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晚奥陶世凯迪期早期与凯迪期晚期之交,是沉积演化和盆山转换极为关键的时期,在这个短暂时期内,川南—黔北地区几乎全部从碳酸盐沉积转换为碎屑岩沉积,详细研究这一转换时期的沉积特征及其岩相古地理变迁对探讨该区的沉积演化和盆地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良好地揭示凯迪期早期与凯迪期晚期之交这一沉积转换关键时期的岩相古地理变化,采用层序岩相古地理编图思路,以凯迪阶涧草沟组与五峰组之间的界面作为编图的等时界面,编制了凯迪期早期涧草沟组顶部与凯迪期晚期五峰组底部2幅岩相古地理图,凯迪期早期涧草沟组顶部古地理面貌表现为古隆起、古暴露区、古剥蚀区、潮坪、局限台地、开阔台地和浅滩7个古地理单元;凯迪期晚期五峰组底部古地理面貌表现为古隆起、潮坪、浅水陆棚、深水陆棚和浅滩5个古地理单元。首次恢复了暴露区及其分布范围,更加客观地反映了凯迪期早期与凯迪期晚期之交岩相古地理格局及其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2.
云南兰坪盆地古近系构造-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造—层序岩相古地理编图就是将岩相古地理的研究和编图与层序地层学的研究、盆地构造发展演化紧密结合,利用层序界面和其他关键界面为相对等时界面,按相关界面划分体系域,并以体系域为成图单元,采用体系域压缩法编制构造—层序岩相古地理图。以云南兰坪盆地古近系为例,进行构造—层序岩相古地理分析研究并编制构造—层序岩相古地理图,进而揭示该区古近纪构造运动对沉积特征与湖平面变化的关系,更进一步阐明该区盆地沉积充填的时空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3.
《古地理学报》2019,(4):636-636
为了进一步促进国际古地理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学术交流、发展与创新,为了促进《古地理学报》(英文版)的发展,并为《古地理学报》(英文版)组织高学术水平的论文,从而把它早日办成国际化的领先的学术期刊,定于2019年9月20—22日,在中国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召开第4届国际古地理学会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南方二叠纪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及演化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陈洪德  寿建峰 《沉积学报》1999,17(4):509-520
在层序地层研究基础上,以沉积体系域和相关界面为编图单元,采用体系域压缩法和瞬时作图法,以油气勘探为目标,有针对性的编制了中国南方二叠纪11张层序岩相古地理图。在此基础上,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该区二叠纪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及演化。结果表明,中国南方二叠纪层序古地理演化具有明显的继承性、不均一性、阶段性、方向性和同步性。与传统的岩相古地理图相比,层序岩相古地理图具有动态、精确、等时、成因连续和勘探实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正> 第十一届国际石炭纪地层和地质大会(北京,1987)论文集(英文版)共五卷,全套约2,000页。其中第二、三两卷已出版,其余二卷正在印刷中,预计年底前全部出书。各卷内容如下:第一卷——大会概况和大会学术报告,多为综述性报告,包括中国的石炭纪地层、构造古地理和生物地理及煤炭资源的勘探与开发;欧洲石炭纪古地理演化;石炭纪古地磁学的应用及石炭系的主要划分等等;第二卷——石炭纪地层学(18篇),石炭纪一二叠纪界线及二叠纪地层学(11篇),古无脊椎动物学(12篇)及古脊椎  相似文献   

6.
黄海平:陆相盆地油气储层连通特征的地球化学研究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王 剑:古沉积喷流流体成矿作用研究一以乐梅铅锌矿为例 中国地质科学院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王登红:阿尔泰大型一超大型稀有金属矿床成矿机制与成矿背景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朱创业:四川盆地锶矿成矿流体演化及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 成都理工学院刘福来:孔兹岩系变质反应一水流体演化动力学与试验研究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任 东:中国北方中生代昆虫演化分类及生物古地理、古生态研究 中国地质博物馆刘 羽:新疆南天山蛇绿岩带放射虫动物群研究及环境意义 中国地…  相似文献   

7.
消息报道     
《中国各地质时代地层划分与对比》在北京出版《中国各地质时代地层划分与对比》一书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层古生物研究中心组织编写,在总结和分析以往资料的基础上,根据近年来在地质调查和科学研究中所取得的新资料,分时代,按照构造古地理分区(或盆地)或地层区分布而写成的。主要内容包括:1通过对地层发育特征、岩相古地理和生物古地理的综合分析,结合不同地块之间地质演化,进一步修订了我国南华纪以来各时代构造地层分区(或地层区),进而在每个构造地层区内按照古地理、生物相和岩相分异特征又划分出相应的生物相区(或地层分区);2结合近年来…  相似文献   

