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内蒙古东部闹牛山铜矿成矿地质背景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闹牛山铜矿区与成矿有关的次火山岩岩石化学分析,以及对矿区火山一次火山岩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的分析,结合相关的铅同位素分析,综合分析了该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认为:闹牛山铜矿床构造环境属于大陆边缘裂陷带的局部隆起区,成矿火山岩浆为钙碱性,其来源于地壳深部或上地慢,并有上部地壳物质混染。  相似文献   

2.
中酸性陷爆角砾岩,次火山(超浅成)岩与成矿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隐爆角砾岩与断层角砾岩、火山爆破砾岩的区别,隐爆岩筒上、中、下部隐爆角砾岩的区别,含矿隐爆角砾岩筒特征,以及与隐爆、成矿作用有关的次火山岩特征。  相似文献   

3.
闹牛山铜矿床火山机构控矿特征及次火山岩系列演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百胜 《矿产与地质》2000,14(5):299-302
闹牛山铜矿床受火山机构控制,反映了成矿作用从供矿→运矿→集中→定位的全过程,次火山岩从基中性→中性→酸性方向演化,铜矿与次火山岩具有同空间,同时间(或稍后),同源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新疆西天山的群吉萨依中基性侵入一次火山杂岩体,形成于晚古生代晚期后碰撞造山的裂谷构造环境。群吉萨依铜矿体主要赋存于该中基性侵入一次火山杂岩体中。其中,Ⅱ号铜矿体产于隐爆角砾岩筒中,这个发现为该区铜矿找矿提供了新的找矿线索,可将隐爆角砾岩筒型铜矿床作为铜矿找矿的主攻类型。由于隐爆角砾岩筒是直接控制铜矿化蚀变作用的火山机构,因此,群吉萨依铜矿点具有形成大型隐爆角砾岩筒型铜矿床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5.
杨贵来  胡光道 《云南地质》2001,20(4):347-360
大平掌铜矿属火山成因铜多金属矿床。主矿体--浸染状矿体为次火山热液型,受英安岩等组成的火山穹窿构造及隐爆角砾岩筒构造所控制,赋存部位为火山管道之隐爆角砾-次火山岩相;块状矿体是在D2-C1海相火山喷发时期形成,受后期构造及火山-次火山岩体侵位破坏,呈角砾状分布在构造破碎带中。矿床总体为海底火山喷流喷气沉积及次火山热液叠加改造的复合型铜矿床。  相似文献   

6.
山东平邑归来庄金矿床岩浆演化与成矿物理化学条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归来庄金矿床次火山岩的岩浆演化特征,并对隐爆角砾岩带的特征和隐爆机制以及碲金型金矿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归来庄金矿床是与碱性次火山岩有关,并受隐爆角砾岩控制的碲金型浅成热液金矿床。  相似文献   

