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上海高中地理新教材已经试行了四年有余。在上海二期课程改革的理念指导下,教材从内容到形式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为了编写出一套真正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地理新教材,在这几年中,教材仍在不断地被调整、优化和建构。  相似文献   

2.
新一轮课程改革将其重心从关注教学论转向关注课程论,其中,在教科书编写中落实课程理念。因此,对教科书的研究,一方面是关注教育理论在教科书中的应用,例如,在《教材设计导论》一书中,阐述了学习理论、教学理论、教育传播理论等在教材设计中的应用;另一方面是实践教学中有效性教学的需要,“教师们在教科书的应用方面有权力、能力和勇气去界定当事人即学生的需要及决定提供服务的内容及性质。  相似文献   

3.
加强水土保持宣传教育与普及水土保持科学知识是提高公民水土保持意识的重要途径,因此对中学生开展水土保持教育十分必要。本文以人教版初中和高中地理教科书为研究对象,将中学地理教科书中水土保持知识归纳为三种类型:水土资源的重要性;水土流失的规律、分布和危害;水土保持措施及其效益。本文总结了水土保持知识的内容指向性及其在教科书中的呈现形式,从数量分布、内容结构和课程结构三个角度,分析了中学地理教材中水土保持知识的结构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充分利用中学地理教科书中水土保持知识的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4.
地理教科书的整理研究可以为未来地理课程和教科书的发展起到以史为鉴的作用。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历史法,梳理了本阶段地理课程概况及其《地学》课程的由来,并以1981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地学》为代表性教材对改革开放初期地理教科书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在内容选择上,注重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地球观、环境观和人口观,突出时代性能;在内容编排上,教材栏目单一,以陈述性和说明性语言描述为主;在知识体系上,具有严密的学科体系,内容偏难。本阶段地理教科书为后来地理教科书的编写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赵翠玲 《地理教学》2010,(6):60-61,63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深入,中学地理课程改革开展的如火如荼,地理教科书的改革也就成为一个不能回避的重要环节。夏志芳教授主编的《基于课程新理念的高中地理教科书编制研究》是对地理教材改革的继承和发扬,我们的地理教育工作者或许能从本书中得到些灵感。  相似文献   

6.
沈海燕 《地理教学》2010,(24):47-50,27
【问题缘起】 过去,人们一直认为,课程和教学是两个彼此分离的领域。在地理新课程实施以前,地理教材(主要是指教科书)被认为是最重要甚至是惟一的地理课程资源。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力图整合课程与教学,教学不再是忠实、有效地传递内容的过程,而是课程开发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创作”(author)课程事件或“创生”(enact)课程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改革不仅仅是教科书的更换,而是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方向、教学方式、教师专业化成长等全方位的整体改革。为了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地理新课程师资培训是关键环节,是今后一段时期地理教师继续教育的核心内容,如何确保地理新课程师资培训内容的有效性,构建一支高素质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依托第一手原始文献和学者们的相关研究成果,在阐释上海南洋公学自编出版新式教科书意义的基础上,对上海南洋公学编辑出版的新式中小学地理教科书在出版时间、版次、册数、内容、特点和意义等方面展开考述。本文对“《本国中等地理教科书》《初等地理教科书》为我国第一套国人自编地理教科书”“《本国中等地理教科书》《初等地理教科书》二书均为1901年编纂出版”“基于张相文《南园丛稿》卷九之《沌谷笔谈》卷一认为‘教科书’一词首先出现于《本国中等地理教科书》”等主流观念提出了商榷性意见。  相似文献   

9.
张家辉 《地理教学》2010,(18):24-26,18
一、问题的提出 中学地理教科书是按照地理课程标准编写的教学用书,它用简明、准确的语言,科学系统地阐明了地理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内容要点和各项要求,它是地理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学生和教师进行地理教学的基本依据。地理教科书是地理教材的主体。那么,新课程改革以来,中学地理教科书的研究现状如何?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研究存在哪些问题?后续研究应侧重哪些方面?本文基于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视角,尝试对如上问题进行回答,为今后的中学地理教科书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0.
赵亮 《地理教学》2020,(4):33-35
新版中图版高中地理教科书具有鲜明的特色。本文从多个维度介绍了中图版高中地理教科书的特色,归纳出以下几点:双系列结构的呈现方式是本套教科书的核心特色,使用大量新材料和新数据是本套教科书的内容特色,注重课文前后逻辑联系和知识进阶是本套教科书的编排特色,形式丰富、功能强大的图像系统是本套教科书的系统特色。  相似文献   

11.
King, R. 1970. Land Reform in Apulia-Lucania-Molise, Norsk geogr. Tidsskr. 24, 149-159.

The region of Apulia-Lucania-Molise in south-east Italy is identified as the most useful for an evaluation of Italian land reform. The process of reform is described, with emphasis o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rigid small farm model to the vastly differing agricultural and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s within the region. Two case-studies are presented, one for dry-farming and one for irrigated agriculture, to show that irrigation is the salvation of these otherwise economically too small units. The reform had limited success in achieving its short term political objective, but greater success in the economic-productive field.  相似文献   

