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江西省金的成矿富集及找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含金建造着眼,根据与含金矿源层(岩)相联系的金的成矿富集,分江西省金的成矿富集为4期12型,并指出其相应的找矿方向或靶点。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讨论变质热液金矿床、交代一重熔岩浆热液金矿床、火山热液金矿床和渗滤热液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及其找矿前景.一、变质热液型一般认为,在区域变质作用过程中,原地质体中的建造水和结晶水可以形成热液,并促使原地质体中的金活化,在适宜的物化条件下迁移富集成矿.因此,确认本地区是否存在变质前的含金建造具有重要意义.含金建造有原生和转生之分.原生含金建造主要见于中朝准地台的太古界分布区.这里太古界包含了三个火山一沉积巨旋迦迴.每个巨旋  相似文献   

3.
安徽庐枞盆地东北部火山机构与金的背景值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安徽庐(江)枞(阳)火山岩盆地东北部地区金的背景值明显地受不同级别火山机构控制。矾山-黄屯-级火山机构形成的火山岩建造,其含金值均较低;盆地内小岭和钟子山二级火山机构形成的火山岩建造,其含金值明显很高。黄铁矿化、铁矿化和次生石英岩化有利于金的富集,二级火山机构均为隐爆角砾岩筒,岩浆热液活动强烈;一级火山机构为裂隙中心式喷发,热液活动很弱。岩浆热液活动的程度是导致不同火山机构控制的火山岩建造金的背景值明显差异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4.
论述金的成矿背景——含金地质建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含金地质建造的概念表述成矿前矿质的分布,进而阐述金的成矿背景.原生含金地质建造系指各地质时期具金高丰度值的超镁铁质岩石,主要来自上地幔.转生含金地质建造是地质环境发生重大改变之后,由原生含金地质建造转化所形成.  相似文献   

5.
西秦岭礼岷金矿带李坝群含金浊积岩建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孙省利  武安斌 《沉积学报》1995,13(4):145-152
本文通过对李坝群含金浊积岩建造中金及其它微量元素的分布、地球化学特征及与金矿成因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李坝群含金浊积岩建造明显富集Au、As、Sb、Bi和铁族元素Co、Ni、Cr、V,且具有较高的AU/Ag比值。李坝群含金浊积岩建造是衍生含金建造,对于金成矿来说,并非是主要的矿源层,而是赋矿岩系。  相似文献   

6.
变质岩区金矿成矿系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变质岩区金矿成矿系统的概念,系指产于中、深变质岩中或与变质岩有成因联系的金矿床组合。形成变质岩区金矿成矿系统的核心是原始含金建造。中国主要变质岩分布区,如胶东、秦岭、乌拉山、大青山、燕山、辽东,都有含金建造存在,含金丰度5×10-9~600×10-9,高于地壳或上地幔的平均克拉克值(4×10-9~5×10-9)。目前这些地区已发现了一系列金矿,其金矿成矿物质来源于含金建造。变质富集作用包括区域高温高压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构造剪切作用,甚至于部分熔融作用、重熔岩浆的形成作用,所有这些地质活动可以导致含金建造中金矿物质的富集或贫化再分配。这一过程中碱性组分的溶出与再交代对金的活化带出与再沉淀成矿起到重要作用。金矿化总是与钾化、硅化交代或碱性花岗岩共生。成矿变质流体中K+,SiO2含量较高,x(Na+)/x(K+)值接近1,进一步表明碱性组分,尤其是钾碱组分在金矿形成中是非常重要的。由于金元素的化学稳定性,在表生条件下,原生金矿的风化、破坏与再生富集是同时进行的,追踪整个的演化过程,可建立变质岩区金矿成矿系统的模式图  相似文献   

7.
对金矿成矿作用的重新认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含金建造是富含C、S、Fe的沉积岩系或火山沉积岩系,根据形成环境和演化特点,将含金建造划分5种类型.认为金元素地球化学二重性决定其成矿作用具有二重性,含金建造是各种类型内生金矿床成矿物质的直接来源,成矿热液来源于建造水.对独立金矿床进行了类型划分,强调含金建造的存在是金矿成矿的基本条件,运用液态矿源说和二次迁移论探讨了成矿作用机制,并建立了金矿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8.
金的表生成矿作用包括含金岩石风化(红土化)过程中金的再富集,原生含金硫化物矿床在氧化带金的再富集以及砂金的形成作用等。近20年来,金矿床的表生成矿理论取得了许多新的认识和突破。本指出表生过程中微生物对金矿床形成的重要性及有关研究动向。  相似文献   

9.
华南含金建造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主要讨论华南含金建造中金及其有关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并对含金建造类型的划分和据金成矿能量的形成与地质-地球化学环境进行金矿床类型划分的设想.  相似文献   

10.
黄世全 《矿产与地质》1993,7(4):241-246
赣北地区的金矿床,可分为含金韧性剪切带型、硅化破碎带型、隐爆角砾岩型和微细粒浸染型等4个类型,其原始成矿物质来源于上地幔,通过火山喷发—沉积作用,形成含金沉积建造和含金火山岩建造.钠、钾质两个系列的花岗质岩石都可以形成金矿床.矿化富集主要通过韧、脆性变形和岩浆隐蔽爆破,产生多次破碎,多期蚀变矿化.在中—低温热液阶段,含矿热液体系的HS~-、Cl~-离子减少,还原介质增加的条件下沉淀富集,形成不同类型的金矿床.  相似文献   

