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浙江江山下寒武统荷塘组上段产三叶虫化石3属6种:Hunanocephalus sp.,Hunanocephalus ovalis,Hunanocephalus (Duodingia) constricatus,Sinolenus sp.,Shabaella jiangshanensis,Shabaella convexa。Hunanocephalus为早寒武世筇竹寺期Hunanocephalus-Husuaspis带的典型分子,可以与同期湖南下寒武统清虚洞组的Hunanocephalus带、四川秀山水井沱组的Sichuanolenus带进行对比。Sinolenus和Shabealla两属则见于湖南龙山沙坝的水井沱组和石牌组,荷塘组和该两组的所属时代相当,属筇竹寺晚期至沧浪铺早期。荷塘组结合岩性可分为上下两段:下段由石煤层和磷块岩组成,含小壳化石和藻类化石,结合岩性特征指示沉积环境为静水滞留海盆地;上段为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硅质页岩,三叶虫化石主要产于粉砂岩与硅质页岩中。粉砂岩以及页岩主要呈灰色、灰白色或者灰绿色,发育微细水平层理,有连续的韵律层出现,三叶虫化石未见明显的弯折或破碎,结合岩性特征指示沉积环境水体较深呈弱还原性,反映出早寒武世荷塘组上段为陆棚斜坡相台地环境。  相似文献   

2.
胡厚田 《地质论评》1981,27(5):402-404
1978年10月我在云南曲靖西山公社面店水库附近,在与中沟石相同的层位中,又发现一种新的蛹状动物化石,经鉴定是模铸化石,定名为蛹形石 Pupiformilites。一、含化石的地层剖面化石产于云南曲靖西山公社关下村南1公里。现将其地层剖面从新到老描述如下: 7.灰色、灰绿色页岩,钙质粉砂岩,夹紫色页岩及黄色薄层长石石英砂岩 30米  相似文献   

3.
一九八三年,宁夏区调队三分队在开展J—48—XXIX(下马关)幅1∶20万区调过程中,于地处鄂尔多斯西缘的甘肃环县姜家湾(东经106°42′,北纬36°46′)首次发现了晚奥陶世临湘期地层。其岩性为灰绿色泥岩,灰黄色中厚层钙质胶结中—细粒砂岩夹灰绿色页岩、灰黄色钙质粉砂岩。在页岩、泥岩中采获三叶虫化石,经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钱义元同志鉴定有:Nankinolithus cf.wanyuanensis(万源南京三瘤虫相似  相似文献   

4.
在云他山脉(uiuta MtS)南坡的红松组(Red-Pine Formation)灰色、灰绿色粉砂岩和页岩中,发现了属于Chuaria Circularis walcott,1899的毫米大小的圆盘状压缩碳质体。这些化石被认为是压平的浮游生物遗迹,成为犹他州东北部第一批肉眼可见的良好的前寒武纪化石。化石的产出与先前解释的红松页岩(Red Pine shale)部分是在海相环境中沉积是一致的,故可以将云他山群(unita Mt.group)上部地层与北美及其他地区的晚前寒武纪地层进行普遍的对比。  相似文献   

5.
包彩凤 《江苏地质》2021,45(2):143-149
对产自河北围场下白垩统九佛堂组的65件鲎虫化石标本进行研究。根据其形态特征,认为这些鲎虫化石属于三角围场鲎虫(Weichangiops triangularisYang et Hong, 1980)。有观点认为,具有上肛板的鲎虫为冷水型鲎虫,而不具上肛板的鲎虫为暖水型鲎虫。河北围场采集的鲎虫化石有的具上肛板,有的不具上肛板,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其为冷水型鲎虫与暖水型鲎虫混生的产物。通过研究,对三角围场鲎虫的特征进行了适当修正,认为围场地区的鲎虫化石具1对复眼,因此依据单个复眼而建立的新亚科——围场鲎虫亚科(Weichangiopsinae)不成立,应予以摒弃。三角围场鲎虫存在明显的性双形现象,雄性个体尾部具有上肛板,雌性个体不具有上肛板,这对于鲎虫化石分类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可避免在生物分类时发生同物异名现象。  相似文献   

