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滇西亲冈瓦纳相生物群特征及地层时代的重新厘定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聂泽同  姜建军 《现代地质》1993,7(4):384-393,T001
滇西保山地区丁家寨组及其上覆卧牛寺组,前人根据其中(虫筳)类化石定为上石炭统(马平阶),沿用至今。笔者在该区多门类化石中,见到不同时代的化石混积在一起,包括异地再沉积的早石炭世腕足类Syringothyris,石炭纪的(虫筳)类、珊瑚等。原地埋藏的腕足类有Steriochia litostyla等,并保存有完好的壳刺。厘定后的时代为Sakmarian晚期至Artinskian,它可与西藏的冈瓦纳相地层及生物群进行对比。 滇西腾冲地区空树河组及其上覆的岩子坡组,前人因其含(虫筳)Triticites,Quasifusulina等也定为上石炭统。实际上,空树河组中、上部的多门类化石(包括腕足类、苔藓虫、单体珊瑚和微古植物等),与丁家寨组相似,具有强烈的二叠纪面貌,与冈瓦纳相更为接近。厘定空树河组时代为Sakmarian—Chihsian,它与西藏的相应地层可以很好地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从云南西部耿马采集的大量的腕足类Stereochia属标本,以及详查资料的比较,对Stereochia属和Costiferina属的特征和成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通过对属种的修订,理清了两个属的地质时代和地理分布。结果表明,Stereochia属的地质历程主要是早二叠世Sakmarian期至晚二叠世Dzhulfian期;Costiferina属出现时期比Stereochia属晚,主要分布在早二叠世Baigendzinian期至晚二叠世Djulfian期。上述两属对确定冈瓦纳大陆北缘海边界有重要意义,Stereochia常与(竹蜓)类和珊瑚化石共生,生活在温暖清澈水体中。古地理上,它分布在冈瓦纳大陆北缘海边界,属于浅海地台型沉积范围;Costiferina常出现于碎屑岩中,与之共处的化石多为个体巨大、壳壁厚的Fusispirifer,很少与(竹蜓)类和珊瑚类在一起,表明它生活在冈瓦纳大陆北缘海的靠大陆一侧,这里陆源碎屑丰富,海水混浊,并相对偏冷。  相似文献   

3.
通过1∶250000邦多区幅和措麦区幅区域地质调查,对西藏文部—姆错丙尼地区的早二叠世拉嘎组进行了地层古生物及杂砾岩特征的研究,发现赋存于滑塌块体中的生物化石反映的地质时期为早二叠世Sakmarian—Artinskian期,而滑塌块体的“基质”地层时代应稍晚于早二叠世Sakmarian—Artinskian期;沉积特征表明杂砾岩成因具冰海相和水下块体重力流的复合(双重)性质。  相似文献   

4.
许德佑(1939~1944年)将贵州省西部三叠系“法郎组”称为“海燕蛤层”,定其时代为拉丁期。王义刚(1983)研究黔西南菊石时,把“法郎组”三分(竹杆坡段、赖石科段、龙场段),其龙场段的Trachyceras multitubertulatum菊石带被归入下卡尼阶。本文研究了产自贵州省关岭县—贞丰县三叠系“法郎组”上部(本文称瓦窑组,相当王氏的赖石科段)的菊石4属9种和鹦鹉螺类1属1种。研究结果表明,从这些菊石在国内外的地质地理分布和与其伴生的牙形石看,产出上述头足类的瓦窑组的时代确定为早卡尼期晚期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北部寒武纪介形虫分布于早晚寒武世.其所在地层的确切时代(期或亚期)以往多未完全确定下来或者还在争论之中.通过分析有关介形虫、三叶虫及小壳化石的组合面貌,并结合岩石地层学特征,文章认为:(1)新疆下寒武统肖尔布拉克组与玉尔吐斯组应合为一组,仍称肖尔布拉克组,时代大致为梅树村期最晚期至沧浪铺期红井哨亚期.其中所见的介形虫基本上均属筇竹寺期.(2)河南淅川等地包括整个下寒武统的水沟口组,自下而上宜分成水沟口组、上集组、小泉沟组和脑子寨组.目前发现的介形虫产于上集组下部(Ichangia-Neocobboldia带),时代为沧浪铺期红井哨亚期晚期,上集组上部可建立Palaeolenus带,时代为沧浪铺期乌龙箐亚期早期.(3)辛集组和雨台山组及其相当地层应统称猴家山组,但应用系指原"猴家山组"下部的一套含磷岩系,原组上部含Megapalaeolenus的一套灰岩及白云岩则应称昌平组.修订后的猴家山组时代为沧浪铺期红井哨亚期晚期.陕西、安徽迄今所见的介形虫即分布于这一时期.(4)辽宁金县所谓"三十里堡阶"实为馒头组的同物异名,其中所产的介形虫Alutella nakamurai的时代因此应为龙王庙期.(5)辽宁本溪的Aluta chiusbueusis瓦房店的A.paiensis和A.paiensis tenuis曾被认为产于奥陶系底部,实际上其时代前者为晚寒武世凤山期晚期,后两者为凤山期早期.另外,后两者实为Mononotella的同种个体.  相似文献   

