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该矿是内蒙古干旱草原气候区典型的含金硫化物石英脉型矿床。研究表明:自全新世以来该氧化带一直处于干旱气候控制之下;金的表生演化除具有颗粒增大、形态复杂、品位变富和成色增高外,金、银出现双峰富集且基本处同一深度;这与潮湿气候区金、银以“单峰”富集及“上金下银”规律形成鲜明对比。太阳泵是金、银“双峰”富集的主要成因;金的下部富集与较低pH环境有关;伊利石2M_1是金、银上部富集峰主要成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小金山砾岩型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机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叙述了产于上侏罗统砾岩型金矿的矿床地质特征,赋存与富集规律,金的物质来源和砾岩金的成矿机理,侧重阐明了“底流”对砾岩金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综合滇西腾冲1974年以来的调查研究文献资料发现,该区正在发育国内外罕见的现代热泉型铀、金、砷、锑、稀土、锂、汞、钨、氢等元素的异常富集系统。为总结温泉中锂、铀、金战略性金属元素异常富集特征,探索其共生富集机制,本文统计了腾冲57个温泉近50年报道的320个地球化学数据,初次系统梳理出温泉中锂、铀、金元素具以下典型特征:(1)3种金属元素集中在部分泉水中异常富集。锂、金主要富集于大滚锅,铀主要富集于珍珠泉和叠水河碳酸泉,温泉中锂和铀含量高于全省绝大多数温泉。(2)锂元素含量稳定、富集效率高、资源潜力大。热海地区温泉锂含量变异系数均低于30%,指示半个世纪来锂含量波动幅度小,锂“流而不衰”;有学者初步测算出全区温泉年溢出锂金属量达532.9吨,20年流失量即可超过一个小型锂矿。此外,381砂岩型铀矿床还存在铀“采而不尽”的现象,可能与泉水中新生铀的持续补给有关。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之上,新提出温泉中锂、铀、金的共生富集可能主要是在地核或其局部富集的此类元素沿“腾冲现代地幔柱”自下往上迁移,在地表温泉及其沉积物中不断聚集的结果,即“核源—地幔柱”成因。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岳口砂金矿的探井资料,提出了砂金矿金粒再生加大的化学成因模式。及其在“锈板—碳板”中迁移、沉淀富集的机理。诚然,本区砂金矿金的迁移和沉淀富集作用机理不是单一的,也许有多种因素导致金的富集。尽管各含金层中都会存在同生沉淀富集的金粒,但形成砂金矿富矿层的主要机理是表生作用地球化学的机械搬运和化学沉淀再富集。  相似文献   

5.
个旧西区构造形迹可划分为四个构造带,分属五种构造体系。即东西向构造带属纬向构造体系,北东带分属新华夏系和“山”字型构造体系,北西带属“歹”字型构造体系,南北带属经向构造体系。 “歹”字型构造体系的红深断裂及发育其两侧的剪切断裂,是控制铅锌及伴生金银矿的区域性断裂;新华夏系及其与云南“山”字型体系的复合是含银铅锌矿的富集部位经向系及其与“歹”字型复合部位富集金(砷、汞)矿。  相似文献   

6.
陕西略阳高山金矿床成矿流体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于“勉略宁”三角成矿带的高山金矿床由5个金矿体组成,该矿床的形成受区域构造活动所控制,其成矿作用可分为三个个成矿期:早期金的初始矿化、中期金的二次富集和晚期金的表生富集。中期成矿期为金的方地富集期,但晚期的表生氧化和风化淋滤作用对金的再次富集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矿床流体包裹体以纯液态包裹体为主,成矿流体的温度介于150℃~300℃之间。成矿流体很可能来地中酸性钠长斑岩脉,但又不是典型的岩浆热液,具有多成因性。金的沉集是在弱-中等碱性热液、相对还原的环境中进行的,金矿的物质来源与矿区的超基性岩体、钠长夺脉、厚层状白云岩及各类碎屑沉积岩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现代河谷型砂金矿床的底板——风化基岩顶部0.2m以下常含有砂金,甚至可构成富集地带.这种砂金来源于上部含金砂砾层的“下沉金”、过水河流携带的“沉淀金”及底板基岩中的“原生金”,前两种是风化基岩中金的主要来源.笔者认为在砂金评价和勘探时,应将风化基岩中的砂金归并到上部含金层中,参加储量计算.  相似文献   

