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4篇
地质学   14篇
综合类   2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发生于中生代-新生代之间的事件是地质历史上一次重大灾变和异常事件,因此白垩系-古近系之间的界线(K/T界线)就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地质界线之一.通过对塔里木盆地西北缘乌恰地区库孜贡苏河剖面海相上白垩统-古新统地层的岩性和沉积环境变化以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重点利用沉积物色度、有机碳含量、碳酸钙和碳、氧稳定同位素的明显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2.
滩坝砂是港中复杂断块油田沙一段重要储集层,滩砂和坝砂在砂体厚度及后期产能方面差异明显。为揭示港中油田富油砂体复杂的分布特征及控油模式,从动静态资料入手,逐次重点分析区内砂体、有效储层、油砂体的纵横向分布变化,引入并界定港中油田富油砂体概念、标准。研究认为,港中油田滩坝砂富油砂体具地质储量大,单井日产高,原始地层压力高、稳产时间长的特点。纵向上主要分布在板3油组和滨Ⅰ油组等5个主力单砂层,平面上主要分布在南四断块、北三断块。探讨了复杂断块油气田富油砂体分布受控因素及分布模式,指出沉积相控、成岩控油、断层控油、微构造控油及构造-岩性控油是港中油田滩坝砂油气富集5种主要控油模式。  相似文献   
3.
同一类流动单元,岩石物理性质、储集渗流能力类似,在开发动态上具有一致的渗流规律和水淹特征。为了进行姬塬地区特低渗砂岩储层流动单元研究,采用层次分析的思路,在精细小层对比、沉积微相研究、隔夹层与渗流屏障识别及连通体划分的基础上,运用多参数聚类分析方法,对研究区延长组长4+522单砂层流动单元进行了划分。通过微观水驱油实验,刻画了不同类别流动单元孔隙结构、流体渗流及水驱油效率的差异性,从动态的角度验证了划分结果的合理性。研究认为:A类和B类流动单元具有砂体厚度大、储集系数、流动系数及流动带指数都较高的特点,砂岩物性好、连通性好、排驱压力低,水驱效率分别为65.7%和54.9%,是姬塬油田有利高产稳产区;C 类流动单元水驱效果差,为剩余油富集区,是油田后期挖潜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4.
湖泊相滩坝砂体是我国大港油田沙河街组一种重要的储集层类型。为了揭示港中油田沙一段滩坝砂坝砂内部砂体叠置规律,本文以储层构型理论为指导,以沉积、露头、钻井岩心资料为基础,系统总结出滩坝砂单一坝内6种3级界面识别方法和垂向6种组合特征和平面上4种识别标志,取得了单一坝新认识。研究认为单一坝在剖面上为底平顶凸、近陡远缓不对称形态,呈斜列状排列,平均长宽比2.5,平均宽厚比49.1。单一坝长轴方向为北北东15°和北西西295°,并且以北北东方向为主。同时结合界面识别及动态资料,将Z9-61-2井钻遇单一坝坝进行了合理划分与组合,识别内插出13条泥岩夹层,划分出14期增生体,单一坝精细解剖研究工作,对于后期剩余油的挖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西宁、贵德盆地的新生代沉积序列较完整的记录了盆地周围物源区构造变形过程。重矿物是碎屑物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直观、有效揭示源区母岩、构造-沉积过程的重要手段。通过重矿物的系统分析,结合沉积-构造变形,揭示出始新世-上新世末西宁-贵得盆地及其源区经历了几个构造活动阶段:古新世-始新世早期的隆升阶段、始新世中期-渐新世晚期的构造稳定阶段、渐新世末-中新世初的构造隆升阶段、中中新世构造稳定阶段和晚中新世以来的强烈隆升阶段。并结合特征矿物(绿泥石)及古水流分析,推断古近纪西宁-贵德盆地是东昆仑山前一个统一盆地。