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巧家、石棉的小地震的观测资料,指出P波初动半周期在震级比较小时几乎是恒定的,在震级比较大时随震级的增大而增大;并指出P波初动振幅的对数也随震级的增大而增大。以圆盘形均匀位错面作为中、小地震震源的理论模式,计算了它所辐射的地震波远场位移,从而导出了体波初动半周期及振幅与震源尺度及波速等物理量的定量关系,解释了P波初动半周期及振幅与震级之间的经验关系。考虑到波在介质中的衰减和频散、地表面的影响以及地震仪器的频率特性,通过褶积方法合成了上述位错源产生的理论地震图,提出了直接由实际地震图上的初动半周期及振幅测定震源尺度、地震矩、应力降和错距等震源参数以及介质的晶质因数Q的方法.运用上述方法,测定了巧家、石棉两地区介质的品质因数Q和小震的震源参数.这两个地区介质的品质因数Q分别为620和560.石棉地区小地震的应力降大约在2-30巴之间,巧家地区小地震的应力降比较接近,平均约1.4巴.将这个结果和1962年3月19日新丰江地震与1975年2月4日海城地震的前、主震的应力降作对比,我们看到,巧家地区小震的应力降的特征与上述两次大地震的前震的应力降的特征是类似的,因此不能排斥巧家地区的小震是一个较大地震的前震的可能性.以测得的小震应力降的平均值(约1.4巴)作为这个可能发生的较大地震应力降的下限估计值,从主震震级和主震应力降的经验关系可以推知,其震级的下限是5.2级.  相似文献   

2.
由P波初动半周期和初动振幅测定了唐山地震余震区小地震的震源参数和介质的品质因数Q。唐山、丰南附近,应力降较低,约2巴。从这两地向东北、西南应力降逐渐增高到34巴。讨论了余震的发生与Q值分布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用Pg波初动求解中小地震的震源参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思胜 《地震研究》2003,26(Z1):89-94
依据震源理论,根据我国数字化地震台网目前的实际情况,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一种用Pg波初动求中小地震震源参数的实用方法.可以用三个台的Pg波初动(初动峰值和峰值时间),较简便地计算出地震的震源参数, 从而为以震源和介质动态变化为依据的地震预报,提供一个用于日常监测预报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近场地震记录是获取震源过程信息和预测强地面运动的重要资料来源,综合地震图是解释地震图的有效工具。本文综合介绍了近场综合地震图的计算方法,以及用近场地震记录研究震源过程,预测强地面运动的主要途径和一些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5.
利用时间域中计算小地震震源参数的方法,求出了京津地区1987年4月至1987年10月间M_L>1.8级21个地震的震源参数,如表1所示。表1中T_r为由地震图中测出的(?)波初动半周期,u_(αm)为(?)波初动振幅,α为求出的震源半径,M_0为地震矩,Δ_σ为应力降。震源半径α是利用参考文献[1]中的T_r-α/v关系曲线,假定Q=400,破裂速度V=2.75公里/秒求出的。由[1]中图2的α/V—  相似文献   

6.
用P波初动波形求解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本文以首都圈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2006年文安地震为例,拓展了基于P波初动波形和区域格林函数库的中小地震震源机制格点搜索方法。通过利用P波初动及随后几个波动周期的波形信息,获取文安5.1级震源机制解。应用示例表明,采用格点搜索方法可以获得较为可靠的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证实了利用P波初至后几个周期的波形信息自动搜索获取中小地震震源机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卓钰如  刘韬 《地震》1989,(6):64-68
为了观测京津地区小地震的应力降分布,我们采用了1986年以来北京台网记录到的发生在该地区的小地震资料,用时间域中计算小地震震源参数的方法,求出了81个小地震的应力降值。表1及表2分别给出了1986年4月至12月及1987年11月至1988年9月的小地震震源参数值。表中T_r为由地震图中测出的P波初动半周期,u_(αm)为P波初动振幅,α为求出的震源半径,M_0为地震矩,Δσ为应力降。震源半径α是利用参考文献[1]中的T_r-α/V关系曲线,假定Q=400,破裂速度V=2.75公  相似文献   

8.
利用时间域中计算小地震震源参数的方法,求出了京津地区1987年4月至1987年11月间M_L> 1.8级20个地震的震源参数,如表1所示。表1中T,为由地震图中测出的(?)波初动半周期,u_(αm)为(?)波初动振幅,α为求出的震源半径,M_0为地震矩,Δ_σ为应力降。震源半径α是利用参考文献[1]中的T_r—α/v关系曲线,假定Q=400,破裂速度v=2.75公里/秒求出的。由[1]中图2的α/v—u′_(αm)关  相似文献   

9.
<正>据新疆地震台网测定,2019年10月27日13时29分,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发生M_S5.0地震(以下简称乌什M_S5.0地震),震中为41.21°N,78.82°E,震源深度11 km,当天18时52分再次发生M_S4.5地震,地震类型为多震型。地震震源机制的确定,对于研究地震的发震机制,孕震机理以及震后应力的分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5])。早期的地震矩张量大都是由P波初动符号确定,如高国英等(1998)采用P波初动的方法计算1997年伽师强震群6级以上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确定了伽师震群的破裂面~([6])。利用宽频带地震波形记录来反演地震矩张量可以避开P波初动求解震源机制的苛刻条件,可以得到整个地震破裂过程的信息。本文中利用目前较流行的CAP(Cut and Paste)方法快速计算了乌什M_S5.0和M_S4.5地震震源机制解,对于判定未来地震活动趋势具有重要意义,为震源区及其邻区的构造应力场积累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0.
马文涛 《中国地震》1994,10(2):144-151
本文提出了体波单震相测定震源机制的方法。按理论地震图公式,直达P波和S波地表垂直分量位移由地震矩,震源幅射和介质响应之积组成。我们将其变换成地震矩,假定断裂参数的单位地震矩单震相理论子波和待守断裂参数与假定断裂参数辐射函数之商的乘积,在各台理论与实际体波单震相最大振幅的最小二乘法中求解出震源参数,利用CDSN数字台网资料,我们分析了青海共和地震的震源机制。结果表明,1990年4月26日Ms=6.7  相似文献   

