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几年我国石化产业发展迅速,文章以辽宁省为例,从城市人居环境安全角度出发,考虑滨海城市产业结构现状同时,客观分析了石化工业发展状况及石化工业主要污染物特征,初次尝试建立针对石化工业的人居环境安全评价指标,进而完善石化工业园区评价体系,并对沿海城市石化工业发展提出相应建议,提升滨海城市人居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我国石化产业发展迅速,文章以辽宁省为例,从城市人居环境安全角度出发,考虑滨海城市产业结构现状同时,客观分析了石化工业发展状况及石化工业主要污染物特征,初次尝试建立针对石化工业的人居环境安全评价指标,进而完善石化工业园区评价体系,并对沿海城市石化工业发展提出相应建议,提升滨海城市人居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3.
李晓 《海洋信息》2014,(4):39-43
以天津滨海湿地中的宁河七里海湿地为例,以"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PSR)"模型作为评价的基础框架,使用T L Saaty的标度法,构建了天津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体系,该体系由15个评价指标构成,将健康等级分为很健康、健康、较健康、一般病态和疾病等级。利用已有相关成果的数据和资料,评价出天津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处于较健康水平,并通过实际验证,证明该评价体系能够客观地反映出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健康水平,可为环境管理部门的科学决策以及滨海湿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也可供其他滨海地区湿地评价时参考。  相似文献   

4.
海岸带是陆海相互作用地带,也是滨岸地区进行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的纽带及开发海洋、发展经济的基地,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文章以山东省7个滨海城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选取与海洋产业相关的13项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出各评价指标的权重,构建海岸带开发利用强度综合指标体系,最后运用ARCGIS绘制专题地图。通过对滨海城市海岸带开发利用相对强度的分析,将山东省7个滨海城市海岸带开发利用强度分为3个等级:青岛、烟台、威海为强度开发;潍坊、东营为中度开发;滨州、日照为轻度开发。研究表明:滨岸城市在海岸带开发利用中,滨海旅游业和海洋渔业所占比重最大。  相似文献   

5.
为促进我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海洋资源优化配置,文章结合已有研究成果,构建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基于熵值法的评价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目标层、3个要素层和18个指标层组成,其中海洋资源环境供给能力包括人均滨海湿地面积等6个评价指标,海洋资源环境承压能力包括海洋生物多样性等6个评价指标,人类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包括人均海洋生产总值等6个评价指标;基于熵值法的评价方法包括评价指标标准化处理、评价指标权重确定和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数计算3个步骤;该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将在实践中逐渐完善。  相似文献   

6.
狄乾斌  赵晓曼  王敏 《海洋通报》2020,39(2):160-168
旅游生态效率是反映旅游经济与旅游环境双向效应(bi-effect)的重要判断指标。本文基于非期望产出视角,采用超效率SBM模型,评价了我国东部沿海18个主要滨海旅游城市的旅游生态效率,并分析了其时空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东部沿海18市滨海旅游生态效率整体呈中等水平,平均值处于0.727~0.894,阶段特征明显,呈现前期平稳发展,中期下降,后期回升的发展趋势;(2)各城市滨海旅游生态效率水平差异显著,分为下行风险型,持续成长型,稳定型和波动型4种发展类型。平均效率值最高为天津,最低为三亚;(3)分解效率均值中纯技术效率较高,规模效率次之,技术进步是影响综合效率的主要因素;(4)投入冗余和非期望产出冗余已经成为阻碍滨海旅游生态效率进步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海洋溢油事件频发,对滨海地区旅游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针对滨海旅游区的溢油现象进行定量评价,寻求合理的评价方案是当前相关领域专家学者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根据滨海旅游区生态系统的特性,以滨海旅游区的海水水质、岸滩环境和溢油危害为评价内容,构建滨海旅游区溢油污染评价指标体系和滨海旅游区溢油污染综合评价模型,并且基于GIS技术进行了系统架构设计与实现。通过模拟海洋溢油事件,对该系统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对溢油区的污染等级做出快速评价。本研究为滨海旅游区的溢油污染评价提供了新的方法,该系统能够辅助相关部门管理溢油相关的综合信息,在溢油发生时快速反应,采取应急措施。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渤海为例,开展海岸带生态系统环境状况综合评价方法研究,在综合分析渤海海岸带生态环境状况与影响因子的基础上,提出适用于区域特点的评价指标与方法,建立具有实用性和综合性的环境状况评价模式,实现对渤海海岸带生态系统环境质量状况的定量评价。借鉴国内外成熟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以站位评价方法为基础,以点构面,构建大尺度区域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式,建立由海水水质、沉积物质量、底栖生物、滨海湿地和生物体组织污染物5大类、13个参数指标构成的海岸带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渤海海岸带环境状况为一般到良好,与渤海环境现状基本相符,能综合与客观反映研究区域的环境状况,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模式具有一定的有效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滨海体育休闲对海域空间支撑要求为出发点,以厦门岛东南部滨海为例,从资源条件、自然环境条件和社会条件等3方面,构建滨海运动休闲海域空间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在专家咨询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评价滨海体育休闲海域空间适宜性,研究结果显示:(1)滨海体育休闲海域空间适宜性由南向北逐渐增强,最北部的观音山区较为适宜开展滨海体育休闲活动;(2)自然环境因素是衡量滨海体育休闲海域适宜性的首要因素;(3)决定水上滨海体育休闲海域空间适宜性的重要指标为海水浴场健康指数、海域面积、平均流速、低潮高地暗礁面积比例等,决定沙滩滨海体育休闲海域空间适宜性的重要指标为海滩平均宽度、平均坡度、清洁度等。  相似文献   

