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2 毫秒
1.
影响沉积盆地相对海平面变化的多重因素和旋回层序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沉积盆地内相对海平面变化及沉积层序形成不仅受全球海平面变化旋回控制,而且沉积盆地所处的构造背景和相关因素,如:沉积物供给、盆底沉降和自然地理条件也对沉积层序及其内部组成——体系域具有极大的影响。对应于海平面变化发育的容纳空间旋回层序,沉积供给也可以形成特征的、可以鉴别的供给旋回层序。具有过渡性界线的三级或高频旋回层序受相对海平面变化和沉积供给双重因素控制。不同构造背景沉积盆地边缘发育不同的盆底沉降速率,相对海平面变化响应于盆缘沉降具有明显的构造-海平面分带,岸线在构造-海平面带中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层序界面和层序堆叠样式,也同样影响着低位体系域的构成。深水盆地环境古地形特点及沉积物供给制约着深水沉积序列。构造运动显著地影响着沉积层序发育。碳酸盐缓坡和平顶镶边陆架的层序格架及体系域发育受其坡度、盆地深度及下降幅度的因素的作用。台地边缘和大陆边缘盆地浊积岩层序的发育和体系域组成受控于差异的沉积物源(平顶碳酸盐台地、镶边台地和陆源碎屑岩陆架)、古地理及构造活动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区域不整合面、沉积体系转换面、构造应力场转换面和水上暴露面等层序界面的识别,对研究区进行层序地层划分,指出鄂尔多斯盆地东北缘晚古生代陆表海含煤岩系发育7个三级层序。在此基础上,认为陆表海层序仍然具有“三元”结构,由低位体系域、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组成。在盆地北部发育的多期河道砂岩具有低位体系域的下切谷充填特点——面状充填,如晋祠砂岩、桥头砂岩以及北岔沟砂岩等。煤层在层序格架中的定位与海平面变化的转换时期有关,主要发育在陆表海环境的海侵体系域下部以及陆相环境的高位体系域上部。  相似文献   

3.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本溪组—太原组层序地层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垂向沉积序列、岩性组合、泥岩样品的地球化学测试、测井响应等综合研究的基础上, 在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本溪组—太原组中识别出区域不整合面、区域构造体制转换面、沉积体制转换面、海侵面等层序界面类型。本溪组—太原组形成于陆表海背景之下, 陆表海基底平缓, 层序结构大多为二元体系域结构, 在构造变动、区域海平面下降及差异性压实作用等因素的控制下形成了以K1砂岩和桥头砂岩为代表的低位体系域河道下切充填。建立了区域层序地层格架以及陆表海背景下的缓坡盆地边缘Ⅰ型层序地层模式和陆表海背景下的缓坡Ⅱ型层序地层模式。  相似文献   

4.
关于强制海退形成的沉积体对应层序中体系域的问题,一直是国内外争论的焦点。结合Exxon公司建立的层序地层沉积模型,将强制海退沉积体对应于早期低位体系域以及晚期高位体系域,正常海退沉积体对应于晚期低位域前积体、高位域早期前积体。以珠江口盆地坳陷期的珠江组—韩江组为例,将其划分为7个三级相对海平面变化旋回,对应7个三级层序。相对海平面变化是可容纳空间的外在响应。在陆架坡折之上产生的高位域晚期前积体和陆坡及以下地区发育的低位域早期低位扇体;在陆架坡折带及以下形成的低位前积楔、坡折带及以上形成的高位早期前积体,是有利的油气储集体。  相似文献   

