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丽华 《贵州气象》2002,26(2):30-32
该文是锦州市气象科研所螺旋藻课题组利用日光温室养殖螺旋藻的试验研究初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螺旋藻的生长繁殖与温度光照条件密切相关。当光照在 1.0~ 2 .0万lx ,水温在 2 6~ 32℃范围内 ,是螺旋藻生长的最佳条件 ;光照≥ 5 .0万lx ,水温≥ 34℃ ,部分或全部螺旋藻因受灼伤漂白致死 ;光照≤ 0 .5万lx ,水温在 10~ 2 0℃ ,螺旋藻基本不生长 ,呈休眠状态。还根据本地区气候特点 ,研制出一套温光调控措施 ,为辽西地域发展螺旋藻生产探索出一条道路  相似文献   

2.
张丽华 《贵州气象》2002,26(2):30-32
该文是锦州市气象科研所螺旋藻课题组利用日光温室养殖螺旋藻的试验研究初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螺旋藻的生长繁殖及温度光照条件密切相关,当光照在1.0-0万lx,水温在26-32℃范围内,是螺旋灌生长的最佳条件;光照≥5.0万lx,水温≥34℃,部分或全部螺旋藻因受灼伤漂白致死。光照≤0.5万lx,水温在10-20℃,螺旋灌基本不生长,呈休眠状态,还根据本地区气候特点,研制出一套温度调控措施,为辽西地域发展螺旋藻生产探索出一条道路。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螺旋藻生长环境的叙述 ,结合锦州气候特点、物质资源等进行分析 ,阐明锦州养殖螺旋藻的利与弊 ,为锦州发展养殖螺旋藻提供农业气象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螺旋藻生长环境的叙述,结合锦州气候特点、物质资源等进行分析,阐明锦州养殖螺旋藻的利与弊。为锦州发展养殖螺旋藻提供农业气象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照度温度对螺旋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螺旋藻是一种呈螺旋状的蓝绿色海藻,非洲乍得湖和墨西哥台可斯可可湖的居民最先得以食之。螺旋藻堪称高蛋白营养之最。螺旋藻还含有丰富的叶绿素、维生素、酶等物质,在净化血液,防治心血管病等方面都有明显效果。螺旋藻含有的糖有抗辐射,抗疲劳,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抑制肿瘤的作用。螺旋藻中的硫酸脂蛋白,  相似文献   

6.
螺旋藻是一种呈螺旋状的蓝绿色海藻,非洲乍得湖和墨西哥台可斯可可湖的居民最先得以食之。螺旋藻堪称高蛋白营养之最。螺旋藻还含有丰富的叶绿素、维生素、酶等物质,在净化血液,防治心血管病等方面都有明显效果。螺旋藻含有的糖有抗辐射,抗疲劳,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抑制肿瘤的作用。螺旋藻中的硫酸脂蛋白,在防治艾滋病上也有特效。并且在减肥、防感冒去除白癜风和美容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作用。在地球人口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保护植物资源,开发天然绿色食品螺旋藻成为当务之急。1材料和方法实验材料:极大螺旋藻。实验方法:本实验于1996年4…  相似文献   

7.
经过 2a多的试验和研究 ,并结合辽西地区的气候特点 ,摸清了日光温室内养殖螺旋藻的气象条件 ,并研制出温、光调控技术 ,为发展螺旋藻产业提供气象条件依据。  相似文献   

8.
张翠艳  张丽华 《辽宁气象》2002,(1):32-33,48
经过2a多的试验和研究,并结合辽西地区的气候特点,摸清了日光温室内养殖螺旋藻的气象条件,并研制出温、光调控技术。为发展螺旋藻产业提供气象条件依据。  相似文献   

9.
钱永甫  黄媛媛 《气象科学》1990,10(3):237-247
本文用一个土壤和地表温度的计算模式,讨论了土壤物理参数、大气中的云量、大气透明度、土壤模式层厚度以及温度初值给定方法等因子对土壤和地表温度计算结果的影响。表明:土壤密度和比热、土壤导温率越大则地表和土壤内温度日变化越小;但是,土壤内的热量传输越大。云量影响也是显著的,尤其是对土壤内温度的影响,在云量增加时,温度和热量通量均减小。透明度的影响与云量的影响类似。土壤模式层厚度的增加,对地表温度的影响较小,对土壤温度的日振幅影响很大。在夏季,温度初值对地表温度和热通量影响较小,对土壤温度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塑料蔬菜大棚内光照强度、温度日变化状况以及外界气象条件对棚内光照强度和温度影响的观测,分析了棚内光照强度、温度对棚栽茄子开花坐果的影响,提出了对塑料蔬菜大棚低温寡照的补足措施.  相似文献   

11.
利用最新版本的大气分子吸收光谱资料HITRAN 2004,以CO215 μm吸收带为例,通过精确的逐线积分模式,详细讨论了温度对谱线半宽度、线强以及吸收系数的影响。结果发现:吸收系数对温度的依赖关系主要受线强对温度依赖关系的影响,受半宽度对温度依赖关系的影响较小;在吸收带的中心区域,温度对线强和吸收系数的影响较弱,而在带翼影响较强。  相似文献   

