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佳木斯市地下水资源及其污染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佳木斯市系松散岩类孔隙水资源进行了研究。在对地下水资源量、水质及污染进行评价的基础上,重点进行了地下水流和地下水污染的数值模拟和预测。并给出了该区区域下水流的纵、横向弥散系数,对地下水资源开采和污染防治方案进行了模拟和评价,为佳木斯市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污染防治和科学管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薛惠锋  岳亮 《地下水》1995,17(2):68-71
陕北能源基地是我国“山西”(山西、陕西、内蒙西部)能源基地的核心,对其进行综合开发,必须以水资源作为先导。黄土高原特殊的自然环境条件决定了陕北能源基地区地下水资源十分宝贵。为此,本文在分析陕北能源基地地下水资源背景的基础上,确定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的目标函数,建立约束方程,最后求得最优化方案。就地下水资源的永续利用的优化规划问题进行了有益探讨。  相似文献   

3.
娘子关岩溶地下水开发与保护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光中  郭志峰 《地下水》1997,19(2):65-68
本文在详细论述水文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注重系列的一致性,因而划分了不同时段,对全排型岩溶泉域岩溶地下水资源进行了计算,获得了良好效果,并进一步提出了泉域岩溶地下水合理持久开发的原则与方案。  相似文献   

4.
新疆柴窝堡盆地保湖供水方案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乌鲁木齐河流域柴窝堡盆地下水资源进行科学管理,主要进行了保湖供水方案的优化设计,从技术角度提出了一个最佳的地下水资源开采方案,旨在为该地区水资源综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华北平原(河南)地下水资源管理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继朝  兰自亭 《地下水》2005,27(6):440-442,463
本文在分析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利弊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与地下水相关的环境地质问题,从技术、管理、知识普及三方面探索合理开发利用的方案,以期达到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地下水》2020,(4)
以开采地下水为城市工农业用水为主的博乐市,水资源利用粗放,为了保证博乐市地下水资源得到集约化化高效利用,文章分析了博乐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存在的问题,采用地下水资源管控系统进行全市地下水资源监控、管理,并着重对管控系统方案、相关监测设备的选型以及应用模式和效果进行了探讨分析,为博乐市实现科学管理地下水资源、科学调度水资源、维系生态系统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7.
淄博孝妇河源区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淄博市孝妇河流域源头的南神头-窑广地下水富水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应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该区的地下水流模型,并根据当地的资源需求建立了地下水动态预测模型,研究了可能通过该区出流边界补给下游地区地下水的侧向排泄量。应用系统工程学和运筹学理论,以“开采费用最小”为目标函数,以研究区的需水量及开采井的供水作为约束条件,建立了该区的地下水最优控制模型。通过优化地下水开采布局对出流边界的流量进行了研究,既为富水区的地下水资源利用确定开采方案,又科学地评价地富水区北部边界对下游地区的地下水侧向补给量。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九里山岩溶地下水系统的数值模拟模型的基础上,应用响应矩阵法,建立了焦作地区地表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联合调度运营的优化管理模型,同焦作地区目前岩溶地下水开采时空域上的不合理性,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的开采方案同时指出,解决焦作地区将来水资源供求紧张局势的主要手段是开发地表水资源和提高矿井水资源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9.
戴凤君  田立 《地下水》2006,28(6):76-78
对地下水资源量进行准确的评价是对地下水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利用和科学管理的前提和基础,但由于各地区的地形,地质,水文地质等条件存在差异,以及区域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管理特点的不同,决定了地下水资源评价在一定程度存在着不确定性因素.本文以镇江市谏壁--大港地区岩溶水资源量评价为例,运用风险分析原理对其评价结果进行风险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区域地下水开发利用的可持续性方案.  相似文献   