5.
中国中、新生代构造相对活动的断陷或陆内前陆盆地充填序列一般可划分出5个级别具有地层对比意义的层序地层单元。层序构成和沉积体系域的发育分布受到盆地形成演化过程中各种构造作用的控制。盆地规模的沉积旋回多是盆地幕式裂陷、多幕挤压挠曲沉降、多期构造反转、断块差异沉降等构造作用的沉积响应;高频层序单元的发育则主要与湖平面和沉积物供给量的变化有关。不同构造演化阶段的层序结构和沉积体系域构成等存在显著差异,主要取决于古构造格架和同沉积构造的活动。构造坡折带是由构造活动所产生的、对沉积作用具有长期控制作用的古沉积斜坡或古地貌突变带,在断陷或前陆等盆地中普遍发育,其识别对阐明盆内沉积体系域,特别是构成重要油气藏的低位域的分布和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陶启云 《安徽地质》2005,15(1):8-13
皖南地区从晚奥陶世-志留纪末以来,由于受加里东运动的影响.造成盆地性质由沉积盆地突然转变为构造盆地,形成冲断带和前陆盆地。扬子东南边缘从被动大陆边缘沉积盆地演化成为前陆盆地,是在挤压收缩构造背号下铸就了特有的古地理构造和演化特征,为典型的前陆盆地充填和向上变浅序列。通过对前陆盆地内露头层序地层的研究,将中奥陶统至志留纪系划分为1个二级沉积层序,以海平面相对变化和沉积物的转变进一步划分成3个三级层序。详细分析了每个沉积层序各体系域的特征。区内的晚奥陶世-志留纪总体为一变深往上又变浅的沉积层序。  相似文献   

7.
苏北盆地海安凹陷泰州组层序地层及沉积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北盆地海安凹陷泰州组形成于晚白垩世,其底界面是由仪征事件形成的区域不整合面,其顶界面是由海安事件形成的局部不整合面。苏北盆地泰州组在形成过程中发生了一次水退,以该水退为界把泰州组分为层序1和层序2两个三级层序。通过对海安凹陷30余口探井的录井、测井和岩心资料的综合分析,认为层序1和层序2都由低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组成,并且层序1低位体系域以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为主;湖侵体系域主要发育深湖—半深湖沉积;高位体系域是在湖平面下降缓慢的沉积环境下以陆源碎屑物质供给量不断减少的三角洲沉积为主,并发育大量的浊流沉积。层序2低位体系域主要发育滨浅湖—半深湖沉积,湖侵体系域以半深湖—深湖沉积环境为主,而高位体系域以滨浅湖—滩坝沉积环境为主。  相似文献   

8.
华北晚古生代层序地层模式及其演化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华北晚古生代沉积建造是在陆表海环境向大陆环境演化的背景下形成的,其层序地层模式包括陆表海型、过渡型和湖泊型等3类。陆表海型层序的底界面为IP型,顶界面为IP型和I型层序界面,层序内由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构成;过渡型层序的底、顶界面均为I型层序界面,层序由陆表海低位体系域、海浸体系域及高位体系域构成,陆表海低位体系域以发育席状砂体为特征;湖泊型层序的顶、底界面亦为I型层序界面,层序由低位体系域,水进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构成。该沉积建造的形成经历了上述3种模式5个阶段的演化,这5个阶段是盆地的形成、发展、鼎盛、萎缩和转化阶段,分别对应于DS1~DS5这5个沉积层序。   相似文献   

9.
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是深层油气勘探的重点领域。利用野外露头、钻测井、地球化学及地震资料,对北塔里木地区肖尔布拉克组碳酸盐缓坡沉积进行了层序特征分析,探讨储层分布规律及层序发育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北塔里木肖尔布拉克组可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SQ1,SQ2),2个层序均发育海侵体系域及高位体系域,低位体系域不发育,海侵体系域远薄于高位体系域。每个层序内由巴楚-塔中向塔北依次发育内缓坡-中缓坡-外缓坡沉积,海侵期内-中缓坡发育藻席、潮坪沉积,外缓坡发育灰泥丘。高位期内缓坡发育潮坪、泻湖及颗粒滩,中缓坡发育微生物丘滩体,外缓坡发育灰泥沉积。据此建立了北塔里木肖尔布拉克组碳酸盐缓坡层序发育模式。有利储集体主要发育在海侵期内-中缓坡藻席,高位期内缓坡颗粒滩及中缓坡微生物丘-滩体中,高位期海平面持续下降使内-中缓坡浅水区潮坪相白云岩受大气淡水溶蚀作用,可形成溶蚀孔洞型储层。层序发育受古构造、古地貌、海平面变化、古纬度及古气候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0.
鄂尔多斯东北部太原组上部灰岩段高分辨层序地层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对露头、测井和岩心资料的垂向分析和横向对比,结合古生物化石资料,在识别关键性界面的基础上,对鄂尔多斯东北部下二叠统太原组上部灰岩段建立了高分辨层序地层格架,划分出5个三级层序。研究层段为有陆源碎屑混入的碳酸盐缓坡沉积,形成于华北晚古生代最大海侵阶段。各层序分别由低位体系域的下切谷充填沉积的砂岩、砂砾岩,海侵体系的灰岩、泥灰岩、泥岩、煤和高位体系域的碎屑岩和煤组成。区内厚达数十米的桥头砂岩主要由几个层序低位域下切河谷充填沉积叠置而成。通过编制的各层序海侵域灰岩的厚度和分布图,证实层序3、4沉积期海侵范围最大。早二叠世早期海侵来自东南和西南两个方向   相似文献   

