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月的星空     
一、昏中星井宿和鬼宿三月的昏中星是井宿和鬼宿。井宿8星,鬼宿4星,均位于黄道附近。井宿又名东井,8星中除井宿三为2等星外,其余为3、4等小星。鬼宿则更为暗淡,均为4、5等小星。井宿与鬼宿两距星之间,跨度达33度之多,是二十八宿中距度最大的星宿。在井宿的东北为五车星,正西有天关和毕宿,西南为觜宿和参宿,这几个星座,我们在前面已经作过介绍。井宿的四周,几乎全都是亮星。其东北为北河戍,东南为南河戍。各为三颗星。其中南河三为0等星,是全天第八亮星;北河三为1等大星,北河二为2等星。北河三、南河三与参宿七这三颗大星,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南河三为直角的顶点,而井宿诸星,则位于弦的两边。  相似文献   

2.
朱雀诸星与巨蟹座、长蛇座、巨爵座的对话中国黄道带的南方七宿统称朱雀,但对于朱雀的形象来说,则不包括第一宿井宿和最后一宿轸宿。因为井宿为水井,轸宿为军车,均与鸟无关。又从东西方星座的对应来说,自鬼至翼五宿,也正好与希腊的巨蟹座、长蛇座和巨爵座相对应,现分别介绍这几个星座。  相似文献   

3.
双子座巨蟹座成怡然双子双子座是位于金牛座东侧的黄道星座。其范围为,赤经:5时57分~8时06分,赤纬:卜10”~+35”,面积为514平方度,其中亮于6等的星有70颗。由于双子座有不少亮星,所以看起来灿烂辉煌。二十八宿的井宿就在这个星座中。亮星。(中...  相似文献   

4.
给出了1997年4月15日至17日在北京天文台用2.16 m望远镜卡焦光谱仪观测获得的6颗激变变星 (AB Boo, UX UMa, T CrB, AH Her, Z Cam 和 V426 Oph) 及3颗相关天体(UMa3, EG UMa 和 Leo3)的CCD光谱, 并同时拍摄了5颗晚型星(3 Dra, Vir, Leo, 34 Boo 和36Com) 的CCD 光谱, 作为晚型星参考谱. 测量了观测样本星的和近红外Ca II的三重线(8498, 8542和 8662)的等值宽度(EW),谱线半极大全宽(FWHM)和视向速度(Vr), 并分析了这些星的活动性.  相似文献   

5.
经常仰望星空的朋友们,不知道你们注意到没有,仙后座的中间星(仙后座γ)、小熊座的北极星和大熊座北斗七星的斗柄第三星(玉衡星),这三颗星的视位置几乎在一条直线上(下文简称为“三星直线”)。这条三星直线与北极星下方的地平  相似文献   

6.
当你在冬季观望星空,别忘了仔细欣赏一下金牛座。沿着著名的猎户三星向西北方天空延伸,很容易找到一颗颜色发红的1等星,它的中国名称叫“毕宿五”(金牛座α星)。由毕宿五及其附近六七颗星组成了一个类似“V”字的形状,即金牛座(Taurus)。金牛座是冬季星空的代表性星  相似文献   

7.
型号为XX1340三级象增强器被加装在云南天文台一米望远镜20厘米导星镜上,提高了导星镜认星、导星能力。导星星等增加2.76等,可看到14.5等星(目视星等)。它可用于恒星导星及目视观测,也可以用于其它天文观测的导星及目视观测。  相似文献   

8.
銀河星雲的偏振曾經被人透過阿黑曼(Ohman)或李約(Lyot)的偏振計去做攝影觀測。在分析器(analyseur)的位置相差π/4所拍的兩張照片,就足以决定星雲各區偏振光的百分數和偏振面的方向。我們對於蟹狀星雲作了29個區域的偏振觀測,每個區域的直徑是8″。在那些“無定形”物質的纖維結構不太混淆的區域里,偏振面的方向和巴德(Baade)所發見的纖維的方向是相合的(圖4)。據4000—5000埃和5200—5800埃兩光譜區所得的相同的結果,表現偏振度很强(>40%),這是和席克洛夫斯基(ShMovsky)与奧特(Oort)的理論相合的。瀰漫星雲,因其光輝微弱並有夜天光陪襯,觀測是困難的;雖然這樣,我們在10個星雲的117區里,做了偏振的觀測。偏振化最强的區域,按所研究過的星雲,偏振度可由20%變至40%。如果NGC 7023的徑向偏振真是這團星雲物質的主要特徵,那么觀测到的偏振面的方向和可見的發光細絲相重合,更像是確定的事實了。有些星雲的偏振,不能說是徑向的;但仍能證实偏振面的方向跟隨比較顯著的星雲亮絲。由色餘的测定,基本上表明:瀰漫星雲比較照耀它的星,更藍一點,這和星的距離的函数有系統的變化。觀测的結果和与可見光波長相近的固體質點對於光所生的漫射的情况,是相合的。  相似文献   

