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阿如旱  杨持  同丽嘎 《地理研究》2010,29(2):283-290
借助RS和GIS技术提取内蒙古多伦县不同时期和不同程度沙漠化土地的空间分布信息,运用分形理论的原理与方法,通过计算斑块周长—面积关系、分维数和稳定性等指数,揭示了不同沙漠化土地类型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结果表明:内蒙古多伦县各时段的土地沙漠化类型具有分形结构,不同沙漠化土地的平均分维数在1.3988~1.5635之间,接近于随机运动值,有潜在的流动趋势。在轻度沙漠化土地、中度沙漠化土地、重度沙漠化土地和严重沙漠化土地等4种类型中,轻度沙漠化土地的分维数在所分析类型中总体上呈波浪式增加,说明其空间结构越来越复杂,稳定性趋于减弱,而重度沙漠化土地空间结构从1987年以来稳定性逐渐变好,且稳定性相对较高。通过对区域沙漠化土地空间结构分析,可以为政府治理沙漠化土地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2.
青藏高原沙漠化研究的进展与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董玉祥 《中国沙漠》1999,19(3):251-255
青藏高原土地沙漠化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近年来国内积极开展了对青藏高原土地沙漠化问题的调查与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本文对该项研究所取得的主要进展及存在问题进行了综述。首先,回顾了青藏高原沙漠化研究的发展历程,其中50年代至70年代为第一阶段,该阶段的研究主要侧重于进行沙漠考察与沙害治理,沙漠化研究还未真正开展起来;80年代为第二阶段,期间青藏高原沙漠化研究已逐步开展起来,尤其是重点对青海共和盆地的沙漠化问题进行了研究与分析;进入90年代为第三阶段,青藏高原沙漠化研究全面展开,研究区域广泛,研究内容系统、全面,研究成果丰硕,是该区沙漠化研究最为重要的时期。其次,总结了青藏高原沙漠化研究的现状与主要进展,包括经过广泛研究,基本上查清了青藏高原土地沙漠化的类型、面积、分布与危害等,填补了沙漠化研究在青藏高原地区的空白;青藏高原沙漠化研究中特别重视了其成果的应用问题,将区域土地沙漠化现状、成因、趋势、防治对策与措施及其规划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系统研究,拓展和完善了沙漠化研究的内容;研究中首次确定了沙砾质、沙漠化土地类型,并提出了沙漠化成因的多因性和地域性,发展了沙漠化研究的基本理论;同时,还加强了沙漠化防治实用技术的研究。最后,分析了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研究区域不尽平衡、基础研究较为薄弱、理论研究有待深入和防治技术亟待提高等,提出今后青藏高原沙漠化研究的主攻方向与主要研究项目。  相似文献   

3.
沙漠化逆转过程的耗散理论应用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崔旺诚 《干旱区地理》2003,26(2):150-153
用耗散结构理论探讨了沙漠化逆转过程的时间序列和空间结构,论述了沙漠化逆转过程中的“涨落”现象、耗散结构的形成及非平衡相变的发生。指出属于开放系统的沙漠化逆转过程表现为时间序列的有序和空间结构的无序,是多重耗散结构下的从无序到有序的过程,并在特定的条件下具有自我调控的组织能力。熵增代表着沙漠化过程,负熵增代表着沙漠化逆转过程。这对研究沙漠化过程的平衡稳定有序与非平衡稳定有序的关系,恶化与逆转、单因素与综合、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提供了新的理论武器,并认为耗散结构理论的思想有助于建立一门有关“过程”的沙漠生态学,以丰富沙漠化研究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4.
基于景观格局的区域沙漠化程度评价模型构建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康相武  马欣  吴绍洪 《地理研究》2007,26(2):297-304
区域沙漠化程度评价对于防沙治沙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当前区域沙漠化程度评价方法中补充了在不同类型沙漠化土地空间分布的生态意义及其对区域沙漠化整体程度的影响因子,使其能评价各类沙漠化土地面积相等时几个区域的沙漠化程度。本文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通过对空间分布差异而引起生态过程不同的理论分析,筛选出表征沙漠化土地空间分布生态意义的景观格局指数--聚集度,结合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构建出区域沙漠化程度评价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六旗县的区域沙漠化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对该各旗县不同时期的沙漠化程度的区分度较好,按沙漠化程度的不同,提出对正蓝旗的沙漠化要加强治理,对沽源县和太仆寺旗的沙漠化应采取预防措施的区域沙漠化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土地沙漠化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   总被引:40,自引:19,他引:40  
乌云娜  裴浩  白美兰 《中国沙漠》2002,22(3):292-297,T001,T002
基于对内蒙古自治区沙漠化土地面积的动态、气候变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综合分析,认为内蒙古中东部地区的土地沙漠化主要是人类过度的,不合理利用造成的,而其西部地区的土地沙漠化主要是人为活动加速了自然沙漠化的进程,还进行了沙漠化有关概念的探讨,以利于沙漠化理论的深入研究及防治沙实践。  相似文献   