11.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气藏与深盆气藏成藏机理之辩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气藏形成基本条件、气水分布规律和成藏动力学特征研究分析.并与北美典型深盆气进行对比发现,如果仅从气源丰富、储层致密、异常压力、大面积舍气等气藏表现特征观察,上古生界气藏与典型深盆气藏极为相似.但从各区气藏形成条件来看,上古生界烃源岩生气速率慢,持续地供气条件较差;气藏上倾方向多因物性或岩性封挡,主要表现为非均质储层条件下的岩性和构造一岩性气藏类型;舍气范围内的同一气层连通性较差,气水分布受区域构造控制,局部明显存在边底水,也没有整体活塞式气驱水作用形成的区域性气水界面.成藏动力学机理反映,上古生界储层毛细管阻力过大,天然气二次运移的浮力不够,主要是就近运移聚集成藏,没有大规模运移的迹象,难以实现整体活塞式气驱水运移.所以用深盆气藏成藏机理还不能合理解释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气藏成因.综合分析认为,持续供气能力不够、储层连通性差是造成上古生界气藏有别于深盆气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上古生界低孔渗砂岩储层评价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尹昕  应文敏 《矿物岩石》2005,25(2):104-109
大牛地气田目前已发现的气藏有盒三、盒二、盒一、山二、山一和太一气藏。其中以块状砾岩相、含砾粗砂岩相、大型交错层理砂岩相是最好的岩石相类型;各层段岩石学特征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岩石类型、骨架成分和填隙物类型成分上,储层岩石粒度、泥质含量、碎屑成分是影响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研究区储层总体上属低孔、低渗储层,盒三 二段、山一段储集物性较好,盒一段、山二段、太原组储集物性较差;研究区储层总体上属于小孔、微细喉储层,盒三 二段、太原组的孔隙结构最好,山西组次之,盒一段最差;将储集岩按照组或段分为三类:盒三 二段,盒一段和山西组,太原组,分别进行了分类评价。大牛地气田上古生界主要目的层段具有整体含气的特点,储层品质的优劣决定了其含气性的好坏,因此寻找高产富集带可归结于寻找优质储层发育带。岩性圈闭的分布与各期河道、分流河道的主体发育位置趋势一致,有利储集相带、高产富集区的预测应以有利沉积相带为基础展开。  相似文献   

13.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气田是一个在向西低角度倾斜背景下形成的深盆气田。在深盆气田的形成过程中,部分天然气伴随离心流漏失。天然气往储层上翘一侧有侧漏是深盆气藏的重要特征之一。在鄂尔多斯盆地,由于储层十分致密,地下水的流动补给十分缓慢,随着天然气的不断漏失,逐渐形成低压。另外,天然气的运移速度十分缓慢也有利于深盆气藏的保存。  相似文献   

14.
油气储层的微观非均质性特征是储层地质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真实砂岩微观模型实验,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白豹地区长4 5储层的微观非均质性特征,发现该区长4 5储层为致密型砂岩,真实砂岩微观模型实验直观地显示出长4 5储层具有很强的微观非均质性,砂岩的成岩作用和孔隙结构是影响本区长4 5储层微观非均质性的主要原因.在低渗透砂岩中,溶蚀作用引起砂岩产生强烈的非均质性,而这些砂岩则形成长4 5储层的高渗带.  相似文献   

