗余已经成为阻碍滨海旅游生态效率进步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海洋溢油事件频发,对滨海地区旅游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针对滨海旅游区的溢油现象进行定量评价,寻求合理的评价方案是当前相关领域专家学者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根据滨海旅游区生态系统的特性,以滨海旅游区的海水水质、岸滩环境和溢油危害为评价内容,构建滨海旅游区溢油污染评价指标体系和滨海旅游区溢油污染综合评价模型,并且基于GIS技术进行了系统架构设计与实现。通过模拟海洋溢油事件,对该系统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对溢油区的污染等级做出快速评价。本研究为滨海旅游区的溢油污染评价提供了新的方法,该系统能够辅助相关部门管理溢油相关的综合信息,在溢油发生时快速反应,采取应急措施。  相似文献   

7.
海岸带是陆海相互作用地带,也是滨岸地区进行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的纽带及开发海洋、发展经济的基地,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文章以山东省7个滨海城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选取与海洋产业相关的13项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出各评价指标的权重,构建海岸带开发利用强度综合指标体系,最后运用ARCGIS绘制专题地图。通过对滨海城市海岸带开发利用相对强度的分析,将山东省7个滨海城市海岸带开发利用强度分为3个等级:青岛、烟台、威海为强度开发;潍坊、东营为中度开发;滨州、日照为轻度开发。研究表明:滨岸城市在海岸带开发利用中,滨海旅游业和海洋渔业所占比重最大。  相似文献   

8.
滨海旅游业是我国沿海发达城市的主导产业之一。如何认识滨海旅游与城市经济发展相互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文章运用协整分析和格兰杰检验方法定量,以青岛市为例,分析了滨海旅游产业与城市经济之间的互动关系,并从海洋旅游资源保护、旅游产品开发和营销渠道拓展等方面提出滨海旅游产业发展策略,以实现滨海旅游与城市经济的进一步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海水浴场监测工作的开展对于加强滨海旅游区环境管理,保障公众安全和健康起到了重要作用。尽管多年来海水浴场监测工作处于不断完善和发展过程中,但也存在研究基础薄弱等问题。文章在介绍国际相关标准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海水浴场监测与评价体系发展现状与不足,对未来研究方向和管理目标予以展望。  相似文献   

10.
游客口碑影响游客的消费选择和消费倾向,同时也对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塑造产生重要影响。目前我国旅游已进入全域旅游发展阶段,旅游目的地将掀起新一轮的建设,在此背景下,基于游客负面口碑研究其对旅游目的地形象塑造的影响就显得极为重要。文章通过网络文本收集游客对大连滨海旅游形象的评价和感受,从游客的视角出发,将游客负面点评网络文本数据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文本分析方法和扎根理论研究游客对大连滨海旅游形象的感知。研究发现,游客负面点评主要有5个主类目、13个次类目的消极感知因素,基于此分析了其对大连滨海旅游形象塑造的影响。为提升大连滨海旅游形象,提出了实施情感体验营销策略、完善旅游基础服务设施、健全旅游安全保障机制、提供高品质的旅游服务、营造舒适的旅游环境氛围的对策,为大连乃至同类城市旅游形象重塑提供重要依据,也丰富了以网络文本为数据来源的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  相似文献   

11.
李晓 《海洋信息》2014,(4):39-43
以天津滨海湿地中的宁河七里海湿地为例,以"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PSR)"模型作为评价的基础框架,使用T L Saaty的标度法,构建了天津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体系,该体系由15个评价指标构成,将健康等级分为很健康、健康、较健康、一般病态和疾病等级。利用已有相关成果的数据和资料,评价出天津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处于较健康水平,并通过实际验证,证明该评价体系能够客观地反映出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健康水平,可为环境管理部门的科学决策以及滨海湿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也可供其他滨海地区湿地评价时参考。  相似文献   