6.
西藏羌塘北部地区晚二叠世地层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羌塘北部晚二叠世地层,主要分布在双湖办事处-热觉茶卡一带,称为“热觉茶卡组”,其下部为深灰色、灰绿色粉细砂岩、粉砂质页岩、夹生物碎屑灰岩、含竹蜓类、腕足类等化石;上部为黄灰色砂岩夹炭质粉砂岩、泥岩和多层煤层,含植物化石。上、下两部分之间为断层接触。根据1/25万玛依岗日幅区域地质调查的最新资料,其上部产大羽羊齿植物化石的陆相碎屑岩沉积与下部产竹蜓类动物化石的海相沉积,二者为连续沉积。通过古生物化石的研究与岩石地层学分析,将原热觉茶卡组拆分为两个组,保留下部含有竹蜓类等化石海相沉积为主的热觉茶卡组,将上部含植物化石的地层建立一新的岩石地层单位—黑土沟组,代号P3h。  相似文献   

7.
<正> 臭牛沟组的命名剖面地点,位于甘肃武威西南35km的臭牛沟河北岸,现属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祁连乡管辖。据袁复礼研究,臭牛沟组不整合于早古生代南山系变质岩之上,其上为上石炭统假整合覆盖。袁氏将臭牛沟组粗略划分为四层,由下而上为,1.石英岩和砂岩(50m),2.砂岩和页岩,底部页岩产植物化石(12m),3.砂岩和页岩,未获化石(5m),4.灰岩和页岩,富含化石(68m)。袁氏在层4中采集的大批海相动物化石,经赵  相似文献   

8.
文中描述了我国中三叠世淡水鲎虫的1个新科——新疆鲎虫科(Xinjiangiopsi-dae fam.nov.)及陕西铜川中三叠世(铜川组)鲎虫4个新种。  相似文献   

9.
通过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在藏南普兰县拉昂错—萨嘎县旦嘎东雅鲁藏布江结合带南带修康群中发现了大量放射虫化石,通过对该区沉积地层的详细调查,结合放射虫化石对原划修康群进行了充分解体,新厘定出侏罗系至始新统7个组级岩石地层单位,其中白垩系划分为折巴组与桑单林组。折巴组以杂色硅质岩、泥岩和页岩为主,夹砂岩、玄武岩等,与上覆上侏罗统旦嘎组和下伏下白垩统桑单林组呈整合接触关系,含丰富的早白垩世放射虫化石; 桑单林组以杂色石英砂岩、砂岩、泥岩、页岩及硅质岩为主,夹玄武岩等,整合于下白垩统折巴组与古近系蹬岗组之间,含丰富的晚白垩世放射虫与有孔虫化石。白垩系折巴组与桑单林组的建立与研究,丰富和完善了中生代特提斯洋盆区(雅鲁藏布江南带地层分区)的岩石地层沉积序列,提高了地层的研究水平,为研究该区沉积古地理环境和大地构造演化提供了新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0.
凌井生 《广东地质》1996,11(3):25-29
老坑段是新建立的级别低于组的岩石地层单位,是泥盆纪老虎头组的组成部分,位于老虎头组中的段,该段岩石为一套泥质岩与砂岩组成的碎屑岩组合,岩石以浅灰色,灰白色细-粗粒石英砂岩或含砾英砂岩,粉砂岩为主,夹紫灰色,紫色,青紫色,青灰色,灰绿色泥质岩(含铁水云母页岩,泥质板岩,粉砂质页岩)形成于滨岸碎屑潮坪相,地质年代属中泥盆世,老坑段夹4层颜色,成分,结构,构造特殊的泥质岩或板岩或粉砂质泥岩,与老虎头组上  相似文献   