6.
湖南法门期四射珊瑚的分布和时代依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前言我国南方自早泥盆世到晚泥盆世弗拉期四射珊瑚十分繁盛,惟晚泥盆世法门期四射珊瑚文献记载甚少。湖南境内除1959年陈懋猷报导龙山县太平山于写经寺组内含有Hexagonaria orientalis和Pseudozaphrentis curvatum外,直到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全面展开后,在湘中、湘南于锡矿山组或相当地层内才陆续发现一些四射珊瑚化石(图1),笔者已收集到的有:道县城北产于锡矿山组灰岩中与Yunnanella共生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北部寒武纪介形虫分布于早晚寒武世。其所在地层的确切时代(期或亚期)以往多未完全确定下来或者还在争论之中。通过分析有关介形虫、三叶虫及小壳化石的组合面貌,并结合岩石地层学特征,文章认为:(1)新疆下寒武统肖尔布拉克组与玉尔吐斯组应合为一组,仍称肖尔布拉克组,时代大致为梅树村期最晚期至沧浪铺期红井哨亚期。其中所见的介形虫基本上均属筇竹寺期。(2)河南淅川等地包括整个下寒武统的水沟口组,自下而上宜分成水沟口组、上集组、小泉沟组和脑子寨组。目前发现的介形虫产子上集组下部(Ichangia—Neocobboldia带),时代为沧浪铺期红井哨亚期晚期;上集组上部可建立Palaeolenus带,时代为沧浪铺期乌龙箐亚期早期。(3)辛集组和雨台山组及其相当地层应统称猴家山组,但应用系指原“猴家山组”下部的一套含磷岩系,原组上部含Megapalaeolenus的一套灰岩及白云岩则应称昌平组。修订后的猴家山组时代为沧浪铺期红井哨亚期晚期。陕西、安徽迄今所见的介形虫即分布于这一时期。(4)辽宁金县所谓“三十里堡阶”实为馒头组的同物异名,其中所产的介形虫Alutella nakamurai的时代因此应为龙王庙期。(5)辽宁本溪的Aluta chiushuensis与瓦房店的A.paiensis和A.paiensis te-nuis曾被认为产于奥陶系底部,实际上其时代前者为晚寒武世凤山期晚期,后两者为凤山期早期。另外,后两者实为Mononotella的同种个体。  相似文献   

8.
陈润业 《地质科学》1983,(2):203-204
洒普山虫是关杨虫(Kuanyangia)的一个亚属,乃1966年张文堂教授建立的,过去只有两个种:一个种名瘤点洒普山虫Kuanyangia(Sapushania)granulosa Chang,产于云南武定洒普山及狮子山,下寒武统筇竹寺组;另一个种名陕西洒普山虫Kuanyangia(Sapushania)shaanxiensis Zhang et Lin,产于陕西宁强坑家洞,下寒武统郭家坝组。本新种Kuanyangia(Sapushania)bella Chen(sp.nov.),产于云南昆明筇竹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虽然只有一块标本,但标本保存的十分精美完好,与之共生的还有云南云南头虫Yunnanocephalus yunnanensis(Mansuy),产出层位系筇竹寺组的中上部。  相似文献   

