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类和自然因素对风景旅游洞穴环境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风景旅游洞穴的环境变化和洞穴碳酸钙景观的风化、破坏和稳定性问题已经相当严重,许多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很高的风景旅游洞穴景观因洞穴景观和环境的严重破坏而不得不关闭。因此,风景旅游洞穴的安全已引起了国内外洞穴学家、洞穴旅游管理部门以及游客的广泛关注。对洞穴环境和碳酸钙景观的安全性威胁,普遍认为旅游活动和旅游设施运行是主要的影响。综上述,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都会强烈影响风景旅游洞穴的环境变化。   相似文献   

2.
湿地水环境中表层沉积物吸附铅、镉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在选定的实验条件下,对向海自然保护区5个不同类型湿地水体的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铅、镉的热力学吸附实验.结果表明,沉积物样品吸附铅、镉的过程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n=8,p= 0.01) 等温吸附曲线.在所讨论的范围内,沉积物样品吸附铅、镉的能力与样品中铁、锰氧化物及有机质含量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表层沉积物吸附铅、镉的能力小于生物膜吸附铅、镉的能力,即在湿地水环境中,生物膜对重金属迁移转化的作用相对于表层沉积物而言更重要.  相似文献   

3.
《同一个地质计划》的进展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刘凤山 《地质通报》2008,27(3):430-432
《同一个地质计划(OneGeology)》最初由英国地质调查局于2006年2月提出,已得到全球地学组织的支持。到2007年底,国际地球科学联合会等10个全球学术团体与国际地学组织、2个跨国公司、2位知名人士和67个国家的地质调查局参加了该计划。《同一个地质计划》是各个国家的地质调查局贡献给国际行星地球年的、约1:100万比例尺的、可在网络上很容易取得最好世界地质图数据的计划。该计划的目标是:使可用的地质图数据能被更多的人使用,使需要的人受益,促进互操作能力的增强。《同一个地质计划》的实施,可以提升全球、大陆、行星、海洋地球科学图的编制和出版的合作能力。深化对一些地区地质问题的研究,并可作为国际地球行星年一个切实可用的成果,提升国家地质调查局的形象;运用管理地学知识的领导能力和经验,通过教育、科学、文化和交流。能够处理全球污染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问题。促进全球环境保护公约的执行,减缓自然灾害,使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人们的居住环境更安全、更繁荣。精神生活更丰富、更快乐。因此,实施该计划不仅有现实意义,更有重要而深远的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4.
建筑是华美的乐章,是凝固的艺术,是历史的见证,是文化的载体,世界各地的建筑以其宽厚的胸怀,开放的姿态吸引五湖四海的友人前来观赏,分享城市的深厚内涵和设计者的匠心独运,而众多优秀建筑的创造者之一——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一贯秉承"传承历史、设计现代、创造未来"的使命,  相似文献   

5.
王晓慧  陈远荣 《地质通报》2008,27(2):286-291
根据实验数据,探讨了不同放牧方式对岩溶区土壤的肥力、微量元素含量、水涵养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正常放牧的情况下,能迅速提高牧草区土壤的养分和水的涵养性,减少水土流失,灌木种植初期不宜进行放牧;而在人为破坏和过度放牧的情况下,可在短期内导致岩溶区生态环境向着恶化的方向演替,土壤养分的各项指标下降到甚至低于未修复前的状态。  相似文献   

6.
北平西山几个地质系统的年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杰 《地质论评》1947,12(Z2):197-204
通常所称的西山,是小区域的西山,横亘北平的西北作四西南—东东北的走向,长不逾百里,宽不逾二三十里。这个地理上的山脉的形态和地质构造上的山系的走向,大致相吻合,  相似文献   

7.
杨锺健 《地质论评》1949,14(Z2):123-134
一绪言人类自开始有遗迹可考,进化到现在,是一段艰苦的过程。从人类自高等的猿类分化以来,到现在大约有一百万年的历史,而在这一百万年的百分九十五的时间,人类差不多完全在与自然界奋斗时期。  相似文献   

