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地质学   15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从宏观基础地质入手,按矿床学的一些基本概念,针对东川-易门铜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一些存在争议的重要问题。研究认为:狮山段是绿汁江组下部独立存在的地层层位;东川-易门式铜矿床属沉积-改造成因,其中的层状铜矿属沉积成岩成因,不是"热液成矿";所谓东川-易门式矿床(稀矿山除外)为"喷流沉积成矿"或"岩浆叠加",尚依据不足;刺穿体是构造作用产物,对成矿有利,是良好的找矿标志,其中的角砾岩主要是沉积角砾岩与构造角砾岩,或沉积-构造角砾岩,不足以冠名"隐爆角砾岩(筒)"。  相似文献   
2.
通过易门凤山铜矿床控矿构造解析与13~15中段南部矿体空间位置对比,矿体向SW深部侧伏,预测15中段2、4号矿体的SW端深部具找矿潜力。在纵投影图上,夹持矿体的"空当"呈现"阶梯、斜列、平行、等距"特点,表现出三个"空当"带与四个矿体带相间交替、平行斜列的组合型式。推测"阶梯空当"夹持的四个空白区为有利的找矿地段。在24号勘探线以南、15中段坑道开展1︰500断裂构造地球化学填图,圈定了5个铜异常和3个主要的元素组合(Cu-In-Bi-Hg-Sb)异常,其中,Ⅱ、Ⅲ号异常与"阶梯空当"定位的d、e位置相对应,为重点找矿靶区,对凤山铜矿床南部、深部找矿具有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楚雄盆地铜,膏盐,有机矿床组合地球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滇古大陆裂谷的发生和发展造就了楚雄盆地,沉积了煤、铜、盐旋回与含矿建造,形成了铜、膏盐、有机矿床组合。矿床地球化学及有机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表生的或地层中的或深部的铜、盐、有机质以微量遍布于楚雄盆地中生代各地层中,在适宜的古气候、岩相古地理环境则富集成矿,三者在诸矿床中互相渗透、互相依存。三类矿床都经历了沉积-成岩-改造生成过程并受同步热演化。矿床组合遵循“金属-盐-有机沉积-成岩-改造”成矿机制  相似文献   
4.
东升庙是华北地台北缘西段的一个特大型铅锌硫矿床。在对矿床区域成矿地质条件和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海底喷流沉积成因观点,并初步探讨了矿床海底喷流沉积成矿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5.
楚雄盆地铜、盐、有机质相互作用与砂岩铜矿生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矿床的有机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楚雄盆地含煤、含铜和含膏盐建造中的有机质在来源、类型和成熟度上是不一致的。成岩期干酪根降解形成的短链羧酸是矿源层中铜活化的重要因素,石油烃是矿质搬运的重要载体。改造成矿期,天水淋滤膏盐展形成富SO_4~(2-)的下渗氧化性流体,为改造成矿提片供了硫源。另一方面,来自基底的含矿流体沿同生断裂上涌,混染煤系地层形成还原性流体,沿次级断裂进入到高渗透的砂岩储集层。当两种流体在砂岩中相遇时,发生氧化-还原作用而形成改造期矿体。  相似文献   
6.
7.
矿体的产状要素、形态、长度、厚度(或寬度)、斜深、面积、矿物成分与化学組分含量、矿石結构构造、物理性质及加工技术性质等,慨属矿体的属性。这些属性,多能用数值表示之,名曰矿体的参数。地质勘探人員对矿体参数的变化,非常重视。因为参数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改造成矿作用"是涂光炽院士提出的新理论。这一理论有如下基本论点和鲜明特色:矿质来源的广泛性;成矿流体的特殊性;成矿元素的活泼性;改造作用的内生性;断裂构造的主导性;赋矿岩石的多样性;改造矿床的普遍性;成矿作用的独特性与应有地位——矿床分类的四分法。滇中大姚-牟定式砂岩铜矿是典型的沉积-成岩-后生-改造成因。其主要论据与以下要素有关:裂谷成矿背景;矿源层(K、J)、矿源岩(元谋古陆);矿体受地层层位、岩相、岩性控制,其生成与煤系(提供有机质)、盐层(提供卤素)密切相关;矿体形态产状、矿石结构构造、成矿流体性状与水的来源、有机质类型及其作用在不同成矿期、成矿阶段显著不同。从岩石学的名词概念来解读和划分"改造成矿作用"的上限与下限:上限确定在后生作用之后,下限在变生作用之末。  相似文献   
9.
康滇地轴东川式层状铜矿的沉积环境与成岩成矿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冉崇英 《地球化学》1981,(2):114-119,208,i001
In the present paper,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bay or lagoon areas of post-reef of stromatolith, and the bathyal areas of pre-reef were water basins where copper ores were deposited, the former corresponding to syngenetic dolomite facies of post-reef bay or lagoon environment and the latter to black shale-dolomite facies of pre-reef building.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stratiform copper deposits are genetically of diagenesis and closely related to stromatolith reef, but not directly to the tuff in sedimentary origin.  相似文献   
10.
冉崇英 《沉积学报》1986,4(2):81-82
云南东川昆阳群落雪组中的藻叠层石按其总的立体形态可分为层状、柱状和球状三类,各类再依据其形态变化细节又分为若干型(表1)。一些研究者认为藻叠层石的形态变化与水动力条件密切相关,即其形态类别具有指示沉积相环境意义。根据东川落雪组的沉积特征,笔者对藻叠层石的形成环境有如下认识:层纹型通常形成于闭塞的潮间带上部且延伸至潮上带碳酸盐泥坪。本区一部分层纹型叠层石产于红色白云岩中,并见石膏晶体伴生,显示是超咸化水域,有暴露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