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科学合理的灾害等级定量评定模型,有利于合理划分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影响程度等级和灾害分级管理。采用“直接经济损失/年人均GDP”处理方法对直接经济损失进行无量纲化,简化和统一不同年代、不同地区的直接经济损失相对值。在已有灾度计算模型的基础上,以地震灾害为例,定义了灾害等级及相应的灾度值下限,考虑直接经济损失相对值、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等三个损失指标,以椭球面为灾度等值面,构建了三维灾度计算模型。本模型通过严格的数学推导得出,模型本身对所用的各损失指标进行了无量纲化处理,能定量比较不同发生时间和地点的地震灾害损失程度,可推广到其他灾害的灾度值计算及等级评定。三维灾度模型能方便地扩展到更高维度的灾度模型上去,而灾害分级与灾度分级值Di保持不变。通过部分中国实际地震灾例的灾度计算和灾害分级,检验了模型的科学性和适用性。初步讨论和分析了一维退化灾度计算模型:将人口损失粗略折算为当量经济损失,计算结果表明,即使采用较高的赔偿标准,地震灾害导致人口损失的折算经济当量占总经济损失当量的份额是比较小的。  相似文献   

2.
如何预测地震滑坡道路可通行性空间分布是快速评估中的一个难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MDT的地震滑坡道路可通行性空间分布快速评估方法。该方法包括3个步骤:①定制路段单元,将路段作为地震滑坡道路可通行性评估的基本单元,利用GIS将评估区内的道路划分成路段,制作每条路段两侧180m的缓冲区;②对路段进行地震滑坡属性赋值,统计各缓冲区范围内不同地震滑坡敏感性水平的像元数量,将统计结果作为对应路段的地震滑坡属性;③路段可通行性空间分布推断,利用MDT模型计算道路可通行性,最后进行地震滑坡道路可通行性空间分布制图。利用该方法对我国2008年汶川MS8.0、2014年鲁甸MS6.5和2012年彝良MS5.6、MS5.7地震灾区进行研究。其中,汶川地震灾区用来进行地震滑坡道路可通行性空间分布快速评估方法的建立和方法有效性的评价,鲁甸地震灾区和彝良地震灾区则用来对所建立方法在相似区域可移植性的评价。通过计算P值来检验模型的统计学显著性,并通过计算kappa值来评价模型反演结果与实际情况的一致性。结果表明模型计算出的道路可通行性是判断地震灾区道路是否因地震滑坡中断的良好指标;在允许一定误差的情况下,利用MDT模型进行地震滑坡道路可通行性空间分布快速评估的方法可以移植到其他相似区域。  相似文献   

3.
任静  李志强  徐志双 《中国地震》2020,36(3):620-629
选取青海省内1947~2019年33个MS ≥ 5.0地震进行地震回归分析,并与前人给出的西部烈度衰减关系、地震灾害评估系统软件及地震烈度分布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后,得出适合青海省特点的地震烈度衰减关系模型,数据回归后青海省地震震级衰减关系适用范围为5.0 ≤ MS ≤ 8.0,震中距范围为0 ≤ R ≤ 250km。  相似文献   

4.
地震预警作为目前能够有效减轻地震灾害的手段之一,可以在破坏性地震动来临之前提供几秒至几十秒的预警时间,提醒预警区域采取紧急处置措施以减轻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地震预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中利用地震参数快速、准确地进行实时震级估算是其有效发挥减灾作用的关键。文章基于2012—2020年发生在甘肃省及邻区的190个地震共821条记录(3.1≤M≤6.6),计算分析在P波1~10 s时间窗长度内,两种地震预警参数(卓越周期τc和位移幅值Pd)分别在垂直向、水平向和三分向均值测项三种不同条件下与峰值参数PGV、PGD的相关性,拟合相应的预警震级快速计算模型,并将估算震级ME与实际震级MC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时间窗长度的改变对结果有一定的影响,而测项改变造成的差别较小。此外,在拟合度、预测残差均值和标准差,以及残差分布等预测效果方面,采用参数Pd的模型性能优于参数τc。考虑到参数和震级的实时计算以及预警信息发布的时效性要求,推荐在该地区应用垂直向记录P波到时3 s后的参数Pd来进行地震预警震级实时快速计算。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重大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不断加快,其危害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地震灾害是重大自然灾害之一,发生的频率虽然不高,但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十分巨大。对地震进行趋势判断,其理论和现实意义重大。文章运用三元、四元、五元可公度计算来预测委内瑞拉及周边地区近30多年MW ≥ 6.0地震信号的强弱,利用蝴蝶结构图和可公度结构系加强对时间对称性的分析,再通过震源的经纬度迁移和空间迁移规律,本文创造性地分析了该地地震与地球自转加速度的关系。结果得出:(1)委内瑞拉及周边地区发生MW ≥ 6.0地震的时间上在 2018年信号最强,2017和2019年较强。(2)空间上在10°N—11°N,63°W—65°W之间地震可能性最强。(3)委内瑞拉及其周边地区MW ≥ 6.0地震与地球自转速度的转折变化有密切关系,未来可通过其变化规律帮助分析地震发生趋势。本文可为地震灾害的趋势判断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为后续研究工作带来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6.
余娜  蒋长胜  马玉虎 《地震工程学报》2016,38(4):609-615,623
采用时间序列的“传染型余震序列”(ETAS)模型和最大似然法对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MS7.1地震序列的参数进行了估计。为考察其结果的稳定性,设定不同的截止震级和不同的拟合截止时间分别进行序列参数估算。选用截止震级MC=ML1.5对玉树MS7.1地震序列整体的参数进行拟合,计算获得α=0.948 2,p=1.059 6和b=0.817 3。与中国大陆M>7.0地震序列的平均序列参数相比较表明,玉树MS7.1地震序列表现为触发次级余震的能力较弱,序列衰减速率较快。研究表明,截止震级MCα、kp值有一定的影响。随截止震级逐渐增大,参数k值逐渐减小,α值总体上有增加的趋势,而对p值的影响较小。在地震序列的早期阶段,ETAS模型参数中的p值和α值在震后14天内随时间的变化幅度较为明显,其后各参数变化相对平稳。  相似文献   

