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刘宁  张勇  杨建元 《盐湖研究》2006,14(4):61-65
综述了利用我国盐湖镁资源,以乙酰丙酮及其衍生物、有机胺和醋酸根为配位剂,采用有机配合物为前驱体合成纳米氧化镁的方法,前驱体形成的机理以及特点和优势。通过介绍此合成法在合成纳米金属粉体、其它金属氧化物粉体、无机盐粉体、氧化物薄膜或复合氧化物薄膜以及特殊结构化合物等方面广泛应用的实例,并预测了该法在合成其它高值化镁产品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纳米氢氧化镁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氯化镁和氢氧化钠为原料,添加表面活性剂,直接利用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的“双亲性”使其吸附在新生成的氢氧化镁微粒上,制备纳米氢氧化镁。并采用X-射线和透射电镜等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样品晶型发育完善,样品为片状、粒径为85 nm、粒度均匀且分散性好的纳米氢氧化镁粉体。  相似文献   

3.
高分散氢氧化镁的制备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氯化镁和氨水为原料,进行各种工艺条件的试验,在此基础上通过加入外加剂获得过滤、洗涤性能良好的Mg(OH)2沉淀,并提高了产品的收率。根据试验得到最佳的工艺条件,制各出纯度高、成本低的氢氧化镁及氧化镁。  相似文献   

4.
纳米氢氧化镁的合成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氯化镁和氨水为原料,进行各种工艺条件的试验,在此基础上通过加入各种分散剂获得过滤、洗涤性能良好的氢氧化镁沉淀,并加一定的CaCl2作为添加剂大大提高了产品的收率。根据试验得到最佳的工艺条件,制备出纯度高、成本低的纳米氢氧化镁。  相似文献   

5.
水氯镁石-石灰乳沉淀法制备氢氧化镁工艺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就石灰乳-水氯镁石沉淀法制备氢氧化镁工艺进行了总结,在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探讨了沉淀反应温度、晶种添加量、沉淀反应搅拌速度等工艺条件对氢氧化镁沉淀品质及性能的影响,给出了试验结果;并对已有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使得到的氢氧化镁具有较好的粒度和纯度,改进后的工艺有较好的工业前景和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应用氯化镁—石灰乳法制备高纯氧化镁,降低氧化镁中钙含量是保证氧化镁产品质量的关键。通过对氧化镁的常温水化及二次煅烧,有效降低了氧化镁中钙含量,并通过正交试验得到了最优的水化工艺参数。氢氧化镁经850℃煅烧120 min,然后水洗,再次在1 050℃煅烧120 min,所得氧化镁纯度为99.1%99.4%,水化后钙含量(以CaO计)降低了约1%。  相似文献   

7.
制备硅钢级氧化镁前驱体的原料水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青海盐湖水氯镁石为初级原料,采用喷雾热解法制备原料氧化镁,原料氧化镁通过水化制备硅钢级氧化镁前驱体氢氧化镁。原料氧化镁水化实验中对水化剂、水化温度、水化时间、液固比、搅拌速度及陈化时间对水化率、过滤速度和纯度的影响进行系统研究。采用均匀实验设计和DPS数据处理,(依次)通过建模分析、二次多项式模型回归建立数学模型,再通过各因素方差分析和总方差分析,确定了理论最优实验条件,再用理论最优条件作重复实验进行验证,最终确定了原料氧化镁的最佳水化条件。在水化温度60℃,水化时间105 min,液固比4,陈化时间4 h,水化剂1含量4.0%,水化剂2含量3.15%,洗水量4倍,搅拌速度120 r/min时,原料氧化镁的水化率达99.50%以上,得到的硅钢级氧化镁前驱体氢氧化镁纯度高、过滤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8.
纳米及微米级六角片状氢氧化镁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氯化钠为底料,水氯镁石和氢氧化钠为原料,不添加任何添加剂,采用双柱沉淀—水热法制备粒度分布均匀、分散性良好的氢氧化镁。研究了进料速度、2N_(Mg)/N_(Na)、物料浓度、水热温度、水热时间等因素对氢氧化镁粒径、形貌、过滤性能的影响。通过粒度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低真空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产品的粒度分布、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本研究得到的样品分散性好,粒度分布均匀,形貌为规则的六角片状,粒径为400~600 nm的纳米级氢氧化镁或者1~2μm的微米级氢氧化镁。  相似文献   