9.
CS30301–015和HE1045+0226是两颗C元素和s-过程元素均超丰的贫金属(CEMP-s)星.视向速度观测发现这两颗星可能为单星.采用叠加与分解的方法探究这两颗星化学元素的天体物理来源能够为更好地理解银河系早期化学演化提供线索.计算结果表明:这两颗星的轻元素和Fe族元素主要产生于大质量星的primary过程.对于CS 30301–015,中子俘获元素主要来自AGB (Asymptotic Giant Branch)星中的主要s-过程. Pb的显著超丰主要归因于主要s-过程的贡献(约占Pb观测丰度的99.8%).需要更多的视向速度观测来确定这两颗星的轨道特征.对于HE 1045+0226, 56Z (质子数)62的重中子俘获元素主要来源于主要s-过程; Eu主要来源于主要r-过程.而轻中子俘获元素Y和Zr主要来自快速自转大质量星的primary弱s-过程,这一核合成过程对HE 1045+0226的Y和Zr丰度的贡献分别约为69.8%和67.6%.这从观测的角度证明弱s-过程能够在贫金属环境下发生.  相似文献   

10.
简要叙述了视向速度的测量及视向速度仅(RVSM)发展的历史。 叙述了它的原理以及RVSM所用关键部件如模板、可摆动平行平板、光电倍增管以及控制系统。 RVSM和其它的测量视向速度的仪器相比有三个主要优点,高精度、高速度以及高灵敏度。另一方面,现在使用的RVSM也存在一些缺点。第一,它不能在同一时间、对同一颗星用不同的谱线得到不同的视向速度,因而对于有强湍流的星是不适用的。第二,对于具有强发射线和早于A型的星也是不适用的,如星系。第三,对视向速度绝对值高于100kms~(-1)的星会产生失配。本文提出了解决失配的设想。  相似文献   

11.
渐近巨星分支恒星 (AGB星 )是一种晚期演化恒星 ,它是恒星作为以核反应释能为发光能源的天体的最后演化阶段。AGB星阶段的恒星具有许多有趣的性质 ,如很大的质量损失率 (因此形成很厚的拱星尘埃气体包层 ) ,光变 ,热脉动 (或He闪耀 ) ,强的红外超量发射 ,分子脉泽发射等 ,弄清AGB星的演化规律是研究恒星演化理论的重要任务。目前人们所知道的AGB星的演化图景是 ,恒星经过漫长的主序演化之后 ,将经过红巨星 (RGB)阶段 ,然后才进入AGB阶段 ,在其演化过程中AGB星的光度和质量损失率要逐渐增大 ,它的光变周期也逐渐变长 ,在其中心星经历了一系列的由He核反应不稳定性引起的热脉动之后 ,它的质量损失很快停止 ,恒星开始向行星状星云 (PN)演化 ,最后行星状星云将会变成一个白矮星 ,这将是许多初始质量不很大的恒星的最终结局。OH/IR星阶段是AGB星演化的一个阶段 ,OH/IR星是那些质量稍大的恒星在AGB阶段后期演化而成的天体。现阶段人们对OH/IR星的具体演化过程还知道得很少。我们利用了球对称包层中的尘埃辐射转移模型来研究OH/IR星的演化性质 ,并且收集了尽量多的具有可靠距离的OH/IR星来研究他们的光度和质量损失率的演化性质。在本文的研究工作中 ,我们主要讨论了OH/IR星在远红外双色图中的分布规律 ,还发现  相似文献   

12.
夏季是观星的理想季节,银河纵贯(银河从东北地平线向南方地平线延伸),两斗相遥(北斗七星和人马座南斗六星遥相呼应);两星相会(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天鹅南翔(天鹅座横跨银河,尾朝东北,头朝西南,在银河中飞翔);天蝎南卧(夜空正南方横卧着一只头朝西尾朝东的大蝎子),天龙盘空(天龙座夏季傍晚高挂北天)。夏夜星空,充满着诗情画意,让我们在这诗意的夜空下,“星”爽一夏!  相似文献   

13.
恒星的第一个重要的分类法(哈佛)只依靠一个参量.摩根-基南(Morgan-Keenan)的近代分类法依靠两个参量.但是这个方法僅能将特殊的星羣,如包括太阳的重要星羣“星族Ⅰ”,加以分类.我们在这里举出一个含三个参量的新分类法(这些参量是氢的光谱的特性的函数),这个分类法可以把各式各样的星包括进去,特别是以前分类法里没有地位的星族Ⅱ和金属谱缐特别强的恒星.  相似文献   