10.
石家庄市地下水资源管理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把迭加原理应用于地下水流中,建立了地下水位响应函数,形成含水系统的响应矩阵,从而把有限元水流模拟模型和最优化模型藕合起来,并在微机上实现了两者的有机结合。用两种方法对单位脉冲值进行模拟,提高了水位响应系数的计算精度。最后根据石家庄市地下水管理现状,制定了地下水资源的现状管理方案和人工补给方案,并作出了综合决策方案,为石家庄市地下水资源科学管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乌鲁木齐河流域柴窝堡盆地与河谷区地下水流模拟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乌鲁木齐河流域柴窝堡盆地与河谷区是乌鲁木齐市的重要供水水源地。为了更好地为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提供依据,本文尝试将几何形状及含水层厚度差异悬殊的柴窝堡盆地与河谷区联合起来,运用GMS模型系统建立了区域地下水稳定流和非稳定流数值模型。通过对观测孔地下水位过程线和地下水流场进行拟合,校正了研究区的渗透系数、给水度和储水率等水文地质参数。并运用模型分析了研究区的地下水流系统、地下水均衡量、地下水位变化趋势及地下水位监测网的设计。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流主要存在两个径流排泄区:沿乌鲁木齐主河道的径流排泄区和以柴窝堡湖和大小盐湖为排泄中心的径流区;地下水储存量相对较大,能够调节季节性变化与地下水开采的影响;应加强主要河流洪积扇补给区和山前侧向补给带地下水位的监测与排泄区泉水流量的观测。  相似文献   

12.
陕西榆林近年经济增速名列全省前列,但水资源匮乏严重制约着经济再上新台阶,选择黄土高原腹地的靖边县榆林炼油厂古山坑水源地作为研究对象,采用GMS技术,准确模拟集中开采下的地下水三维流形态,研究在工业生产规模扩大、地下水需求量增加的条件下,整个研究区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在补给主要靠自然降水的干旱区,进行长时间、大流量取水,地下水位会持续下降,水资源呈负均衡状态,选择合理开采方案可降低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乌鲁木齐河流域北部平原地下水流模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运用数字水文地质概念模型的方法建立了乌鲁木齐河流域北部平原的地下水流模型,并用流量边界与柴窝堡盆地和河谷区的地下水流模型相接,构成一个统一的流域地下水模型,为乌鲁木齐河流域水资源整体规划利用提供了模拟分析工具。北部平原的南部倾斜平原为砂卵砾石组成的大厚度潜水含水层,北部细土平原为多层结构。地下水总体上由南向北径流,天然状态下在交界地带溢出成泉或流入沙漠。目前,地下水循环基本上由人为控制。农田灌溉回归补给量与河流和山前侧向补给量持平;而开采量已是绝对的排泄量。季节性开采造成地下水位季节性大幅度变化。水位的下降使蒸发蒸腾量减少,减轻了由于灌溉造成的土壤盐碱化问题。  相似文献   

14.
河北省太行山山前平原浅层地下水位持续下降,问题十分突出,然而,该区域又是我国优质冬小麦的重要产区。能否实现在浅层地下水采补平衡的同时做到冬小麦稳产,是该区域水资源保护和农业生产管理工作中亟待回答的重要问题。基于分布式水文模型的模拟结果表明:在该区域若要实现地下水位止降回升这一压采目标,仅利用浅层地下水进行灌溉,冬小麦的产量会减少40%以上。考虑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引水线路自南向北贯穿河北省太行山山前平原,建议在冬小麦关键需水期的灌溉中采用“一水用浅层地下水另一水用南水北调水”的“修改的春浇两水”模式。基于模拟结果的估算表明:在这种限水灌溉模式下有望实现浅层地下水采补基本平衡且冬小麦基本稳产。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修改的春浇两水”模式,需要南水北调中线引水工程每年提供的灌溉水量大约为8.6×108 m3,灌溉成本较纯井灌至少增加562.5~1282.5元/hm2。本研究可为我国最典型的浅层地下水超采区——河北省太行山山前平原探索保产量与节水并举的新路径提供定量化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刘斌  封丽华 《新疆地质》2004,22(3):256-261
以乌鲁木齐市柴窝堡供水水源地为例,运用系统分析方法和工程技术经济学原理,从水源地地下水可持续开发利用及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角度,探讨水源地合理开发与优化管理问题.研究过程中,在分析研究水源地地下水形成与分布规律的基础上,建立了水源地水地质概念模型与地下水流数学模型:利用长序列观测资料,对地下水流数学模型进行了识别与验证.模型识别与验证中,在进行降速场、梯度场两场同时拟合的情况下,又将水均衡分析结果结合起来,提高了模型的仿真性,保证了利用模型进行预测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应用响应矩阵法,将最优化模型与模拟模型相耦合,从水源地开发与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观点出发,以供水净收益最大为目标函数,建立了水源地地下水资源系统经济管理模型.最后,利用有限元方法,对管理模型运行后产生的方案进行了模拟预测,评价了系统地下水的A级允许开采量.  相似文献   

