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基于数字水准仪的测试与误差分析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水准仪是水准仪未来的发展方向,其特点是读数客观,无任何人为误差,测量、记录和计算都非常迅速。通过对数字水准仪的测试,阐述了数字水准仪的测试过程,并进行了误差分析,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同时提出了选择和使用数字水准仪的具体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数字水准仪使用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明善  李明等 《四川测绘》2001,24(3):133-134
通过对数字水准仪各项功能的测试,本文提出了使用数字水准仪观测精密水准的注意事项,并对各种误差作出了定量分析,可为提高数字水准仪的观测精度提供有益帮助。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测绘出版社新近出版了《数字水准仪的测量原理及其检定》(杨俊志、刘宗泉著)一书。该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数字水准仪的测量原理,论述了数字水准仪条码尺条码的编码原理及解码方法,介绍了数字水准仪测量系统的误差源、检定设备及检定方法。该书内容丰富、资料新颖,可以满足测绘仪器及计算仪器生产、使用和检定等领域中的科技人员,相关院校的大、中专学生及研究生的需要。《数字水准仪的测量原理及其检定》出版@杨蓬莲  相似文献   

4.
杨俊志 《测绘科学》2004,29(4):43-45,42
本文给出了一种同时适用于光学水准仪和数字水准仪的编码方法。利用该编码方法,只需要在数字水准仪上加载一与标准码宽度相匹配的光学测微器,即可实现光学水准仪和数字水准仪的一体化。数字光学一体化水准仪不仅原理新颖,而且同时具有光学水准仪和数字水准仪的优点,给使用者带来极大方便。作者提出用内插法计算视距。  相似文献   

5.
数字水准仪误差源及检定方法初探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系统介绍数字水准仪的基本原理和误差来源,提出数字水准仪的检定方法,并对4种厂家的样机进行测试,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6.
李岭  胡伍生 《江苏测绘》1999,22(1):22-25
本文以日本拓普康公司生产的数字水准仪DL-101c为例,简要介绍了电子数字水准仪的性能,特点,以及它的应用前景。文章还介绍了电子数字水准仪在沉降观测中的应用,利用PCMCIA卡,可实现电子数字水准仪与笔记本电脑之间的数据通讯,从而实现沉降观测的内外业一体化。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数字水准仪系统的误差源,阐述了仪器i角误差和综合精度的检定方法。  相似文献   

8.
数字水准仪的性能比较与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分析数字水准仪的读数原理,主要误差来源,并提出对应措施。实测资料表明,数字水准仪的精度满足我国有关水准测量规范的对应要求。  相似文献   

9.
数字水准仪的原理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日本Topcon为实例系统介绍数字水准仪的特点、工作原理和误差来源.  相似文献   

10.
数字水准仪误差分析与检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数字水准仪系统的误差源,阐述了仪器i角误差和综合精度的检定方法。  相似文献   

11.
DEM误差的空间自相关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从空间角度对数字高程数据误差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利用双线性曲面表示地形表面时,产生的数字高程数据误差的全局Moran’sI指数趋近于0,在整个区域单元上的分布不存在显著的全局空间自相关,邻近区域单元上高程数据误差之间的关系在整体上既不综合表现为趋同,也不综合表现为趋异,高程数据误差的整体空间格局为随机格局;而且数字高程数据误差在空间上的分布与地形坡度和地表粗糙度有一定的联系,一般情况下,平均坡度、地表粗糙度越大,高程数据的全局Moran’sI指数偏离0稍远一些;否则,距离0近一些,但全局空间自相关仍不显著,在整体上表现为随机格局。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数字化测图的误差成因分析,在作业过程中布设适当的检查点,对检查点的误差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与计算,在数字测图中加入误差改正,从而提高数字化测图的精度。  相似文献   

13.
基于重构等高线的DEM精度评估模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重构等高线提出了一种评估数字高程模型精度的模型.基于该评估模型,数字高程模型的精度能利用提出的重构误差--等高线的偏移误差面积与原等高线的长度之比来评估.提出的重构误差具有惟一性,较之于常用的中误差具有更好的适宜性和可信度.  相似文献   

14.
高精度的数字地图是正确匹配车辆位置的基础。详细分析了地图数据的地理误差和拓扑误差的误差形式,路网数据模型的常见误差因素和改进策略,最后介绍了不同地图匹配算法对地图质量的敏感性和可行性。根据可能出现的误差对现有数字地图和匹配算法加以改进,弥补了原有数字地图带来的不精确缺陷。跑车实验证明,考虑了数字地图误差影响的匹配算法可以明显提高定位精度,减小车辆定位误差。  相似文献   

15.
利用了AutoLisp语言,给出了大比例尺地形图入库前加工整理工作中高程点、简单房屋注记批量加工整理的AutoLisp程序算法和处理效果,实现了加工整理工作的部分自动化。  相似文献   

16.
一种基于改进UKF滤波的GPS+PDR组合定位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接收信号质量恶化的环境,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信号遮蔽环境的改进GPS+PDR组合定位算法。该方法用短时间内的陀螺仪积分数据校正数字罗盘的航向偏差,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数字罗盘受到的偶发干扰。采用约束残差的无迹卡尔曼滤波(UKF)算法对GPS和行人航迹推算(PDR)定位信息进行融合处理,有效克服了PDR定位中累积航向误差产生的位置漂移问题,提高了算法的定位精度和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改进算法能有效抑制数字罗盘的漂移误差,航向相对误差平均降低56%;行人步行时,GPS定位标准误差为2.67 m,单纯PDR定位标准误差为6.83 m;随机给予若干点GPS数据辅助定位,标准误差降至3.12 m;全程融合GPS与PDR定位,标准误差可降至1.94 m。  相似文献   

17.
王庆国  夏凯  谭艳秋  杨浩  樊晨曲  朱澄均 《地理空间信息》2013,11(1):117-118,128,15
完整而准确地记录绘图信息,是目前主流数字测图作业模式中,最影响工作效率和劳动强度,并容易出现错漏的一项工作。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借助常规数码影像记录相关信息辅助数字测图的方法。实验证明,该方法可以显著降低在地形复杂地区外业绘制草图和记录属性等的难度和工作量,有效减少内业编辑成图的错误。  相似文献   

18.
电子水准仪的出现是水准测量技术的一次大的变革。在我国尚没有电子水准测量规范出台的情况下,提出了基于DINI12电子水准仪数据处理程序设计思想,对程序具有的测段提取、错误剔除、粗差探测、时间内插温度改正、尺长改正、标准化成果表生成及观测指标统计等功能进行了详述。  相似文献   

19.
In an increasingly GIS‐literate world, the availability of quality topographic maps and map databases is critical for the numerous users of spatial data. Particularly governmental agencies, first responders, and utility and transportation services, rely on the completeness and classification correctness of these maps. Estonia has systematically updated its topographic Basic Map in digital form over the past 15 years. An analysis of the Estonian production process in the period 2003‐2006 provides a useful case study of both error types and error frequencies encountered in topographic mapping. Errors of completeness and classification correctness of topographic features are analyzed at two levels of specificity: in general, across all map sheets, and in detail according to the field‐workers who performed the mapping. The structure of errors at the two levels was different by geometry and error types; however, both systematic and individual errors were evident. The systematic errors indicated a need for revision and improvement of the data capture specifications, which was accomplished. The individual errors were addressed by additional training for the field‐workers involv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