14.
半相接双星室女座UW轨道周期变化的物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大陵五型半相接双星室女座UW的轨道周期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星的轨道周期在长期快速增加(dP/dt=+1.37×10-6天/年)的同时也含有周期为62.3年的周期性变化.利用Brancewicz和Dworak在1980年给出的基本物理参量,对引起轨道周期变化的物理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分析表明一个质量为Ms>0.94M⊙的第三天体的光时轨道效应能对轨道周期的周期性变化成份作出解释.由于在观测上没有发现这个第三天体存在的信息,它有可能是一个致密天体(如白矮星等).轨道周期的长期增加成份可解释为由次星到主星的物质交流引起(dM2/dt=1.43×10-7M⊙/年),这与该系统次星充满的半接几何结构是相一致的.但是,根据双星演化理沦,大陵五型半相接双星应该处于以次星的核反应时标进行物质交换的慢速物质交流演化阶段,而分析发现该星的轨道周期变化时标远小于次星的核反应时标,但接近于次星的热力学时标,揭示了(1)这颗双星处于以次星热力学时标进行物质交换的快速物质交流演化阶段;或(2)系统的星周物质要通过角动量交换对轨道周期的快速增加做贡献.  相似文献   

15.
在御夫ε由全食到第四次接触前,用美国McDonald天文台2.7米和2.1米望远镜折轴分光仪的Reticon,对Hα进行了四段时间八夜共56次观测,得到了Hα的轮廓、等值宽度、视向速度的变化。在食甚前105天(1983年3月9—10日),在吸收线蓝侧有强的发射,吸收线的等值宽度为1800m,中心附近有两个小的发射,吸收中心的视向速度高于轨道速度。在食甚后约两个月(1983年8月30—31日),吸收线等值宽度增至3620m,两侧没有发射,而呈明显的宽达每侧7左右的线翼,中心结构复杂(有三个发射),视向速度低于轨道速度约30kms~(-1)。刚第三次接触时(1984年1月16日),红端出现强的发射,吸收中心继续紫移,但没有小的发射,吸收线的等值宽度猛减到1440m。第三至第四接触中间(1984年3月16—19日),红端强发射反而减弱,吸收中心向红端恢复,其等值宽度仍在减少,蓝端呈弱的发射。 比较本文的观测与Wright等人在1955—1957年食期间的Hα观测,可以肯定Hα的轮廓变化总体来说是可以重复的,说明这一变化是主、次星相互作用的结果,并认为,主星FI_(ap)外有一个半径大约450R_⊙的盘(或环),以V sin i=70kms~(-1)旋转,它是Hα发射的主要源,“次星”中心是一颗高速(V sin i≥70kms~(-1))旋转的B型星,外围被半透明的大气所包围,并用这一模型对Hα的变化做了定性  相似文献   

16.
二 中学时代(1915-1919) 家世(二) 母亲去世,我们兄弟姐妹五人由舅母抚养。父亲又娶,继母生三男。三弟早亡,六弟和继母在抗战时被炸身亡。生存到解放后的,只有我、三个弟弟和姐妹二人。 姐姐陈璧如长我两岁,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早年(1926年)即参加革命。曾在南京、北京等大城市做地下工作;去延安、随军南下;后调入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1977年初逝世于北京。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给出了银河系24颗碳星的JHK波段的测光结果,文中时论了碳星在(J-H)-(H-K)双色指数图上的分布。给出了各星的热改正和热星等。 文中特别讨论了碳星的有效温度,并利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分别得出了各星的有效温度。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谭徽松等人以所选用标准星的观测轮廓与Gray的转致轮廓直接卷积,再与被测星观测轮廓比较,由此来测量了一些恒星的自转。在这种方法中,当所选标准星自转速度不严格为零时,将引入误差。本文在标准星速度(vsini)_s较小的条件下,进行函数展开,先后给出了轮廓修正关系式R_0(λ)=R(λ)-α_2(△λ_L)_s~2R″(λ),及速度修正关系式(vsini)_0~2=(vsini)~2+(vsini)_s~2。并估算说明,当标准星速度(vsini)_s<5km/s,而被测星速度vsini>20km/s时,该误差可不考虑。  相似文献   

19.
为建立银河系自转理论,由视向速度观测得到的较差自转效应曾用 O 型星及 B 型星、银河星团、造父变星等类天体详尽研究过.这方面的研究,不但显著证实银河系自转理论,而且可以决定自转参数,而自转参数又可以用来研究银河系的自转周期,系内力学定律及质量分布等问题.假定系内恒星的运动在稳定状态,且都绕核心作圆周运动.某恒星和银河系中心(简称银心)的距离为 R,银径为 l,银纬为 b,则因银河系自转而产生的视向速度较差效应  相似文献   

20.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目前已经完成北斗卫星导航试验验证系统和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正在建设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简称北斗三号系统.截至2018年11月,北斗三号系统已经发射19颗组网星.为了了解新发射组网星的信号、数据质量和目前能达到的定轨精度,基于2018年5月18日至28日22个国际GNSS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监测评估系统(iGMAS)跟踪站的数据,从观测噪声和伪距多路径两方面分析比较了最早发射的8颗北斗三号组网星新旧信号的数据质量,分别用旧信号B1I、B3I和新信号B1C、B2a对北斗三号组网星和GPS进行联合定轨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新信号B2a的数据质量与旧信号相当, B1C的数据质量略差于老信号;比较3 d解重叠弧段(48 h)轨道和钟差结果,新旧信号的结果相当, B1I/B3I和B1C/B2a定轨的3维位置精度(3D-RMS)都在35 cm左右,钟差结果基本在0.5 ns以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