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用包埋脱水法冰冻保存小新月菱形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包埋脱水法研究了小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 minutissima)的超低温保存,探讨了影响存活率的内、外因素:藻细胞年龄、脱水速率、胶球含水量和化冻后的恢复方法等。结果表明,将处于静止初期的藻细胞包埋在含有0.5 mol/L蔗糖的3%褐藻酸钙胶球中,以含水量每小时减少0.9%的平均速率脱水至胶球含水量为40%,化冻后在冻存管中室温下暗恢复12 h的条件下冰冻存活率较高,可达到18.3%左右。与常规的两步法冰冻保存相比,包埋脱水法可大大简化操作程序,是保存小新月菱形藻的一种有潜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小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的产油脂能力、获得油脂含量高的突变株,利用甲基磺酸乙酯(EMS)对该藻株进行了化学诱变处理,并对其生物学作用进行了考察。结果显示,EMS对小新月菱形藻具有较好的诱变作用,经0.1 mol/L和0.05 mol/L EMS处理后分别得到油脂生产能力较强的突变藻株YA和YB,在同等培养条件下两株突变藻单位体积细胞的内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蛋白质、可溶性糖和油脂相对含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30.05%和25.77%、22.15%和19.26%、9.06%和8.27%、48.25%和45.48%、44.06%和12.86%。  相似文献   

3.
基于全球变暖的背景,研究了温度对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tricornutum)、小新月菱形藻(Nitzschiaclosteriumf.minutissima)和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costatum)生长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了温度对海洋硅藻生长过程中吸收或释放一氧化氮(NO)的影响。培养温度分别为20℃和25℃。结果显示,温度升高,中肋骨条藻的比生长速率降低(P0.05),而对三角褐指藻和小新月菱形藻的生长没有明显影响。不同种类硅藻对高温的适应能力不同,且在不同生长阶段对NO呈现不同的吸收或释放规律。与20℃培养条件相比,25℃条件下三角褐指藻对NO的净吸收速率在指数生长期、生长平台期和衰亡期分别升高了40.2%、98.2%和16.0%;小新月菱形藻对NO的净吸收速率在生长的平台期升高了5.7倍;中肋骨条藻对NO的净释放速率在生长的平台期升高幅度最大,为11.5倍。结果表明全球变暖对不同种类的硅藻代谢NO的促进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4.
在温度为 ( 2 2± 1 )℃ ,盐度为 2 8的条件下 ,用不同浓度的NaHCO3( 0 ,1 0 0 ,2 0 0 ,40 0 ,80 0 ,1 2 0 0和 1 60 0mg/L)对青岛海洋大学微藻种质库保存的塔胞藻 (Pyramidomonassp.)、小球藻 (Chlorellaspp .)和新月菱形藻 (Nitzschiaclosterium )进行培养。实验结果表明 ,NaHCO3浓度对 3种海洋微藻生长的影响差异显著 ,经过 6d的培养 ,塔胞藻和小球藻的细胞浓度都在NaHCO3浓度为 1 2 0 0mg/L时达到最大值 ;新月菱形藻的细胞浓度在NaHCO3浓度为 40 0mg/L时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5.
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不同抗生素胁迫对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Beij.)、金藻8701(Isochrysis galbana Parke8701.)和小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Ehr.)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低于100μg.mL-1的氯霉素作用下,小球藻和金藻8701叶绿素a含量变化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小新月菱形藻叶绿素a含量显著降低。2)不同浓度梯度的遗传霉素(G418),均显著抑制3种微藻叶绿素a含量的增加。3)青霉素浓度低于100μg.mL-1时,能够促进3种藻叶绿素a的增加,但不同微藻间叶绿素a含量的相对增长率存在明显差异。试验结果可为微藻的基因工程选择标记和无菌培养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柱式封闭充气培养小新月菱形藻的方法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是目前双壳贝类人工育苗中常用的饵料之一。我们利用的柱式封闭充气培养小新月菱形藻的基本装置是有机玻璃质的圆柱状容器,柱高1.5米,直径20厘米。有机玻璃柱周围安装日光灯管。利用无油空气压缩机进行充气。柱式封闭充气培养小新月菱形藻的方法具有许多优点:防止污染,保持饵料纯洁,在1982年5月15日—7月7日扇贝人工育苗中,培养用水系106型过滤器过滤,利用这种方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UV-B辐射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了短期(2d)UV-B辐射对金藻8701、小新月菱形藻和亚心形扁藻3种藻单养的敏感性比较以及长期(21d)UV-B辐射对3种藻混养的种间竞争性平衡的影响。实验表明,(1)UV-B条件下。单养和混养情况下,最敏感的藻是金藻8701,小新月菱形藻次之,亚心形扁藻最不敏感;(2)增强的UV-B为对UV-B具有高耐受力的亚心形扁藻提供了竞争优势,使种间竞争平衡向着有利于亚心形扁藻的方向发展,到第21天,UV-B辐射(2.88J/m^2,5.76J/m^2)的处理组中,亚心形扁藻成为优势种。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海萝的非繁殖季节孢子育苗方法,进行了2个实验来研究海萝种藻冷冻保存对其释放孢子量及孢子附着的影响。1)6组不同风干程度海萝种藻在18℃冷冻保存6个月后取出在16℃水中进行孢子的释放,种藻风干到干重为原鲜重约25%的组,孢子的保存效果最好,该组种藻释放孢子量约为对照组(未经风干和保存的种藻)的77.6%,且孢子的附着率与对照组的差异性不显著;2)风干到重量为原鲜重约1/4的种藻分别保存于18℃、36℃、80℃,在保存8个月后,每一保存温度下的种藻分别在8℃、12℃、16℃、20℃水中释放孢子,种藻在水温12℃下释放的孢子量最多;保存于36℃、80℃的种藻较保存于18℃的释放孢子量多。本实验结果为海萝的非繁殖季节孢子育苗找到一种简便的方法,也为该属藻类的种质保存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多胺对硅藻生长的影响,以精胺、亚精胺、腐胺、尸胺和苯乙胺为外源多胺,对角毛藻Chaetoceros sp.、小新月菱形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 Bohlin以及威氏海链藻Conticribra weissflogii进行室内添加培养。结果表明:同一温度下,不同多胺对不同硅藻生长存在特异性差异。亚精胺对角毛藻的生长起促进作用;尸胺对小新月菱形藻起促生长作用,而精胺对小新月菱形藻起抑生长作用;多胺对威氏海链藻生长前期(13 d前)主要起促生长作用,后期起抑生长作用(13 d后)。因此,适时适量添加多胺可有效促进硅藻的生长,提高硅藻的繁殖效率。  相似文献   