9.
Anidanthus是凉水型腕足动物的代表之一,主要出现在早二叠世Sakmarian期至中二叠世Wordian期,先驱分子在晚石炭世的巴什基尔期已出现,部分种延至晚二叠世。Anidanthus主要分布于北方大区和冈瓦纳大区,具两极分布的特点。气候是造成Anidanthus两极分布的最主要因素。该属中、晚二叠世在特提斯区出现,是全球气候变冷事件的反应。  相似文献   

10.
甘肃北山地区位于中亚造山带最南端,上古生界的沉积层序对探讨该区构造与盆地演化有重要意义。上石炭统—下二叠统干泉组的时代和分布尚不明确,限制了沉积层序和构造演化的研究。本研究通过对北山南部独山地区和柳园地区的地层学研究,获得干泉组上段火山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293.8±4.8 Ma和"石炭系未分"火山岩年龄293.9±2.7 Ma和291.7±2.3 Ma。同位素年龄和古生物数据证明干泉组时限为晚石炭世卡西莫夫期(Kasimovian)—早二叠世萨克马尔期(Sakmarian),在研究区广泛出露。北山南部下石炭统维宪阶—中二叠统卡匹敦阶为基本连续的沉积层序,代表了研究区由小型断陷海盆发育为大型裂谷盆地的演化过程:早石炭世维宪期—早二叠世阿瑟尔期,白山组、石板山组和干泉组下段为一系列分散的断陷海盆中的滨浅海相沉积物;早二叠世萨克马尔期(约294~292 Ma),干泉组上段的火山岩表明盆地演化进入火山活动强烈的裂陷期;早二叠世亚丁斯克期—中二叠世卡匹敦期(约286~265 Ma),双堡塘组和菊石滩组组成裂谷盆地沉降期的海侵充填序列。  相似文献   

11.
陕西商县蔷薇辉石玉石矿床地质、工艺性质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商县蔷薇辉石(粉翠)矿床是陕西省首次发现并评价的玉石矿床。蔷薇辉石产于宽坪群四岔口组中段下部二云石英片岩所夹的含锰石英白云石大理岩、含锰石英岩等含锰岩中。矿体既成层分布又相对集中。粉翠玉料质优且加工工艺性能良好。蔷薇辉石矿床的形成主要经历了沉积期和区域变质期两大阶段。成因类型属变质岩型低温变质相蔷薇辉石矿床。  相似文献   

12.
卢功一  徐鹏彪 《地质论评》1993,39(6):548-556
笔者等在海南岛兰洋地区发现了丰富的石炭系孢子,计38属64种。其中,产于青天峡组上部的孢子组合,与G.Clayton等人所建立的“PU“带相当,属韦宪期早期。产于石岭组下部的孢子组合,则具有韦宪期中晚期的色彩。这些孢子的发现,为该区石炭系的划分与对比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也有助于探讨海南岛大地构造的某些问题。作者依据孢子组合及其伴生的植物化石,对石炭纪广东大陆与海南岛分属两个地体的看法提出了质疑,而  相似文献   

13.
唐勇  侯章帅  王霞田  王韬  吴琼  申博恒  王文倩  张华  曹剑  张水昌  张斌  王向东  沈树忠 《地质论评》2022,68(1):2022010012-2022010012
准噶尔盆地的石炭系—二叠系记录了古亚洲洋演化的关键阶段,是重要的烃源岩层位,但其时代划分及地层对比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限制了对地质事件和烃源岩成因及分布规律的认识。本文系统总结了目前已经发表的年代地层和生物地层工作,以碎屑锆石年龄和生物地层数据为依据,结合沉积演化特征,厘定并提出了准噶尔盆地石炭系—二叠系划分和对比的新方案。芦草沟组、平地泉组和下乌尔禾组烃源岩均形成于乌拉尔世(Cisuralian,早二叠世)萨克马尔期(Sakmarian)—亚丁斯克期(Artinskian);风城组时代跨越石炭系—二叠系界线;石人子沟组、塔什库拉组和乌拉泊组下部形成于晚石炭世;盆地内很可能缺失空谷阶(Kungurian)至瓜达鲁普统(Guadalupian)大部分沉积。新的地层对比框架极大地改变了以往对准噶尔盆地石炭纪—二叠纪地层时代归属的认识,为建立统一的全盆地沉积演化模式提供了新的依据和方案。  相似文献   

