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韩鹏  李晓平 《地下水》2019,(1):153-155
水资源配置不仅关系到当地的生态系统安全,也关系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根据研究区水文地质特征与研究目的,利用与VM嵌套的WinPEST的参数估值及优化预测模块,以地表水可增加引水量比率为目标函数,以地下水流态变化及生态环境影响等为约束条件,建立了单目标分布参数线性水力管理模型,并采用试估—校正法进行了求解。通过建立哈密淖毛湖工业园区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优化地表水引水量,初步评估推荐方案的正负面环境影响,满足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地下水中常见有机污染物的原位治理技术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地下水的污染日益严重,而有机污染的调查与防治也已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国外的地下水有机污染治理技术研究和实践已有较长的历史,取得了较多的成果。主要技术方法有曝气法、生物处理法,化学氧化法、植物修复、渗透性反应墙法等。近年来,国内也开始了地下水有机污染治理的研究和试验,但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以地下水中常见的有机污染物为线索,总结了它们的来源、危害及国内外治理技术的现状,以期对地下水污染的调查与治理工作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3.
石家庄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石家庄城市土壤为对象,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尼梅罗综合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的环境质量及污染特征进行评价,并采用Hakanson提出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土壤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重金属污染程度依次是Cd>Zn>Hg>Cr>Ni>Pb>Cu>As,其中Cu、Pb、As都处于清洁安全状态,Ni绝大部分样点处于清洁安全状态,只有0.45%处于警戒状态,Cd、Hg、Zn、Cr元素都出现污染,其中Cd污染面积最大,达到1.36%;综合污染评价土壤环境整体良好,清洁、安全、警戒、污染土壤面积比例分别为65%、31.82%、2.73%、0.45%,其中警戒及污染土壤面积为3.18%,其形成可能与工业生产及人类活动有关;各重金属元素中,产生潜在生态危害的重金属主要是Hg、Cd,已分别达到强潜在生态危害和中等潜在生态危害水平,其余重金属均为轻度潜在生态危害,综合考虑多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性,其轻微生态危害、中等生态危害、强生态危害、很强生态危害的百分比分别是38.6%、53.2%、7.3%、0.9%,整体表现为中等潜在生态危害。  相似文献   

4.
符启基  唐培宣  刘明 《地下水》2007,29(5):78-80
主要介绍地下水有机污染的现状和危害,并结合环境伦理的宗旨、主流和主张探讨这一问题的产生根源.结果表明,地下水有机污染是由于人类在生产实践中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协调,违背环境伦理而造成.为了重新达到人与自然的协调,保持可持续发展,人类必须对地下水有机污染进行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5.
地下水硝酸盐污染与治理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毕晶晶  彭昌盛  胥慧真 《地下水》2010,32(1):97-102
地下水的硝酸盐污染是全球所面临的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对硝酸盐污染的地下水修复技术的研究也自然成为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就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的机理和途径、对人体及其它生物的危害以及修复技术等方面作了详细介绍,另外,就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的治理引用了工程实际加以说明。最后指出了未来地下水硝酸盐污染治理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保定市平原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河北省保定市平原区土壤为对象,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尼梅罗综合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的环境质量及污染特征进行评价,并采用Hakanson提出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土壤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重金属污染程度依次是Cd>Zn>Hg>Cu>Pb>Cr>Ni>As,其中Cr、Pb、Ni、As都处于清洁安全状态,Hg和Cu绝大部分样点处于清洁安全状态,分别只有0.15%和0.40%处于警戒状态,Cd、Zn元素都出现污染,其中Cd面积最大,达到0.22%;综合污染评价土壤环境整体良好,清洁、安全、警戒、污染土壤面积比例分别为94.39%、5.00%、0.50%、0.11%,其中警戒及污染土壤面积为0.61%,其形成可能与工业生产及人类活动有关;各重金属元素中,产生潜在生态危害的重金属主要是Hg,已达到中等潜在生态危害水平,其余重金属均为轻度潜在生态危害,综合考虑多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性,其轻微生态危害、中等生态危害、强生态危害、很强生态危害的百分比分别为93.71%、4.71%、1.29%、0.29%,整体表现为轻微潜在生态危害。  相似文献   

7.
宁夏地下水可持续利用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学文 《地下水》2007,29(5):12-13,107
宁夏地处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水是自然-社会-经济复合体中敏感的限制性因子,也是生态演化的关键驱动因子.地下水是宁夏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宁夏工业和生活用水的主要供水水源,是保证宁夏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在宁夏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以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协调稳定发展为目标,从宏观、长远、战略的高度认识地下水资源对宁夏经济生态环境的地位和作用,进行宁夏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探讨,为宁夏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优化配置、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8.
张永峰 《地下水》2011,33(5):72-73
通过对晋城市城市地下水污染从污染源类型、地下水污染特征与分布规律及其危害程度进行分析,得出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将会加剧城市地下水污染,危害会更为明显结论。  相似文献   

