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IGBP是“国际地理—生物圈研究计划”(The International Geosphere—BiosphereProgramme),是国际科学联合会理事会(ICSU)组织下的又一项新的世界范围的科学研究计划。此项计划将通过对地球环境每十年、特别是本世纪最后十年里变化过程的研究,使人类对下个世纪环境变化状况及规律有一个较透彻的了解和较准确的把握。  相似文献   

2.
9.结论地理系统定位研究的基本原则最重要的有以下几条:综合性;系统性;优先研究系统形成的各种关系;利用“临界状况”。定位研究的综合性并不意味着简单地将地理系统研究的各项内容组合到一起。综合性不仅仅是包罗所有研究的客体,更重要的是指研究工作的相互联系性、整体性。在这个意义上,对地理系统状况所有特征进行研究的时间和地点上的统一就成为必要的条件,然而它对于达到真正的综合性还是不够。正确理解综合性的必要而充分的条件是在定位研究地理系统的过程中“思想和行动的统一”。“思想的统一”是在建立所研究的地理系统“模型——假设”概念的过程中达到,它是所有正确提出的定位研究的“零点阶段”,定位研究的计划就是根据模型——假设制定的。“行动的统一”只有在正确地拟定出研究的最终目的,并为研究工作的所有参加人员都承认的情况下才有保证。苏联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库尔斯克站定化研究所遵循的“模型——假设”Д.Л.阿尔曼德提出的“温带平原景观相耳关系的方案”。  相似文献   

3.
为了对采取这样或那样的措施产生的生态后果进行科学预测,现在一般采用两种预测方法——质量及数量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在给定“是”、“不是”和变化趋势是“好”、“不好”的可能变化概率的基础上进行逻辑推理研究。这种方法是鉴定评估法。遗憾的是,当在显著的经济利益和假定的生态后果间进行选择时,这种方法就不适宜了。  相似文献   

4.
在苏联,许多种得到最有效利用的原料和燃料主要分布在苏联东部地区,尤其在西伯利亚。因此,在苏联能源工业发展早期,开发西伯利亚这一独特资源的任务就已确定下来。“重心东移”已明确地作为全国生产力布局的总方向之—。实现“重心东移”的两个主要措施为:(a)在东部地区建立西部地区工业原料基地;(b)为促进东部地区本身生产力发展,建立基本和辅助工业基地。  相似文献   

5.
国际会议     
《地理科学进展》1983,2(4):55-56
这次博览会的名称为“河流世界——水乃生命之源泉”,展览的重点是河流、河水与人类的关系。众所周知,人类的文化、文明都是在“河流恩惠”沐浴之下诞生和发展的。  相似文献   

6.
《极地研究》2014,26(1):175-176
诚邀投稿Advances in Polar Science中国极地考察30周年特别专刊———“北极海冰快速变化及其对中高纬地区天气与气候的可能影响”专刊与“南极半岛地区生态系统现状”专刊  相似文献   

7.
王法辉 《地理学报》2011,66(8):1089-1100
近年来社会科学的发展出现三大潮流,即“科学化”(强调借用自然科学的计量分析方法和模型)、“空间化”(关注社会经济现象的空间变化和相互作用) 和“应用化”(侧重于政策性规划性强的实用课题)。空间化的社会科学,尤其是应用研究离不开地理信息系统(GIS) 方法的应用,因为GIS 在整合、分析各种数据尤其是空间数据方面有独特优势。本文举例演示GIS 在相关领域(如经济学、语言历史、社会学特别是犯罪学、公共卫生和规划)的广泛应用。选取的案例来源于笔者多年研究的经验,包括美国联邦政府多家研究机构(NSF、NIH、NIJ) 资助的多项研究成果,旨在说明GIS在社会科学和公共政策研究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一、引言约翰斯顿(Johnston,1985)认为“地理学的未来和未来的地理学在于它未来的实践者”。地理学研究生——这些未来的实践者在繁荣地理学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罗宾逊(Robson.1981)与阿温(Unwin,1987)认为,英国地理学家所发表的大约三分之一的成果源于其研究生时代的研究工作。虽然如此,关于研究生学习的讨论仍局限于几家杂志的评论及“室内”争论。鉴于人们对地理学研究生培养所表现的兴趣,这种讨论有必要在各层次公开。  相似文献   

