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基于对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城市趋向的反思,认为城市尽管提供了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的诸多有利条件,但并非是唯一区位选择,农区同样也可以形成.通过对河南省民权县王公庄绘画产业集群的分析,发现影响其形成演化的主导因素,主要是由血缘、亲缘、地缘、业缘等关系构成的社会资本;在众多诱发因素中,确有偶然因素起关键作用,但"偶然"机会只青睐于某些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农区"经济精英";在集群形成的早期,模仿起着重要作用,但模仿及其因果累积循环,易造成集群发展的路径依赖;对于农区市场力量驱动型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有关政府部门的适时介入有利于构建集群与外界交流的知识管道.从而弥补农区大学、科研机构及相关支持行业的缺乏.对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城市区位凶素,还发现影响农区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主导因素,与城市的并不完全相同,主要是农区独特的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源:西方学者所谓的"地方纷杂、噪音、创意环境、创意场域"等概念,相当于我国农区的社会关系,只不过西方概念的视角立足于知识传播与技术学习创新;农区"家庭作坊"这种组织,是否落后、必须进(产业)园,尚待进一步证实.某种意义上,我国农区家庭作坊优于西方都市中的创意"工作室".  相似文献   

2.
在中观视角下,构建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企业集聚-社会网络-服务体系(ESS)河西走廊农业产业集群识别模型,对河西走廊农业集群发展水平进行刻画。通过获取河西走廊700家企业坐标信息、对相关企业被调研人员进行访谈与问卷调查,运用ESS模型及其相关研究方法对集群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业产业集群集聚水平与社会网络水平较高,集群网络形成和演化具有较强的内生性和自组织规律;从集群服务体系现实情况来看,产业集群"支持性产业"处于"客观劣势","政府体制"处于"相对劣势"。针对准集群发展存在问题,为河西走廊农业产业集群向创新集群演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漯河市立足农副产品资源优势,坚持发展食品产业集群,通过密切产业内部联系,形成"滚雪球"效应,扩大产业规模,实施名牌战略,成为中国食品名城,走出了"资源导向型"产业集群发展之路,推动了传统农区向工业化迈进的步伐,形成了"依托农产品资源优势→发展食品产业集群→通过‘滚雪球'效应扩大产业规模→实施名牌战略→形成区域品牌(中国食品名城)→品牌效应放大→促进产业集群向更高层次发展→提升区域竞争力→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区域发展模式,对我国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如何以较低的成本起步实现工业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内地农区产业集群研究——以河南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前,学术界对内地农区产业集群的研究还较为薄弱.基于对河南农区产业集群所做的实地调查,初步探讨了内地农区产业集群的形成原因、演变的阶段与机理,以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主要结论:内地农区产业集群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具有企业家素质的个别农民利用偶然机遇开拓出商业机会,特定地区传统生产工艺与产业文化所决定的产业发展"路径依赖"效应,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的区位优势,人际关系带来的产业发展机遇,打工农民返乡创业所产生的扩散效应.其演化过程可分为手工作坊生产与原始积累,机械化生产与快速发展,内部分工与地方生产系统形成3个阶段.这个过程主要受4种机制的支配,即,创新与模仿的交互作用,促使产业集群不断实现规模扩张;低价格要素组合,低管理成本,形成了产业集群的低成本竞争优势;市场的成长引导产业集群的发展;产业集群的规模扩张成为推动其自身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动力源泉.解决农区产业集群发展中的问题,在许多方面都有赖于地方政府的合理干预.  相似文献   

5.
产品品牌作为影响产业集群发展的非标准化特征要素,是内生变量.选择24个服装产业集聚地作为样本,考察集群内产品品牌数量对产业集群发展的影响,发现产品品牌数量对集群的增长和竞争力的提升具有正向作用;然而,进一步研究显示,过多的产品品牌数量也会制约产业集群的发展.最后,对变量进行重新组合后发现,目前中国服装产业集群还处于初级阶段,品牌数量仍旧低于临界值,在品牌培育上需要长期持续不断地付出.  相似文献   

