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肃天祝干沙鄂博稀土矿床产于霓辉正长岩和霓辉正长斑岩中,矿体形态呈不规则脉状、透镜状和板状。成矿过程可分为岩浆期、岩浆-热液期、热液期和表生期,其中岩浆-热液期为主要成矿期。本矿床中的包裹体有熔体包裹体、流体-熔体包裹体、H_2O包裹体、CO_2包裹体、CO_2-H_2O包裹体、含子矿物H_2O包裹体和含子矿物CO_2-H_2O包裹体7类,并以富含流体-熔体包裹体、CO_2-H_2O包裹体为显著特征。包裹体组合从熔体包裹体→流体-熔体包裹体、H_2O包裹体、CO_2包裹体和CO_2-H_2O包裹体→H_2O包裹体的变化,反映本矿床的形成经历了从岩浆→岩浆+热液→热液的演化过程。岩浆期熔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780℃;岩浆-热液期均一温度为191~700℃,盐度为5.26%~22.24%,属中低盐度,成矿压力为68~95 MPa,相应的成矿深度为2.6~3.6 km;热液期均一温度为129~225℃,盐度为0.35%~7.73%,为低盐度。从岩浆期到岩浆-热液期再到热液期,温度逐渐降低,矿化作用主要发生在岩浆-热液期,属中高温、中深成岩浆-热液过渡型矿床。  相似文献   

2.
<正>岩浆中的H_2O和CO_2含量不仅影响了火山喷发的强度和形式,也是推断斑晶结晶条件以至于岩浆演化途径的重要指标。矿物中的熔体包裹体是常用的限定岩浆中H_2O和CO_2含量的样品。熔体包裹体被捕获后,在冷却的过程中由于压力的降低,经常会产生收缩泡(shrinkage bubble),从而可能导致低溶解度的CO_2的出溶,造成熔体包裹体中CO_2的  相似文献   

3.
幔源玄武岩及地幔捕虏体中所含的地幔流体挥发分对于认识岩浆源区特征及岩石圈地幔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东北地区双辽新生代玄武岩及其携带的地幔捕虏体中流体挥发分进行研究,探究地幔流体特征与来源。双辽玄武岩橄榄石斑晶和地幔捕虏体内发育早期、晚期两类流体包裹体,早期流体包裹体中的挥发分代表矿物形成时捕获的岩浆原始流体挥发分,主要在高温段(600~1200℃)释出,晚期流体包裹体中的挥发分代表矿物形成后捕获的交代或蚀变流体挥发分,主要在低温段(200~600℃)释出。地幔捕虏体原始流体挥发分主要为H_2O、CO和H_2,其次为CO_2,并含有少量CH_4等烃类。地幔捕虏体交代流体挥发分与双辽玄武岩橄榄石斑晶原始流体挥发分相似,主要为CO_2和H_2O,其次为CO和H_2,含有少量烃类。地幔捕虏体原始流体挥发分、交代流体挥发分及玄武岩橄榄石斑晶原始流体挥发分中,CO_2和烃类碳同位素均具有有机成因特征,表明岩石圈地幔及玄武岩岩浆源区内均存在有机质热解产物的混入,玄武岩岩浆源区及岩石圈地幔交代流体中的有机成因挥发分主要来自于俯冲太平洋板片之上的沉积有机质。双辽玄武岩斜长石斑晶和基质流体挥发分含量较高,主要为H_2O和CO_2,相对于橄榄石原始流体挥发分具有较轻的CO_2碳同位素组成,这种现象表明岩浆上升过程中发生了明显的脱气作用。  相似文献   

4.
研究表明:不同成岩成矿作用不但与温度、压力有关,而且微量气体成分及其含量也有明显的规律变化.例如某爆发岩筒中,酸性气体(HCl、HF、H_2S)含量一般高于不活泼气体(N_2等);随着温度的下降,酸性气体含量减少,而后者增加.在某些地区远离花岗岩体矿物包裹体中CO_2含量有规律地增加,对矿物包裹体中微量气体成分及其含量的研究,有助于解决成岩作用机制,成矿阶段划分及矿床成因.同时,对地球化学找矿,隐伏矿体的揭露也有指导意义.包裹体中微量气体的变化可以作为一个地球化学指示剂.我们在自行研制真空爆裂微量气体测量分析仪的基础上,1979年春,首次成功地使用带热解炉的色谱仪测定了矿物包裹体中H_2O和CO_2等微量气体组分.同时对该色谱仪进行了改装,使该仪器更适合于矿物包裹体微量组分的测定及研究.通过近400多个  相似文献   