7.
闹牛山铜矿位于吉林与内蒙古交界处,矿体主要赋存于闹牛山火山机构边部和西侧次火山岩中的构造裂隙中,通过分析矿体的赋存状态和矿床成因,认为闹牛山铜矿在火山机构的外侧,矿化主要受断裂裂隙构造控制,属于次火山热液成因,在火山机构边部铜矿化在深部表现为斑岩型矿化特征,为以后在该地区的找矿提出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额尔古纳市乌尔根铅锌银矿是得尔布干成矿带上具有代表性的浅成中低温热液型铅锌银矿之一。显微镜下观察、电子探针分析结果等矿物学证据证明,该矿床存在2期成矿作用。其中早期火山热液形成的金属硫化物普遍受应力作用的改造,并广泛被晚期形成的矿物交代,典型矿物是不含乳滴状黄铜矿的闪锌矿,具有高含量Fe、Mn和低含量Cu的特征;晚期次火山(隐爆角砾岩)热液形成的金属硫化物占大多数,常交代早期形成的矿物并与其交生在一起,典型矿物是含固溶体乳滴黄铜矿的闪锌矿,并且具有中等含量Fe、Mn和高含量Cu的特征。在次火山热液期的晚阶段残余热液还形成了较为纯净的呈棕黄色-无色透明的纯净闪锌矿,具有高含量Zn,低含量Fe、Mn、Cu的特征。结合前人测定的研究区火山岩和矿石矿物定年结果以及火山岩主量元素组成数据,推测早期火山热液成矿与中基性塔木兰沟组火山岩关系密切,而晚期次火山(隐爆角砾岩)热液属于满克头鄂博组的(中)酸性岩浆热液的产物。隐爆角砾岩热液富含Cu元素且为成矿提供了主要物质来源,是研究区寻找除铅锌之外其他矿种的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9.
拉拉铁铜矿床被认为是中国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元古代内生金属矿床。该矿床主要赋存于古元古代河口群地层中,传统上被归属为火山喷流-沉积成因。近年来,一些学者陆续发现拉拉铁铜矿床中有Au、REE、Mo等金属的富集,因而将其归属为IOCG矿床。但是,对该区出露的隐爆角砾岩及其与成矿作用的关系缺乏详细报道,因而对矿床成因和成矿时代的判断尚显依据不足。作者对拉拉铁铜矿床的小露天采坑及其邻近地区进行了详细野外地质观察和剖面测量,发现采坑内出露的角砾岩具有隐爆角砾岩的特征。角砾主要来自下伏河口群的细碧-角斑岩建造,呈棱角状-次圆状,由热液物质胶结,且胶结物中见有矿化现象。定量化结构分析表明,隐爆角砾岩中的角砾具有机械破碎成因的特点,其分形特征与火山碎屑岩类似,定向程度和圆度明显不同于断层角砾岩。对角斑岩和隐爆角砾岩分别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分析。来自角斑岩中的锆石晶体具有典型的岩浆锆石特征,产生了1720±11Ma的锆石U-Pb年龄;而来自隐爆角砾岩的锆石晶体展示了较显著的后期热液改造特征。岩相学观察表明,细碧岩和角斑岩在成矿作用之前经受过强烈构造变形,表现为岩石的片理化,而沿片理面充填的含矿细脉则没有任何变形的迹象。据此可以得出结论:(1)拉拉铁铜矿床的形成时间明显晚于细碧-角斑岩建造,不支持火山喷流-沉积成因的观点;(2)矿区内产有与成矿作用紧密相关的隐爆角砾岩,后者被认为是IOCG型矿床的重要标志之一。前人报道的成矿元素组合特征以及本文提供的新证据支持该矿床为IOCG型矿床的认识。其成矿过程为成矿流体在流体库中膨胀后并由下部上侵,下部流体遇薄弱带侵入成矿,上部流体在密闭空间内形成超压进而发生爆破,并侵入细碧岩的片理中成矿,这种成因过程类似于透岩浆流体成矿模型。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金厂J-1号金矿体地质特征及深部预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黑龙江东宁金厂金矿床是与印支-燕山期中酸性火山-次火山岩有关的大型金矿床,矿化类型主要有隐爆角砾岩型,多金属硫化物细脉充填型及破碎蚀变岩型,矿体主要受隐爆角砾岩筒,环状,放射状构造控制,筒状角砾岩型金矿的资源量占全区的80%以上。矿区内最主要的J-1号金矿体矿化类型为隐爆角砾岩型。品位高且稳定,在系统总结该矿体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其深部远景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1.
周友清 《贵州地质》2015,32(2):119-125
紫金山铜金矿属高硫化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共生矿床。金矿体赋存于氧化带中,为原生含金金属硫化物矿床经表生作用所形成的次生富集金矿床。金矿体容矿岩石和赋矿围岩基本一致,主要是中细粒花岗岩,其次是隐爆角砾岩和英安玢岩。然而金矿床仅在隐爆角砾岩和英安玢岩呈脉状似"蟹脚"出露地表区域富集成工业矿体。带着这一疑惑,作者借助在紫金山矿区工作的优势,通过对紫金山铜金矿区金矿床空间形态分布特征、隐爆相、次火山岩相、断裂构造、金属硫化物氧化特征等的分析研究,提出了紫金山铜金矿金矿床次生富集规律与紫金山火山机构隐爆相隐爆角砾岩和次火山岩相英安玢岩是否侵入地表以及出露地表的形态特征极为密切的肤浅认识。  相似文献   