10.
利用交叉培养的方法,研究了球等鞭金藻与纤细角毛藻、牟氏角毛藻、新月菱形藻和三角褐指藻等4种海洋微藻间的化感作用。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了这4种海洋微藻的胞外滤液萃取物。结果表明,(1)球等鞭金藻胞外滤液浓度大于40%时,显著抑制三角褐指藻、新月菱形藻和牟氏角毛藻的生长,而对纤细角毛藻的生长则有明显的促进效果,但当胞外滤液浓度大于80%时则对纤细角毛藻的生长也表现出抑制作用。纤细角毛藻、新月菱形藻、牟氏角毛藻的滤液浓度大于40%时,对球等鞭金藻表现出显著抑制作用,三角褐指藻胞外滤液浓度大于80%时才能抑制球等鞭金藻的生长。(2)4种海洋微藻胞外滤液的萃取物能明显抑制球等鞭金藻的生长。(3)纤细角毛藻、牟氏角毛藻、新月菱形藻和三角褐指藻的胞外滤液分别包含8种、5种、6种和7种物质,同时结果还表明4种海洋微藻产生的抑制球等鞭金藻生长的化感物质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11.
坛紫菜耐高温品系选育及经济性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将人工杂交选育的坛紫菜新品系Z-26,Z-61,Z-81,Z-17的子3代(F3)与野生型对照组进行遗传性状的比较,旨在筛选耐高温品系。实验结果表明:(1)在高温29℃下培养40 d,人工选育的4个新品系丝状体均能正常生长发育,其中Z-26丝状体生长较快,Z-61在29℃下较易成熟,95%的营养藻丝发育成孢子囊枝,Z-17只有30%形成孢子囊枝;(2)Z-26和Z-61品系的叶状体在30℃下培养10 d,虽然藻体变白,但没有死亡,此时将其移至21℃下恢复培养3~4 d,藻体逐渐恢复为原有的色泽;(3)Z-81和Z-17的叶状体在29℃下培养7~10 d,虽然藻体发白但尚未死亡,移至21℃下培养基本可恢复正常,但在30℃下培养10 d,藻体腐烂不可恢复;(4)野生型对照组不耐高温,藻体在27℃下培养5 d就腐烂死亡,人工选育的4个品系耐受高温的幅度比野生型对照组高1~3℃;(5)4个品系叶状体在26~28℃温度下培养10 d后,其主要的藻胆蛋白和叶绿素a的含量与21℃培养下的含量差异不显著,说明短时间的高温培养并不影响其品质。  相似文献   

