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水河水文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清水河克尔古提水文站实测资料及河流所处的地理位置,分析了该河的降水、蒸发、径流、泥沙、冰情、洪枯水及水质等水文特性,为进一步了解洪水特性和发生发展规律,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为下游工农业生产服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刘黎平  钱永甫 《高原气象》1996,15(4):508-514
根据1980-1987年巴家咀水库中水文站及雨量站的流量和降雨强度资料,建立了一个利用中国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平凉雷达站的偏振雷达实时遥测降雨的雷达回波资料进行实时水文预报的模式,当接收到以无线电方式传输来的雷达资料后,该中进行包括各子流域的降雨总量,径流,汇流及到达水库的流量、洪峰流量和时间等水文参量的预报,并在计算机临视器上显示,在打印机上打印并存盘,这一方法与普通水文预报方法相比具有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故乡河流域的自然地理概况,从降水、蒸发、洪水、径流等方面论述了该流域的水文特性,分析了各水文要素的变化规律,流域百年一遇洪水239m3/s,50a一遇洪水181m3/s。  相似文献   

4.
对水文气象学的主要研究方向、现状及其应用成果作了详细的介绍。其中包括气候与水、降水径流和实时流预报、水库水位调整与防洪、大气环流模式中水文过程参数化等目前国内外所十分关切的水文气象问题。同时,还介绍了水文气象学的一些应用效果。通过具体实例指出,水文气象学是一门交叉科学,是新理论的生长点、也是目前水文界气象界专家学者十分感兴趣的学科,两个学科有互相联合与互补的内在需要。  相似文献   

5.
对致洪暴雨,1991年江淮大水灾时的暴雨洪水,干旱及旱区突发性暴雨洪流进行了重点研究。同时对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水量平衡与水汽输送,水文气象信息传输的联通与未来发展等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以气象要素为依据,以精细化数值天气预报为基础,综合水文预报方法,对资水中下游汛期进行气象水文预报.该方法既考虑了地面积水和降水后的可能来水,又考虑了预报时段内的降水影响,较常规水文预报有更好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气候系统中的水循环处于不断运转演化和更新中。近年来在全球变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下,水文循环发生了显著变化,引起了社会和学界的广泛关注。水文循环是气候系统的核心,是连接气候子系统的纽带,也是水文气象学研究的核心问题。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采用各种观测手段及海-陆-气耦合模型检测和模拟水文循环变化,取得了丰硕成果。对其变化的物理机制和驱动因素有了深入的理解,提高了对其未来可能变化的预测预估水平。文中对最近20余年与水文气象学相关的水文循环发生的变化,引起全球、区域及流域水文循环通量变化的原因,以及未来变化的预测等问题所取得的进展做了较全面的阐述。最后对水文气象学领域水文循环变化研究应关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自动采集气象水文数据的地面遥测终端系统杜兰州罗德润(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郑州·450003)(河南人民会堂)近十几年来,欧美诸发达国家纷纷将微电子和计算机应用在气象水文观测上,并通过卫星作为传输数据的中继手段,实施对地球环境数据的远程采集、监控和传...  相似文献   

9.
10.
雷达可随时跟踪雨区范围、暴雨走向和降雨量的变化,而降雨是水文预报最重要的输入信息,对于水文预报、水库蓄放及江河流域水量的短时洪水预报都是很重要的。本文在介绍雷达测雨及国内外雷达测雨业务系统的基础上,重点总结了国内雷达测雨在水文预报中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雷达在水文预报中的应用思路,探讨了雷达测雨在我国水文应用中的前景及其发展方向。数字化雷达测雨、地理信息系统以及数字高程图等系列新信息,将进一步推动新一代分布式降雨—径流模型的开发,并将极大地拓宽水文预报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从而提高预报精度。  相似文献   

11.
12.
雷达在水文预报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雷达可随时跟踪雨区范围、暴雨走向和降雨量的变化,而降雨是水文预报最重要的输入信息,对于水文预报、水库蓄放及江河流域水量的短时洪水预报都是很重要的.本文在介绍雷达测雨及国内外雷达测雨业务系统的基础上,重点总结了国内雷达测雨在水文预报中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雷达在水文预报中的应用思路,探讨了雷达测雨在我国水文应用中的前景及其发展方向.数字化雷达测雨、地理信息系统以及数字高程图等系列新信息,将进一步推动新一代分布式降雨-径流模型的开发,并将极大地拓宽水文预报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从而提高预报精度.  相似文献   

