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欧空局(ESA)提供的最新 Envisat-1 卫星测高数据由共线平差方法计算出热带太平洋地区海平面相对于正常年份的高度变化并绘制 30 ′× 30 ′月海面异常图,对 2006-2007 年厄尔尼诺现象进行了研究分析,监测到其发生、发展、消亡的全过程,揭示了利用卫星测高技术研究厄尔尼诺现象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1997/98年厄尔尼诺特征及97年气候异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彰贵  蔡怡 《海洋预报》1998,15(3):124-131
本文根据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提供的热带太平洋海温资料及其它资料,分析了1997年厄尔尼诺现象一些基本特征和1997年全球气候异常状况。文中指出,1997年厄尔尼诺现象是一种东西传播相结合的混合型,即在厄尔尼诺发展位相,海表温度距平同时存在东传和西传的特征。这次厄尔尼诺现象 本世纪最好的一次厄尔尼诺现象,它对全球气候的影响已超过1982/83年厄尔尼诺的影响,使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遭受了重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3.
地球自转与厄尔尼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开乐 《海洋预报》2005,22(4):89-95
本文对地球自转速度观测资料做了一些统计和分析,发现地转速度除了有徐缓减慢的长期趋势之外,还有规则性的季节变化和不规则性的突减过程.地转速度的这些突减过程与厄尔尼诺现象关系密切.通过进一步分析确认,地球自转是海流的原动力之后,从定性上依流体运动规律解释了地转速度的突减过程如何促成海洋环流异常,从而发生厄尔尼诺现象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厄尔尼诺现象对山东省洪涝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振山 《海洋预报》1997,14(4):44-50
本文利用建国后历次厄尔尼诺现象适当分型资料分别统计分析了山东省汛期旱涝特征,并对反厄尔尼诺年时,山东汛期降雨特征和影响山东的台风进行了统计分析,均得到较好的效果。利用近150年的山东省各流域洪涝灾害资料和厄尔尼诺年分型资料对山东汛期洪涝灾害与厄尔尼诺现象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其分析结果对预测山东汛期洪涝灾害趋势具有较好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专家根据观测资料预测:本世纪第一次中等强度的厄尔尼诺现象将在今年4~5月发生。2002~2008年将发生3次厄尔尼诺现象。自去年10初开始,海洋和大气环流一直呈现出厄尔尼诺发生的前期特征。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预测今年太阳黑子将开始减少,2007年达到谷值。根据对近百年来太阳活动变化规律与厄尔尼诺关系的研究,发现太阳黑子减少期到谷值期是厄尔尼诺的多发期,并有2~3次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现象可引起全球范围的气候异常,对我国的气候异常也有重要影响。根据我国众多专家学者的研…  相似文献   

6.
极端波浪对沿海地区基础设施有着深远的影响,了解它们的变化规律是进行海岸带风险分析和灾害预防的基础。文章基于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ing,ECMWF)第五代再分析数据集(ECMWF reanalysis v5,ERA5),对中国邻近海域1979~2018年间极端波高展开时空特征分析,并统计了40 a厄尔尼诺系数,利用广义极值分布(generalized extreme value,GEV)函数探究了近40 a厄尔尼诺现象对我国海域极端波高的影响,结果显示:统计1979~2018年整个研究区域前2%极端波浪年均值在6~10 m间浮动,且整体趋势递增,在四季趋势变化中,春夏极端波高增长趋势较秋冬高,且波动明显,在年际极端波高变化趋势中有较大波动时大多伴随着厄尔尼诺或是拉尼娜现象的发生,结合厄尔尼诺现象对GEV分布中位置参数的影响分布图和极端波高年、季节际趋势变化分布图,厄尔尼诺现象影响大的地区极端波高大多呈现增长趋势,表明厄尔尼诺现象对极端波高有较高影响。  相似文献   

7.
一、引言近年来,笔者曾探讨过厄尔尼诺现象和在闽南—台湾浅滩渔场上升流演变的关系,发现了在厄尔尼诺年夏季(除了次级厄尔尼诺年如1969年和厄尔尼诺年如1965,1966年8—9月外),在东山站出现表层盐度(按月平均值)较低。众所周知,厄尔尼诺现象是一种非周期性,全球性的海—气异常现象,不会仅局限于某一站水文要素异常的变化,也许还会涉及范围广些,闽浙沿岸夏季表层盐度变化规律如何?与厄尔尼诺现象有关? 日前人们对于厄尔尼诺现象预报还没有找到切实可行方法,还在很艰苦探索中。但是,为  相似文献   

8.
美国德州农工大学的研究人员称,受到全球变暖的影响,厄尔尼诺现象正在加剧。同时,他们还发现,91年前席卷全球的大流感与厄尔尼诺之间似乎存在着某种有意思的联系。这些发现是在他们对1918年的厄尔尼诺现象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的。研究者本杰明·杰斯是一位擅长于通过计算机模型来研究海洋的科学家,他与合作者一起对20世纪上半叶的全球海洋状况进行了模拟,发现1918-1919年的厄尔尼诺是该时期最强烈的一次。  相似文献   