12.
温度对墨西哥湾扇贝耗氧率及排泄率的影响   总被引:63,自引:2,他引:61  
于1996年12月至1997年1月在实验室内研究了温度对墨西哥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 concentricus)的耗氧率和排泄(NH4-N)率的影响,实验在投饵后6h,静水(盐度32)条件下进行,溶氧量和氨氮量分别采用Winkler滴定法和次溴酸盐氧化法测定.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温度(10~31℃)条件下,不同规格(壳高1.6~4.8cm,软体部干重0.0342~0.6908g)的墨西哥湾扇贝耗氧率的总平均值为2.35mg/(g·h).排泄率总平均值为350.89μg/(g·h).墨西哥湾扇见的耗氧量和排氧量都与扇贝体重呈明显的幂函数关系.在10~28℃范围内,不同规格的扇贝耗氧率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当水温继续升高到31℃时,耗氧率反而下降.在实验温度(10~31℃)条件下,扇贝的排泄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温度对墨西哥湾扇贝的耗氧率和排泄率的影响都可用指数方程表示.本实验证实,高温(31℃)将进一步提高墨西哥湾扇贝蛋白质的代谢水平.耗氧量(O)和排氨量(N)与温度(t)、扇贝软体部干重(W)二元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O=-587.804+36.787t+1697.864W;N=-92.344 9+4.534 1t+276.781 8W.复相关系数r分别为0.880 6和0.8035 ; F检验表明,两个回归方程均极显著(F>F0.01).  相似文献   

13.
紫菜共附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对坛紫菜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室内培养法,分别测定了坛紫菜叶状体和丝状体的日生长速率和光合色素质量分数,研究了紫菜共附生真菌--枝孢霉Cladosporium sp.次生代谢产物的粗提物N5及纯化物DLF3、DLF4对坛紫菜Porphyra haitanensis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粗提物N5在较低质量浓度时,对坛紫菜丝状体和叶状体的生...  相似文献   

14.
饵料浓度对中华哲水蚤摄食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张武昌  王荣 《海洋学报》2000,22(6):88-94
用饵料浓度差减法和排粪率法研究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在饵料(青岛大扁藻、新月菱形藻)浓度从1500到350000个/cm3时摄食率的变化。实验证明中华哲水蚤具有很强的摄食潜力,摄食率在实验饵料浓度范围内一直在增加,在较低的饵料浓度(如青岛大扁藻4000个/cm3)下停止摄食。  相似文献   

15.
海洋微藻对UV-B辐射的生理生化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生理生化的方法研究了UV-B辐射对海洋微藻———小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生理生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UV-B暴露时间的延长,UV-B辐射对藻的生长以及光合速率有抑制作用,并且时间越长,抑制作用越明显;(2)UV-B辐射使小新月菱形藻可溶性糖含量降低,而且在最初的2d,UV-B辐射使可溶性糖含量降低迅速,第4天的可溶性糖含量稍有所升高但与第2天相比差异不显著,UV-B辐射第6天,可溶性糖含量又迅速降低;(3)UV-B辐射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在第2天明显升高,随后又快速下降;(4)对照组的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的变化随时间延长而升高,UV-B辐射第2天的GSH含量比初始状态(0d)的GSH含量稍有升高,但变化不明显,第2天之后,GSH含量随时间延长而快速降低;(5)对照组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随时间延长而升高,UV-B辐射第2天的POD活性比初始状态(0d)的POD活性显著升高,第2天之后,POD活性随时间延长而快速降低。  相似文献   

