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介绍核电站地震监测系统在核电站安全监测中的作用,并依据中国核电站地震监测系统所依从的标准,对其硬件、软件等进行设计。武汉地震科学仪器研究院有限公司据此进行样机制造,并成功应用于实践。结合当前核电的发展趋势,提出核电地震监测系统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2.
针对我国首座商用型第四代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地震监测要求,提出一种符合第四代核反应堆型的地震监测系统的设计思路。参照高温气冷堆工程结构布局,设计针对该堆型的地震监测系统方案,包括加速度传感器测点的选择、数据处理方案、地震报警控制逻辑、误报警抑制机制等,并在核电站现场示范应用。  相似文献   

3.
介绍WYD-1地震仪表系统信息处理机柜的抗震试验。试验利用三维振动台,采用与设备安装楼面反应谱相容的人工时程的多频试验方式,对地震监测系统进行白噪声探查和5次运行基准地震及1次极限安全地震试验,试验验证了WYD-1地震仪表系统在地震载荷作用下能正常工作。  相似文献   

4.
介绍中国将要建成的三代核电站和目前已建成的二代核电站的地震监测原理。通过处理国内地震数据,分析可能影响三代核电站安全运行的地震的特点,并将三代核电站地震报警方式与二代核电站地震报警方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三代核电站OBE报警方式能有效减少二代核电站OBE报警中的误报和漏报,是一种更加稳健的核电站地震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5.
介绍核电厂地震仪表系统大修检定的工作内容,并对地震仪表相关执行标准进行对比分析,给出大修检定的详细检定参数;针对相关参数,提出检定测量的实际方案,并针对核电厂的工作环境提出检定工作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6.
地震会对核电站安全造成影响。随着核电站的数量越来越多, 有必要关注在地震下核电站的安全。核反应堆厂房是核电站重要的组成部分, 研究其地震响应对核电站有着重要意义。基于直接法, 考虑了3种不同场地(中硬土、软岩、硬岩)在地震下的塑性变形和土的滞回阻尼, 使用FLAC3D对土-核反应堆厂房模型系统进行了三维建模。为了捕捉上部结构与下部岩石/土壤之间的分离与滑动, 在核反应堆厂房基础与岩石/土壤表面设置接触面单元。上层结构以集总质量模型模拟, 同时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下基岩深度对核反应堆厂房基础地震响应的影响, 最终得到核反应堆厂房结构杆件的加速度反应谱、剪力、基础的摇动和基础不均匀沉降以及侧向位移。结果表明: 在中硬土场地中, 位移、剪切力随基岩深度的增大而减小; 在硬岩场地中, 位移和剪切力响应的规律呈相反趋势; 在软岩场地中, 上部结构响应的规律较为复杂。对于基础摇动和基础不均匀沉降, 在中硬土场地中, 其呈现的规律随基岩深度增大而减小; 在软岩和硬岩场地中, 并无明显规律。基础不均匀沉降可直接反映结构的破坏情况。中硬土场地下基础不均匀沉降超过容许值, 所以基础不均匀沉降对核反应堆厂房的影响不容忽视, 这对核电站的安全设计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7.
介绍KIS地震仪表系统的功能与软件的结构组成,对软件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针对地震仪表系统受电磁干扰易发生误报警的情况,提出运用有限状态机来实现电磁干扰识别及排除。运用该方法 可有效地降低系统的误报警率,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在KIS地震仪表系统中,报警与标定单元是系统的执行机构.系统的报警源和故障监测点以及标定、无阻尼控制等节点繁多,控制逻辑复杂.为了简化系统设计、提高系统的可靠性.以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可编程逻辑控制单元)为报警与标定单元的控制执行部件,在该系统中得到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
利用瑞士GeoSIG公司的GSK-166型振动台对美国Kinemetrics公司的ETNA2型一体化数字强震仪和瑞士GeoSIG公司的AC-23型地震加速度计进行对比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对比两者的幅频数据和灵敏度数据,对一体化数字强震仪和分体式强震仪的性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两种强震仪的主要性能指标趋于一致,一体化强震仪可以取代分体式强震仪,应用于核电站、高速铁路、水库大坝等大型工程的地震监测。  相似文献   