8.
祝尉洪  高锐  管烨  韩露 《地质通报》2008,27(5):708-712
面向对象的组件GIS技术是现今GIS发展的主要趋势。基于组件GIS技术并结合TeeChart控件,对高程、重力场、磁场的栅格数据和表示断层分布、地层分布的空间矢量数据进行叠置处理,提取叠置图层的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绘制了包含高程、重磁、断层、地层信息的多纵坐标二维剖面图,实现了高程、重力场、磁场变化的三维模拟。研究工作改变了传统的剖面绘制方式,为地学研究提供了便利高效的参考,提高了地学研究的可视化程度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9.
国内外区域地质调查全过程信息化的现状与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作勤 《地质通报》2008,27(7):956-964
区域地质调查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综合性的基础工作.是衡量一个国家地质工作水平的基本标志,是世界各国地质工作机构的一项基本职能和长期任务。实现区域地质调查全过程的信息化是地质工作信息化战略的重要目标之一,是改变地质工作传统工作方式、提高现代化水平的关键。本文将阐述区域地质调查信息化的含义,分析其基本性质,阐述国内外区域地质调查信息化的现状和特点。  相似文献   

10.
塔里木盆地地质环境演化及钾矿寻找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描述了我国钾盐资源的现状,总结了世界上大型钾盐矿床的分布和形成规律:物质基础、地质构造、岩相古地理及气候条件.分析了塔里木盆地的基本概况,阐述了在晚自垩-古近纪这一历史上重要的成盐期,塔里木盆地的地质环境演化历史,分析了塔里木盆地晚白垩纪和古近纪沉积相特点,确定了塔里木盆地的两个浓缩中心--库车凹陷和塔西南凹陷,综述了塔里木盆地的地质找钾状况,为钾盐的找矿工作做了良好的地质铺垫.  相似文献   

11.
区域土壤水分遥感反演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水分是陆地表面参数化的一个关键变量.土壤水分含量随时空的转换而变化,对地面、大气间的热量平衡、土壤温度及农田墒情等都会产生明显的影响.传统的土壤水分测量方法采样速度慢、费用高、代表性差,无法满足实时、大范围监测的需要.遥感监测土壤水分克服了以上的缺点,利用遥感技术监测土壤水分是目前定量遥感研究的前沿和难题之一.总结了目前国内外遥感计算土壤含水量的主要方法和研究进展,同时进行了对比研究,对不同方法的原理及应用情况进行分析,指出这些方法的适用条件、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为了降低放射性废物的危害,一般采取就地填埋的处置技术.影响核素锶吸附的因素针对吸附的基础物料土壤来说,主要有表面电荷、矿物组成;而外界环境因素如添加剂,对核素的吸附比也有很大影响.实验采用静态吸附的方法,通过测定核素锶的浓度,求得不同土壤对核素锶的吸附比,进而判断出应选用哪种物料吸附核素.实验结果表明,该地核废物填埋区的不同土壤,表面电荷中的正、负电荷均发育,但负电荷相对于发育的土壤而言对锶的吸附比偏大.矿物组成中以石英为主,但也含有一些吸附性强的粘土矿物(如蒙脱石、伊利石等 ).实验最后选定的棕黑色砂质粉土TY29,在加入适量的添加剂碳酸钠后,吸附系数可达103数量级,满足工程屏蔽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洛阳牡丹立地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洛阳牡丹进行调查及统计分析表明,牡丹的长势和品质与其地质地球化学背景有密切的关系,区内磷、钾、锰、铜、锌、钼的富足为洛阳牡丹的生长提供丰富的养分来源,土壤中的镉、铜、锌、砷等对牡丹花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山西临汾-运城盆地土壤中As含量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临汾-运城盆地表层和深层土壤中As含量变化规律的研究,发现表层土壤的As含量稍高于全国土壤的背景值,不同相态的含量差异较大。土壤pH、磁化率、有机质、粘粒含量等理化性质对不同形态的As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研究区水溶态的As受土壤pH值的控制,腐殖质结合态的As与有机质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磁化率、粘粒含量与土壤As的含量都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As与Fe、Mn、Cu、Zn、Mg、K、F等元素的相关性非常显著,说明研究区表层土壤中的As主要是自然成因的。进一步的回归分析表明,土壤的As含量随着铁氧化物、氢氧化物和硫化物含量的增加而增加。研究区土壤As的纵向分布特点是中层多、上下层少,这可能与研究区As的污染状况、土壤的碱性环境、植物的吸收作用、磷肥的施用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5.
充填工程学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前言 本文介绍的充填工程对象是指历史上遗留的浅层采煤巷道、地下采空区、遗弃的防空壕、古时的城市排水管路等,这些前人开挖的地下空间,其支撑大都是砖木结构及矿柱.这些简单的支撑长时间在地下水的物理化学作用下,其围岩和残柱及木支撑风化而软化,已基本丧失支护效用.后人在其上兴建房屋、铁路、公路等工程设施后,由于荷载增加,会产生地表沉陷、塌陷及滑坡等地质灾害.  相似文献   