12.
青岛滨海旅游工程建设规划构想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岛是举世闻名的滨海旅游城市,具有丰富的滨海旅游资源,目前的滨海旅游主要依赖于自然风光,多功能的滨海旅游工程设施还不足。本文在分析青岛滨海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对滨海旅游工程的建设规划作了构想,提出了有利于滨海旅游业发展四种方案及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对选取的东海区8个沿海城市的滨海旅游业消费环境不同年度、不同城市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是沿海城市滨海旅游业发展重要的研究,文章从自然消费环境、经济消费环境、社会消费环境、生态消费环境以及政治消费环境5个视角,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东海区8个沿海城市2014—2016年滨海旅游业消费环境状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1)上海的经济和社会消费环境较强,自然和生态消费环境较弱,尤其空气质量和城市绿化率需要改善。(2)福州、泉州和厦门自然消费环境较有优势,有较为庞大的海域资源。(3)宁波和温州整体状况较良。(4)连云港和南通整体情况较差。(5)沿海城市之间既有竞争,还有合作,两者是相辅相成、互惠互利的。(6)考虑到东海区沿海城市地理位置优越,有发展国际、国内贸易地域及政策上的优势,建议加快完善东海区沿海城市旅游消费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  相似文献   

14.
中国海岸带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及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地质和地理条件的特殊性,海岸带地区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和敏感。当今,城市化进程中的人类工程活动对滨海城市地质环境改造不断加剧,区域地下水下降漏斗、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地面沉降、地表塌陷、海水入侵、生态环境退化等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突出,已严重制约我国海岸带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如何有效地进行海岸带地区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防治,以保持地下水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已成为我国滨海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滨海核设施和核技术利用项目的大力建设与发展,迫切需要建立一套统一、规范的海洋放射性监测技术体系,以保障和应对我国海洋放射性环境安全与风险.本文分别对当前海洋放射性样品采集规范体系、海洋放射性监测技术规范体系、海洋放射性监测分析方法体系、海洋放射性质量评价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进行梳理,提出海洋放射性监测技术体系的发...  相似文献   

16.
以大连市为例,从城市环境景观特质的自然和文化成因入手分析其主要特质构成,并结合问卷调查进行评析,结果发现滨海资源是城市主体与之互动最为强烈的景观,也是滨海城市最具价值的体现之一。但是由于城市发展过程中尚存在不合理的建设开发及管理行为,造成城市景观特质的形成受到严重影响,景观特质中仍存有不足。基于此,提出几点建议,以期在实例中寻求滨海城市特色塑造的新思路与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以大连市为例,从城市环境景观特质的自然和文化成因入手分析其主要特质构成,并结合问卷调查进行评析,结果发现滨海资源是城市主体与之互动最为强烈的景观,也是滨海城市最具价值的体现之一.但是由于城市发展过程中尚存在不合理的建设开发及管理行为,造成城市景观特质的形成受到严重影响,景观特质中仍存有不足.基于此,提出几点建议,以期在实例中寻求滨海城市特色塑造的新思路与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是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等重大问题的主要途径。宁波市作为一个滨海城市,依托海洋发展经济具有悠久的历史。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宁波的港口、海洋运输、海洋渔业等海洋传统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一批新兴的海洋产业——海洋生物、海洋化工、滨海旅游及海洋服务业正在崛起。海洋赋予宁波得天独厚的海洋区位优势  相似文献   

19.
为填补滨海旅游灾害防范的空白,文章详细介绍了国家海洋局海洋减灾中心着手开展我国典型滨海旅游区裂流危险评估、安全警示、公众科普等技术工作。归纳总结了地形动力学概化分析、精细化数值模拟、遥感影像分析、现场勘测等裂流灾害危险性评价技术方法;详细介绍了我国海南省三亚、陵水地区重点滨海旅游岸段的裂流灾害风险及安全警示现状的调查评估情况;分析探讨了近期国内频繁出现的海滩裂流溺水事故以及国内裂流灾害公众科普宣传动态;并提出了滨海旅游灾害防范下一步的专业技术工作和科学探索方面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辽宁六个滨海城市大连、丹东、锦州、营口、盘锦、葫芦岛为研究对象,从旅游业绩、旅游基础支撑、旅游潜力三方面建立指标体系,然后运用SPSS11.0软件中的主成分分析法比较研究各滨海城市的各项旅游竞争力,为辽宁省滨海旅游的有序发展,以及妥善解决竞争与合作关系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