10.
海岸带是海陆交互影响的复杂地区,也是人类活动影响程度较高的区域,开展海岸带开发强度评价工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粤东4个滨海城市的海岸带为研究区域,从产业的角度出发选取与该区域产业相关的12项评价指标,通过搜集城市面板数据,构建海岸带开发强度指数模型,对研究区作出评价分析。研究表明:粤东4个滨海城市的海岸带开发强度水平呈曲折上升趋势,且具有不平衡性;其中的汕头海岸带开发强度水平最高,潮州和揭阳则增速较快。  相似文献   

11.
旅游指标建模与预测研究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已成为旅游研究的热点之一。基于灰色系统理论,以辽宁省滨海6城市2000-2009年入境旅游统计资料为原始数据,建构旅游指标GM(1,1)灰色预测动态模型并进行模型精度检验;对预测结果分析表明,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数据基本一致,进而利用该模型对辽宁省滨海6城市2011—2015年入境旅游指标进行预测;最后提出辽宁省滨海6城市入境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旅游水平、经济水平、社会发展、城市环境四方面建立了滨海旅游与城市发展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运用熵值法、耦合度模型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对辽宁沿海经济带滨海旅游与城市发展的耦合协调水平进行了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①从旅游发展水平来看,依次为:大连、丹东、锦州、盘锦、营口、葫芦岛,就城市发展水平来看,依次为:大连、盘锦、营口、锦州、丹东、葫芦岛;②大连、丹东属于城市化发展滞后型,锦州、盘锦、营口、葫芦岛为旅游发展滞后型;③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的城市有大连、丹东、锦州、盘锦,处于拮抗阶段的城市为营口,处于低水平耦合阶段的城市为葫芦岛;④处于高水平耦合协调阶段的为大连,较高水平耦合协调阶段的为丹东,低水平耦合协调阶段的有锦州、盘锦、营口,较低水平耦合协调阶段的为葫芦岛。  相似文献   

13.
作为区域旅游业发展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旅游指标建模与预测研究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已成为旅游研究的热点之一。基于灰色系统理论,以浙江省滨海7城市1995—2007年入境旅游统计资料为原始数据,建构旅游指标GM(1,1)灰色预测动态模型,并进行模型精度检验;对预测结果分析表明,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数据基本一致,进而利用该模型对浙江省滨海7城市2008—2012年入境旅游指标进行预测;最后,提出浙江省滨海7城市入境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4.
滨海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以厦门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滨海旅游资源的研究是评价滨海地区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和潜力,使其更好地开发旅游资源,参与旅游产业竞争的重要依据。从自然资源、人文资源、资源协调性、开发与保育以及知名度5个方面共计39个因子构建滨海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与保育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运用层次分析法测算指标权重,并在此基础上结合问卷调查,以厦门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厦门滨海旅游资源总体良好。  相似文献   