8.
基于大量钻井岩心、薄片、电子探针和扫描电镜资料,对枫木坪矿段矿石特征、矿体特征、成矿阶段划分和含金黄铁矿成分等研究,探讨枫木坪矿段矿床地质特征和金的赋存状态,以期为后续勘探、选冶和矿床成因研究提供基础信息。研究表明:枫木坪矿体陡倾斜脉状产出,严格受构造控制;矿体平面上呈“中间厚大、两侧较薄”,纵向上呈“上厚下薄”的特征。矿石金属矿物有黄铁矿、褐铁矿、毒砂和少量金、黄铜矿和方铅矿等;脉石矿物有石英、方解石、绿泥石、云母等。金的赋存形式主要有可见金和不可见金2种形式。可见金呈不规则粒状、片状赋存于石英、黄铁矿和毒砂中,形成包体金、晶隙金和粒间金等;不可见金多富集于含砷黄铁矿中部环带,金赋存方式有纳米级自然金和固溶体金。枫木坪矿段不可见金富集主要与As-取代S-进入黄铁矿有关,黄铁矿晶格发生扭曲和位错,形成空位和缺陷,易于Au+富集。黄铁矿成分指示矿床成矿物质可能主要来源于桂北浅变质岩系的围岩地层。  相似文献   

9.
黄波  柯宏飙  刘雨 《安徽地质》2012,(2):119-122,118
叙述了江西金山金矿韧性剪切带构造岩分带、蚀变分带及金矿化强度分带“三位一体”的规律性分布特征,分析了金山韧性剪切带控矿特征,指出金山韧性剪切带严格控制矿体的产出,其变形变质作用对金的成矿和富集提供容矿空间和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10.
黄锡勤 《广西地质》2001,14(3):67-70
广西贵港含金银多金属硫化矿区属中温热液型矿床。根据其工艺矿物学研究特征,采用“优先浮选”的工艺流程,试验获得了满意的指标,金、银、分别富集于砷硫精矿、铅精矿中。金、银总回收率均大于85%。  相似文献   

11.
氢氧化钠预处理对提高泡塑富集金能力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李琴美 《黄金地质》1997,3(4):72-75
用氢氧化钠处理的泡塑对金的回收率高,富集能力强,并根据金的分布情况对影响泡塑富集能力的原因进行了探讨,为泡塑分离富集金的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泡塑予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2.
地幔深部过程与金富集成矿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 30 5项目“大规模成矿作用与大型矿集区预测”研究人员在对“地幔深部过程与金富集成矿”研究中取得了重要进展。金大规模富集成矿与深部地质过程的关系是当今矿床学研究中最具探索性的一个科学问题之一。课题组通过对中国东部 6 5件地幔岩包体及其寄主岩石中的金含量进行的系统测试分析 ,获得了重要发现。分析结果表明 ,中国东部地幔岩中包体比寄主岩含金略高 ,两者间未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 ,反映前者是地幔部分熔融的残留体 ,而后者则主要由地幔熔体演化而来。在冀西北、胶东半岛及海南地区 ,地幔流体活动对于大型金矿集区可能有重要…  相似文献   