11.
山西宁武煤田的大同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宁武煤田的大同组主要由黄绿色、灰绿色砂岩、砂质泥岩、粉砂岩及泥岩组成,夹有薄层灰岩及煤层,为一套湖泊到湖泊三角洲相含煤沉积。底界置于铜川组紫红色泥岩之顶,顶界为云岗组灰绿色砂岩之底,厚283~461m。本组含丰富的植物化石,可归于Coniopteris-Phoenicopsis植物群,时代为中侏罗世。  相似文献   

12.
“花屋石英砂岩”矿位于江西省瑞昌县花屋地区。含矿地层为中志留统夏家桥组(S_2x)。夏家桥组为一套页岩—粉砂岩—砂岩的碎屑岩沉积组合,下部主要为砂岩,上部为砂质页岩、页岩夹粉砂岩,偶尔夹灰岩。含丰富的腕足类、三叶虫及腹足类化石。总厚在175m—344m间。其沉积环境主要是浅海内陆棚—海岸。夏家桥组地层中的砂质—粉砂质泥页岩,泥质粉砂岩及粉砂质细粒长石石英杂砂岩三种岩石都可以作为优质水泥硅质配套校正原料,  相似文献   

13.
本区晚中生代地层,为一套火山碎屑岩及中性熔岩—湖相碎屑岩,沉积总厚度6400m,自下而上划分为上侏罗统茶棚组和花吉营组,下白垩统青石砬组。茶棚组:由凝灰质砾岩、砂岩、粉砂岩、页岩组成,含丰富叶肢介Nestoria及鱼类Peipiaosteus化石,上部夹安山岩(K—Ar年龄136.2Ma),本组厚1011m。花吉营组:由碎屑岩及中性熔岩组成五个沉积喷发旋回,在碎屑岩中产热河动物群——Eosestheria—Lycoptera—Ephemeropsis组合,还伴生有双壳类及植物化石;安山岩测定K—Ar法年龄为114.88—101.37Ma,本组总厚4451m。青石砬组:由页岩、粉砂岩、细砂岩等组成,上部夹劣质煤层,产丰富植物、鱼类、昆虫等化石,厚442m。  相似文献   

14.
西藏萨迦三叠系修康群发现白垩纪箭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雄华  李德威等 《地球科学》2002,27(4):385-385,440
西藏萨迦县北部发育修康群 (T3x) ,其岩性为一套灰绿色页岩夹灰色灰岩及灰色岩屑石英砂岩 .灰岩及砂岩均呈不同尺度的透镜体 ,大者长宽达几百m ,内部地层层序清楚 ,小者仅几cm .局部夹有砖红色页岩及灰岩 .本群以页岩夹灰岩及砂岩透镜体为特征 ,与标准剖面能很好对比 .修康群命名剖面位于萨迦县北边拉孜县中贝地区 ,产双壳类化石 :Halobiacharlyana ,H .cf.con vexa,H .cf.fallax ,H .ornatissima ,Palaeonu culasp ..邻区仁布、日喀则一带产有菊石Juvavitess…  相似文献   

15.
重新厘定的山东省石炭-二叠-三叠纪岩石地层分为二个群、七个组、五个正式段。下部的含煤岩系为月门沟群,时代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包括本溪组、太原组和山西组,本溪组底部的铁铝岩系为湖田段;中部一套杂色地层,以黄绿、灰绿、紫色砂、页岩为主,基本不含煤层,为石盒子组,时代为早二叠世-晚二叠世,分为黑山段、万山段、奎山段和孝妇河段;上部一套基本不含植物化石的红色地层,主要以砂岩为主,夹泥岩,为石千峰群,分为孙家沟组和刘家沟组,时代为三叠纪。  相似文献   