7.
汶川地震后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发生了多次ML≥4.0地震,本文利用甘肃数字地震台网的资料,采用CAP方法计算得到了31次ML≥4.0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并对结果进行分析与讨论。研究表明:受汶川地震的影响,青藏高原东北缘区域应力场的调整过程使得中等地震分区、丛集活动,地震类型表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31次中等地震的最大主应力方位显示,祁连山地震带优势方向为NE向,甘东南地区近EW向,表明区域应力场呈现局部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计算和分析了云南地区5次ML ≥ 6.5强震前的应变扰动εi值.结果表明,地震前5~8年,归一化为4级的地震的εi出现明显的高值异常;未来震中区域εi值变小,周围地区增大,形成空区;εi值有由零星分布逐渐向震中区收缩、集中并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以青海、新疆、西藏地区为研究区域,系统研究总结了该区域2010—2020年5.0级以上地震前Wq值的时空演化特征,并以2020年新疆于田6.4级和西藏尼玛6.6级地震为实例进行阐述。得出以下三点认识:①地震一般发生在Wq值异常扩展时段或扩展—减小时段,6.0级以上Wq值异常的震例中,约81%发生于异常出现后的9个月内;②地震一般位于Wq值异常面积扩展区或扩展—减小恢复区附近,近70%的震例发生在Wq值异常区内;③建立了震级与Wq值异常区面积间的正相关统计模型,二者的相关系数(R)为0.85,为预测青海、新疆和西藏地区地震的强度提供了定量关系。青海、新疆和西藏地区Wq值方法对6.0~6.9级地震的预测效果(Wq值异常的地震报准率为61%)优于5.0~5.9级地震(Wq值异常的地震报准率为26%),为我国地球物理观测程度较低地区开展强震中短期(1年内)预测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利用内蒙古地区测震台网记录到的地震波形数据,基于地震预警参数阈值(特征周期τc和位移幅值Pd)开展评估内蒙古地区中强地震潜在破坏区范围的研究。按照一定的筛选条件进行筛选后,拟合出适合内蒙古地区的τc与震级MLPdτc和震源距R的统计关系式;根据现有地震事件的最大震级,得到仪器烈度为Ⅳ度、震级ML=5.0时对应的参数阈值为Pd=0.1075cm和τc=0.686s。最后对近年来内蒙古境内2次中强地震开展线下模拟,结果表明该方法需要台网具有一定密度,如能均匀分布,效果更好,否则会出现结果仅由经验关系式决定、而实际观测值没有发挥作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地震经济损失快速评估是应急救灾的重要决策依据。本文选取了震级、极震区烈度、极震区烈度和抗震设防烈度之差ΔI、人口密度、人均GDP等5个指标作为输入层节点,将地震灾害的直接经济损失作为输出层节点,通过对1996—2013年的地震灾害损失资料进行训练和仿真分析,构建了Elman神经网络地震经济损失快速估计模型。运用该模型,对近年来的7个破坏性地震的直接经济损失进行评估分析,评估结果和实际直接经济损失有较好的一致性,该方法为地震经济损失快速评估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13.
WEI Ben-yong  SU Gui-wu 《地震地质》2016,38(4):1082-1094
The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assessment of disaster loss is the basic work for disaster relief and post-disaster reconstruction.Indirect economic loss is also an important part of scientific assessment for disaster influence.Taking the stricken area of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 in Sichuan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preliminarily analyzed the sections-related indirect economic loss resulting from Wenchuan earthquake by the methods of input-output analysis.The results show that,1) the sections-related indirect economic loss of Wenchuan earthquake reached up to 2 545.32 billion Yuan,which is as much as 3 times the direct economic loss in Sichuan Province.The direct economic loss does not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Wenchuan earthquake disaster completely,and the indirect economic loss is an inseparable part for the systematic assessment of disaster influence.2)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conomic losses are not the same among different sectors in Sichuan.The indirect economic losses of industry and other services are the biggest in all sectors of Sichuan.However,the ratios of indirect and direct economic loss in industry,agriculture,construction are the highest,which is over 14.60,8.70 and 7.11,respectively.3) Although the uncertainty exists in the assessment result due to the limitation of input-output model,input-output analysis is still the most wildly used method to assess the indirect economic loss of natural hazard.Furthermore,the data accuracy is also an important factor influencing the economic loss assessment of natural hazard.  相似文献   

