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实现对区域CORS数据进行高效快速处理,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设计了B/S架构下区域CORS数据自动化处理系统。数据验算表明:该系统基于GAMIT和Bernese基线向量解在X、Y、Z三个方向上的RMS值均分别小于0.015 8 m和0.004 1 m。GLOBK和Bernese网平差结果在X、Y、Z方向互差平均值最大为-0.005 1 m,互差标准差最大为0.002 6 m,其精度都优于0.01 m,实现了区域CORS数据自动化、智能化处理及其成果的多样化输出。  相似文献   

2.
相比较于常规RTK和多基站CORS及网络RTK,单基站CORS有其独特的优势。简述了单基站CORS的基本构成和原理及其优点和不足。以单基站CORS在某市政公路改扩建工程测量中应用为例,给出其在道路1:500数字带状地形图绘制和道路放样的测量结果及精度分析。实际应用表明,单基站CORS RTK可明显提高作业效率,能满足一定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3.
简述了CORS系统的原理和单基站CORS系统的组成部分及建造步骤,结合朱集东矿单基站CORS系统的实际测量情况,对单基站CORS系统在矿山测量中应用的精度进行分析,通过对系统的精度分析,说明单基站CORS系统具有可在地表移动监测中和矿山测量中应用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前,利用多基站网络RTK技术建立的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综合系统(Continuous Operational Reference System,缩写为CORS)已成为各省GPS应用的发展重点。CORS系统是卫星定位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字通讯技术等高新科技多方位、深度的产物。观测墩高度的测量精度将直接影响CORS站系统高程精度,本文结合LNCORS站观测墩高测量方法及在准备阶段研究成果,阐述CORS站观测墩高测量方法及精度分析。  相似文献   

5.
作为区域连续运行参考系统(CORS)反演大气可降水量的关键参数——大气加权平均温度,时空特性明显。为了提高区域CORS反演大气可降水量的精度和可靠性,利用青岛探空站2009-2011年3年的探空数据,分析得到地表温度Ts与加权平均温度Tm的相关系数R为0.877 6,为强线性相关;采用回归分析建立了青岛地区加权平均温度模型;利用该模型计算青岛地区2012年加权平均温度,与由探空数据计算的加权平均温度的平均偏差、标准差和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307 K、3.359 K和3.384 K;将该模型应用在青岛CORS反演大气可降水量的计算中,与临近探空站计算的大气可降水汽相比,平均偏差、标准差和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70 mm、3.48 mm和3.53 mm.研究表明,应用区域探空数据建立加权平均温度模型具有可行性,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区域CORS反演大气可降水量的精度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随着CORS系统快速发展和应用,需要对系统进行测试,为实际测量工作提供可靠的经验数据。本文在玲珑金矿采用南方单基站CORS系统进行了实测分析,通过实测数据与已知数据进行比较,通过内外符合精度计算,统计分析单基站CORS系统在矿区范围内所能达到的精度,验证CORS系统单基站在矿区一定范围内完全符合矿区基本控制的精度要求,这证明该系统在矿区平面控制网改造及外业测量工作中完全鞥能满足精度要求,同时也为单基站的建立和测试提供参考方法[1]。  相似文献   

7.
张德庆 《东北测绘》2014,(4):115-117
结合工程实践,对单基站CORS系统的工作原理与测量精度进行分析,并用其解决平面控制网中野外作业数据采集是否满足精度要求的问题,在项目中使用单基站CORS系统下的数据结果与四等城市坐标系GPS控制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精度统计表明,单基站CORS系统下进行平面点位的测量能够为中小城市测绘工程提供足够精度的实时定位服务,并且可以将其推广到其他同等精度要求的工程项目中,为今后的工程作业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8.
结合工程实践,对单基站CORS系统的工作原理与测量精度进行分析,并用其解决平面控制网中野外作业数据采集是否满足精度要求的问题,在项目中使用单基站CORS系统下的数据结果与四等城市坐标系GPS控制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精度统计表明,单基站CORS系统下进行平面点位的测量能够为中小城市测绘工程提供足够精度的实时定位服务,并且可以将其推广到其他同等精度要求的工程项目中,为今后的工程作业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标放样区被围墙遮挡,基准站架设点位于道路中央的情况下,无法使用传统的全站仪放样法和单连续运行参考站-实时动态(CORS-RTK)放样法的问题. 采用了千寻位置服务系统,利用网络CORS-RTK方法进行工程建设中基坑的放样,介绍网络连续运行参考站(CORS)的原理及优点,对放样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了放样精度. 结果表明通过RTK测得37个放样点平面坐标, X 方向中误差在20 mm之内的点占97 %, Y 方向中误差在20 mm之内的点占100 %,比较集中稳定;点位中误差小于20 mm的占95%,在20~40 mm占5%, CORS-RTK方法的测量点位中误差均满足国家《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CJJTT73-2010要求的平面点位中误差小于70 mm的精度要求.千寻的CORS测量符合工程规范精度要求,对减少工程施工放样的工作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国家基准一期工程”和上千全国部分省市CORS站的GNSS观测资料,基于PPP网解UPD模糊度固定技术实现了区域内无基站差分毫米级定位以及上千全国CORS站整网一次快速精密解算,这对于保障国家应急测绘快速响应、实现灾区基准快速建立以及快速获取和恢复国家统一坐标框架基准站坐标等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意义。首先,选取2015年8月1—31日198个国家GNSS连续运行基准站计算卫星端的宽巷、窄巷UPD,采用PPP网解UPD模糊度固定技术,对这些GNSS测站的载波相位进行模糊度固定:宽巷模糊度31 d固定率平均值在80%以上的测站共有193个;窄巷模糊度31 d固定率平均值在60%以上的测站共有165个。其次,对PPP整网一次快速解算定位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31 d整网解算在NEU 3个方向的RMS分别为2.8、3.9、5.3 mm;标准差分别为2.1、3.2、6.7 mm。再者,使用中国区域内5个IGS观测站进行无基站差分精密定位,与SOPAC单天解ITRF2008框架下历元坐标的对比分析表明,31 d单日解外符合精度水平及高程方向均相差在毫米量级。最后,利用上述GNSS基准站解算出来的卫星端的宽、窄巷UPD(31 d),依次对2015年8月1—31日全国及部分省市1195个CORS站观测数据进行载波相位模糊度固定,得到无模糊度的精确相位观测值,从而使法方程中待估模糊度参数减少,克服了基准站网规模和测站个数的限制,实现了上千CORS站整网一次快速解算,对31 d月平均解与国际知名软件GAMIT/GLOBK的双差月解结果(2015年国家基础测绘任务成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NEU 3个方向上差异在1 cm以内的测站分别为99.92%、99.33%、79.83%,其中U方向相差在1.5 cm为93.22%。综上所述,PPP网解UPD模糊度固定技术的方法,确保了区域内无基站精密定位、大网快速解算的精度和效率,能够满足灾区及国家坐标框架基准站坐标快速解算与恢复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