12.
从宏观基础地质入手,按矿床学的一些基本概念,针对东川-易门铜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一些存在争议的重要问题。研究认为:狮山段是绿汁江组下部独立存在的地层层位;东川-易门式铜矿床属沉积-改造成因,其中的层状铜矿属沉积成岩成因,不是"热液成矿";所谓东川-易门式矿床(稀矿山除外)为"喷流沉积成矿"或"岩浆叠加",尚依据不足;刺穿体是构造作用产物,对成矿有利,是良好的找矿标志,其中的角砾岩主要是沉积角砾岩与构造角砾岩,或沉积-构造角砾岩,不足以冠名"隐爆角砾岩(筒)"。  相似文献   

13.
含金热液隐爆角砾岩的特征及研究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含金热液隐爆角砾岩可划分为岩浆热液隐爆角砾岩、岩浆-天水混合热液隐爆角砾岩和天水热液隐爆角砾岩。隐爆角砾岩最重要的特征为:形似厚板状、筒状,角砾岩中含有大量岩粉,矿物的快速沉淀。热液体系的减压扩容、流体的沸腾和去气(CO2)作用引起了隐爆角砾岩化。金常富集在隐爆中心附近。对隐爆角砾岩的研究将有助于判断金矿体的剥蚀程度、矿头和矿尾的位置,有助于布置勘探工程,有助于对金沉淀机制的研究和深部预测。  相似文献   

14.
安徽宣城茶亭铜金矿床是近年来在长江中下游浅覆盖区之南陵—宣城中—新生代火山—沉积盆地中新发现的一个大型矿床。文章以赋矿石英闪长玢岩侵入体内发育的隐爆角砾岩为对象,通过详细的钻孔岩心观察和显微岩相学研究,确定其地质特征并探讨其与成矿的关系。根据钻孔岩心观察确定的岩石构造特征及钻孔剖面圈定的角砾岩空间分布特征,茶亭铜金矿床发育的隐爆角砾岩呈上大下小的不规则筒状体,被隐伏的石英闪长玢岩侵入体包孕。根据角砾特征以及角砾间的裂隙和胶结物特征,可将隐爆角砾岩划分为隐爆浆屑角砾岩、隐爆热液角砾岩和隐爆破裂角砾岩三类,三类隐爆角砾岩空间上有规律地分布,以隐爆浆屑角砾岩为中心向外或向上依次过渡为隐爆热液角砾岩→隐爆破裂角砾岩→石英闪长玢岩。基于隐爆角砾岩与蚀变和矿化的关系推测,岩浆—气液隐蔽爆破作用所产生的大量裂隙为后期含矿岩浆热液和大气降水热液的运移、交代、混合乃至卸载、沉淀成矿提供了有利的构造空间。茶亭铜金矿床的矿体赋存于浅成斑岩侵入体中,其围岩蚀变类型与分带,以及矿化呈细粒浸染状和细脉—网脉状等地质特征显示其与斑岩型矿床极为相似,但矿化富集部位与隐爆角砾岩筒(体) 的一致,且矿床同时发育角砾状、脉状、团块状矿化,矿脉中发育热液硬石膏甚至形成硬石膏岩等地质特征又明显不同于斑岩型矿床。因此,文章将茶亭铜金矿床确定为一个与中酸性浅成斑岩侵入体密切相关的隐爆角砾岩型矿床。  相似文献   