13.
根据苏联及其它国家对64个地区4500个样的分析结果估计,黑色页岩建造的碳质页岩中金的平均含量为14.7·10~(-7)%,为同类地区粘土页岩中金平均含量(2.0·10~(-7)%)的7~10倍.这个事实说明,藻类及其产生的有机物质在金的富集中起了重要作用.为了说明这一作用,我们开展了现代藻类对金的吸附和吸收作用研究.实验材料为现生集胞藻(Synechocystis)、刚毛藻(Cladophora)和浒苔(Enteromorpha),在不同金浓度(5×10~(-8)、10~(-7)、5×10~(-7))的溶液中培养,每隔2天、3天或5天取培养液用“微株法”测定金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实验藻类都能从溶液中富集金,溶液的金浓度下降,但不同的藻类富集金的能力不同.在试验期间,藻类对金的富集速率并不均衡,有高峰期和低谷  相似文献   

14.
蓝藻富集金的模拟实验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通过对华南寒武纪古地理环境的分析,并结合蓝藻富集金的模拟实验,论述了蓝藻富集金及其生物化学沉淀金,为该区含金建造的形成提供了金的主要来源,最后阐述了华南寒武系黑色岩系含金建造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5.
现代绿藻和蓝细菌富集金的模拟实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现代绿藻、蓝细菌富集金的实验模拟表明:菌藻生物对金有强烈的富集作用,但不同的生物对金的富集作用的强弱不同,蓝细菌较绿藻对金的富集作用强烈。生物对金的富集作用不是表面吸附,而是参与生物生理活动的吸收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次提出用铋试金富集矿石中贵金属。铋与贵金属在高温时能形成一系列合金,具备了富集贵金属的条件。铋也能在灰皿上进行灰吹。因此铋试金保持了铅试金简单、快速、富集完全、富集倍数大的优点。铋和它的化合物无毒,所以铋试金克服了铅试金有毒的缺点。氧化铋的生成热,比氧化铅的生成热小,因此铋试金法对镍、铜、锑等有害杂质的允许量要比铅试金法大,矿种的适应范围较铅试金更广一些。在研究铋试金富集贵金属的同时,还制定了四个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7.
运用回归分析原理,讨论了浓度、时间及不同物种对生物聚金富集率的影响,并和粘土矿物吸附金作了对比。结果显示:生物对金的富集导致富集率的急剧上升是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的,其动力机制在于生物对金的被动吸附及细胞壁对金的络合作用;时间与金溶液浓度同为影响生物富金的重要因素,金溶液浓度的影响远较时间因素显著;生物富金与无机物吸附金相比,无机物吸附金是一个较为缓慢的过程,时间作为影响吸附能力的一个因素,其显著性  相似文献   

18.
尼龙织物作为金的新富集剂的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孙龄高  刘春 《岩矿测试》1999,18(4):247-252262
以新的微量金的富集剂--尼龙(聚己内酰胺主体)织物分离富集金为基础,拟定了原子吸收光度法、金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金,并在多种物料中应用。测定结果与标准值、火试金法、活性炭富集法相符,RSD〈4%。尼龙织物吸附金后以金试剂显色制备的色阶,进行目视比色,基分辨可达0.2μg。  相似文献   

19.
细菌富集金的实验及其地球化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景荣  陆建军 《地质论评》1996,42(5):434-438
细菌富集金的实验表明,细菌具有强烈富集金的能力,起到了海水中微量金捕集器的作用。细菌富集金有吸附和吸收两种形式。吸附是指金被细胞壁分泌的氨基酸等有机物吸附在生物体外;吸收是指金进入生物体内,可能与蛋白质的巯基相结合。细菌是自然界生活力,繁殖力极强,生物产量巨大的微生物。  相似文献   

20.
位于青藏高原北部的拉鸡山下古生界为典型的火山-复理石活动类型建造,并赋含有丰富的矿产,本文基于地质,地球化学的方法,对拉鸡山早古代火山盆地的“开”,“合”历史及“开”,“合”与铜,金等多金属矿产形成作用的关系进行了探索,认识到拉鸡山早古生代经历了3个旋回的“开”,“合”拉鸡山铜,金等多金属矿源层形成于“开”的阶段,而“合”的作用最终促使矿物质活化,迁移和富集,“开”“合”与成矿关系的认识,无疑会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