6.
经济地理学视角下西方产业集群研究的演进及其新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30年来,西方经济地理学经历了快速、多元的理论转向,产业集群理论则在汲取相关养分的基础上形成了研究焦点和内容的演进,并持续影响着我国产业集群研究的发展与实践。以经济地理学为研究视角,首先梳理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西方产业集群研究内容的发展脉络,将产业集群理论的演进划分为萌芽、发展和深化三个阶段。其次,对进入21世纪后产业集群研究的新动向进行归纳,发现研究焦点主要集中于网络、时间、空间和技术四个维度,同时在研究内容上呈现出四种变化特征和趋势:①从"集群结构"到"集群网络"的网络复杂性;②从"静态集群"到"集群演化"的时间动态性;③从"持久性集群"到"临时性集群"的空间非嵌入性;④从"实体性集群"到"虚拟性集群"的技术互联网性。最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其对我国产业集群研究的影响和启示。  相似文献   

7.
旅游产业集群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润  刘家明 《地理科学进展》2012,31(10):1407-1412
产业集群理论提出之后, 各行各业中产业集群研究逐步繁荣, 旅游产业集群也是其中之一。迄今为止, 国内旅游产业集群涉及概念与类型、形成条件、发展评判、形成机理等研究主题, 与学术研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旅游度假区、旅游产业集聚区等产业集群的案例研究滞后。本文根据国内外关于旅游产业集群的主要文献资料, 按照定义与内涵、成因与机制、竞合关系与联系网络、区域影响的逻辑顺序进行梳理与归纳, 并结合产业集群理论发展现状及国内外旅游产业集群研究对比, 提出了旅游产业集群研究与其他产业部门集群研究及国际旅游产业集群研究的差距, 最后提出国内旅游产业集群亟需加强研究的方面。  相似文献   

8.
利用1990—2018年Web of Science数据库和2000—2018年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运用Cite Space 5. 1对国内外产业集群研究进展进行评述。结果表明:国外产业集群研究可划分为萌芽、反思和深化3个阶段,国内产业集群研究可划分为模仿和调整两个阶段。近年来,国内外核心期刊在该领域的年发文量的差距逐年扩大。国外研究在集群认知、理论来源、研究焦点、研究方法、研究范围等方面均发生转变,而国内产业集群研究还存在原创性不足、概念界定混乱、标签化现象严重、数据支撑不够等诸多问题,与国外研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据此,提出未来国内产业集群研究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9.
关于中国产业集群研究的若干概念辨析   总被引:57,自引:0,他引:57  
王缉慈 《地理学报》2004,59(Z1):47-52
产业集群已经成为我国区域研究的热点和各级政府官员在区域和产业发展中的新思维.令人担忧的是,"集群"一词在中国愈来愈多地应用的同时,随之而来的概念混乱又可能给中国的集群发展造成极大的阻碍.针对地方产业集群研究网中研究者频繁的问题,作者对集群研究中若干相关概念作了探讨,这些概念包括产业集聚、产业的地理集中和产业集群,创新性集群,产业链,以及工业园区等.  相似文献   