9.
浅析地下水污染的主要途径、危害及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强  李金轩  丁伟翠 《地下水》2007,29(3):72-75,125
地下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而现在地下水正在遭受各方面的污染,这对人们生活和生产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因而必须加强防治和管理的力度.阐述了地下水污染的途径及其危害,给出了防治的对策,并提出了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0.
NPGA-GW在地下水系统多目标优化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地下水系统管理问题中,涉及到多个相互冲突的目标函数常常被简化为不同形式的单一目标函数来求解,这种通过单一目标函数的优化方法只能给出一个解,由此确定的方案有时会违背决策者的意愿。而通过多目标优化方法可以得到一系列供决策者权衡选择的解集。将地下水流模拟程序MODFLOW 和溶质运移模拟程序MT3DMS 相耦合,采用基于小生境技术的Pareto 遗传算法进行求解,开发了一个用于地下水系统多目标管理的应用程序NPGA-GW。并将该程序应用于一个二维地下水污染修复问题的多目标优化求解,结果表明,该程序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一系列Pareto 最优解,解的跨度足够决策者进行适当的选择,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地下水中污染物具有迁移性和扩散性,会对下游敏感受体造成威胁,目前场地地下水风险评估主要关注人体健康风险,还未能综合考虑地下水污染的整体风险,尤其是忽视了污染物迁移引起的对下游敏感受体的风险。本研究基于“源-径-汇”模型构建了考虑污染物扩散风险的场地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估的指标体系与风险评估模式。在指标体系构建方面,重点考虑场地地下水的污染源、迁移路径和敏感受体3个方面。在风险评估模式方面,根据场地不同地下水污染状态开展3个层次的风险评估。基于假想的铬污染场地开展了案例分析,设置了地下水污染状态的4种情景,利用Wexler溶质运移模型计算了地下水污染羽的时空变化,并针对地下水污染的不同层次开展了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在场地地下水污染羽未到达场地边界的2种情形中,场地地下水的风险评分分别为4.0,6.2,分别属于低风险与中风险。在场地地下水污染羽到达或超出场地边界的2种情形中,场地地下水的风险评分分别为7.0,8.8,分别属于中风险与高风险。综合而言,本研究构建的方法能够用来对场地地下水进行系统全面的评估和对比,能够根据风险结果对污染场地进行有效的分级管控,为污染场地的风险管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某金矿区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人体健康风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环境重金属污染的人体健康效应是当今社会最为关注的重大环境问题。某金矿区矿业活动导致土壤、地下水、农作物中重金属元素存在不同程度的累积或超标。通过土壤、地下水、蔬菜及粮食作物的样品采集,人群暴露问卷调查,获得了暴露人群的膳食结构参数。以农田土壤中7种重金属元素的综合污染分区内的土壤、地下水、蔬菜、小麦玉米等样品中的重金属元素的平均含量为依据,采用USEPA推荐的人体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计算了经口食入、皮肤接触等暴露途径对成年人的健康风险概率。研究表明,研究区存在因重金属导致的不可接受的人体健康高非致癌风险和致癌风险。总体而言,土壤重金属污染愈重地区,区内人体健康风险愈高。地下水中的Cr元素、土壤综合污染区内的Hg元素、污染区内的蔬菜及粮食是危害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因此,禁饮Cr含量高的地下水、禁食污染区内的农作物、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是保护研究区人群健康的重要环境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3.
Increasing pressure on water resources worldwide has resulted in groundwater contamination, and thus the deterioration of the groundwater resources and a threat to the public health. Risk mapping of groundwater contamination is an important tool for groundwater protection, land use management, and public health. This study presents a new approach for groundwater contamination risk mapping, based on hydrogeological setting, land use, contamination load, and groundwater modelling. The risk map is a product of probability of contamination and impact. This approach was applied on the Gaza Strip area in Palestine as a case study. A spatial analyst tool within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GIS) was used to interpolate and manipulate data to develop GIS maps of vulnerability, land use, and contamination impact. A groundwater flow model for the area of study was also used to track the flow and to delineate the capture zones of public wells. The results show that areas of highest contamination risk occur in the southern cities of Khan Yunis and Rafah. The majority of public wells are located in an intermediate risk zone and four wells are in a high risk zone.  相似文献   