14.
符俊辉 《地质科学》1983,(4):414-417
梁山位于陕西省汉中市附近,属西南地台的北部边缘。1979年,我系陈润业教授带领学生在梁山大南沟实习,于下寒武统郭家坝组底部,厚度不到1米的含海绿石土黄色灰质砂岩及灰白色砂质灰岩中,首次发现了小壳动物化石(图1),并提出了梁山地区有相当于梅树村期沉积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Eoverbeekina一属系李四光教授于1933年所建,属型E.intermedia Lee标本采自贵州下二叠统栖霞组。该标本矿化甚剧,微细结构保存不好,作者在属征描述中认为其旋壁似由致密层和纤细蜂巢层组成。1934年陈旭教授在描述产于江苏船山地区栖霞组中的Eoverbeekina时曾对上述旋壁的判断提出疑义,认为该种旋壁是由暗色致密层,透明层和内暗色层组成,并指出即使在高倍镜下透明层里也见不到蜂巢结构(陈旭,1934,P.104)。至今(竹蜓)类研究者在华南多省二叠纪地层中已发现始费伯克(竹蜓)十余种,对晚二叠世的种其旋壁一般都  相似文献   

16.
冯少南 《湖南地质》1990,9(3):69-74
近年来的研究资料证明,在Misellina claudiae带之下马平组灰岩(船山组)上部,产二叠纪的(竹蜓)类、珊瑚和腕足类,其时代相当于阿舍利阶(Asselian)上部至萨克马尔阶(Sakmarian)和阿丁斯克阶(Artinaskian)的一部分。湖南嘉禾袁家剖面,船山组灰岩上部盛产该期代表分子Mccloudia,许寿永等称Mccioudia带,并以该带的底,视作石炭一二叠系的分界。据此,笔者将嘉禾袁家剖面二叠系的底界,下移到船山组灰岩第六层产Mccloudia带的底。该剖面的船山组灰岩为跨时的岩石地层单位。石炭一二叠系为连续沉积。本文还讨论该剖面与邻区的对比及其古地理环境。  相似文献   

17.
准噶尔盆地的石炭系—二叠系记录了古亚洲洋演化的关键阶段,是重要的烃源岩层位,但其时代划分及地层对比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限制了对地质事件和烃源岩成因及分布规律的认识。本文系统总结了目前已经发表的年代地层和生物地层工作,以碎屑锆石年龄和生物地层数据为依据,结合沉积演化特征,厘定并提出了准噶尔盆地石炭系—二叠系划分和对比的新方案。芦草沟组、平地泉组和下乌尔禾组烃源岩均形成于乌拉尔世(Cisuralian,早二叠世)萨克马尔期(Sakmarian)—亚丁斯克期(Artinskian);风城组时代跨越石炭系—二叠系界线;石人子沟组、塔什库拉组和乌拉泊组下部形成于晚石炭世;盆地内很可能缺失空谷阶(Kungurian)至瓜达鲁普统(Guadalupian)大部分沉积。新的地层对比框架极大地改变了以往对准噶尔盆地石炭纪—二叠纪地层时代归属的认识,为建立统一的全盆地沉积演化模式提供了新的依据和方案。  相似文献   

18.
邵武观音山钼矿体产于早二叠世栖霞组(P1q)中,矿体呈层状、似层状,容矿岩石为透辉石石榴子石矽卡岩,成矿作用在时间、空间上与燕山期岩浆活动密切相关,属热液交代矽卡岩型钼矿床。  相似文献   

19.
陕西略阳东沟坝黄铁矿型金银多金属矿床产于中上元古界碧口群海相火山岩地层中,属火山-沉积受变质矿床。经包体测温、矿物学、矿石组构学等的研究及热力学计算,该矿床在区域变质矿化期的温度为200—400℃,压力为500MPa,硫逸度为10~(-9.49),二氧化碳逸度为10~(-3.189),氧逸度为10~(-30.8)。  相似文献   

20.
矿体产于上三叠统图姆沟组与印支期复式中酸性斑(玢)岩体接触带矽卡岩化蚀变带中.岩浆岩、围岩碳酸盐岩地层、热液运移和矿质沉淀的构造空间控制了本矿床的产出.属较典型的矽卡岩型铜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