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质雷达是探测地雷的有前途的技术方法之一。影响地质雷达探测地雷能力的因素很多,其中有:1)地雷材料(金属的或塑料的)的类型;2)周围土壤的条件(土壤结构和土壤中水分);3)所用的雷达频率。通过对地雷与围岩土壤之间的介电常数以及雷达波衰减的影响的研究调查了影响地质雷达探测地雷能力的几个因素从理论上评价和模拟了每一种因素的影响。发现雷达探测地雷的能力很大程度上与雷达类型、土壤含水量和结构,以及雷达频率有关。在任何土壤条件与雷达频率下,金属雷达比塑料雷达容易探测。不考虑土壤结构, 随着土壤中水分增大,对塑料雷达的探测变得容易,而对金属地雷探测难度增大。土壤中泥土含量比例增大引起与水分增大同样的影响。然而只要土壤中泥土和水分比例较低,较高雷达频率可以得到较好的地雷探测结果。研究结果有助于依据地雷类型和环境条件来选择最佳的雷达天线与数据采集参数。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腐蚀性介质和动荷载对水泥土力学特性的影响,通过水泥土的动三轴压缩试验,获取水泥土动应力试验参数,分析各种环境对水泥土动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硫酸钠溶液浓度小于0.03mol/L时水泥土的动强度逐步增大,当硫酸钠溶液浓度大于0.03mol/L时水泥土的动强度又逐步降低;随着氯化钠溶液浓度的增大,其动强度逐步降低;随着腐蚀时间的增加,0.03mol/L硫酸钠溶液的水泥土动强度逐步增大,而0.1 mol/L和0.3 mol/L硫酸钠溶液的水泥土动强度均逐步降低;水泥掺入比和围压越大,水泥土动强度越大;当溶液浓度小于0.03mol/L时硫酸钠环境对水泥土的动强度有增强效应,且浓度大于0.03mol/L时硫酸钠环境对水泥土具有腐蚀破坏效应,且硫酸钠溶液腐蚀效应大于氯化钠溶液腐蚀效应。  相似文献   

3.
通过动三轴试验,研究了橡胶水泥土复合试样的动强度、动弹性模量和阻尼比等动力参数的变化规律,着重研究了橡胶粉掺量、围压和应变3个主要因素的影响并分析了内在机理。在围压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橡胶粉掺量的增大,橡胶水泥土复合试样动强度降低。围压越大,动强度越高,受橡胶粉掺量的影响越小。随着围压的增大,动弹性模量增大而阻尼比减小;随着橡胶粉掺量的增加,动弹性模量减小而阻尼比增大。通过数据拟合,得到了橡胶水泥土动弹性模量和阻尼比的计算公式。橡胶粉可以提高水泥土吸收能量的能力,采用橡胶水泥土作为地基处理材料时,能够起到减震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动力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面总结了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动力特性的研究成果,包括:水泥土及其水泥土复合体的动力特性;水泥土桩复合地基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地震效应;水泥土桩处理液化地基的作用机理、设计原则、设计方法及其处治效果检测方法。最后,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了实现圆形地下水泥土桩地基场地地震效应的准确分析,提高建筑抗震性能,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分析不同随机参数的圆形地下水泥土桩地基场地地震效应,分析运算采用的各项参数、场地地质条件以及明确等效复合土体计算参数,通过二维复合模量简化模型,全面考虑加固深度、土桩地基上新建结构、下卧基岩地形、水泥土模量、输入地震波属性和不同场景环境等随机参数对圆形地下水泥土桩地基场地地震效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圆形地下水泥土桩地基加固区地表的峰值加速度反应较自由场的反应显著降低,地基地表的峰值加速度反应随着水泥土桩加固深度和复合模量的增加而减小;地基上新建结构对坝基周围场地地震动特性形成较强的干扰,干扰幅度以及区域同新建结构规模具有较高的关联性;地基下端基岩表面地形同上部地基场地地震动特性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场地土层条件对复合地基地震效应影响较大;桩体模量在可能变化范围内,对水泥土桩地基地震效应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6.
许海勇  陈龙珠 《地震工程学报》2011,33(3):261-264,274
分析了水泥土围护墙弹性模量对于控制基坑变形的重要性、根据上海某钢管水泥土墙基坑支护的工程实例建立ABAQUS平面二维有限元模型,计算钢管水泥土围护墙等效弹性模量,量化了内插钢管对提高水泥土重力式围护结构的支护强度所起到的作用,并对钢管长度、外径、间距和插入位置进行了参数分析。  相似文献   

7.
红梅  翟线 《地球》2009,(6):54-55
“长城点亮了我的生命。”这句话并非大而不当.而是朴素的心声流露.因为说邀句话的是具有传奇色彩的“长城之子”——董耀会。  相似文献   

8.
有土斯有田     
刘凯 《地球》2020,(3):18-21
土是土壤,田是农田,陆地覆盖了土壤才成为土地,而土地在人类的耕作活动下成为了农田。有土斯有田土是田的物质基础,自古都毫无疑问。清代陈昌治刻本《说文解字》中对“土”的解释是:土者,地之吐生物者也。现代土壤学也把土壤描述为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层,这都公认了土壤是提供植物生长的基本物质。  相似文献   

9.
张佑一 《地球》2012,(1):142-143
地球是一个看似怪异的生命,她的每一个组成部分都是有机的。她给生活在自己身上的生命提供了水。当这个星球上的生命过度繁殖或者过度发展,地表水不够了,用地下水补给。  相似文献   