5.
作者首次于金川含铜镍超基性岩体中发现了岩浆包裹体。本文系统研究了岩浆包裹体特征,阐述了包裹体中橄榄石、斜方辉石、单斜辉石、铬尖晶石等晶相子矿物的化学成分以及F_2、Cl_2,CH_4、H_2S、H_2O、SO_2、CO_2等气相挥发组份。测温结果表明,原生岩浆包裹体的均一化温度介于950—1100℃。各造岩矿物中原生岩浆包裹体的发现,证明金川岩体为岩浆成因。包裹体中不混熔现象的发现,证明各类岩石和矿体是铁质超基性含矿熔浆在液态就地分熔成不同成分的熔体,并在不同的物理化学条件下结晶而成。这些研究对认识成岩成矿的物化条件和成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岩浆包裹体挥发组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浙江省桐庐、寿昌中生代火山杂岩石英晶屑及斑晶中单个岩浆包裹体收缩气泡内的挥发组分,借助激光喇曼探针进行分析,定量给出的有CO_2、CH_4、H_2O、N_2、CO、H_2、H_2S、SO_2。 结合岩浆包裹体显微测温、测压和化学成分数据,计算了单个包裹体被捕获时的P_总、f_(O_2)、f_(CO_2)、f_(CH_4)、f_(H_2O)、f_(CO)和f_(H_2)等物理化学参数。并据此讨论了桐庐、寿昌中生代火山岩浆演化中的某些物理化学条体。 研究表明,此类研究已经成为现代岩浆岩石学,特别是现代火山岩石学研究中一个必不可少的新兴领域,它可以帮助我们重溯天然岩浆结晶演化的物理化学历史。  相似文献   

7.
论岩浆包裹体测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压是岩浆包裹体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根据作者的研究结果,介绍和评述岩浆包裹体的各种测压方法,并重点介绍岩浆包裹体测压的直接法和间接法。 1.直接法:天然基性岩浆常饱和或过饱和CO_2。基性岩浆岩和碱性玄武岩二辉橄榄岩包体的矿物常含有与岩浆包裹体共生的原生CO_2包裹体以及原生含CO_2岩浆包裹体。这两种包裹体均能直接用于岩浆包裹体测压研究。天然中-酸性岩浆含大量溶解的挥发组分(主要是H_2O)。这类中-酸性火成岩矿物中共存的岩浆包裹体和含水包裹体也可直接用于岩浆包裹体测压研究。 2.间接法:在缺乏含CO_2岩浆包裹体或共存的岩浆包裹体和流体包裹体(CO_2包裹体和含水包裹体)时,可将岩浆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值及其化学成分投于某些硅酸盐系统实验相图之中,估算岩浆包裹体捕获时的压力。也可根据岩浆包裹体的测温和化学成分数据,利用某些地质温度压力计来估算岩浆包裹体捕获时的压力。  相似文献   

8.
鲁东南岚山头含柯石英榴辉岩主要产于花岗质片麻岩内,是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主要榴辉岩体密集分布区之一。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榴辉岩矿物及细脉石英中捕获有四种类型包裹体:在超高压-高压榴辉岩相条件下捕获的 N_2±CO_2包裹体;在高压榴辉宕重结晶阶段被捕获的 CO_2-H_2O 包裹体和含子矿物高盐度 H_2O 溶液包裹体:在超高压岩石折返过程中的最晚(角闪岩相退变质甚至更晚)阶段捕获的低盐度 H_2O 溶液包裹体。利用榴辉岩矿物及脉体石英中捕获的流体包裹体相互期次关系,可以对本区超高压变质作用板片折返过程中的流体演化史进行重建。  相似文献   