9.
从本世纪50年代起,特别是70年代后,全球气候变得异常,美国夏威夷遭受罕见的飓风袭击,非洲大陆出现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秘鲁等地洪水泛滥。在这期间,我国也相继发生了洪涝、干旱和特大风暴潮灾害。面对大自然给人类造成的种种灾害,人们开始思索,自然界可能存在某种巨大的能量,在操纵全球气候变化。科学家们在对50年来的海洋和气象资料进行分析后发现,全球气候异常与厄尔尼诺现象有密切关系。厄尔尼诺现象是热带海域,特别是赤道海域海气相互作用过  相似文献   

10.
1994~1995年非同寻常的温暖冬季给美国天然气工业以巨大冲击,1994年末天然气价格下跌,引起公司收益和股票价格的下降。另一轮的解雇、重组、兼并席卷1995年的美国天然气产业。1994~1995年冬是厄尔尼诺冬,那么,厄尔尼诺现象是否是问题的罪魁祸首呢? 对厄尔尼诺现象周期性、天然气价格和天  相似文献   

11.
在上个世纪,“厄尔尼诺”现象带给人类巨大生态灾难。据统计,一次厄尔尼诺发生会给人类带来600-800亿美元的损失。而仅近50年以来,就已发生了13次。因此,用肆虐无忌、危害最烈来形容“厄尔尼诺”现象,已绝非危言耸听。在新世纪之初,人们在密切注视着厄尔尼诺、在紧张预测着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同时,也成了世人共同话题、关注焦点。  相似文献   

12.
1994-1997年的渔业统计显示:夏、秋汛渔获量高于冬、春汛.本文还探讨了1987-1998年中上层鱼类渔获量的变化与厄尔尼诺现象等的可能关系,提出了保护中上层鱼类资源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厄尔尼诺、东海气旋活动及南海季风爆发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1951-1999年有关资料,对厄尔尼诺现象、东海气旋的活动、南海季风的爆发以及相互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探讨,归纳了几点具有参考价值的结论,对东海气旋活动及南海季风爆发时段的长期预报,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ENSO知识讲座     
第一讲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1 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名称的由来及其含义"厄尔尼诺”(ELNino)是西班牙语中的"圣婴”之意,即"耶稣之子”.现在更广泛地被人们理解为小男孩的意思.而"拉尼娜”(LaNina)被称为小女孩. "厄尔尼诺”最早是由秘鲁人发现的.当时是专指南美西海岸赤道区域在圣诞节前后出现的海水间歇性变暖的现象.实际上这与圣诞节前后出现在秘鲁沿海的暖性洋流有关.通常这种暖水可持续几个月,此时南半球正置夏季,北半球为冬季.而在其他季节水温都比较低.当时,当地人就把这种一年一度的海水季节性变暖现象称为"厄尔尼诺”.但是,后来人们发现,每隔几年,这种海水增暖的持续时间要比正常年份长得多,可长达数月,有时甚至持续到下一年,长达一年以上,其范围也更大.这种非季节性海水持续性增温现象就是当今人们广泛关注的厄尔尼诺现象,为了与一年一度的赤道东太平洋海水季节性变暖相区别,人们往往习惯称为厄尔尼诺事件.  相似文献   

15.
<正>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局(NOAA)气候预测中心更新的月度数据中发出了厄尔尼诺正式到来的公告。厄尔尼诺作为一种海洋大气现象,特征是太平洋东部靠近赤道的海域海水温度异常升高。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局预计,厄尔尼诺现象持续至今年夏季的可能性约为50%~60%。这是自2010年春季以来首次出现厄尔尼诺现象。由于本次厄尔尼诺强度并不  相似文献   

16.
1997~1998年南海的天气与气候异常特征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析1997年冬至1998年秋末,南海和华南沿海季风强度偏弱、雨量偏少、冬季暖热和春季高温过程长、海表水温值居高和高温持续、副热带高压和热带气旋活动特征差异显著等罕见的异常特征.是典型的混合型厄尔尼诺现象.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相关统讨和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厄尔尼诺现象、南方涛动指数及太平洋东、西部海温与台湾海峡西岸春季海雾天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现象是东太平洋沿岸厄瓜多尔南部和秘鲁北部沿海发展起来的较弱和暖的向南流动的洋流,这种现象一般发生在每年圣诞节前后,因此当地渔民称之为“圣婴”(西班牙语Elnino)。50年代以前,只有当地的渔民对此比较关心,因为暖洋流破坏了生态平衡,海中鱼类赖以生存的浮游生物由于海水温度的升高而无法繁殖,导致一些鱼类缺乏食物大量死亡,以鱼为生的海洋鸟类也遭厄运,渔民及  相似文献   

19.
美国航天局的科学家们证实,对南北美洲气候产生影响的厄尔尼诺现象再次出现,而且其影响越来越强烈。 航天局下设的喷气推进实验室的科学家们说,加利福尼亚州前不久发生的暴雨和洪灾以  相似文献   

20.
莫杰 《海洋信息》1997,(12):27-27
厄尔尼诺现象是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和大气相互作用后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异常气候现象。 科学家调查研究结果认为,厄尔尼诺现象的成因是热带太平洋水域受到由东南向西北方向运动的信风(洋面上的一股强风)影响,大片海水被吹起来,造成澳大利亚附近的洋面比南美地区洋面高出约50厘米。这种现象导致与信风相反的方向上空形成一股暖流,这股暖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