11.
通过理论地震图模拟,研究sPn震相特征,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sPn与Pn震相的初动极性关系在不同台站方位角呈现不同特点,基于sPn震相的深度定位方法更适合于中强地震。以2012年9月7日12时16分彝良M_S 5.6地震为例,利用南北地震带南段密集流动地震台阵的观测数据,采用波形互相关方法拾取Pn波走时,应用滑动时窗相关法识别sPn震相,通过sPn与Pn震相走时差,测定震源深度为9.6 km。  相似文献   

12.
在上一讲,介绍了震相的定义:“地震震相,是指在真实地震图和模拟地震图上,我们目前能判断其性质和种类,即能反映震源、介质和仪器一定信息的规则地震波形或波列。”由此可见,地震震相的物理基础是地震波,即地球介质振动的激发、传播和接收。其中,振动在非均匀的地球介质中传播,是形成不同性质和不同类型露相的主要原因。描述质点振动大小及其传播方向的是惠更斯—费涅尔原理。这个原理的要点是:(1)新波阵面是原波阵面子波包迹;(2)新波阵面的强度是原波阵面子波的迭加(同相增强,反相减弱)。以上这两点,不仅适用于均匀介质,而且适用于含有间断面的非均匀介质。这个  相似文献   

13.
在MapSIS里用震源机制解研究地震带的程序,只能作些剖面图和三维立体图,做震源机制解靠震相的初动符号,但是如何运用已有的震源机制解资料来画应力分布图等没有提供,不能满足我们的实际需要,为了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利用震源机制解分析地震活动性,我们编写了这个程序,利用本文程序可以做到,在任何区域、任何深度内地震带的应力分布情况及地震震源机制解的玫瑰图、地震的节面图、断层的性质。提供了行之有效的程序,对日常的地震活动性分析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
利用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可确定发震构造的产状、空间位置、运动形式及力学性质;判定区域应力场方位及应力对断层的作用方式;进而判断未来地震危险区及预测未来地震的孕育、发生、发展.震源机制法是确定区域应力场方向的重要方法之一,如果地震记录的台数多,初动符号清晰且均匀分布,获取的震源机制解比较精确,那么反映应力场的方向也就比较客观.  相似文献   

15.
应用Snoke最新发展的利用P波、SV波和SH波的初动和振幅比联合计算震源机制解的方法(FOCMEC),以2005年11月26日九江—瑞昌MS5.7地震为例,分析速度结构模型、震源定位误差、初动与振幅比资料和台站分布等对计算震源机制解的影响.结果表明,FOCMEC方法应采用研究区内的精细速度结构模型,各层速度误差在5%...  相似文献   

16.
利用P波和S波的初动和振幅比计算中小地震的震源机制解   总被引:41,自引:2,他引:39  
刘杰  郑斯华  康英  啜永清 《地震》2004,24(1):19-26
应用Snoke最新发展的利用P波、 SV波、 SH波的初动和振幅比联合计算地震震源机制解的程序, 使用一些省地震局数字台网得到的数字波形资料, 尝试计算了中小地震的震源机制解, 并与原来仅用P波初动得到的结果进行对比研究。 结果表明, 这种方法是可行的。 该方法为数字地震资料在地震预测中的应用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收集2008—2015年辽宁境内ML≥3.0地震波形资料,读取P波初动,采用P波初动方法,求解地震震源机制解。分析盖州震群、海城序列等地震的震源机制不同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8.
本文简要介绍了近年来国外在地震震源、台阵(网)资料在震源参数研究中的应用,全球震源谱对比、地震破裂传播方向、遗传算法在震源参数研究中的应用,地震矩、拐角频率、震源尺度、应力降与震源模型的探讨,以及确定初动震源机制的新方法等方面的研究情况和动态,并对其中的研究结果给予了一定的评述。  相似文献   

19.
综合利用震源一致性参数、体波谱振幅相关系数、单台的P波初动和振幅比方法研究2013年10月以来霍山MS4.3地震序列震源机制的变化过程,进而科学判定该序列的类型,探索震后地震趋势的判别方法。结果表明,2014年4月20日霍山MS4.3地震前,霍山地震序列的震源一致性参数低于多年均值,体波谱振幅相关系数在0.9附近波动、持续处于高值状态,单台的P波初动总体优势分布明显、振幅比较为一致,均显示霍山MS4.3地震前序列的震源机制较为一致,为前震序列;霍山MS4.3地震后,序列的体波谱振幅相关系数较低,在0.6附近波动,单台的P波初动、振幅比较为紊乱,表明霍山MS4.3地震后序列的震源机制较为紊乱,为余震序列,后续发生更大地震的可能性不大。因此,霍山MS4.3地震前后震源区的震源机制经历了散乱—一致—散乱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地震P波初动资料,使用中国地震局推广的“基于GIS地震分析预报系统”提供的用地震初动符号求解震源机制的方法,求解了2002年4月30日营口~海城震群中4个ML≥3.0地震的单个震源机制解,同时用59个地震和213个P波初动资料,得到该区小震综合断层面解,并将其结果与1999年11月29日岫岩-海城MN5.4地震序列中4级以上的震源机制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