12.
Collective forest tenure reform and water rights system reform are two types of resource system reform initiated by the Chinese government 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form and opening policy of the 1980s. Forest tenure reform has been completed and water rights system reform is ongoing. This study analyzes key points and problems with collective forest tenure reform and summarizes four typical successful reform measures and lessons that will have implications for the developing water rights system: the collective forest-cutting quota system, collective forest tenure compensation, collective forest tenure confirmation, and collective forest tenure trading center. A flexible water permission index, compensation measures in water rights trade, water rights approval, and various forms of water rights trading platforms are proposed as reform measures. This study fills a gap in comparative studies between two important resource system reforms in China and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further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water rights systems locally and abroad.  相似文献   

13.
住房制度改革背景下广州市居民居住偏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住房制度改革以前,国家控制着住房的供应,人们没有选择住房的自由。改革后,家庭越来越依靠市场来满足其住房需求,个人购买商品房的比例得以提高。择居自由度的增加意味着住房消费个体差异的扩大,居民住房偏好成为住房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分析住房市场化下居民住房偏好及其影响因素有重要意义。采取表述性偏好正交实验设计和联合统计分析方法,对处在改革前沿的广州市居民住房偏好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居民住房选择中,居住区位和小区特征比住房本身更重要;居住小区特征中,居民最关注住房所在区域,老城区越秀和东山和城市新中心天河区成为居民偏爱之地,但不同收入家庭区域偏好有所差异,高收入阶层明显偏好于新中心区天河区,而低收入阶层却更热衷于老城区;住房价格和居室朝向是重要影响因素,居民明显表现出对低价格住房和南向居室的偏好;除此之外,相对较重要的因素还有小区治安、交通和生活便利程度;而房屋类型、房屋布局和物业管理重要性相对较小,但高收入阶层明显比低收入阶层看重物业管理。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高师教法课也面临许多新问题。因此,高师教法课改革势在必行。本文认为高师教法课应在教学理念、教学价值观、学生观、教学艺术、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相应变革,以适应日益深入的新一轮中小学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15.
资源税改革将在“十二五”期间完成,但目前相关研究成果仍较少。我们构建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omputableGeneralEquilibrium,CGE),建立生产、消费、收入支出和资源等函数方程,采用从价征税方式,参考国内预期税率区间和发达国家税率,模拟和分析税率设置的影响。研究表明:税率设置对社会经济和资源系统影响程度差异不同,在经济相对稳定时,可选择如5%一7%的税率区间;在经济水平较高时,可选择较高税率区间;而在经济波动较大时,可选择较低税率区间。  相似文献   

16.
Direct action land reform (DALR) and settlement formation are new drivers of deforestation in the Brazilian Amazon. However, until now no research has paid attention to fragmentation patterns and the social processes that lead to them. This article analyzes two types of settlements, spontaneous and social movement organization-led settlements. The study uses neutral landscape models (NLMs) to compare simulated landscapes with the real fragmentation patterns found in DALR settlements. In sequence, the article uses landscape metrics to analyze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dynamics of fragmentation patterns in these two types of DALR settlement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real landscape patterns and simulated landscapes using NLMs. In other words, human interferences did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shaping deforestation patches in DALR settlements. Our metric results revealed a process in which deforestation patch mean area, shape complexity, and physical connectedness increase over time.  相似文献   

17.
18.
《世界地理》是一门从自然和人文相结合的角度认识世界的区域科学,是地理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球化的持续发展、当代地理学科发展呈现新趋势及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高校《世界地理》教育教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世界地理》课程必须从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材体系、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改革,才能摆脱目前严重滞后于时代和学科发展的困境,以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9.
面对课程改革中教育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情境、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的种种变化,地理教师必须重构面向21世纪中国教育未来的创新性角色,实现“教书匠”向“研究型学者”的转换,成为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及合作者,成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者,真正适应新世纪人才培养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等级体系演变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372个设市城市作为样本,在构建1987年、2005年城市规模数据集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城市规模位序变动的特征,以此刻画近30年来中国城市等级体系演变的基本轮廓.研究发现:城市规模序列呈现大规模、大幅度的变动;城市位序变动随城市规模等级呈现分异特征,城市规模等级越小,城市位序变动越明显;城市规模增长还表现为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对变动幅度较大的138个城市进行典型观察,结果显示:成长明显的城市具有地域集中性,在交通沿线和沿海地区尤为突出,城市规模位序的提升与地区经济发展密切相关,部分旅游城市上升明显,而资源型城市则明显下降,城市的成长受行政性调整力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