8.
20 0 1年 5月《古地理学报》获得国家批准 ,有了期刊出版许可证和刊号 ,属正式刊物。《古地理学报》是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岩相古地理专业委员会、石油大学 (北京 )、石油大学(华东 )、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天然气所、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和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校区 )主办的地学类学术性期刊 (季刊 ) ,主要刊登国内外古地理学及其相关学科或学术领域的文章 ,如岩相古地理、生物古地理、构造古地理、地层古地理、层序地层古地理、自然地理古地理、第四纪古地理、古地理研究方法、沉积环境、沉积相、古生态、古气候、古地貌、古水文…  相似文献   

9.
贵州古地理的演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王立亭 《贵州地质》1994,11(2):133-140
贵州已知的最老地质记录距今约1400Ma,在这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中,古地理及其演变具如下特点:(1)可分为前震旦纪、震旦纪-志留纪、泥盆纪-晚三叠世中期及晚三叠世中期以后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古地理格局具明显的继承性和一致性,而各个阶段又有显著的差异,这种差异是在相对短的地质时期内完成的。(2)演化的总趋势地壳由洋壳演化为陆壳、其厚度增大、活动性减弱,沉积盆地由洋盆转化为克拉通内陆盆地;古环境由海洋转化为陆地;沉积物由海相深水碎屑岩演化为陆相红色碎屑;沉积类型由海相活动性组合演化为陆相活动性组合。(3)贵州地壳经历了由北向南及由南向北的漂移,但始终位于低、中纬地区,气候以温湿为主。(4)沉积物具明显的大规模的旋回性,这种旋回性显示出古地理演变的周期性。(5)影响贵州古地理格局及其演变的主导因素是古构造及构造运动。  相似文献   

10.
下扬子区三叠纪古地理演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扬子区在三叠纪期间接受了早-中三叠世海相碳酸盐沉积、中-晚三叠世海陆交互相和陆相湖沼沉积.沉积相带的空间分布和古地理格局的变迁明显地受到区域构造的控制.区内盆地发育与演化是在华南板块与扬子板块、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相互作用的背景下进行的.早-中三叠世末期的印支运动是下扬子区构造-古地理格局改变的决定性因素,使下扬子海盆闭合,沉积类型由海相沉积变为陆相沉积.下扬子区三叠纪古地理的演化特征也为板块碰撞提供了沉积证据.  相似文献   

11.
陈大贤 《现代地质》1991,5(4):366-377
石油钻探遇断层而失败的情形时有发生,其中多数是由于对同生断层及其伴生褶曲认识的错误所引起。为减少勘探失误,本文讨论了同生断层及其伴生褶曲空间组合的一些规律。(1)同生断层可分为盆地边界同生断层和内部同生断层两大类。边界同生断层的断面产状基本形态有勺形、椅形、阶形和坎形四种。(2)边界同生断层是追踪盆前的一组或两组基底断裂发育而成的。单向追踪的边界同生断层平面伸展较平直;双向追踪的边界同生断层平面伸展呈锯齿形。(3)内部同生断层及其伴生褶曲在剖面上的组合式样有正牵引和同向y字形派生断层、逆牵引和反向y字形派生断层。这两类四种形变可单一出现,也可在同一剖面中共存。(4)内部同生断层系的平面组合基本式样有帚状和雁列两种。构成地堑式的两条同生断层断距都较大时就会有挤压背斜出现(构成w形构造)。(5)中国东部裂谷系盆地中的所谓“滚动背斜”都不具备标准的“滚动”特征;它只产生在特定的层位上;对它与其称“滚动背斜”,不如称“逆牵引背斜”为宜。  相似文献   

12.
按照“构造控盆、盆控相、相控矿”的思路,对铅锌矿形成的沉积盆地、含矿建造、控矿构造、岩相古地理等成矿条件进行研究,分析成矿特点,总结成矿规律。灯影期在扬子西北缘川西式基底上发育北东向、北北东向同生断裂,形成近北东向次级盆地和台地,构成台-盆相间的构造格局,次级盆地为局限盆地潮下相带沉积,台地边缘斜坡出现滑塌砾屑白云岩,沿同生断裂运移的含矿热液流体在角砾状白云岩中聚集成矿。研究结果表明,灯影组铅锌矿成矿明显受盆地半活动类型基底、镁质碳酸盐岩台地中次级盆地、控制次级盆地的同生断裂等因素的控制。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中新生代盐盆地的构造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中新生代盐盆地分布于东部沿海的裂陷裂谷、滇西的撞击裂谷、西北的多旋回褶皱山脉的山前带以及中部的陆内裂谷和断块的一侧,四种不同构造环境中盐类矿床也各有特点.盐盆地构造控制影响了盆地的活动性和盐类物质的多源性,而这些情况在时间和空间上并不限于本文所讨论的范围。  相似文献   