10.
基于互联网技术在产业领域全面渗透的发展形势,部分学者提出"网络空间邻近性将取代地理空间邻近性"的论断,而另一部分研究结论坚持认为网络信息技术与平台是线下产业转型升级的"催化剂",同时提出线下实体产业自身及其关联产业之间的地理要素对线上虚拟平台的构建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据此,文章从地理空间的视角,试图阐释体育场馆虚拟集群构建的地理学研究基础和关注重点,分析体育场馆地理聚集效应无法形成的原因,总结归纳产业虚拟集群具有促进产业聚集形态、提高规模经济效益、建立分工协作关系、带动合作与竞争氛围、形成柔性化创新模式等作用,提出构建虚拟集群是未来体育场馆产业发展的重要形式之一。目前,中国体育场馆产业虚拟集群是横向各成员间合作与竞争的利益价值链,纵向是供需两端线上下产销价值链,共同构成了集群基本的结构体系;根据集群产业的主体规模、地理位置、产权属性和网络化程度等,场馆产业虚拟集群可分为单体型、连锁型、联盟型;而根据场馆产业集群的结构体系和功能特征,其发展过程需历经技术融合、产品改造、结构优化3个升级阶段。最终,建议通过正确认识场馆虚拟集群构建的地理性涵义,持续提升线下场馆服务的核心竞争力,发挥政府的政策支持和牵头结盟作用,建立场馆虚拟集群成员准入监督机制,为虚拟产业集群的创新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1.
国外葡萄酒旅游对我国茶旅游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研究文献总结出国外葡萄酒旅游发展中取得的经验,即产业互渗集群发展、行业组织积极作为、政府及其主管部门多方支持、开展地窖口的销售、设计开发葡萄酒路径、举办葡萄酒旅游节庆等.这些经验对中国茶旅游发展的启示有:充分发挥政府及其主管部门的区域管理职能、重视社区参与、以游客体验为中心设计产品、借助茶博会营销茶旅游,以及多元横向整合和节庆带动等.  相似文献   

12.
结合计算判断法和经验对比法,构建了葡萄酒产业生命周期模型,从产业规模、产业市场结构、技术进步与效率以及政府角色四个维度出发,对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阶段进行综合评判。应用皮尔生长曲线测算了中国葡萄酒产业各阶段演进时间、产业发展规模与速度以及产业峰值。结果表明,中国葡萄酒产业正处于成长期早期阶段,并在产品研发、产品市场消费结构、技术创新、产业组织提升等方面正进入一个重大的调整与升级时期。2013年和2019年分别为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的"起飞点"与"飞跃点"。2026年开始中国葡萄酒产业将进入成熟期,届时产值将达到1 216.598×108元,并不断趋于产业饱和值1 541.949×108元,未来产业发展空间巨大。本研究对制订与产业生命周期阶段相吻合的政策,以实现产业的长期动态协调与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Research into learning, innovation, and clustering suggests that local socioeconomic practices, or conventions, are critical to economic growth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Yet when it comes to the wine industry, explanations of economic success often focus on natural advantages. This article seeks to address this issue, presenting findings on the local practices of wine producers in northern California. The argument is that there are important local social and industrial linkages that bolster the competitiveness of California's wine industry and serve to upgrade production practices. This article highlights the career histories and perceptions of several key informants who are offered as exemplars of more commonly shared industrial experience and practice.  相似文献   

14.
区域制造业集群的辨识——以北京市制造业为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贺灿飞  梁进社  张华 《地理科学》2005,25(5):521-528
辨识产业集群的定性方法,过于依赖专家的主观判断,存在诸多局限性。基于投入产出表构建一个反映产业之间功能联系的矩阵,采用主成分分析定量辨识基于经济技术联系的区域产业集群。此外,设计了几个衡量集群内产业联系强度的系数来判定被辨识集群的合理性,并通过相关系数衡量集群内产业的空间集聚特性。以北京市1997年投入产出表上74个制造业行业为例,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辨别出14个产业集群,包括钢压延加工集群、有机化学制品集群、电子元器件集群以及棉毛纺织集群等。集群内产业功能联系紧密,相关产业内的企业在空间上集聚,符合产业集群的理论定义。  相似文献   