13.
根据1980—1987年巴家咀水库流域各水文站及雨量站的流量和降雨强度资料,建立了一个利用中国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平凉雷达站的双线偏振雷达实时遥测降雨的雷达回波资料进行实时水文预报的模式。当接收到以无线电方式传输来的雷达资料后,该模式可进行包括各子流域的降雨总量、径流、汇流及到达水库的流量、洪峰流量和时间等水文参量的预报,并在计算机监视器上显示,在打印机上打印并存盘。这一方法与普通水文预报方法相比具有及时并能了解云发展趋势等优点。这一模式的建立及应用为防汛指挥、水库的调度提供了可靠、直观的依据,它将气象部门的高科技成果用于水文领域,开拓了气象雷达的应用范围,使雷达在暴洪监测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4.
姜彤  孙赫敏  李修仓  苏布达 《气象》2020,46(3):289-300
水文循环是地球上海洋、陆地和大气之间相互作用中最活跃且最重要的枢纽,受气候变化影响最为显著。本文回顾了气候变化对全球水文循环的影响,并对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降水、蒸散发、地表径流及大气水汽含量等陆地水文循环要素变化进行了评估。气候变暖使得全球水文循环加强,观测数据表明自1970年以来,全球对流层和地表水汽含量呈现增加趋势,但由于监测网络在空间覆盖和时间响应的限制,热带水汽增加与环流减弱之间相互影响,使得气候变化对区域水文循环的影响不确定性较大。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水文循环符合全球水循环变化的特征,又表现出更为复杂的区域特征,各个流域间空间差异增大。大气水汽含量在80年代后呈现上升的趋势;60年代以来,中国降水平均态虽然无明显变化但空间差异显著增加,实际蒸散发平均值微弱增加,空间差异增大,地表径流空间差异增大,某些流域呈现减少趋势。21世纪以来,由蒸散发再凝结形成的降水量增加,大气内循环活跃程度加大。  相似文献   

15.
针对古洞口水库流域的暴雨洪水过程,利用新安江水文模型开展了水文模拟试验,结合确定性系数、洪峰流量相对误差、峰现时差等指标对模拟结果进行评定,并以该流域为例进行参数敏感性分析,分别基于确定性系数、洪峰流量相对误差、峰现时差为评价指标,对模型参数敏感性进行定量分析,确定了关键敏感性参数,为优化模型结构及评估模型应用可靠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淮河流域水文极值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气候变化影响下水文极值的非平稳性和预测方法,建立了水文极值非平稳广义极值(GEV)分布的统计预测模型。利用1952-2010年淮河上游流域累计面雨量和流量年最大值资料、同期500 hPa环流特征量资料以及17个CMIP5模式对环流特征量的模拟结果,筛选出对水文极值影响显著的年平均北半球极涡强度指数作为GEV分布参数的预测因子。分析了在RCP2.6、RCP4.5和RCP8.5情景下2006-2050年淮河上游流域水文极值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0年以下与10年以上重现期的水文极值在非平稳过程中呈现前者下降而后者上升的相反变化趋势;多模型预测的集合平均在未来情景中均呈现上升趋势,情景排放量越大增幅越大,重现期越长增幅也越大。与极值的常态相比,极值的极端态更易受气候变化影响。  相似文献   

17.
气象水文耦合的洪水预报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包红军  王莉莉  沈学顺  李致家  黄小祥 《气象》2016,42(9):1045-1057
从洪水预报中定量降水预报应用进展、面向洪水预报的流域水文模型研究进展、气象水文耦合预报不确定性研究进展三个方面系统介绍气象水文耦合的洪水预报研究进展。研究指出,融合预报员预报的格点化定量降水预报技术是提高面向洪水预报的流域降水预报精度的重要方法,中尺度集合预报技术是提升流域局地性强降水预报能力的主要途径;概念性与物理性相结合的分布式水文模型是面向洪水预报的流域水文模型发展方向;水文集合预报是考虑气象水文单向耦合预报不确定性有效解决技术,贝叶斯系列模型可为分析气象水文预报不确定性提供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GIS技术在气象和水文领域的应用现状,探讨了气象与水文综合预报业务对地理信息系统的特殊需求,提出了将气象与水文信息相融合、气象水文信息与GIS有机结合的系统设计思路,明确了基于GIS气象水文预报系统的目标、结构和功能。  相似文献   

19.
20.
以黑龙江上游漠河江段为例论述了气候水文因素对黑龙江塌岸地质灾害的影响程度及侵蚀塌岸的特征。指出气候水文因素在影响黑龙江侵蚀塌岸过程中具有周期性和不稳定性。在气候水文因素中,汛期江水的侵蚀作用是影响黑龙江塌岸的最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