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徐伟 《地理教学》1994,(2):36-37
在“南美洲概述”一节的教学中,我设计和运用了图象,表解、数据等直观方法,配以电教手段进行教学。对课堂教学情况、学生反映普遍较好。  相似文献   

2.
熟练运用地图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巩固已学的地理知识,而且能启发学生获得新的地理知识。因此,读图能力是地理教学中应培养的最重要的基本技能。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切实加强对学生进行地图知识的教育和读图能力的培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主要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3.
在地理课本及课外活动中常会遇到一些相反、相似或并列的两种地理现象.内窖或符号,对于刚接触这些内容的学生来说.往往会将它们搞混,即出现张冠李戴现象,固而我将它们称为“孪生子”.在我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运用了一些特殊技巧帮助学生加以区分和鉴别,收到了奇效。  相似文献   

4.
陈丽娜 《地理教学》2013,(10):46-47
正一、借用成语导入新课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前奏,如同一出戏的"序幕",是课堂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一堂好课,导入的作用功不可没。正如特级教师于漪所说:"在课堂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好的导入,如同桥梁,联系着旧课和新课;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结局;如同路标,引导着学生思维的方向。而巧妙的用学生所熟知的成语进行新课引入,能瞬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迅速进入新课的学习状态。如在讲授专题7"地貌"之喀斯特地貌时,可以借用成语"滴水穿石"导  相似文献   

5.
在教学过程中,若能利用诗句、成语、俗语以及生动有趣的事例或数字插叙,形象地描述和讲解地理事物的原理和现象,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创造一种美的境界,并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我在平日地理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插叙,觉得课堂效率明显提高。下面列举的部分案例,同行们也许这样做了,觉得比较肤浅,但我的意图在抛砖引玉,恳请同行们赐教斧正。  相似文献   

6.
梁运斌 《地理教学》2007,(12):36-37
临近国庆节的日子里,出门旅游是人们议论的焦点和热点,正是它使我找到了学生的兴奋点。为了圆学生一个小小的“梦”,国庆前夕,我组织学生徒步旅游了“蔡国古城墙”的活动。  相似文献   

7.
在地理教学中,如果能巧妙地运用歌曲,往往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我在讲“长江”一节时,上课一开始,我便问学生:“同学们,大家会唱《长江之歌》吗?回答是:“会”。于是由我指挥全班唱了起来:“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  相似文献   

8.
在多年的地理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利用板图进行中学地理教学效果的确很好。板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授课中,教师要善于运用笔触和语言,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在兴奋高潮时,解决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最大限度地减少学生的知识盲点,使之始终在兴奋中获取知识。例如,在进行上海乡土地理教学时,我结合上海旅游资源的分布,一方面按课程要求向学生讲授旅游地理知识,同时,又充分利用绘制的板图,启发学生根据自身的理解和生活积累,在板图上填写上海地区各类旅游资源的分布。  相似文献   

9.
关于“恒星日和太阳日”的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学生不易掌握。在教学实践中,我采取了分五步走,层层深入、循序渐进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地理图片不仅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而且还可以发展学生智能。因为正确运用图片可以有助于地理概念的形成;运用图片讲解地理特征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概括能力;运用图片又可剖析地理成因,  相似文献   

11.
张若岭 《地理教学》2005,(10):36-37
如若没有人告诉我这篇材料是地理教材中的一篇案例,我不会想到它是教材内容,更不会想到它是地理教材的内容。虽然假设不成立,但是我仍然心存怀疑。可见,这篇教材给我耳目一新的程度。在我看来,它只是一篇生活实录,顶多可以作为一篇语材料,从中我们可以学习记事的叙述方法和激发学生的情感并作为学生练练笔头的很好的材料,仅此而已。  相似文献   

12.
徐毅 《地理教学》2001,(7):29-30
“地球的运动”一节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点、难点。尤其是“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一部分知识点多,难点多,而且都是重要内容,是学习地理知识的基础。仅凭简单的设计、平直的讲述很难达到预想的效果。我在设计本节课时,注重运用多媒体课件、学生模拟实验等形式,突出学生动眼、动手、动脑三大环节,课堂教学结构严密、紧凑、和谐、完美,并且善始善终,使知识的掌握得到了进一步深化,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认知及思维活动能力的发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对本节课的主要设计如下:  相似文献   

13.
无论在课内还是课外,阅读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学生的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和能力。因此,我想结合新课程和教学实际,本文针对对教材的阅读,谈谈对学生阅读的指导。  相似文献   

14.
面对巨大的备考压力,如何在后一阶段,大面积提高学生的整体成绩,并在高分层人数实现零的突破,我决定在充分发挥学生团队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一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上入手。如是在第二阶段的专题复习检测中,我大胆地改变了传统的“考试中不准学生交头接耳”的惯例,在考试进行90分钟后,我对学生说:“今天是我们第二轮复习的考试,我希望从这次考试开始,我们的成绩会大踏步地提高,每一个同学都会有质的飞跃。从今天这次考试开始,我决定后30分钟全班同学分成6个组进行讨论,我希望通过你们的相互探讨,齐心协力,能提前发现答题中的错误,对选择题进行最优选择,对综合题组织出最精练、最条理、最恰当的语言来,运用你们集体的智慧,每组最后交上你们最优秀的答卷1份,我很期待你们交上的这份答卷会是满分,同学们有信心吗?”。  相似文献   

15.
在地理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巩固所学的地理知识,我运用了“串联”、“并联”的方法,组织他们有效地进行地理复习。  相似文献   

16.
奚新民 《地理教学》2004,(10):34-35
前不久,学校因事临时调课,高一某班由某主科改上地理,而且课前没有通知学生,于是我比往常提前两分钟向教室走去。刚到教室门口,被眼快的同学看到了,说地理老师来了,这一课上地理。我说难道不欢迎吗?学生说怎么会不欢迎呢。其实我从同学们的表情和平时课上的表现就看出,学生还是喜欢上地理课的。  相似文献   

17.
巧设教学活动 与学生共享快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堂课看似设计巧妙,教学手段一应俱全,教师的讲解也不乏激情飞扬,结果却索然无味,为什么呢?因为没有学生的真正参与,课堂便没有“灵气”,也就缺乏活跃的“气氛”。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在地理课堂上巧妙适度地运用幽默、实验、游戏、小品、歌曲等恬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实效,更重要的是能和学生共享快乐。  相似文献   

18.
每次备课我部苦思冥想好长一段时间,尽量将新知识置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易化课堂难点。在等高线教学中,我借用红薯,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为了使学生在学习中少走弯路,培养他们的阅读和独立钻研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试探着教给学生如下读教材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知识密集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工业的特点.工业布局的要求,虽说不是难点,但要真正使学生理解深刻,学得有滋有味,还需我们费一番脑筋。笔者在教学时巧妙借用两则招工(聘)启事,引导学生分析总结,无论是活跃课堂气氛还是知识的掌握都取褂了很好的效果。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