6.
奈曼旗土地沙漠化系统动态仿真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胡孟春 《地理学报》1991,46(1):84-92
本文应用系统动力学理论建立了奈曼旗土地沙漠化动态仿真模型。奈曼旗土地沙漠化系统由种植业、林业、畜牧业、草地和人口五个动态子系统构成。本文根据土地沙漠化系统中正负反馈关系,建立了系统流图和构造方程,并经仿真运算,就农林牧土地利用构成的三种不同方案,对到2040年该旗沙漠化发展趋势分别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7.
杨山 《地理学报》2000,55(6):671-678
利用1970年地形图、1984、1991、1998年的遥感影像,通过对无锡市地区遥感影你的光谱特征分析,采用仿归一化植被指数法提取无锡市城乡聚落空间信息。在此基础上,根据分形理论计算无锡地区城乡聚落空间形态的分数维,从分数维的变化,分析无锡城乡聚落空间形态的特征。结果表明,无锡地区城乡聚落空间形态具有分形现象,并且城区和集镇的分数维变化不一致,反映了城乡聚落空间形态在不同的阶段,其复杂程度、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通过回顾植被演替研究的历史,简要论述了植被演替的理论与发展。综述了我国沙漠化过程中植被演替的研究现状。指出植物群落的逆行、进展演替实质上对应着沙漠化的正、逆过程。植被演替问题的研究与农、林、牧生产和经济活动紧密相连,是合理经营和利用自然资源的理论基础。因此,在沙漠化过程中,从植被演替与生物多样性、种群、环境的关系着手深入研究,有利于提出植被恢复的合理途径,改善生态环境,实现沙漠化土地的整治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近20 a来海南岛西部土地沙漠化与气候变化关联度研究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根据生态基准面理论制定了海南岛西部沙漠化土地分级体系,运用遥感、野外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研究了海南岛西部近20 a来沙漠化时空变化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近20 a来,海南岛西部土地沙漠化总体缩小、局部反复,年均缩小6.23 km2,沙漠化程度明显降低,降级率为、{-44.84%、};气候呈增温增湿变化,出现多次异常年份。对近20 a来气候变化与沙漠化的因子分析和关联度分析表明, 人为活动的强度加大是海南岛西部沙漠化的主导作用,气候因子与沙漠化的关联序为:年均湿度>年均气温>大风日数>年均风速>年均降水>蒸发量,增温增湿的气候变化趋势对沙漠化逆转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沙源供给条件对风沙流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任春勇  武生智 《中国沙漠》2011,30(3):597-601
 针对风沙运动的气固两相流特点,利用FLUNET 软件,对不同沙源供给条件下各种床面的风沙积蚀平衡进行了数值模拟,给出了风速分布和沙粒体积分数随沙源供给条件和下垫面变化的线图,比较了流动边界条件对流场的影响。计算结果揭示了风沙运动中沙粒的体积浓度分布在风速变化和床面形态变化下的变化规律,为沙漠化的防治和理论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For those interested in ethical research, quantitative methods are often dismissed as apolitical; as unreflective exercises in ‘mere counting’. If, however, in doing research, we bring into being the very worlds we purport to describe, the question begs: what kinds of worlds might quantitative methods bring into being? Is there space for a reflexive, quantitative research agenda? In this paper, I will discuss an action-based predominantly quantitative research project that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diverse impacts of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on small-scale farmers in the Philippines. The study, one of the largest ever undertaken on organic rice production, was consciously designed, not merely to describe, but to perform organic agriculture differently. While most quantitative, and indeed much qualitative, research ignores its performativity, this research was intended to enact a reality of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as a viable and vital alternative to mainstream, capitalist agriculture.  相似文献   

12.
Despite their limitations, quantitative methods have an important role in feminist geographic research. As discussed in this essay, quantitative methods can contribute by describing and analyzing the broad contours of difference, by providing a basis for informed policy making and progressive political change, by identifying people and places for in-depth study, and by situating qualitative research in a broader context. At the same time, feminist insights can enhance quantitative analysis. Collaboration between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researchers is essential.  相似文献   

13.
丹霞地貌的国内外研究对比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欧阳杰  朱诚  彭华 《地理科学》2011,31(8):996-1000
丹霞地貌是中国地质学家命名的一种地貌类型,国内研究主要在丹霞地貌的理论方面、宏观的空间分布上、以及定性的分类描述上。此外,在丹霞地貌的定量研究、实验研究和可视化研究等方面也有所突破。目前,国外还没有统一使用丹霞地貌这个名词,但在砂岩、砾岩以及红层的微观、实验和定量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丰富。通过国内外研究的对比,可以使丹霞地貌的研究朝着宏观与微观、定性与定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向发展,有利于"丹霞地貌"尽快成为国际认可并接受的地貌名词。  相似文献   