9.
区域喀斯特石漠化信息系统的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系统采用ArcGIS 软件作为基本平台, 以广西都安县为例, 借助其中的空间叠加分析与 地理统计分析方法, 构建了基于ArcObjects 的专业型GIS———区域喀斯特石漠化信息系统 (RKRDIS)。该系统是以喀斯特石漠化专业分析模型为核心, 以空间数据为信息材料, 以计算机网 络为传输载体, 解决喀斯特石漠化研究数据分析、查询、显示和管理等信息处理技术, 实现从“数 据”提取“信息”, 提供喀斯特石漠化的空间数据分析、动态监测、驱动诊断、预警分析、灾害评估和 辅助决策等多方面支持。  相似文献   

10.
在区域地理学中,心地(haartland)概念是借用政治地理学的心脏地区(The heartlard)或称枢纽区域(Pivotal area)概念,并加以发展而成的。心地概念在区域地理学中,除了政治含义以外,还被赋予了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含义。这一地理概念,在加拿大是指五大湖和沿圣劳伦斯河之间的中间低地,为加拿大的“心脏”——躯干的中心和最具活力的器官。在心地内,存在着地域和功能的综合。这一小区域是加拿大的人口和工业中心。  相似文献   

11.
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理论与方法探讨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在总结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基础上, 以城市化地区为重点从水循环过程出发, 探讨 高强度人类活动影响下水资源的形成和转化规律, 分析水资源承载力的内涵, 探讨城市化地区水 资源承载力的理论研究基础, 即: 变化环境下的水循环理论、城市化与“社会经济—水资源—生态 与环境”系统交互胁迫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并在可持续发展原则指导下, 提出城市化地区水 资源承载力量化研究的理论框架和方法, 将城市化地区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纳入到区域“社会经 济—水资源—生态与环境”复合系统中, 从水循环动力过程出发, 揭示水资源承载力的本质。研究 成果可为城市化地区节水战略的实施、水资源合理配置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2.
人工免疫系统与嵌入规划目标的城市模拟及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人工免疫系统(AIS) 具有强有力的计算能力, 可以通过免疫识别、克隆选择、免疫学 习、免疫记忆等功能来进行模式识别和自适应学习。AIS 所具有的自学习、自适应和记忆的能力非常适合于复杂地理过程的研究。而元胞自动机(CA) 是研究复杂系统非常方便和有效的工具。将人工免疫系统和元胞自动机相结合, 建立了城市演变的模拟和规划模型。该模型通过改变抗体的进化变异机制, 把规划目标嵌入到AIS 算法中, 抗体将会逐渐朝着规划目标“进化”, 从而模拟出基于不同规划情景的城市发展空间格局, 为城市和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决 策支持。设计了6 种不同的城市发展方案, 利用该模型模拟了不同规划方案下珠江三角洲城市的发展情景(1988-2002 年)。并比较了不同模拟情景结果城市的紧凑性: “城市中心” 和 “城市中心-高速公路”发展模式的城市形态更为紧凑, 破碎度较低; 而“镇中心” 和“道路”发展模式形成的城市形态则比较凌乱和分散。模拟结果和分析表明: “城市中心-高速 公路”是珠江三角洲最适合的城市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3.
1982年11月17日—19日在伊尔库茨克苏联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西伯利亚和远东地理研究所召开了第七届地理学家会议,会议的议题是“在实现第十一个五年计划(1981—1985年)中地理学家的任务”。这样的会议已成为定期会议,每隔3—4年在西伯利亚和远东城市召开一次。  相似文献   

14.
综合功能区划的区域实践——以东北地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按照主体功能区的划分对国土的开发和利用进行规划的 空间发展观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空间组织的影响将是深远的。本研究基于对东北地区空间发展 的总体情况的概观, 结合利用GIS 数据库分析所获的区域开发综合评价结果, 遵循一定的区划原 则, 获得了东北地区未来振兴的主体功能区划分的初步方案, 对于东北地区振兴规划的编制, 尤 其是空间总体布局的确立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支撑, 同时本研究所遵循的“全局判断———分区评 价———方案确定”的基本框架对于其他区域主体功能区的划分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张镱锂  邓伟 《地理学报》2012,67(11):1582-1583
由澳大利亚国际开发署(Australian Agency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AusAID) 资助, 国际山地中心(ICIMOD) 主持的“科西河流域国际合作项目(Koshi Basin Programme - Phase I, KBP)”启动会和实施方案研讨会, 于2012年9 月3-5日在尼泊尔加德满都成功举行。  相似文献   