9.
纳米氢氧化镁表面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硬脂酸钠、十二烷基磺酸钠、油酸钠和硅酸钠4种改性剂对纳米氢氧化镁进行表面改性,讨论了改性剂加入量、改性温度、改性时间对活化指数的影响;应用沉降速率、吸油率、粉末接触角等指标对改性前后的纳米氢氧化镁进行分析,并应用TEM、XRD对改性前后的氢氧化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硬脂酸钠在80℃、改性时间4 h、添加量5%时,改性效果最好;改性后氢氧化镁粒径变小,沉降速率减慢,吸油率下降,粉末接触角增大。  相似文献   

10.
大规模应用盐湖镁资源的新领域:镁法烟气脱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盐湖卤水中镁资源的利用率较低,迫切需要探索大规模利用镁盐的新途径。以氧化镁/氢氧化镁浆作为吸收剂的镁法烟气脱硫技术,具有脱硫效率高、无固体废弃物排放、不易结垢等优点,在国际上已有许多工业应用,有可能成为我国镁盐大规模利用的新领域。介绍了镁法脱硫技术及其应用现状,并对该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前景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盐湖水氯镁石制取金属镁及高纯镁砂的生产技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盐湖水氯镁石用溶剂络合 ,NH3 螯合结晶脱水 ,制取无水氯化镁 ,电解制镁技术。用螯合物(MgCl2 ·6NH3 )脱氨后的NH3 与MgCl2 溶液作用生产高纯镁砂 ;直接用NH3 与MgCl2 溶液作用生产高纯镁砂 ,副产的NH4Cl再与水氯镁石作用后制取铵光卤石 ,熔融脱氨后 ,无水氯化镁熔体电解制镁。这两种生产方法 ,对开发青海盐湖水氯镁石的综合利用是最佳工艺。  相似文献   

12.
控制合成纤维状碱式硫酸镁晶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硫酸镁和氢氧化钠为原料,通过水热法合成了碱式硫酸镁晶须5Mg(OH)2.MgSO4.2H2O(简称512MOS)。考察了前驱体制备方法、反应时间、反应温度以及形貌控制剂EDTA对碱式硫酸镁晶须形貌的影响,得出了较佳合成条件。研究结果表明,以固体氢氧化钠制备前驱体,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水热反应,可以获得形貌较好的晶须。添加EDTA可以改善晶须形貌,减少扇形晶须的出现。在较佳条件下制备的碱式硫酸镁晶须平均长度约40μm,平均直径约0.4μm,长径比达到100左右。XRD和化学分析显示产物组成为512MOS。SEM照片显示产物形貌为单根纤维状,表面光滑,有柔性弯曲现象。  相似文献   

13.
在槽式太阳能热发电领域,硝酸镁基熔盐逐渐引起关注。通过六水硝酸镁煅烧法制备无水硝酸镁,采用拉曼、DSC与XRD表征脱水产物,系统研究了环境压力、脱水温度与时间对六水硝酸镁脱水和水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六水硝酸镁在煅烧过程中水解为碱式硝酸镁Mg_3(OH)_4(NO_3)_2,在水溶液中进一步分解为Mg(OH)_2。随着煅烧温度和时间的增加,脱水产物中的含水量逐渐减少,同时水解产物Mg_3(OH)_4(NO_3)_2含量逐渐增加。真空环境下煅烧,可显著降低硝酸镁的水解反应。六水硝酸镁在真空环境下230℃煅烧1.5 h,所制备的无水硝酸镁中水解产物含量为3.63%。制备的硝酸镁可进一步用于硝酸镁基熔盐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南极磷虾资源量大且营养丰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后备蛋白库,如何高效利用其资源已经成为当今科技的重点和难点。通过陆上实验,设定温度在120℃的恒定干燥条件下,对其进行热风干燥,来模拟船载南极海域条件下,南极磷虾的干燥曲线和干燥速率曲线。结果显示,在恒定干燥条件下,其干燥速率是0.497g·cm~(-2)·min~(-1),临界含水率为0.56 g水·g干物料~(-1);恒定干燥时间约占全部时间的三分之一。当低于临界含水率时,物料就进入了降速干燥阶段。此外,南极磷虾的干燥速率还与干燥温度和物料的烘干表面积有关;提高干燥温度和表面积都可加快干燥速率,这对于南极磷虾粉的设备设计、实际生产都有着重要的参考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福建山地龙眼园土壤镁素状况与龙眼缺镁调控措施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李延  刘星辉  庄卫民 《山地学报》2001,19(5):460-464
福建山地龙眼园土壤镁素状况因成土母质不同而异,玄武岩发育的土壤供镁充足,第四纪红壤尤其是花岗岩、凝灰岩发育的土壤供镁水平低或极低,这类土壤是福建山地龙眼园的主要土壤类型,应重视旋用镁肥。土壤活性铝含量高,部分龙眼园土壤K/Mg比值过高,抑制了龙眼镁素吸收,也是造成山地龙眼缺镁的重要原因。龙眼缺镁的调控措施是:施用镁肥(硝酸镁喷施结合土施钙镁磷肥);合理配施钾肥和镁肥;消除铝毒。  相似文献   