15.
产业集群与浦东集成电路产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群的形成是现代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浦东集成电路产业集群是“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地”的核心,产业集群的形成对浦东集成电路产业提高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浦东集成电路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指出目前浦东集成电路产业集群的建设还处于一个初步阶段,无论是企业间,还是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或者其他组织机构间的创新合作交流都十分有限,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集成电路产业整体学习能力和竞争力的提高。文章针对这些问题,从产业链、区域性产业发展政策、环境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加强浦东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论文以高科技园区如何促进智慧产业集聚为研究导向,总结智慧产业集群演化、集聚模式等的研究进展,先基于信息产业的已有分类标准,界定高科技园区智慧产业集群的概念和产业分类;然后基于中关村科技园智慧产业2002—2016年的统计数据,分析中关村科技园智慧产业的空间布局演化和产业增长格局,以波特经典钻石模型为理论框架,细化分析演化过程背后的动力因素,得出高科技园区智慧产业集群的细分动力因素模型,继而以主要动力因素为依据,提炼中关村科技园智慧产业集群演化的主要集聚模式,得出结论:① 中关村科技园区智慧产业集群的演化呈现“一核多园”的先政策引导、后自然溢出的协同发展格局,从海淀核心区向周边园区先辐射集聚,然后基于各园区间的交通、楼宇等生产要素,逐步在非园区范围连贯成片;② 海淀作为核心区集聚了各细分智慧产业,其他各分园则主要在个别细分智慧产业形成集聚优势;③ 中关村科技园区智慧产业的演化主要受生产要素、政府影响变数、相关及支持产业等3大因素影响;④ 中关村科技园区智慧产业集群有生产要素驱动、产业平台驱动、商业地产企业驱动等3种集聚模式。  相似文献   

17.
Ice-and-snow tourism (IST) is a booming industr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its industrial clusters reflects its regional development quality. Taking 1985-2021 data for China’s IST enterprises, this study used industrial cluster identification and industrial correlation analysis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of IST industrial clusters. The following results were obtained: (1) China’s IST initially formed hotspot industrial clusters in Beijing-Tianjin-Hebei, the Northeast,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the Pearl River Delta, Chengdu-Chongqing, and Xinjiang regions. (2) Multiple industry forms failed to become deeply integrated into development, indicating a need to optimize the structure of the IST industrial chain. (3) Th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of IST industrial clusters in each province showed differentiated characteristics. (4) IST industrial clustering was affected by both internal and external factors. External factors were grouped into climate and ice-and-snow resources, government policies and sports events, and economic fundamentals and market conditions. Internal factors included industrial association and industrial integration in the IST industrial cluster. Based on this study’s identifica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s IST industrial clusters, countermeasures are proposed for their optimal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8.
全球链网下的地方产业集群,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欠发达地区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是特色资源、产业基础、创新文化、政策激励和市场驱动对地方化和全球化两股力量“粘滞—集聚—再粘滞—再集聚”的循环积累结果。针对韶关资源丰富、产业基础厚实,但空间粘滞作用不强、产业集群化程度低的现状,认为韶关汽车零部件产业应走“立足资源,一园三片;精细专工,错位发展”的特色集群化道路。  相似文献   

19.
陈笑颖  杨帆  王玉华 《热带地理》2020,40(5):942-953
以粤东澄海玩具产业集群为例,探讨传统产业集群“脱域”创新模式的形成及效应。研究发现,在市场需求、内部创新基础、外部创新环境、企业战略及企业家精神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澄海玩具产业集群转型呈现设计研发与生产制造环节地域分离的“非本地化创新”,以及进军新兴产业并融合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跨产业拓展创新”两种模式。这些创新实践对集群企业及地区经济带来了积极的效应,不仅整合外部创新资源并内化为自身创新优势,提升自主创新的能力,而且反哺传统玩具产业,促进地区经济的整体提升。传统产业集群的创新突破地域和原有产业边界,在更大的空间尺度和产业范围展开。  相似文献   

20.
旅游产业集群具有网络属性,从网络角度研究产业集群已成为当前研究的趋势。但学术界大部分关于旅游产业集群的研究都是移植产业集群的理论成果,鲜有比较视野下的旅游产业集群差异及其成因分析。从旅游产业集群的网络化特征出发,以产业组织理论的SCP范式为分析框架,选择平遥古城旅游产业集群、剑门蜀道旅游产业集群、黄陂乡村旅游产业集群、杭州西湖国际旅游综合体4个典型案例为研究对象,运用分析归纳法得出不同类型旅游产业集群的网络结构、网络行为和网络绩效间的关系和差异,并解释了造成集群绩效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