11.
面向地震行业,以交互式门户网站提供零障碍、一站式、可视化的地震科学数据共享服务,以使用便捷、高效稳定、扩展性好为目标,对地震数据共享服务平台的系统架构、服务端架构、数据库及其功能进行设计。基于国家科学数据共享工程要求,规范化地震数据检索、可视化、共享模式,实现了多源地震数据共享服务平台的原型系统。系统面向地震行业用户开放,可以促进行业业务工作的开展和地震科技的研究,全面提升地震科学数据的交换、共享、产出效益。  相似文献   

12.
分析传统地震现场应急工作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介绍地震应急通系统的组成、架构设计和主要功能特点。对地震应急通系统在尼泊尔8.1级地震应急工作中的应用进行简单描述,并结合新技术和新思路,对地震应急通系统下一步的发展方向进行探讨和展望。实践证明,地震应急通系统帮助地震部门建立了一套功能全面、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地震应急指挥体系,提高了地震部门应对地震事件的能力,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根据核电站形变观测要求和特点,给出了核岛形变监测系统的设计方案,介绍了方案的整体构成及功能、传感器的功能原理及布设.  相似文献   

14.
介绍岭澳核电站地震监测系统,该系统可实时监测地震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过程,自动进行地震检测、事件的识别、数据采集与存储.当检测到地震事件后,立即向主控室发送报警信号,计算加速度响应谱等.  相似文献   

15.
地震现场准实时直播系统通过地震现场采录设备,将地震过程、破坏情况和灾后救援及恢复等情况上传至系统服务器进行审核后发布。该系统具有准实时性、动态连续过程、开放性以及并发响应的特点,用户可通过互联网查询、观看准实时视频资料。  相似文献   

16.
如何在湖北省地震网络系统中架构VPDN平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湖北省地震系统约有100个站点需要利用无线网络系统进行信息传输,前期是利用自建的VPN网络,其传输速度受互联网的影响较大,传输速度较慢,甚至出现不能对仪器进行实时监控、数据不能按时收取、无法按时向国家台网中心报送数据的情况。而目前湖北省地震网络系统业务的拓展,需要进一步完善覆盖全省的数据传输网络,用于承载前兆无人职守系统、流动测震系统和移动办公系统。鉴于上述情况,湖北省地震信息网络部门通过分析各分支点所处的地理位置及数据传输的要求,最终使用中国电信的无线VPDN业务,组建湖北省地震数据监测VPDN网络系统。从而满足了数据传输的安全性、观测数据上报的安全性和地震分析预报的及时性要求。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详细地讨论了正在建设中的我国地震信息系统卫星通信网的总体规划、组网方案、网络功能和系统配置,并且详细地讨论了各种数据的通信方式,认为由V-NET系统构成的地震信息卫星通信网具有传输地震数据、声码话音、图文传真、计算机数据的综合数据通信能力,能够为地震信息系统提供高速、可靠且价廉的数据传输服务。  相似文献   

18.
基于ArcGIS的地震活断层多源数据组织与管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地震活动断层探测技术系统"获取的全国20多个重点城市多源地震探测数据,旨在满足城市地震抗震设防的空间数据基础建设以及城市发展规划、土地利用、重大工程选址应用的迫切需求,分析不同来源的地震探测数据特征,建立中国活动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数据库的概念模型。在此概念模型上,结合ArcGIS的GeoDatabase模型给出了城市活动断层探测数据库具体逻辑模型,并按照地震系统确定的活动断层信息管理系统与基础数据库统一的建库标准和数据规范,实现多种活断层探测数据的统一整理和装载入库,完成了全国多个重点城市的活断层探测多源数据库建设,为"中国地震活动断层探测技术系统"各分工程的实施提供了数据保障和数据服务。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一种地震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方案(包括硬件及软件设计),该系统具有地震实时监测与报警功能,通用性好、抗干扰能力强且价格低廉.  相似文献   

20.
CTS-1甚宽频带地震计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新建国家数字地震台网所使用的CTS-1甚宽频带地震计是一种具有甚宽频带、大动态范围、高灵敏度负反馈地震计。介绍了地震计的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用多种方式给出了系统的传递函数,描述了仪器设计要点和系统测试,对仪器工作环境给予了特别的注意。最后简要介绍了地震计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