16.
野生坛紫菜的选育及经济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福建平潭岛不同生境采集的野生坛紫菜,经过2~3 a的筛选和培育获得野生品系b,c和d,通过体细胞酶解和自繁,获得丝状体和叶状体。实验结果表明:(1)野生选育品系b,c,d生长较快,日生长达3.25~3.75 cm/d,未选育的品系a日生长为2.12 cm/d,传统的养殖品种生长速度慢,日生长仅有1.37 cm/d;(2)选育的品系b对高温具有明显的耐受性,在高温30℃培养10 d,日平均增重率达4.34%,而对照组在水温27℃时培养5 d以上,藻体就开始腐烂;(3)品系b耐低氮、磷能力较强,在低氮、磷培养条件下,第9天色泽变为浅黄色,但没有腐烂死亡,此时将藻体移至含有氮、磷的正常培养液下培养3 d,藻体就可恢复正常,对照组的藻体在相同条件下,第6天藻体中部就开始糜烂,第9天叶片就有2/3溃烂;(4)在品质方面,品系b的总藻胆蛋白含量高达98.89mg/g,对照组的总藻胆蛋白含量仅有50.04 mg/g;本研究结果可为坛紫菜的遗传改良、野生品系选育及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分别以高氮(摩尔C/N=8.5)、低氮(C/N=12.7)和氮添加(C/N=9.6)亚心形四爿藻(Tetraselmis subcordiformis)喂食安氏伪镖水蚤(Pseudodiaptomus annandalei)的幼体和成体,研究了此水蚤在不同氮条件下的生长、发育和摄食。随着藻细胞C/N比值的升高,安氏伪镖水蚤的生长速率从(0.067±0.001)/d减缓到(0.056±0.001)/d,同时,高氮条件下,幼体分别发育5d和18d后进入桡足幼体期和成体期,氮添加实验组与之相仿,低氮条件下则推迟到第8天进入桡足幼体期。随着藻细胞C/N比值的升高,安氏伪镖水蚤各个时期个体的氮含量显著降低,存活率也随之降低。处于高氮或氮添加条件下的无节幼体、桡足幼体和成体的氮摄食率[(0.53-0.95)×10?4mgN/(ind·h)]均比低氮条件[(0.32-0.6)×10?4mgN/(ind·h)]要高,但仅成体的碳摄食率在高氮条件下达(8.11±1.21)×10?4mgC/(ind·h),明显高于低碳条件下的(7.54±0.35)mgC/(ind·h)。结果表明:氮缺乏对安氏伪镖水蚤的生长发育和摄食等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氮添加条件下的饵料仅部分逆转这种抑制作用,暗示安氏伪镖水蚤的生长和摄食除受氮元素的直接限制外,还可能由于饵料在低氮时缺乏某些化合物而受限。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银鲳(Pampus argenteus)应对高温胁迫的生理响应及其相关基因表达研究,本研究设置4个温度组:对照组26℃和实验组28、30、32℃.并对银鲳的肝、肾和鳃的组织结构、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的相对活性变化和丙二醛含量变化以及hsp70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随温度的...  相似文献   

19.
多环芳烃对海洋浮游植物的生物毒性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采用静态实验方法研究了4种(多环)芳烃对6种海洋浮游植物的生物急性毒性效应,并应用对数模型计算了其EC~(50)值。结果表明,根据对数模型计算的EC~(50)值与定义作图法所得结果较为一致,但在低浓度PAHs对浮游植物有促进作用时,其具有准确和合理的优点。其中甲苯、萘、2-甲基萘、菲的72h-EC~(50)分别为34.1~114mg/L,3.9~7.3mg/L,169~3.03mg/L,0.6~1.92mg/L。4种芳烃对6种浮游植物的生物急性毒性顺序为:小新月菱形藻>甲藻>三角褐指藻>中肋骨条藻>小球藻>亚心形扁藻。此外,4种芳烃的72h-EC~(50)与其相应的Kow值有较好的log-log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温度对条石鲷幼鱼代谢率、排泄率及窒息点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静水密闭式呼吸仪,分别测定了13,18,23,28和33℃5个水温梯度下条石鲷Oplegnat-hus fasciatus幼鱼的代谢率、排泄率及窒息点。结果表明:(1)不同温度条件下,条石鲷幼鱼的代谢率和排泄率差异显著(p<0.05);当温度由13℃升高至28℃时,条石鲷幼鱼的代谢率和排泄率均随之升高;当水温为28℃时,其代谢率和排泄率达最大值,分别为(16.33±0.45)J/(g·h)和(1.03±0.04)J/(g·h),是13℃实验组的6.69倍和5.15倍;与28℃实验组相比,33℃实验组的代谢率和排泄率分别降低了19.04%和15.53%,33℃已超出了条石鲷幼鱼生长的最高适温。(2)实验温度下,条石鲷幼鱼的蛋白质供能比值为37.94%~72.24%,蛋白质是其主要能源物质。(3)条石鲷幼鱼的窒息点为(3.17~3.64)mg/L,并随水温升高而升高。(4)Q10值和蛋白质供能比值的变化特征表明,18~28℃是条石鲷幼鱼的适宜生长温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