14.
针对铁路桥梁地震灾害评估中多因素影响问题,结合铁路桥梁地震灾害的复杂特点和各结构层次的震害表现形式,从桥面系、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3个方面构建铁路梁式桥地震灾害评估指标体系.基于改进的层次分析法计算了各评估指标的权重,以桥梁承灾系统为研究主体,运用多级综合模糊理论,建立铁路梁式桥震害评估模型.结合汶川地震中一座铁路混凝土...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地震时人员死亡、受伤、房屋破坏和直接经济损失4个灾害损失指标的函数转换,使得用不同的损失指标判别灾害等级的标准取得了统一.然后,应用灰色聚类方法划分地震灾害等级,并用灰色关联度排序方法对不同的灾情进行分析比较.同时还对1966~1983年我国大陆7次重要地震和1995年我国大陆17次地震进行了灾害等级划分和不同灾情的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基本可定量准确地评价地震灾情  相似文献   

16.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tectonic background,focal mechanism and distribution of aftershock of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on May 12,2008. The earthquake is considered to be the result of long-term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eastward movement of the Bayan Har Block and the Sichuan Basin. Most of the earthquake energy was released in an area (the seismic source body) 330km long,52km wide and 20km deep over 100s. Energy release in the source body was extremely uneven,and strong ground motion in the epicenter area shows obvious asymmetrical character in the time and space scale. The high-intensity area is distributed along the source body,and the intensity distribution bears an obvious anomalous characteristic. The investig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more than 90 percent of casualties caused by this earthquake were in the areas of intensity IX or above. Houses,schools and hospitals etc. suffered serious damage. Lifelines such as transportation,water conservation etc. also suffered significant damage. Besides,earthquake-triggered avalanches,landslides,mud-rock flows and so on were extremely serious. The tremendous earthquake disaster highlighted the deficiencies in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management,scientific earthquake research,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of earthquake disaster prevention,and publicity of earthquake preparedness and disaster reduction.  相似文献   

17.
汶川地震中极震区砌体结构教学楼典型震害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汶川8.0级大地震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大量学校建筑遭受严重破坏,其中大部分是砌体结构教学楼。在此次地震中,极震区北川县擂鼓镇城区内的初中、小学和幼儿园等砌体结构教学楼的破坏极其严重,结构特征和震害现象十分典型。本文详细地介绍了擂鼓镇城区内5栋砌体结构教学楼的结构构造特点和震害现象特征,同时,总结归纳了砌体结构教学楼的典型震害并分析了震害原因;讨论并分析了建筑含墙率、开间大小、高宽比等因素对建筑的抗震能力的影响;通过结构易损性分析方法对教学楼在不同烈度下的破坏状态进行了计算,并与实际震害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为灾后教学楼的重建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2008年世界地震灾害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摘要2008年全球地震活动为中等水平,但地震灾情较重。地震死亡和失踪人数总计88223人。伤374171人。经济损失8500亿元。重大地震灾害发生在中国。四川I汶川8级地震是中国自唐山地震以来最严重的震灾。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现场调查资料描述了四川省相邻的两县石渠县和德格县分别发生的Ms5.1和5.0级地震的灾害情况,并对这两次地震的灾害特征和灾害环境等作了对比。虽然这两次地震的震级相近,宏观震中仅相距约130km(直线距离),但地震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却相差较大。导致这种灾害明显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先前的冻胀灾害和自然地理环境以及建筑物场地条件的不同。  相似文献   

20.
郭建立 《山西地震》2003,(2):4-6,16
以山西G市为例,通过对该市建筑物造价、建筑物室内财产、各乡镇经济收入、县乡企业经济等情况进行的调查,对该市进行了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预测,从而给出总经济损失预测结果。在建筑物震害预测的基础上,给出不同破坏烈度下预测区的死亡人数、无家可归人数的预测结果,指出预测未来地震灾害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是把握当今社会经济布局和未来灾害损失程度、科学制定防震减灾对策的重要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