14.
Longkou City is a coastal area,and lacks water resources.The overexploitation of groundwater causes seawater intrusion.At present,seawater intrudes an area of 68 km2.With the decrease of groundwater extraction,the seawater intrusion area has generally declined.The paper expound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seawater intrusion as well as the corresponding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of using groundwater replenishment and groundwater throttling in Longkou City.In view of the seawater intrusion problem in Longkou City,some adaptive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which include:Adjusting industrial and agricultural structure,promoting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o match water resources;improving water usage structure,optimizing the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advancing the construction of a water-saving society,using water resources efficiently;implementing inter-basin water transfer,using water resources rationally;developing and utilizing unconventional water sources,making full use of water resources;strengthening water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increasing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potential of water resources;carrying out ecological restoration,protecting water resources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improving the management informationalization level,strengthening the capabilities of groundwater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increasing publicity,improving public awareness of participation.  相似文献   

15.
陈伟涛  孙自永  王焰新  马瑞 《地球科学》2014,39(9):1340-1348
地下水资源在内陆干旱区具有重要的植被生态功能, 依赖地下水的植被生态系统的需水量是目前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分析地下水资源生态功能研究进展的同时, 系统阐述了内陆干旱区依赖地下水的植被生态需水量研究的几个关键科学问题: ①依赖地下水的植被生态系统的识别方法; ②地下水对植被生态系统作用机制的分析; ③地下水关键属性安全界限的确定; ④地下水系统结构分析; ⑤生态用水配置方案的确定; ⑥区域尺度地下水-天然植被系统关系的概念模型.并逐一提出了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 能够为干旱区植被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提供思路, 也能够为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以植被生态系统保护为中心的干旱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地学支撑.   相似文献   

16.
地下水资源保护的立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邱志勇  苏学云 《地下水》2007,29(6):7-10,39
我国许多地方因过度开采利用地下水、地下采矿疏干排泄地下水而引发了多种地质灾害,同时,地下水污染趋势愈演愈烈,导致了大范围地下水环境恶化,已经到了威胁人类生存和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的程度,亟待加强地下水资源保护,改善生态环境已经刻不容缓.分析了造成地下水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地下水资源保护管理中存在的操作难问题,提出了地下水资源保护立法的核心内容和基本思路,进一步完善地下水资源保护的立法、执法,科学管理和保护地下水资源,促进地下水资源利用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7.
会仙湿地为中国最大的岩溶湿地,近半个世纪,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会仙湿地水域已严重萎缩,开展会仙湿地地下水动态和水均衡的研究,对维持湿地生态功能、湿地水资源管理和湿地保护等方面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根据会仙湿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将会仙湿地划分为两个地下水系统,即马面狮子岩地下河系统和睦洞河(湖)分散排泄系统,并分别分析了...  相似文献   

18.
数值模型在黑河干流中游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黑河干流中游水资源管理为例,利用地下水数值模型研究了天然和人工活动作用下泉水、地下水向地表水排泄量的变化规律;预测分析了不同情景下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研究表明,地下水向河-泉的排泄量呈衰减趋势,且地下水的增采量和渠系防渗节约的水量主要来源于地下水储存量的消耗;指出在目前有限的水资源条件下,为保护生态地质环境,必须限制地下水的持续超采.  相似文献   

19.
海岸带是位于海陆结合部的复杂环境系统,是人类活动最集中的地区。中国大陆海岸线约18000km,涉及沿海11个省,由于经济社会高速发展,海岸带地区的人口、资源、环境矛盾日益突出,面临海岸带资源无序开发、水土污染、滨海湿地退化、海岸侵蚀、地面沉降等一系列生态环境与灾害地质问题,已成为影响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问题之一。因此中国持续加大海岸带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并提出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强化湿地保护和修复等政策措施。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主导的海岸带损害评估及修复计划已实施了近30年,并取得了显著效果,其完善的法律制度体系、规范的损害评估和修复程序、数据集成管理和共享应用等成功经验值得学习借鉴。建议加快完善中国海岸带生态环境损害评估与修复的技术方法体系和制度体系、有序开展海岸带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调查、加强海岸带及滨海湿地等重要生态系统的演化和修复技术研究与示范,并构建统一的海岸带基础调查数据库、建立海岸带监测预警体系。  相似文献   

20.
矿山开采生产的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涉及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水利、林草等多部门,结合矿政管理工作实际,梳理了矿山生态保护修复资金类型,总结剖析了目前不同部门分头管理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应整合各部门矿山生态保护修复方案及资金,形成管理合力,把生态保护修复工作贯穿到从地质勘查、矿山建设、开采、闭坑、管护的全过程,边开采边治理,整体保护,综合整治,系统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