14.
下蜀组在长江下游分布很广,与农副业生产关系密切,是许多大型工程建筑的地基持力层。虽然几十年来许多地层古生物学工作者做了大量的研究,使之成为晚新生界的典型层位,但对其成因和代表的环境等尚存在分歧看法。本文讨论一例五十年代可能发现于下蜀组底部的、近年来生境研究得十分清楚的生物化石,认为下蜀组沉积初期的环境可能是温湿、低平、多水域的,沉积成因类型可能是水成的。在生物证据不多的情况下,哪怕增加一点点说明问题的生物线索都显得异常珍贵,因为往往生物反映的环境面貌比较地全面和具体。  相似文献   

15.
何浩生  何科昭 《现代地质》1991,5(3):280-289
不少中外学者曾认为,滇西北金沙江畔的沙溪—鸿文谷地是金沙江袭夺前的古河谷。本文认为,沙溪—鸿文谷地完全受断裂控制。它是一条自上新世以来,沿剑川断裂由南向北发展,直到全新世初才完全形成的断陷谷。它的形成与金沙江完全无关。当然在早、中更新世不可能有金沙江河流袭夺。  相似文献   

16.
西秦岭海西-印支期裂陷活动及其与古特提斯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海西-印支期,西秦岭地区受古特提斯洋的影响在前海西期变质基底之上发育三期裂陷活动(1.泥盆纪;2.石炭纪;3.二叠至三叠纪),造成该区地层展布呈条带状.深水沉积与浅水沉积相间,以及活动型海槽沉积与稳定型浅海沉积相间的格局.是加里东期之后秦岭构造带东西分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论山东东营、惠民盆地油田水与油气聚集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春光 《地质论评》1994,40(4):340-346
山东东营、惠民盆地的油源断裂,即沟通生油岩与非生油岩的同生断裂发育区,出现了油田水的高含盐度分布带。它不仅与已知油气藏的分布相一致,而且水的含盐度异常值与石油储量之间呈正相关。笔者以东辛、现河庄和临商油田为例,分析了油田水与油气藏形成的成因和伴生关系,还用相关曲线定量预测了盆地新区石油地质储量,并经钻探证实其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华北克拉通破坏的过程在地壳浅层沉积和构造变形中留有相应的建造和改造形迹。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据钻井、地震剖面和露头资料揭示的地层分布、沉积面貌以及构造变形特征,综合论述了印支期华北克拉通的沉积盆地原型及与克拉通破坏早期构造变形之间的响应关系。晚三叠世,华北克拉通残留地层具有分区分布特点: 克拉通腹地的鄂尔多斯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发育较全,向东延展至晋中、豫西一带; 克拉通北缘的上三叠统杏石口组(及同期老虎沟组、黑山窑组等)沿辽西—京西—冀北一线零星分布; 克拉通南缘上三叠统沿豫南—陕南一线发育在北秦岭一带。南、北两缘晚三叠世地层均已卷入同期和后期构造变形,多被逆冲断层夹持并呈断片状产出。从构造变形角度,晚三叠世华北克拉通两侧均已发现大规模的南北向挤压构造,大致形成“对冲”格局,与内克拉通先存的东西向构造线一致。同生沉积记录了区域构造变形过程和/或由变形等因素控制的抬升剥蚀信息。在内克拉通,西部鄂尔多斯地区构造稳定,变形轻微,残留地层较全;东部地区抬升强烈,上三叠统大多数缺失;在东、西部之间存在一个沉积—构造的“缓冲”过渡区。从盆地原型恢复角度,晚三叠世华北克拉通表现为南北两缘陆内前陆盆地镶边的内克拉通盆地格局。华北克拉通腹地的盆地原型是叠覆在早—中三叠世盆地之上的继承性内克拉通盆地。华北克拉通北缘的陆内前陆盆地系统由阴山—燕山楔顶带、张家口—承德前渊带、清水河—山海关前隆带和京西—柳江隆后坳陷带构成;南缘的陆内前陆盆地系统则为北秦岭楔顶带、平凉—南召前渊带、环县—霍邱前隆带和铜川—济源隆后坳陷带。其中的铜川—济源和京西—柳江两个隆后坳陷带则可归属于华北内克拉通盆地。  相似文献   

19.
论山东东营、惠民盆地油田水与油气聚集关系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李春光 《地质论评》1994,40(4):340-346
山东东营、惠民盆地的油源断裂,即沟通生油岩与非生油岩的同生断裂发育区,出现了油田水的高含盐度分布带。它不仅与已知油气藏的分布相一致,而且水的含盐度异常值与石油储量之间呈正相关。笔者以东辛、现河庄和临商油田为例,分析了油田水与油气藏形成的成因和伴生关系,还用相关曲线定量预测了盆地新区石油地质储量,并经钻探证实其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会理—东川坳拉槽对铜多金属成矿的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论述会理—东川坳拉槽的地质构造特征和主要铜矿床类型的基础上,着重指出坳拉槽火山活动、生长断裂、次级局限盆地、富铜地幔及坳拉槽构造演化阶段与坳拉槽沿走向地壳类型变化是控制铜多金属成矿的主要构造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