16.
阿拉善地区存在两种成因类型的孔雀石化,Ⅰ类型孔雀石化是铜矿化(铜矿体)氧化形成的,是良好的找矿标志;Ⅱ类型孔雀石化是在阿拉善地区特殊的气候条件下形成的,不具有找矿意义.正确区分和鉴别上述两种成因类型的孔雀石化,对于正确指导找矿,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7.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形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时雅鲁藏布大峡谷流域地貌形成响应时间域的定量估算,大峡谷与上游河道特征的时比,以及大峡谷入口处河湖阶地的沉积分析和定年研究.结合构造研究的新进展和数值地貌分析成果,系统论证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形成。研究结果表明,现今的雅鲁藏布大峡谷与大峡谷上游的河道在大峡谷形成之前分属不同的河流体系,大约在距今30kaBP前后,原属于帕隆藏布江水系支流的扎曲一直白河段因溯源侵蚀,袭夺了位于现今直白河段上游的古雅鲁藏布江水系,使得此前向南经南伊沟(纳伊普曲)流出高原的古雅鲁藏布江与帕隆藏布江合二为一,雅鲁藏布大峡谷得以贯通和强烈的侵蚀下切,形成现今著名的大峡谷和大拐弯式样的流域结构。  相似文献   

18.
李四光 《地质论评》1948,13(Z3):347-350
因为大战延期七年的第十八届国际地质学会,今年八月廿五日居然在伦敦亚尔培大厦(Royal Albrt Hall)开幕了。国际地质学会已经有了七十多年的历史,在各种国际学会中,他的资格要算老的,也许要算最老的,在莫斯科开第十七届大会的时候,由英法两国出面邀请,後  相似文献   

19.
以大型隐伏矿床的发现历史为依据,系统地总结了隐伏矿勘查的经验与策略,并从矿产勘查哲学的角度进行了深入的思考。针对拟寻矿床的地质特征。抓住深部关键的地质因素,查明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特征与它们的对应关系,把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判据转化成找矿标志,是提高隐伏矿找矿效率的关键。成矿作用的分带现象是一个普遍的规律,对于指导隐伏矿预测和矿床深部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直接信息是矿产勘查最可靠的信息。直接信息和间接信息并不是以学科划分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和一定的研究程度上两者可以转化。以直接信息为先导,实现从区域到局部的转变,使找矿迅速突破。必须充分重视各类方法的应用条件与前提。重视各种直接信息的挖掘与印证,加强各类方法的集成与综合。对于一个重要的成矿区(带)来说,随着地质研究与找矿工作的深入,需要不断地修订和调整勘查准则。矿产勘查投资是一种高风险、高效益的投资,是一项创造性很强的实践.集调查与研究于一体。矿产勘查不以研究“水平”论高低,而以“成败”论英雄;要看勘查的实效,而非理论的高深;要看是否见矿,而非勘查过程的简繁。经验与理论、科学与技术的交叉与融合是通向矿产勘查的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20.
陈明  何门贵 《物探与化探》2008,32(2):196-198
在物探扫面工作中,有大量的剖面数据需要绘制成剖面平面图,要求寻找一个高效快速的制图方法.通过对Grapher 自动化功能的分析和实践,编制程序实现了快速绘制彩色渐变剖面平面图的需求,说明利用自动化脚本能够在获得精美图件的同时,可以极大地提高作图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