15.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储集层为一致密砂岩储层.低阻气层与高阻气层共存,气水关系复杂,气层评价是现场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为快速准确储层评价,将核磁共振录井技术方法应用于现场分析,通过综合分析与参数优选组合,建立研究区含气、含水评价参数及解释模版,有效量化了储集空间流体,现场气藏评价应用效果较好.此技术的成功应用,为致密天然气储层识别与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6.
成矿大地构造背景、盆地形成地质环境及其盆地类型、后期构造改造等是砂岩型铀矿形成前提条件;砂岩型铀矿主要受外生沉积条件、后成水文条件及物理化学环境制约;以东胜大型砂岩型铀为例,对砂岩型铀矿成矿机制与演化、铀矿床空间分布特点及规律等方面进行讨论;探讨了鄂尔多斯盆地地质背景、成矿条件、矿床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及成矿作用,提出砂岩型铀矿成岩、后生、低温热液成矿阶段形成的特态相矿物群,论述了低温成矿作用的矿物学及物理化学证据,认为东胜大型砂岩型铀矿具有沉积预富集-古层间氧化淋滤-后生二次还原与交代的成因特征.  相似文献   

17.
鄂尔多斯深盆气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鄂尔多斯盆地内石炭纪—二叠纪煤系含有机质丰富 ,演化程度高 ,不但形成了巨量的天然气 ,而且因储层致密、升降稳定、构造稀少而形成了盆地构造下倾部位天然气的大规模聚集 ,构造上倾部位则大面积含水 ,具有典型“深盆气”的特征。深盆气的主要含气层位为盒 8—本溪组各段 ,而盆地东部和北部可延至盒 5段。煤层是深盆气圈闭中的潜在储集层 ,起着“调节气库”的作用。多期砂体的叠置使深盆气的面积变得巨大 ,钻探成功率高 ,但因储集层的岩性致密 ,使自然产能低。  相似文献   

18.
鄂尔多斯盆地洛河组和环河华池组砂岩是白垩系两套重要的含水岩组。通过区域构造背景确定下白垩统地层分布范围,结合沉积相和盆地演化特征分析不同组岩性的发育和分布形态,并利用盆地内丰富的测井资料信息,进行砂体厚度统计。总结出白垩系洛河组砂岩为风成沉积,产状稳定、覆盖面广;环河华池组砂岩由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及滨浅湖滩坝相长石石英细砂岩组成,砂体分布位置以及厚度变化规律有一定的继承性。  相似文献   

19.
陆相断陷盆地层序形成动力学及层序地层模式   总被引:55,自引:0,他引:55  
文中认为 :陆相断陷盆地层序形成的动力学机制源于全球构造事件导致的区域构造应力场、地幔隆升产生的岩石圈拉张伸展而导致的不同级别的幕式构造运动以及由构造、冰川消融作用和地球旋转而产生的气候旋回。基准面的变化是构造、气候的函数 ,对于地史时期的滨海盆地 ,基准面就是相对海平面。不同级别的基准面变化旋回形成不同级别的层序 ,表现为盆地的裂陷旋回期相当于海平面变化旋回的超周期组 ,形成构造层序 ;裂陷幕和气候的二级旋回相当于海平面旋回的超周期 ,形成层序组 ;幕式断陷作用和气候的三级旋回形成层序。断陷盆地一个典型层序形成的模式是 :由于湖水体积的有限性 ,一次断陷和掀斜运动就能产生构造坡折并使湖水体积再分配 ,湖水向主断层和构造坡折之间可容空间增大的区域流动 ,造成基准面下降 ,产生陆上暴露、下切水道、水下冲积扇、废弃型三角洲及扇三角洲构成低位域 (LST)。构造宁静期 ,在气候等因素的作用下 ,湖水将趋于恢复断陷前的位置 ,使基准面 (湖平面 )升高 ,形成湖浸和河流退积作用形成的破坏型三角洲 ,深湖、浊积扇及浅湖构成湖扩张体系域 (EST)。当湖平面达到最高并趋于稳定 ,由于断陷使流域地形变陡 ,大量碎屑物入湖形成以三角洲前积体为主的高位体系域 (HST)。叠加在三级基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