16.
源涡水源二二马营组砂页岩含水层疏干的原因是过量开采地下水,下部刘家沟组砂岩承压水虽有中部140m厚的和尚沟组泥岩相隔,但受断裂通道的导水作用,上下含水层仍属统一含水系统,引肖河回灌,含水层的疏干速度可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17.
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上泥盆统两个新地层单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疆准噶尔沙尔布尔提山及其附近地区是中国准噶尔—兴安地层区泥盆系及下石炭统发育的主要代表地区之一,历来受到地质学界的关注,研究工作也不断深入。本文主要涉及洪古勒楞组的下伏及上覆地层。将20世纪70年代区测队建立的洪古勒楞组及"和布克河组"底部的一套砾岩—砂岩—粉砂岩地层单独建立为哈尔段(新名)。哈尔段下部以大套砾岩为特征,可与下伏地层原朱鲁木特组的粉砂岩至砂岩地层明显区别。两者接触面起伏不平,可能代表了一定的沉积间断。哈尔段地层总体颜色为灰绿色、紫红色、深灰色等,仅产植物化石,未见海相化石,目前仅能依靠其中的斜方薄皮木确定其时代为晚泥盆世,与原朱鲁木特组时代一致,此外在岩相上也均属于陆相。本文将黑山头组下部称为那木段,以含铁锈色介壳层的深灰色致密钙质硅质粉砂岩以及暗色或灰色、灰绿色硅质泥岩、粉砂岩与(细)砂岩等为特征,与黑山头组中部(属石炭系)大套灰黑色的粉砂岩-泥岩的岩性有明显区别,也与下伏风化呈(褐)黄色的洪古勒楞组查斯段明显区别。该段含菊石Cymaclymenia spp.、Mimimitoceras sp.等以及三叶虫Omegops,表明其仍属于泥盆系;此外,该段新出现Syringothyris-Spirifer腕足类动物群,因而不同于查斯段的弓石燕类腕足动物群。  相似文献   

18.
朋曲组——西藏南部最高海相层位一个新的地层单元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西藏南部定日地区遮普惹山向斜核部近来发现一套非碳酸盐型海相沉积 ,由黄绿色页岩含砂岩、紫红色砂页岩组成 ,总厚约 180 m,产丰富的钙质超微化石 ,时代属始新世中—晚期 (路特中晚期—巴顿早期 ) ,延时约 10个Ma(5 0~ 40 Ma B.P.)。这套地层显然与过去在该区命名的碳酸盐型最高海相层位不同 ,本文命名为朋曲组 ,包括两个段 :下部恩巴段 ,黄绿色页岩夹砂岩 ,含超微化石带 NP15 ,限时路特中—晚期 ,属残留海浊流沉积 ;上部扎果段 ,紫红色砂、页岩 ,含超微化石带 NP16 ,局限于路特末期—巴顿早期 ,系入海三角洲相。这套非碳酸盐型最高海相层的发现有三点重要意义 :1)第一次在研究区建立了始新统的较为精确的化石、年代地层 ;  2 )在西藏特提斯喜马拉雅发现了真正碰撞型残留海沉积建造 ;  3)为新特提斯洋在西藏南部最后关闭和西藏南部早期隆升的时间确定提供了直接依据。  相似文献   

19.
山东基岩区三叠系一直缺少化石依据(隐伏区已发现三叠纪化石),前人在该套地层底部发现了铱等元素异常,认为可作为划分三叠纪地层的时代依据。在1/25万《淄博市幅》区域地质调查中,于该地层中首次发现了孢粉化石,结合铱元素等异常特征,经区域对比确定其时代为早—中三叠世,认为区内原“孙家沟组”相当于华北地区的刘家沟组+和尚沟组,原“刘家沟组”则相当于二马营组。  相似文献   

20.
山西刘家沟组首次发现叶肢介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家沟组由于缺乏化石证据,长期以来其地质时代变化不定。1959年第一届全国地层会议时,将整个石千峰群归属于晚二叠世。六十年代以来,我们对陕甘宁盆地的石千峰群进一步研究,根据各门类化石的综合分析,将石千峰群分解为两部分:上部的和尚沟组含有大量的早三叠世动植物化石,改为早三叠世;中部的刘家沟组没有化石,根据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