9.
大别山北部石榴辉石麻粒岩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别山北部石榴辉石麻粒岩是一种基性麻粒岩,岩石中富含有大量CO_2、CH_4、H_2S、H_2O流体包裹体,及含子晶多相包裹体。首次在寄主矿物石榴石、透辉石发现有含固相的多相包裹体。经拉曼光谱及电镜分析,固相部分为石榴石,辉石、重晶石和铁的氧化物;气相成分为H_2O、CO、CO_2、H_2S、H_2、CH_4、C_2H_2等,均一温度分别为950℃、975℃。指示着石榴辉石麻粒岩在形成过程中,在还原气氛下曾经发生过局部深熔作用,产生在组成上近于石榴石、辉石的熔体。这种溶体被正在结晶的石榴石,透辉石所捕获。石榴石中早期的含石榴石子晶+CO_2多相包裹体其CO_2密度为0.65~0.626g/cm~3;二相的 CO_2包裹体,CO_2部分的均一温度26~28.2℃,为晚期捕获的低密度CO_2包裹体,密度为0.648~0.688g/cm~3。石英中三相H_2O-CO_2包裹体,Th=331~410℃,CO_2-水合物溶化温度7.3°~8.6℃,是一种低盐度包裹体,CO_2部分均一温度:25.7~28℃,CO_2密度0.65~0.698g/cm~3为早中期捕获的包裹体。整个岩石中未发现高密度CO_2流体包裹体。表明麻粒岩可以形成在低密度CO_2之中。H_2O-NaCl包体均一温度80~475℃,密度0.36~1.026g/cm~3,主要为晚期包裹体,少数高密度H_2O包裹体,为早期捕获的包裹体。通过流体包裹体等容线确立石榴辉石麻粒岩P-T轨迹为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丫他金矿床成矿流体的特征和矿床成因,对热液成矿阶段中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岩相学、显微测温、激光拉曼分析以及H、O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丫他金矿床中存在H_2O包裹体、CO_2-H_2O包裹体和CO_2包裹体三类流体包裹体;其中同一阶段同一视域中富H_2O相CO_2-H_2O包裹体在加热中完全均一到H_2O相,以及富CO_2相CO_2-H_2O包裹体完全均一到CO_2相,它们的均一温度和形成压力基本一致,说明同时捕获了富CO_2和富H_2O两种流体;流体包裹体的H、O同位素组成特征显示,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为大气降水或与大气降水有关的盆地流体;热液成矿阶段流体发生相分离,CO_2-H_2O不混溶作用导致热液中Au的溶解度迅速降低并沉淀形成矿床。  相似文献   

11.
前言 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矿物包裹体中H_2、CO、CH_4、CO_2、H_2O等气体成分,近来有些报导,但是包括H_2O在内的以上气体成分的分析都是采用两种以上的方法或一个附有两根色谱柱的切换系统才能完成。本法的特点是采用一根1米长的TDX—01色谱柱,用氩为载气,热导池检测器,仅用0.2~0.5g的样品在半小时内就可以同时完成包裹体中H_2、CO、CH_4、CO_2、H_2O的提取,分离和测定。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者桑金矿床的成矿流体特征、Au的沉淀机制及基性岩浆活动与Au成矿的关系,对该矿床热液成矿期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显微测温研究,并对热液矿物进行了H、O、C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矿床中包裹体有气液H_2O、CO_2-H_2O和纯CO_2包裹体3种类型,成矿流体温度从早阶段到晚阶段逐渐降低、主成矿阶段盐度高于早晚两个阶段;热液成矿期早阶段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主成矿阶段为岩浆水和大气降水混合,成矿晚阶段以大气降水为主;成矿晚阶段热液方解石中的碳质主要来自幔源碳的低温蚀变。研究认为,者桑金矿床成矿流体为岩浆水和大气降水的混合流体,Au的沉淀与NaCl-H_2O-CO_2流体不混溶作用密切相关,基性岩浆侵入活动为成矿流体提供热源、H_2O、CO_2和Au。  相似文献   

13.
白银厂石英角斑岩的石英斑晶中见有大量原生岩浆包裹体和次生流体包裹体,多已结晶化,全结晶化者由石英(包裹体壁上)及正长石、钠长石、白云母(包裹体中)等子矿物和变形收缩泡组成。测温表明,岩浆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弱结晶化者为860-910℃,强结晶化者高于1000℃,这是由于包裹被捕获后的演化作用导致包裹体丧失部分挥发组分。均一化包裹体的化学成分用电子探针测定,与全岩成分相近,代表主矿物(石英)结晶时的岩浆成分。全岩化学成分的高K_2O含量与晚期钾交代作用有关。次生高盐度流体包裹体常以显微裂隙与脱玻化岩浆包裹体相连,可能代表了晚期岩浆阶段从正在结晶的硅酸盐熔浆中释放出来的矿化流体。故认为岩石中的石英斑晶是从一种富Na酸性岩浆在860-910℃及400-700巴(P_(H_2O))条件下结晶而成。  相似文献   

