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9年10月4日午后,洛阳市的市区、新安、宜阳、嵩县一些乡镇出现明显的雷雨、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这次强对流天气的中短期预报出现漏报失误,由于其发生在国庆、中秋双节和秋收秋种关键期,给洛阳气象服务造成很多不良影响.针对预报失误原因和小概率强天气发生的各种机理,利用天气图、雷达回波、数值预报产品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高影响天气发生在弱的垂直风切变、地面冷空气抬升的有利条件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预报难度大和强对流天气发生的先前征兆不够明显是失误的根本原因;中气旋、垂直液态水含量跃增、强的组合反射率因子和高冰雹概率等产品对短时临近预报强对流天气有较好的指示作用,准确预报对流风暴是否越过黄河也是提高洛阳市强对流天气预报准确率的根本.  相似文献   

2.
海雾是海上和沿海地区的灾害性天气之一。它的生成和演变,有水文条件,也有气象条件。在不同的天气型它的发生也与风和降水有一定关系。又因局地条件不同,发生的海雾也千差万别。因此海雾预报迄今仍是一个难题。青岛的雾出现较多,其中因平流冷却形成的海雾又占70%以上。在青岛海雾预报上,能否借助于先进的气象仪器设备713雷达?对这个问题,从去年春季开始,我们进行了探讨,其结果是令人鼓舞的。  相似文献   

3.
一、项目背景 我国山洪地质灾害防治点多、面广,山洪地质灾害異有突发性、普遍性、破坏性的特点,预测、预报、预警难度大。 由于造成局地暴雨的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系统从生成到发展只有几小时甚至几十分钟的吋间,因此山洪地质灾害防治需要能够获得局地性、突发性强降水等灾害性天气发生发展的精确预报。这对气象部门的天气预报水平,特别是降水的定时、定点、定量精细化预报、短时临近预报能力提出更高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暴雨是中尺度天气系统的产物,但许多数值模拟的结果表明,许多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发生发展是在一些有利的天气尺度和次天气尺度背景场下产生的。天气尺度的低值系统一方面是它本身的辐合以及锋面抬升造成大范围的上升运动,产生范围较大而强度较小的天气尺度雨区,另一方面又为系统内部存在的、直接酿成暴雨的中尺度降水系统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场条件。这就为日常暴雨预报提供了一条有根据的预报思路:即可以跳过对中  相似文献   

5.
长江、黄河流域暴雨预报着眼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天气学和动力学方法诊断研究大尺度环境场对暴雨过程中次天气尺度系统发生发展的影响及机理,并用T42L12全球谱模式及MM4中尺度模式,试验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暴雨过程中大尺度环流系统对次天气尺度系统发生的影响,从不同尺度相互作用出发对长江中下游和黄河中下游的暴雨提出预报着眼点,供有关部门在业务预报中参考。  相似文献   

6.
利用2004-2010年间Micaps地面天气图,对褡裢地区秋季黄河气旋发生、移动趋势、消亡及其对褡裢地区天气的影响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004-2010年褡裢地区秋季79次降水中,有23次是黄河气旋影响所致;影响褡裢地区降水的主要是一类黄河气旋.黄河气旋的预报着眼点:40-45°N有锋区存在,新疆有小槽移出,当...  相似文献   

7.
考虑大尺度凝结加热的数值模拟试验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在五层原始方程模式[1]绝热方案的基础上,加入了大尺度凝结加热率,并以一次黄河气旋天气过程为例,进行了48小时预报。将绝热方案的预报结果与考虑大尺度凝结加热的预报结果作了对比,表明:大尺度凝结加热对气旋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它使预报更接近实况。本文在加热项的处理上,吸取了天气工作者的经验,将计算凝结项的条件作了修正,进行了一些尝试,最后取得了较为合理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台风暴雨是广西需要认真对待的预报服务课题之一,它是多种尺度天气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台风环流与冷空气、西南季风以及副高南落西伸等的天气尺度系统的相互作用是形成广西台风大暴雨,特大暴雨的天气背景、广西台风暴雨预报专家系统的知识库广泛采集预报经验和预报因子,归纳成环境知识、核心知识和生成知识三大部份,概述了各部份知识的含义及功能。  相似文献   