12.
为了估算冬季车辆对道面温度的影响和提高对道面温度的模拟能力,建立了冬季车辆热源影响参数化方案,估算车辆热源对道面温度的影响,并引入CLM-road道面温度模型对北京市五元桥的道面温度进行模拟。结果表明:(1)在夜间和上下班高峰,辐射、摩擦因子对道面起明显加热作用,且存在2个加热峰值;中午时段,辐射、摩擦因子和热对流因子共同对道面起降温作用,且后者作用更明显。(2)只考虑气象要素情景下,冬季道面温度的模拟结果存在低温偏低而高温偏高的系统性误差,最低道面温度与实测值偏差较大。(3)增加了车辆热源影响后,模拟的冬季道面温度消除了系统性的误差问题,模拟效果有显著提高,在冬季道路结冰和积雪灾害预报中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利用2001-2012年MODIS地表温度资料,分析了三峡库区蓄水后水体对冬、夏两季白天和夜间地表温度的影响。由于下垫面水陆和地势的影响,白天地表温度高值区主要位于四川盆地东部,夜间则主要出现在长江江面;温度日较差在长江和海拔较高地区较小,且夏季水体日较差小于冬季。分别用水体和I~X缓冲区地表温度减去XI缓冲区去除气候背景场影响,发现冬季白天地表温度趋势在水体及I~VI缓冲区由下降转为上升,夜间地表温度在相同距离内显著升高。利用蓄水后(2003-2012年)地表温度或日较差分别减去蓄水前(2001-2002年)剔除地形影响,发现:冬季,三峡工程水库蓄水对局地地表温度具有增温效果,且强度和范围夜间大于白天;夏季,对地表温度有降温作用,白天大于夜间;同时,冬、夏季的温度日较差减小;且水体对局地地表温度和日较差的影响随距水体距离的增加而减小,其影响范围基本维持在0~8 km范围内。  相似文献   

14.
蔬菜大棚内光照及温度的特点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塑料蔬菜大棚内光照强度、温度日变化状况以及外界气象条件对棚内光照强度和温度影响的观测,分析了棚内光照强度、温度对棚栽茄子开花坐果的影响,提出了对塑料蔬菜大棚低温寡照的补足措施。  相似文献   

15.
南宁各种下垫面温度特征及预报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下垫面温度观测的原理,并用南宁2002年12月至2003年11月资料,分析了沥青、水泥、泥土温度的特征,包括这3种下垫面的日平均温度、日最高温度、日最低温度、温度日较差特征以及它们与气温的差值。指出气温是影响各种下垫面温度的最主要因素,云对下垫面日最高温度影响显著,大气环流变换对各种下垫面温度的波动有明显影响。对各种下垫面日最高温度的预报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建立了基于日最高气温预报之上的各种下垫面日最高温度预报模型,并对预报与实况值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提高次日最高气温的预报准确率和预报是否出现阴天有中到大雨天气的预报准确率,可显著改善各种下垫面日最高温度的预报效果。  相似文献   

16.
高原东南侧稻米淀粉含量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彭国照  王景波  柏建 《高原气象》2003,22(Z1):157-160
研究了温度、日照时数及温度日较差对稻米淀粉含量的影响及关键时期,建立了气象条件对淀粉含量影响的综合模型.为四川优质稻区域布局规划和技术调节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烟草普通花叶病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郑美秀  蒋宗孝 《气象科技》2006,34(6):715-718
分析了气象条件对闽西北烟草普通花叶病(TMV)发生发展的影响。分析得出:温度、湿度、降水及日照等气象因子对TMV发生发展均有明显的影响,但影响程度和关键时段不尽相同,影响最大的是湿度和降水,温度次之,日照最小;TMV始发时温度起主要作用,而流行时起主要作用的是湿度和降水。建立了闽西北地区TMV发生程度的中期预测模式,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温度波动度作为气候试验箱的主要技术参数,对温度测量结果有着很大的影响,为了正确模拟环境温度条件,就必须保证气候试验箱的温度场波动度等技术指标符合试验箱标准的要求。本文依据相关技术规范,采用两种温度传感器对气候试验箱温度波动度进行测试,分析温度波动度产生的原因及影响波动度的因素。经研究发现,温度波动度的大小不仅和试验箱本身的性能有关,还和测量所使用的传感器有关。依据温度波动度产生原因和影响因素,在工作中采取措施减少温度波动度对温度测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高层大气温度和高度场异常对我国地面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10,他引:9  
钱永甫  周宁芳  毕云 《高原气象》2004,23(4):417-428
用SVD方法分析了NCEP/NCAR 1958—1997年再分析资料中月平均的300hPa温度(下称“高层温度”)和100hPa高度(下称“高层高度”)距平场与中国160个测站的月平均地表气温(下称“我国温度”)和月降水距平场的时滞和空间耦合关系,讨论了高层温度和高度距平场的空间分布和时间演变对我国气温和降水异常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层温度和高度距平场的整体空间分布形势对中国气温和降水的影响明显,不同关键区的高层温度和高度距平场对我国不同区域的气温和降水异常有影响,具有明显的区域耦合特征。伊朗高原和青藏高原及其以南的热带低纬地区是高层温度和高度场的关键区。高层温度场对我国气温场和降水场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年际变化,而高层高度场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年代际变化。我国长江和黄河流域、华南和江南地区是受高层温度场和高度场异常影响最明显的地区。  相似文献   

20.
根据玉米分期播种发育期观测资料和干物质累积及籽粒干物质累积资料,求出玉米发育期的热量指标,在此基础上建立光合作用模型,温度、水分对光和作用影响模型和呼吸及物质转运模型;建立温度对玉米发育进程和物质积累的综合评价模型,并用该模型评价发育进程中温度对发育和物质积累的影响,以及对成熟度和产量的影响,从而为评价温度变化对作物的影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