中新世早期青藏高原的扩张导致了拉脊山开始隆起,使原型盆地解体;约8.5 Ma以来拉脊山强烈隆升,两侧盆地逐渐转变为山间盆地。这为正确理解青藏高原东北缘盆山格局的形成和演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选择中国西部塔里木盆地、南天山及西昆仑3个重要大地构造单元交界部位的塔里木盆地西北缘喀什凹陷地区,通过对乌恰黑孜苇剖面晚新生代巨厚陆相沉积物岩石磁学特征的分析,结合岩性、古水流和物源变化等的研究,揭示了晚新生代以来区域存在5次构造活动事件,它们分别发生于渐新世末—中新世初、中中新世初、晚中新世初、晚中新世末—上新世初和上新世末—更新世。其中渐新世末—中新世初和上新世末—更新世的构造活动是该区两次重大事件,并与青藏高原构造隆升有关,前者造成西昆仑和南天山强烈上升使塔里木盆地西缘喀什凹陷地区中断了与古地中海的连通进入了陆盆沉积环境演化阶段,后者进一步造成西昆仑和南天山强烈上升、帕米尔—天山之间地壳强烈缩短以及该区现今地貌格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的物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笔者从区域沉积背景入手,对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3油层组泥岩稀土元素、碳酸盐岩岩屑、轻重矿物、砂岩粒度等进行综合分析研究,认为研究区内存在混合物源,物源方向主要有北东向和西南向,并初步判断,北东物源的边界大致在南梁-华池地区,西南物源的边界大约在悦乐地区。  相似文献   
8.
为表征鄂尔多斯盆地低渗储层的微观非均质性,采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压汞等测试手段,研究姬塬地区低渗砂岩储层微观非均质性特征及影响因素,并结合多参数模糊聚类分析,将储层微观非均质性划分为较弱、中等和较强3类.通过真实砂岩模型水驱油实验,刻画了3类不同非均质程度模型的流体运动及水驱前缘形态的差异性.室内测试分析研究、地质学定量统计分类及真实砂岩模型水驱油实验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真实反映低渗储层微观非均质性,对同类储层研究具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随着近百年的重矿物研究,从沉积物中提取重矿物的实验方法已经形成了固定模式,然而这些传统方法都是对砂岩粗
颗粒矿物研究经验的积累,并不适用于泥质含量高的细粒沉积物。根据溶胶稳定(DLVO)理论,悬浮于溶液中的微细颗粒会因分
子间作用力的相互吸引絮凝成团,从而影响细粒沉积物中重矿物提取的效果。实验研究证明,影响重矿物提取的主要因素是微细
矿物颗粒间的絮凝作用,而并非有机重液的黏度。如何克服微粒间的絮凝作用是提取泥岩和粉砂岩中重矿物的关键。实验对比
分析表明,添加分散剂的超声波振动和自然沉降法可以在克服絮凝作用的前提下有效去除泥质成分,同时对粉砂级矿物进行精确
的粒径分选;离心分离同样也可以克服微粒间的絮凝作用,在重液分离过程中使重矿物顺利从轻矿物中分离。以上3种方法的联
合使用可以弥补传统的重矿物提取方法的不足,并显著提高泥岩、粉砂岩中重矿物的提取率。   相似文献   
10.
在沉积微相研究工作基础上,针对陇东地区延长组长3、长4 5油层小层对比复杂砂层厚度、岩性横向变化大的特点,对陇东地区延长组长3、长4 5油层碎屑岩稀土元素、碳酸盐岩岩屑以及轻重矿物组合分布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认为区内三叠系延长组沉积物源主要来自北东向和西南向,在陇东地区北东物源的沉积边界大约在南梁-华池地区,西南物源的沉积边界大约在悦乐地区,两者间为砂岩层厚度、岩性、物性变化大的混源区.通过对不同物源区的储层特征分析对比,认为在陇东地区延长组沉积物物源分布范围、组合特征是影响储层发育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