9.
胡雪红  张琳 《山东气象》2008,28(1):22-25
应用T213、MM5、ECMWF、FAX等国内外数值预报模式产品,对2007年7月18日发生在鲁西北的暴雨天气过程的主要天气系统和降水量进行检验分析与评估.结果发现:ECMWF模式的500hPa形势预报好于T213模式的预报;ECMWF模式和T213模式对此次过程的低层切变线、低空急流有一定的预报能力;对地面形势的预报各有特色,ECMWF模式预报黄河气旋的位置好于T213模式预报,而对冷空气的预报,T213模式好于ECMWF模式;T213和MM5模式对暴雨预报能力较强,而对大暴雨落区预报不准确或没有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10.
B 模式对环流形势的预报能力已有相当的水平,十六个物理量预报对重大天气的发生也有较好的指示性。它为气象台站“以数值预报为基础,综合运用动力统计、天气学等方法,开展地方 MOS 天气要素预报”提供了比较可靠的信息。许多应用实践证明,“模式输出统计预报是目前比较先进、科学和有效的方法。试验推广 MOS 方法是预报客观化、定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常规资料、数值预报和卫星云图等资料,应用天气学方法对2010年8月22~25日发生在甘孜州的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环流形势背景以及数值预报物理量条件的分析。分析表明:稳定的槽脊形势、副热带高压588线位置偏西且较稳定的环流背景下,高原低涡、切变是造成此次区域暴雨过程的重要因素。对流云团生成、发展和壮大对暴雨具有一定的预报提前指示意义。对数值预报产品可预报性检验结果表明:数值预报产品中各种物理量预报对实际预报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黄河中游一次MCC致洪暴雨综合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井宇  井喜  王瑞  屠妮妮  余兴  杨新 《气象》2008,34(3):56-62
为了提高对MCC致洪暴雨的预报和预警能力,利用卫星云图、MICAPS系统提供的资料以及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06年7月2日黄河中游发生的一次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和黄河中游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大尺度环境场和物理量的诊断分析以及三维流场结构分析.结果表明:MCC是造成暴雨的直接影响系统;对流层中低层深厚暖湿切变辐合的形成,配合对流层高层急流分支出口处生成中-α尺度强辐散、对流层低层华北冷空气南下倒灌锋生产生的动力抬升作用,形成有利于MCC生成发展的环流背景;MCC发生在高能、弱对流不稳定区;700hPa西南低空急流、850hPa分支南风气流为MCC的生成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和能量;涡度场和散度场的耦合、强烈上升运动的形成,成为MCC发生发展和维持的动力机制;多普勒雷达径向速度场显示,东南低空急流、配合西南低空急流的生成和稳定,西南低空急流左侧有气旋性辐合的维持、配合对流层中高层径向强辐散,构成MCC致洪暴雨的三维流场结构.  相似文献   