10.
水泥土桩桩体材料强度是其加固处理软基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也是其施工质量的重要评判指标之一。工程实践中,桩体强度常采用钻芯取样并进行室内抗压强度试验来确定。由于钻芯取样得到的水泥土桩芯样为圆柱体,而确定水泥土设计强度时所用试件形状一般为立方体,两者在形状与尺寸上均存在较大差异,这样就造成了用一种条件下的试件实际强度去检验、评判另一种条件下的试件设计强度,其可比性就差,严格来讲由于前提条件不一致而没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1.
随着海洋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近海设施出现,却对结构基础的耐久性提出了严峻的要求。本文将研究人工胶结土在海洋环境下长期动力特性的演化。本研究将利用动三轴试验获得不同浸蚀时间对人工胶结土的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海洋环境下,人工胶结土的水化反应受到严重的影响,动剪切模量比正常水环境下明显减小,而阻尼比比正常水环境下明显增大;试验还发现盐的结晶效应非常明显,尤其在干湿交替环境下,可能会对胶结作用形成破坏;在对饱和水泥土的动三轴试验发现随着浸蚀时间的增长,水泥土的抵抗液化的能力增强。结论显示水泥土改良软弱地基的能力强,也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是赵九章先生诞辰百年纪念。在缅怀赵所长短暂而功勋卓著的一生时,我不禁想到他的死。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决定结束自己的生命到底有多难,这是任何一个活着的人都没有权利轻率地对待的问题。人们都说赵先生是含冤而死。含冤,用现在的话说,往往和心理  相似文献   

13.
要命的慢沉     
张佑一 《地球》2012,(Z1):143
地球是一个看似怪异的生命,她的每一个组成部分都是有机的。她给生活在自己身上的生命提供了水。当这个星球上的生命过度繁殖或者过度发展,地表水不够了,用地下水补给。于是,地下水被毫无顾忌地抽了上来。然而,人们慢慢发现,自己生活的大地在不断下降。  相似文献   

14.
在目前的工程实践中,夯实水泥土桩在进行单桩静载试验时常出现桩体非正常破坏,导致检测过程中断,单桩承载力无法评价。对此现象进行深入分析,认为造成桩体非正常破坏的原因是由于单桩承载力检测值的确定未充分考虑夯实水泥土强度随龄期的增长规律所致,并对单桩承载力检测方法进行了探讨,对实际工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高峰 《地球》2011,(8):96-99
在人类所了解的宇宙范围内,地球是唯一具有美丽的蓝色外表的星球。之所以呈蓝色,是因为地球裹着厚厚的大气层。众所周知,人类和动植物都需要空气,没有空气就只有死亡。地球大气是生命的源泉,然而大气在养育生命的同时,也会对我们的生命、财产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危害,这种危害我们称之为气象灾害。  相似文献   

16.
《地球》2014,(2):93-93
中国重要的农耕土壤资源.包括潮土、灌淤土、绿洲土。这类土壤是在长期耕作、施肥和灌溉的影响下所形成.在成土过程中,获得了一系列新的属性.使土壤有机质累积、土壤质地及层次排列、盐分剖面分布.都起了很大变化。  相似文献   

17.
《地球》2014,(8):37-37
化石能源是一种碳氢化合物或其衍生物。它由古代生物的化石沉积而来,是一次能源。化石燃料不完全燃烧后,都会散发出有毒的气体,却是人类必不可少的燃料。化石能源所包含的天然资源有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石油和天然气都是来自于数百万年前海底、湖底大量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有机物残骸的厌氧消化而成。随着地质年代变迁,这些有机化合物同泥土混合,被埋藏在层层的沉积物之下。  相似文献   

18.
徐立国 《地球》2020,(3):50-55
1971年5月,一个晴空万里的日子,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的村民们正忙着在村边北山上植树造林。突然,一名村民的铁铲发出了清脆的碰击声,似乎是碰到什么坚硬的石头,村民们都围聚过来,仔细看去一只玉龙正静卧在泥土之中。上世纪60年代,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在考察内蒙古时曾写下一首诗:“塞上红山映碧池,茅亭望断柳丝丝。临风莫问秋消息,雁不思归花落迟。”  相似文献   

19.
内陆盐沼湿地土壤碳氮磷剖面分布的季节动态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以向海湿地为例探讨了内陆盐沼湿地土壤剖面中碳氮磷等生源要素的季节动态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内陆盐沼湿地土壤中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与土壤深度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在剖面中均表现为由表层向下层其含量不断减少的趋势,且具有明显的季节波动特征,除表层土壤碳氮含量随季节变化呈持续增加外,生源要素剖面分布的季节变化基本表现为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之间关系密切,且三者受土壤粒度的影响都非常显著.土壤pH值仅与土壤有机碳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而对全氮和全磷含量的影响则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湖北梁子湖湿地土壤养分的分布特征和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湖北梁子湖农业湿地土壤有机质、N、P、K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在24.203-56.815g/kg之间,TN、TP、TK分别为1.385-2.911g/kg、0.406-0.523g/kg和14.68-26.77g/kg.五类土壤中有机质、TN、TP、TK在水平分布上是随地形部位升高(地下水位降低)而降低,即从沼泽型→潜育型→侧渗型→潴育型→淹育型渐次降低.土壤剖面中,有机质、TN、TP、TK从表层到底层逐渐降低,仅在淹育型土壤中TK是从上向下逐渐升高.侧渗型水田由于湖水脉动漂洗作用使剖面底层的有机质、TN、TP、TK都低于其它四类土壤.土壤表层中速效N、P分布特征与TN、TP相似,但速效K的变异较大.土壤表层中有机质、TN、TP、TK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而剖面中有机质与TN也高度相关.此外,沼泽型土壤有机质与TK及TN与TK显著相关,而淹育型土壤剖面中TP与TK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