11.
徐一伟 《福建地质》1991,10(2):128-141
本区前寒武纪基底变质岩系地球化学剖面的213件样品的金、银等元素定量分析结果的统计表明,金、银丰度值分别是1.78×10~(-9)和0.18×10~(-6),浓集克拉克值分别为0.45和2.19。讨论了变质岩系中的金、银在不同时空、不同岩石类型和不同变质相带中的分布规律。提出震旦系下统中基性火山-碎屑沉积建造是区内主要含金建造。论证了后期叠加的地质作用是导致成矿元素金富集成矿的主要因素;银的成矿作用和物质来源主要与燕山期岩浆-火山作用有关。认为:前寒武纪基底变质岩系含金性研究,主要不在于研究其丰度值的高低,而在于研究有无多期次叠加的地质作用促使成矿元素活化、迁移和富集的机制。  相似文献   

12.
剪应力与含金硫化物富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矿床与剪切带在空间上关系极为密切。为寻求其内在联系,作者用辉绿岩粉和含金黄铁矿粉充分混合作为试验样品,进行了高温高压三轴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剪应力作用下,黄铁矿从混合样粉中分离出来,并富集在剪裂面处形成矿条。这一结果表明金矿床与剪切带之间的内在机理是长期剪应力作用使金从含金岩石中分离出来,并在剪应力作用下金富集在剪裂面处,最终形成了金的矿床或矿化。  相似文献   

13.
山东牟乳金矿带成矿演化机理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山东牟乳金矿带位于华北地台东缘活化区。区内荆山群和胶东群变质绿岩建造是金矿化的矿源层。区内主要控矿构造为北北东、北东向构造。金矿床主要为含金硫化物石英脉型。成矿流体来源于地壳深部和后期大气降水的加入。对矿带成矿演化机理的研究表明,金矿形成经历了 3个阶段:①新太古至古、中元古代金初始矿源层形成阶段;②中元古代末期区域变质─混合岩化金再富集阶段和③燕山期构造─流体─金成矿作用阶段。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黔东南天柱-锦屏地区新元古界浅变质岩系中金矿的含金建造、成矿物质来源、成矿作用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含金建造以陆源碎屑为主,富含玄武质火山碎屑,主要形成于氧化环境;经比较纯石英脉、含金石英脉、富含毒砂的含金石英脉,可知主要成矿元素在萃取围岩物质之前就有所富集,可能部分来源较深;含金石英脉元素含量特征表明成矿物质兼有深部和围岩两种来源;各矿区热液成矿元素的浓度克拉克值及对数正态分布曲线特征,揭示出它们都产生了矿化富集;综合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野外调查资料,推测蚀变矿化类型有三种,即金矿化、毒砂化、铅锌矿化,三者可为伴生、叠加或独立三种关系.  相似文献   

15.
华南含金建造中的有机碳及其成矿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凯  翟建平  刘英俊  于辰声 《矿床地质》1998,17(Z1):159-162
对华南赣东北元古界双桥山群、挂东下寒武统水口群和湘东泥盆系等3个不同时代的含金建造岩石中有机碳的分析与金含量的相关关系研究后认为:华南3个主要含金建造均是以富含有机碳为显著特征的。有机碳含量总平均值分别是0.17%、0.89%和0.19%。有机碳对含金建造的形成与后期地质改造成矿作用的地球化学环境起了一定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康如华 《地质与资源》2001,10(4):210-214
掉水洞微细粒浸染型金矿位于湘中白马山-龙山东西向成矿带中部.泥盆系半山组岩石特征有利于金的储存富集,1-3结构式沉积建造对金成矿最为有利.基底断裂、穹隆构造联合控制了金矿床的分布,北西向基底隆起和北西向脆韧性剪切带控制了含金蚀变带的空间分布及金矿体的产出.区域上具较大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7.
金亲铁亲硫,主要富集于地球深部尤其是地核中;铀亲石亲氧,趋于在地壳特别是硅铝层中富集。然而,在地壳中确实存在金-铀组合的热液矿床。它们主要由含金铀热液所形成。初步研究表明,这些含金铀热液可能有以下几种生成机制。  相似文献   

18.
小兴安岭砂金矿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野外调查和室内统计分析工作基础上,对研究区内60余个砂金矿床、矿点进行分析研究,系统总结了本区砂金的富集规律和砂金矿的形成条件。砂金矿床是物源和地貌共同作用的产物,两者构成了砂金矿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本区有金丰度较高的老变质岩系,构造活动与岩浆作用使其内的分散金多次迁移再富集,结果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含金地质体。这些地质体构成了本区砂金的物质基础,地貌及地貌形成过程使这些含金地质体不断遭受风化、剥蚀  相似文献   

19.
温显端  李宝芳 《现代地质》1993,7(3):346-355,T002
本文是在断陷煤盆地中找金的探索性研究。平庄盆地煤系中各类煤、岩石的含金背景值均大于10×10~(-9),最高达28×10~(-9)。碱性还原介质有利于金的富集,金与黄铁矿共生,但金分布不均匀。基性岩浆热作用促使煤及粘土夹层中的微量金活化、迁移、再富集,含金量可提高到75×10~(-9)。局部见有载微量金的黄铁矿细脉。有机质在含金黄铁矿形成中起还原作用。成煤后,岩浆活动欠频繁,强度不大,金的预富集条件虽较好但未能成矿。  相似文献   

20.
乌拉山金矿带成矿物质来源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原岩的含金建造,岩石含金性讨论,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包裹体特征及硫、氢、氧、碳、铅同位素的研究,对乌拉山金矿带成矿物质来源作了探讨。认为上有太古界乌拉山群是金矿形成初始矿源层,铅、硫等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地壳及下层富含金的某些强烈活动带,而成矿流体主要为渗流加热大气降水,部分来自变质—岩浆水的混合水。原岩属幔源分熔的基性—中基性火山沉积建造,幔源物质经后期大陆增生,沉积壳叠加改造,由幔源变成壳源物质,后期地质事件产生能源,使矿源层中的成矿物质活化,转移,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