14.
白云鄂博地区碳酸岩墙及岩墙旁侧石英岩中的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11  
倪培  A H RANKIN  周进 《岩石学报》2003,19(2):297-306
白云鄂博的碳酸岩墙中包裹体类型有多子晶包裹体、两相水溶液包裹体、含CO_2三相包裹体和含子晶三相包裹体,岩相学和显微测温结果表明,这些包裹体与国外典型的碳酸岩中的包裹体具有很大程度的一致性,反映了其岩浆成因特点;碳酸岩墙中旁侧的白云鄂博H2石英岩中含有大量的流体包裹体,主要类型为NaCl-H_2O包裹体、CO_2包裹体和H_2O±CO_2±固体的包裹体。包裹体的岩相学、显微测温、阴极发光特征、包裹体成分ICP-MS测定,激光拉曼研究等,揭示出石英岩中的包裹体捕获了来自碳酸岩墙的碳酸岩浆流体,提供了一种不可多得的直接研究碳酸岩流体的手段。  相似文献   

15.
安家营子金矿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赤峰地区,是典型的脉状金矿床。流体包裹体主要包括三类:富CO_2包裹体、CO_2-H_2O包裹体和水溶液包裹体。成矿早期(Ⅰ)以富CO_2包裹体为主,主成矿期(Ⅱa)以CO_2-H_2O包裹体和H_2O溶液包裹体为主,主成矿期(Ⅱb)均为H_2O溶液包裹体。包裹体测温结果显示主成矿期三个阶段的包裹体均一温度具有300℃~370℃的峰值,盐度为0~11%的范围,未出现明显的温度和盐度波动。但是流体CO_2含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成矿早期富CO_2演化为主成矿期含少量CO_2,表明温度并不是金沉淀的主要因素,沸腾起到了重要作用。氢氧同位素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岩浆水,但是受到了明显天水混合以及沸腾体系瑞丽分馏作用的影响,结合硫同位素的结果,表明成矿物质可能主要来自岩浆。富挥发分流体的沸腾作用可能是安家营子金矿成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白牛厂银多金属矿床位于云南省蒙自市,前人针对该矿床成因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对于该矿床成矿流体特别是流体包裹体研究非常薄弱。系统地研究了与矿石伴生的石英和萤石中的流体包裹体,并首次发现了富CH_4流体包裹体。根据测温分析以及拉曼探针测试结果,将包裹体分为两类,一类主要气相成分为H_2O;另外一类气相成分主要为CH_4,并含有少量H_2S及微量的N_2、CO_2等气体。富甲烷流体是海底有机物还原海水形成,它的发现进一步佐证了白牛厂铅锌矿床的海底热液喷流成因;同时,富H_2O包裹体则体现了燕山晚期岩浆热液对于矿床的进一步叠加改造。  相似文献   

17.
贵州水银洞金矿床成矿流体不混溶的包裹体证据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水银洞金矿床中流体包裹体的观测和热力学参数计算,探讨了成矿流体不混溶的热力学条件。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床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分为H_2O包裹体、CO_2包裹体和CO_2-H_2O包裹体三大类,并以富含CO_2-H_2O包裹体为特征,CO_2-H_2O包裹体可进一步划分为富H_2O相CO_2-H_2O包裹体和富CO_2相CO_2-H_2O包裹体。加热时富H_2O相CO_2-H_2O包裹体完全均一成H_2O相;而富CO_2相CO_2-H_2O包裹体完全均一成CO_2相,而且二者的完全均一温度和完全均一压力一致,说明它们是同时期捕获的CO_2-低盐水不混溶流体包裹体组合。它们形成时的热力学条件是:形成温度236℃,形成压力324 bar(1bar=10~5Pa);共存两相流体密度:低盐水相0.900 g/cm~3,CO_2相0.314 g/cm~3;共存两相中CO_2的摩尔分数:低盐水相0.0376,CO_2相0.7337;水溶液含盐度w(NaCl)约为1.3%。  相似文献   