16.
地图学的历史沿革近年来,地图新用户层出不穷,最主要的是规划机构、发展机构、环境工作者、政策制定者和大众媒介,他们日益显示出追求信息的社会化欲望——“信息革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地图制作被认为是信息产业的一个部门。不久以前,地图学分化成普通地图学和专题地图学,前者主要受测量者、摄影测量者和数学家的影响,而后者(主要处理统计数据和设计地图集)则主要受地理学家和规划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论“数字城市”及其三维再现关键技术   总被引:31,自引:6,他引:31  
“数字城市”是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大规模存储技术为基础 ,以宽带网络为纽带 ,运用 3S技术、遥测、仿真—虚拟技术等对城市进行多分辨率、多尺度、多时空和多种类的三维描述。通过“数字城市”技术可以将现代城市的信息收集、整理、归纳起来 ,并按照地理坐标建立完整的空间数据模型 ,经过网络联结使每个人都能快速、完整、形象地了解城市的过去、现状和未来。目前国内外“数字城市”研究基本上是停留在软硬环境建设方面 ,至多处于研究的初期阶段 ,并没有在“数字城市”研究方面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本文主要探讨我国实现“数字城市”的关键技术 ,诸如 :数字城市空间基础设施、多种GIS系统集成模型研究、 3D GIS、三维城市规划、城市仿真与虚拟现实技术、数字城市支持下的数字社区等等。  相似文献   

18.
一、“自然—人为地理系统”概念的内容“地理系统”这一术语引入地理文献中虽然为时不久,但已牢固地确立下来了。“地理系统”概念的内容很广泛,它一般表示范围广阔的土地系统。本文只研究作为地理壳一部分的地理系统。这个系统的主要特征是它的地域性。谈到地理系统的划分,它主要分为两类:自然地理系统和人为地理系统。自然地理系统是指天然的,实际上没被人改变的系统,这就是自然地域综合体。  相似文献   

19.
森林对径流影响的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国外1.对森林与径流关系认识的萌芽人们对森林与水分关系的早期认识,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一世纪的Vitruvius。他认为“不存在由于森林蒸发而造成水的损失”,因为那里“有森林存在,阳光不会照射到地表水,”而且“由于茂密森林的存在,雪在地面上滞留时间较长”。公元七世纪日本法律条中有“为防止河川泛滥,涵养水源,禁止乱伐森林”和“设置水源林”的规定。为了减轻洪水灾害,开始,在河岸筑堤植树(700~1650年)。早在300年前熊泽蕃山就认识到森林对水害防治和水源涵养的功能。他认为“树草繁茂的山地可以涵蓄水分,使大雨时的降水经过长时间延滞之后才能流入河川,从而减轻洪水之害,减少泥沙流失”。  相似文献   

20.
在华外商直接投资区位研究述评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尽管学术界至今未能形成一般性的外商直接投资(FDI)区位理论,但已有的大量研究却对加深理解FDI的区位选择规律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作为一个成功转型国家,在华FDI区位研究早已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从区位理论和FDI理论两方面梳理FDI区位研究的理论基础后,回顾并评述了在华FDI区位研究进展,并提出了其未来发展中需要完善的相关命题。早期的研究以定性描述为主,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转入利用计量经济模型对影响在华FDI区位选择的因素进行识别;研究主要集中在省区尺度,识别出的区位因子主要包括成本、市场、集聚和制度等。FDI在东道国的区位选择行为是“区域—产业—企业”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识别东道国区位要素的基础上,已有文献同时也关注了来源国效应、产业特征与企业属性和时间演化对FDI区位决策的影响。未来研究中需要加强对新兴经济体FDI区位模型的一般性讨论,强化“区域—产业—企业”系统研究,并关注基于功能视角的在华FDI(跨国公司)区位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