16.
地下水是西北内陆河流域干旱半干旱地区重要的供水水源、生态因子和环境因子。当前缺乏针对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特点的地下水水量和水位双控管理指标确定方法研究,无法为西北地区开展流域水资源管理生态保护提供技术支撑。本研究基于地下水可持续利用和生态保护的原则,提出了一套确定西北地区地下水水量-水位双控指标的技术方案。采用“以位定量”的思路,依据指标监测井代表的不同地下水功能区的地下水管理水位,确定水位指标区间值;将通过天然植被排泄的地下水量作为不可袭夺的排泄项,以数值模拟方法预报求解满足水位指标约束的地下水开采量,计算水量指标区间值。以民勤盆地为研究区开展示例研究,依据技术方案计算得到水位指标的下限阈值为埋深5.00~49.37 m,上限阈值为埋深0.00~5.00 m,水量指标上限为6 000×104 m3/a,下限为10 000×104 m3/a。采用2012—2016年区内实际开采量和监测水位变化趋势进行验证,当开采量在水量指标区间内运行时,水位也基本在水位指标区间内变化。该技术方法可以为西北地区开展双控管理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可靠性、扩展干旱半干旱地区面向生态的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对准噶尔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与生态环境关系进行调查研究,认为地下水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目前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中对地下水的生态价值考虑不够,是造成地下水资源评价可靠性不高的原因之一。因此,提出了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生态价值的概念,围绕可持续利用的地下水资源量与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目标,构建了面向生态的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体系。方法体系的基本思路是突出系统的观点和地表水与地下水统一评价、水质水量并重、地下水资源与其相关生态环境统一评价的3个原则;通过建立水文地质概念模型、集中参数型模型、分布参数型模型和基于地下水变化的生态环境综合评价4个模型,加上引进水量、水位与水质3个约束条件,以及开发基于GIS的地下水资源评价信息系统的平台,对地下水资源、调蓄能力与生态环境效益进行整体评价与预警。方法体系注重了地下水的资源和生态的双重属性,强调地下水资源与相关生态环境整体评价和预警的一体化,突出了模型体系与GIS技术在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和相关生态环境评价的有效集成。  相似文献   

18.
The natural groundwater recharge in Asia is estimated to be 4 677.74×109 m3/a. However, it features extremely uneven spatial-temporal distribution. Groundwater is distributed in various natural and geological environments, and it is liable to be affected by numerous factors and possesses different properties. Moreover, groundwater faces complex ecological problems. This paper gains a complete understanding of groundwater in Asia in terms of the structure of aquifer systems, the processes of groundwater cycle, and the spatial variation laws of surface ecosystems. Based on this, it proposes the ecological function zoning scheme of groundwater in Asia, aiming to provide guidance for the utilization of regional water resources and the planning for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coordin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water resource protection, and improve the ecological functions of groundwater. Furthermor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with regional groundwater management in Asia and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hus providing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regional groundwater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相似文献   

19.
地下水埋深发展趋势与当地降水情况息息相关,但因诸多因素影响,地下水埋深与降水的关系并不是必然性。张家口地区水资源的污染和短缺问题已越来越严重化,通过分析张家口地区降水与地下水相关关系,提出保护水资源的第一个举措则是要充分做好地下水资源监测工作,控制人为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地下水开采量的合理安排和控制,对研究地下水生态系统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水质监测在识别水动力条件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质监资料不仅可反映地下水水质的时、空变化特征,而且可提供有关地下水赋存环境、循环深度、流速、资源量组成等方面的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