15.
中国海岸带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及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地质和地理条件的特殊性,海岸带地区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和敏感。当今,城市化进程中的人类工程活动对滨海城市地质环境改造不断加剧,区域地下水下降漏斗、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地面沉降、地表塌陷、海水入侵、生态环境退化等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突出,已严重制约我国海岸带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如何有效地进行海岸带地区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防治,以保持地下水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已成为我国滨海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6.
滨海旅游业是我国沿海发达城市的主导产业之一。如何认识滨海旅游与城市经济发展相互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文章运用协整分析和格兰杰检验方法定量,以青岛市为例,分析了滨海旅游产业与城市经济之间的互动关系,并从海洋旅游资源保护、旅游产品开发和营销渠道拓展等方面提出滨海旅游产业发展策略,以实现滨海旅游与城市经济的进一步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滨海湿地退化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定量化目标和相应的资料获得性,确定了滨海湿地退化评估的8个指标,并对指标的估值方法作了规定,将滨海湿地的退化划分为5个等级。对我国28个滨海湿地区段的退化状况进行估值,属严重退化的4个、中度退化的14个、轻度退化的10个。导致我国滨海湿地退化的主要原因,包括了气候变化、海洋灾害等自然过程为主导的因素,也包括了海岸带围垦、海岸工程建筑、生物资源过度利用、环境污染等人为作用为主的因素。据此,缓解滨海湿地退化、改善滨海湿地环境的主要对策应包括制度体制的完善、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管理体系的协调发展、生态补偿制度的建立等。  相似文献   

18.
以PSR评价模型为基础,选取人口、经济、环境、资源开发、政策法规和管理决策等指标,诊断和评估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在湿地开发和环境污染等一系列人类活动干扰下的健康现状,将健康等级分为优、良好、一般、较差和极差等5级.结果表明,辽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态一般,由于过度的围垦开发,自然湿地面积在1988~2007年间减少了11 072 hm2,其中,碱蓬湿地减少了75%(2 440 hm2),而水产养殖场增加了182%(9 359 hm2).流域及沿岸的工农业排污致使评价区域内水体污染较严重,COD、TIN、活性磷酸盐和Pb的含量分别达到3.06 mg/dm3、795.45、44.01和6.46μg/dm3,普遍为四类或劣四类水质.环境的恶化,导致碱蓬、芦苇湿地面积萎缩,鸟类种类和数量不断减少,底栖生物多样性降低.并据此提出了辽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的管理与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9.
滨海湿地生态经济的综合评价模型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通过对生态环境指标与社会经济指标两方面的分析,建立了滨海湿地生态经济的综合评价模型,定量计算了滨海湿地开发前总效益(V)、开发后总效益(V′)以及开发利用的限制因子(H)和评价因子(I),并以浙江省上虞市世纪丘围垦工程为例,对模型进行了验证计算,结果表明:(1)开发前后的大气调节、水文调节、污染物净化、提供生物栖息地等生态环境效益指标(Vee)和旅游休闲、科研教育、提供各种产品等经济效益指标(Vse)影响着对滨海湿地开发前后总效益以及开发可行性的判断;(2)当滨海湿地的开发评价因子I>1时〔I=V′/V=(Vee+′Vse)′/(Vee+Vse)〕,海涂开发后的总效益大于开发前的总效益,海涂开发具有可行性,否则为不宜开发;(3)当滨海湿地开发利用的限制因子H小于0.20时,应限制滨海湿地的开发、利用;(4)上虞市世纪丘海涂湿地的H为0.78,I为2.1,可见该海涂开发后,生态环境效益有所降低,但社会经济效益却大幅度地提高了,说明该海涂的开发是具有可行性的。  相似文献   

20.
厦门滨海湿地退化机制及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滨海湿地是全球生物生产量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具有极高的资源开发价值和环境调节功能。厦门滨海湿地类型较多,但在海平面逐渐上升、湿地围垦加剧、城市和港口等海岸工程建设增多、海岸水环境污染严重、外来生物入侵、过度采砂等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下,滨海湿地不断退化。要恢复滨海湿地功能,有必要采取有效的管理对策,如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强海岸带综合管理、实行湿地恢复计划等,以实现滨海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