13.
利用T213资料和Grapes meso中尺度非静力模式对2006年9月20—21日发生在陕北中部黄河沿岸的一次强对流过程进行数值模拟与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在有利的天气尺度环流背景下,中-α尺度低涡产生的中-β尺度云团是本次强对流天气的直接影响系统。这次强对流天气的发展过程是由高层辐散激发正涡度发展,从而形成深厚的中尺度低涡环流,是一次比较特殊的河套低涡型强对流天气。高、低空急流耦合的不同方式决定了强对流天气表现形式的转变。强对流发生前,河套地区已聚集了大量不稳定能量并有能量锋配合。模式能够比较真实地再现中尺度系统的整个发展过程和强对流天气分布,分析结果可为中尺度强对流预报提供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所指的黄渤海气旋是在黄海中部、北部和渤海海区形成,以及在其以西大陆上生成发展进入上述海区的气旋。其主要特点有三:一是春季多且强,二是发生发展快,三是危害大。 由于上述特点,海渤海气旋是我省重要而又比较难以预报的天气系统之一。急需深入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15.
对罕见极端高影响天气,既使一个模式有能力预报它,其数值预报也至少有以下难点:一是有多大把握确定所预报的天气是极端事件?二是其具体的定时、定量、定点预报可靠吗?本文介绍了集合预报和气候资料相结合的 “集合异常预报法”,并通过北京2012年7月21日(7.21)特大暴雨事件揭示出“集合异常预报法”和集合预报可以提供比单一模式预报更可靠和更准确的信息,从而可有效地缓解上述两大难点。作者建议中央气象台和其他有条件的台站可采用这种办法提高重大灾害性天气的预报能力。文中具体讨论了如下三方面:(1)标准化异常度(SA)的定义以及它同集合预报相结合提高对罕见极端高影响天气预报的可靠性,并由此可导出一个“社会影响矩阵”来定量地表达一个预报对社会的潜在影响;(2)利用集合预报,特别是多模式集合预报可以克服单一模式前后预报的跳跃性或不连续性问题,由此可延长实际可预报时效,如北京7.21事件超过100 mm大暴雨的实际可预报时效提前了2天;(3)SA还有助于认识异常天气发生的原因:从SA的分布看,造成北京7.21 大暴雨事件的短期天气尺度背景因素是从西北方向移来的冷锋和台风倒槽的相遇;从SA的演变看,该事件的中期大背景因素是在北京东北方向有阻塞高压发展并导致北京以西地区的低槽加强和发展(地面强冷空气堆积),在高纬度形成了一个高、低压系统相间的波列,发展并维持,同时诱导热带系统北进。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2008年年初黄南州的一次低温阴雨雪天气过程,从气候特征、大气环流、拉尼娜事件、天气系统、数值预报释用等多角度入手,找到此类天气发生、发展的一些规律,为以后的预报提供一定的分析思路。分析表明:此次历史罕见、范围广、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和灾害影响重的天气过程的发生与大气环流是常密切相关,同时,拉尼娜事件也是产生此类天气的重要原因之一;产生此次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是北方低涡系统(横槽低值系统)的长时间稳定少动,加之青藏高原南部的南支槽活跃、中低层西南风的维持,地面冷空气的持续南下,造成北方干冷空气与南方暖湿空气不断交汇、维持;数值预报在短中期预报中对此类天气过程有较好的预报效果。  相似文献   

17.
华东中尺度天气试验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气象局组织和领导的对流性天气试验。试验的目的是期望通过研究,进一步弄清楚试验区内对流性天气分布情况以及与对流性天气有关的天气系统的结构、性质、发生、发展演变规律,建立预报模式和方法,改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一切客观事物本来是互相联系的和具有内部规律的”。各种天气发生发展,维持和演变也是有一定规律的。后期天气的变化是前期诸如压、温、湿等气象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统计气象要素的相关性制作预报,已为台站普遍采用。随着数理统计被广泛用于日常预报业务工作,预报的因子越用越多,预报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随之而提高。而简易多级统计预报方  相似文献   

19.
在短期天气预报中,以往都是把灾害性天气和日常天气捆在一起,以固定发布时间和固定预报时段对公众发布预报的.这种定时预报,对日常天气来说是理所当然的,因为它是预报某日的天气;而对灾害性天气来说却不尽然,因为某种灾害性天气的致害程度在于它的强度和持久程度.由于灾害性天  相似文献   

20.
以2006年6月1日白塔机场的一次雷暴天气为例,从雷暴生成和发展以及与之对应的天气形势入手,力求找到雷暴天气的预报着眼点和预报指标,为今后的相关预报提供参考,进而提高复杂天气下飞行的气象保障能力,确保飞行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