16.
以硫酸镁和氨气为原料,直接制备高浓度阻燃剂氢氧化镁。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搅拌强度450r/rain,氨镁摩尔比2.4:1,氨气加入流量500mL/min,陈化时间60min,反应温度60℃,硫酸镁浓度2.50mol/L。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和激光粒度仪表征产品的形貌、结构及粒度。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得到,D5012.06μm,D90 18.99μm,料浆浓度7.37%,Mg收率68.02%,氢氧化镁纯度96.75%。  相似文献   

17.
采用MgO、MgCl_2·6H_2O和Mg(NO_3)_2·6H_2O为原料,通过XRD、SEM、FTIR等测试方法,研究不同镁源对碱式硼酸镁形貌和组成的影响。在190℃条件下反应10 h,制备碱式硼酸镁(MgBO_2(OH))。结果表明,以MgO为反应物时,由于其反应活性较差,导致产物中出现大量氢氧化镁杂质;以MgCl_2·6H_2O为反应物时,所得产物长径比较小;以Mg(NO_3)_2·6H_2O为反应物时,得到分散性高、形貌规整的棒状产物。  相似文献   

18.
于伯杉 《盐湖研究》1994,2(2):70-75
渗透蒸馏是适用于浓缩生物制品的一种新型膜过程.以NaCl—柠檬酸稀溶液为研究体系,对渗透蒸馏的传质过程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水通量大于67Kg/m2·d,柠檬酸可由300g/L浓缩到500g/L以上,同时还探索了渗透蒸馏和膜蒸馏浓缩柠檬酸的集成膜过程.  相似文献   

19.
用WB和JC标准水合法测定轻烧MgO粉的活性MgO含量,对测定结果进行方差和误差分析,并研究了水化时间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存在显著性差异,WB和JC水合法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1.31%和-19.85%,WB水合法精密度远高于JC水合法。以WB水合法为基准,JC水合法的平均相对误差大于-20%,远远超过行业标准中规定的±3%。因此,对于镁水泥原料MgO中活性含量的定量分析,不能采用JC方法,必须采用WB方法。此外,发现水化3 h已经接近活性氧化镁的水化平衡,为修订WB标准方法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青海盐湖卤水锂资源储量丰富,高镁锂比卤水存在镁锂分离难的问题。基于非平衡动态降温过程中不同盐组分结晶行为存在差异的原理,开展了强制分离高镁锂比卤水的研究,考察了卤水镁锂比、降温速率、流体状态和卤水温度对镁锂分离效果的影响,并分析了结晶过程中镁锂分离的介稳性特点。结果表明,通过非平衡动态降温结晶析出MgCl2·6H2O,可以实现卤水脱镁和镁锂分离,当降温速率为-1.25℃/min、卤水温度在70℃至50℃范围内,镁锂比在10∶1~80∶1时,镁锂分离因子最高可达到1.876,结晶的MgCl2·6H2O纯度最高为99.42%。非平衡动态降温结晶工艺相较于经典的盐田工艺,最多可将锂损失率从模拟盐田工艺的38.39%降至7.56%。该工艺为盐湖卤水镁锂分离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也为后续高纯锂盐的制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