14.
The potential for using quantitative techniques in feminist post-structuralist research has been obscured by the pervasiveness of the quantitative/qualitative dualism within the discipline. In this paper I discuss the possibility that quantitative approaches may be uncoupled from masculinist versions of science in ways that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goals of feminist post-structuralist research. To illustrate these ideas, I explore the politics of counting—both the political power of statistical representations of oppression and also the role of counting in revealing the operation of power relations. My examinations of the persistence of the quantitative/qualitative dualism—despite the potential power of quantitative approaches in feminist work—raise questions about how our academic biographies reinforce these ontological divisions. Specifically, I raise questions about the influence of our academic socialization on our engagement with the particular ontologies we employ and (perhaps) reject.  相似文献   

15.
栅格数字地形分析中的尺度问题研究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秦承志  呼雪梅 《地理研究》2014,33(2):270-283
栅格数字高程模型(DEM)固有的尺度特征给以栅格DEM为基本输入的数字地形分析带来各种尺度问题。对栅格数字地形分析中涉及的尺度进行梳理,以分辨率和分析窗口为重点,对栅格数字地形分析中的多尺度表达、尺度效应、适宜尺度选择、尺度转换等尺度问题及其相互关系进行阐述;分别介绍各类尺度问题的现有定量研究方法,尤其对尺度效应定量刻画和适宜尺度选择方法,根据不同方法计算定量指标所利用的信息类别进行分类归纳;最后讨论了其中有待进一步开展研究的几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16.
秦承志  呼雪梅 《地理研究》2014,33(2):270-283
栅格数字高程模型(DEM)固有的尺度特征给以栅格DEM为基本输入的数字地形分析带来各种尺度问题。对栅格数字地形分析中涉及的尺度进行梳理,以分辨率和分析窗口为重点,对栅格数字地形分析中的多尺度表达、尺度效应、适宜尺度选择、尺度转换等尺度问题及其相互关系进行阐述;分别介绍各类尺度问题的现有定量研究方法,尤其对尺度效应定量刻画和适宜尺度选择方法,根据不同方法计算定量指标所利用的信息类别进行分类归纳;最后讨论了其中有待进一步开展研究的几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17.
运用定量指标研究岩体风化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左三胜  任光明 《山地学报》2002,20(3):365-369
在分析国内外岩体风化问题研究现状的问题上,指出了目前岩体风化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实际工程资料,从影响岩体风化的主要因素出发,选择了表征风化特征的代表性定量指标,并分析了指标间的相关性。这为风化岩体的量化评价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江颂  彭建  董建权  程雪雁  丹宇卓 《地理学报》2022,77(9):2249-2265
明晰城市热岛(UHI)效应相关概念内涵、厘清其定量刻画方法是有效开展UHI效应研究的重要基础。全球城市化进程使UHI效应越发普遍,相关研究数量迅速增长并出现了UHI效应的多样认知,尤其对具有空间异质性表征优势的地表城市热岛(SUHI)效应开发了多样的定量刻画方法,但目前尚缺乏对其定量刻画方法的系统梳理。因此,本文对城市热岛、城市热岛效应、地表温度和城市热环境等易混淆概念进行了辨析,总结了各类UHI典型空间位置和尺度范围。在SUHI效应定量刻画中,将SUHI范围识别方法归结为城乡温度阈值、温度等级阈值、高斯拟合参数、温度衰减突变四大类,指出当前SUHI范围识别研究侧重于对SUHI影响规模的认知。研究同时对各类范围识别方法所对应的SUHI强度表征指标进行了梳理,认为理解指标本质内涵是掌握指标间潜在差异的前提。未来研究应整合多维度数据以突破单一SUHI监测途径,发展大尺度SUHI定量刻画方法以拓展定量研究的广度,认知连通化SUHI空间形态以挖掘范围识别研究的深度。  相似文献   

19.
近10年来东北农牧交错区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东北农牧交错区是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区,土地利用变化直接影响到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以及环境—经济的协调发展状况。本文基于对典型样点土地利用变化数据的量化分析,解析了近10年来东北农牧交错区土地利用的数量结构变化、土地利用程度的变化和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差异,以便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中国自然地域分区研究前沿与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区是地理学认知世界的基本途径。作为综合自然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自然地域分区通过对区域的划分,有助于进一步认识自然地域系统要素特征及其相互作用过程的地域分异规律,可为制定差异化的空间管治政策提供科学依据。自然地域分区的主题与方法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在不断变革与创新,本文系统梳理了中国学者在自然地域动态分区、分区界线自动划定与多分区方案定量优选等前沿领域的近期进展,总结了自然地域分区理念、方法的创新与拓展。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新时代自然地域分区在理念、技术与任务方面面临的挑战,建议开展面向人类—自然耦合系统、综合定性与定量途径、从全球到地方多尺度的自然地域分区研究,以期进一步完善自然地域分区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