15.
在对火山岩筒、火山角砾岩以及火山喷发特征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有关隐爆角砾岩筒和次火山岩筒的成因研究,从隐爆作用和隐爆角砾岩筒形成模式的角度分析了火山岩筒的成因,提出了火山岩筒是隐爆作用成因的观点;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了岩浆作用的过程,认为隐爆作用应属于岩浆作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东部次火山岩型铜银多金属矿床找矿规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次火山岩型矿床与陆相火山岩、次火山岩为同源,同时期,同空间,同成因。总结了区域火山活动特征;区域构造与成矿关系;火山构造、火山机构与成矿关系;隐爆角砾岩与成矿关系等成矿规律。  相似文献   

17.
香炉碗子金矿床产于脆一韧性剪切带内,控矿围岩为火山隐爆角砾岩体,通过硫,铅,氢,氧,碳,锶等同位素及稀土元素的研究可以看出,该矿床是一个中,低温有大气水参与火山热液型金矿床,其火山岩岩浆属太古宙结晶基底重熔再造,壳幔混合型。  相似文献   

18.
王艳辉 《华北地质》2010,33(1):35-41
通过对牛圈银(金)矿床的细粒花岗岩、隐爆角砾岩、同位素特征等方面研究,笔者认为与矿床关系密切的隐爆角砾岩(次火山岩)由基底岩石的部分重熔形成,而成矿物质来源于下地壳-上地幔重熔岩浆;成矿热液为重熔岩浆分异演化形成的富气相流体。这些热液与次火山岩浆相伴或滞后上升,经多次隐爆作用在破碎带中形成矿床。银矿体呈脉状产出于粗粒花岗岩之破碎带中,含矿岩石为隐爆角砾岩。熔浆物质既成角砾又呈胶结物,成矿带发育中低温热液蚀变。矿床为含矿凝灰岩(英安质)熔浆经隐爆作用形成的浅成中低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9.
西藏斯弄多银多金属矿床产于陆相林子宗群火山岩内,是冈底斯成矿带发现的首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矿床具有热液脉型银铅锌矿体、隐爆角砾岩型矿体和独立银矿体"三位一体"的矿体组合形式.热液角砾岩作为矿区主要矿(化)体,目前尚未开展详细研究工作.文章以斯弄多矿区热液角砾岩为研究对象,通过钻孔岩芯编录和岩相学研究,总结了不同类型热液角砾岩特征,旨在探讨其成因及与成矿的关系.根据热液角砾岩产状、颜色、胶结物等特征,将矿区热液角砾岩分为气喷角砾岩、岩浆蒸汽角砾岩和构造热液角砾岩三类.岩浆蒸汽角砾岩产于隐爆角砾岩筒中,根据其产状、颜色、胶结物成分差异进一步分为A类角砾岩和B类角砾岩.A类角砾岩产于Ⅰ号富矿角砾岩筒,蚀变矿物以绢云母、蒙脱石、伊利石为主;B类角砾岩产于Ⅱ号贫矿角砾岩筒,蚀变矿物以白云母、赤铁矿、黄钾铁矾为主.研究认为,与成矿作用密切相关的热液角砾岩成岩成矿作用是同一地质过程不同阶段的产物,其含矿性主要由隐爆流体性质决定.大气降水和岩浆热液不同程度的混合作用和沸腾作用是角砾岩形成和矿质沉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河北沽源460铀钼矿床成因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460铀钼矿是一大型铀钼共生矿床,矿床定位于多组断裂构造与火山机构的复合部位,铀钼矿体赋存于火山通道相次火山岩体和隐爆角砾岩中,以浸染状、网脉状矿化形式为主,围岩为酸性火山岩,矿物组合与蚀变有分带特点,并有高、低温矿物共存现象。火山岩、次火山岩中有较高的铀钍丰度。硫同位素表明成矿物质来源于基底岩石和火山岩围岩;氢氧同位素表明成矿热液主要为大气降水经深部加热形成。矿床类型为与次火山岩有关的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