18.
二道沟金矿区出露的火山岩,为一套准铝、弱碱性的英安-流纹质火山岩.其化学成分介于同熔与碱性系列之间.Rb-Sr等时线年龄为155.07士17.74Ma,[~87S_r/~88S_r]为0.7062干0.0021.火山熔岩中的挥发份,包括呈游离气体形式存在于岩浆熔融包裹体、流体熔融包裹体、空穴、空洞中的"物理"溶解,也包括与熔体中某些物质化合或缔合的"化学"溶解.笔者首次选择800°C的高温"热爆"和"热解"温度,利用气相色谱测得二道沟火山熔岩的H_2O/CO_2比值在3.975~7.93之间,CO_2/CH_4值在42.84~134.04之间,CO/CO_2值小于O.04,具有较高的"干"气.H_2O含量及H_2O/CO_2值,随SiO_2含量增高而减小.与流体包裹体中气相成分有显著差别,反映了深源岩浆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胶东牟平邓格庄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5,自引:15,他引:5  
邓格庄金矿是胶东牟平-乳山金成矿带内第二大石英脉型金矿,金主要产于黄铁矿和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腑/细脉中。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邓格庄金矿不同蚀变带岩石和各成矿阶段金矿石中的流体包裹体主要有三种类型:H_2O-CO_2包裹体、CO_2-H_2O±CH_4包裹体和 H_2O 溶液包裹体。早期乳白色石英中主要赋存原生的 H_2O-CO_2包裹体和次生的 CO_2-H_2O±CH_4包裹体;成矿期黄铁矿石英脉和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中的 CO_2-H_3O±CH_4包裹体主要为原生,随机分布,气液比变化较大,有时出现不同相比例的包裹体共存现象,而 H_2O 溶液包裹体明显沿愈合裂隙分布;在成矿晚期的石英和方解石中主要发育原生 H_2O 溶液包裹体。显微测温结果显示,成矿前(第1阶段)H_2O-CO_2包裹体的完全均一温度(T_(h,TOT),至液相)为254℃至365℃,成矿期(第Ⅱ和Ⅲ阶段)CO_2-H_2O±CH_4包裹体的完全均一温度(T_(h,TOT),至液相)为195~317℃,成矿后(第Ⅳ阶段)H_2O 溶液包裹体的均一温度(T_(h,TOT);至液相)为156~219℃。成矿的初始流体富 CO_2,主成矿期有 CH_4流体加入,成矿晚期则演化为低温的水溶液流体。水/岩反应及流体不混溶可能是邓格庄金矿金沉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胶东乳山脉状金矿床成矿流体性质与演化   总被引:10,自引:12,他引:10  
位于胶东牟平-乳山金矿带中部的乳山金矿(原称金青顶金矿)是目前我国单脉金储量最大的矿床,金主要产于黄铁矿和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细脉中。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乳山金矿不同蚀变带岩石和各成矿阶段金矿石中的流体包裹体有两种类型:CO_2~H_2O 包裹体和水溶液包裹体。钾长石化蚀变岩、黄铁绢英岩和弱蚀变花岗岩的石英中含有丰富的 CO_2-H_2O 包裹体,而黄铁矿石英脉和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中 CO_2-H_2O 包裹体数量逐渐减少,以富水的 CO_2-H_2O 两相包裹体和水溶液包裹体为主。显微测温结果显示,弱蚀变花岗岩、钾长石化岩石和黄铁绢英岩石英中的 CO_2-H_2O 包裹体的均一温度范围为236~377℃;而黄铁矿和多金属硫化物石英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170~324℃。成矿早期流体为富含挥发份(X_(CO_2)高达0.53)、中低盐度(3.33~10.48 wt% NaCl)的流体,到主成矿期逐渐演化为以含较低的 CO_2的富水流体(X_(CO_2)为0.01~0.05) 和水溶液流体,盐度为1.23~12.55Wt% NaCl。金和硫化物(尤其是黄铁矿)紧密共生,说明金主要以金硫络合物形式被搬运,CO_2包裹体的广泛存在则表明其对成矿流体的 pH 变化起着重要的抑制作用。水/岩反应、温度下降和压力降低引起的流体不混溶可能是乳山金矿金沉淀成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